1987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增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周忠厚
在我国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作家、特别是党员作家,如何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用形象化的手段,对人民群众进行“四有”教育,帮助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认为,我们的作家、特别是党员作家更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责无旁贷地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从事社会主义的文艺工作。作为党员作家更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进行创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更大的贡献。
提高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共产党员作家来说,也就是增强无产阶级党性。我们知道,在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提出过社会主义文学的党性问题,列宁对此作过系统阐述和全面论证。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集中论述了出版物的党性原则。列宁提出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来说,写作事业不是个人事业,而是党的事业。二、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三、写作事业必须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四、党对写作事业的领导,必须充分注意写作事业的特殊性。五、党的写作事业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接受党的监督。
列宁关于文学的党性学说传播到我国以后,毛泽东同志做了进一步的论述和发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联系中国的实际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论述,特别强调了党员文艺家的党性问题。他说:“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
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着重阐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他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祝辞》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这里所提出的要求,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是社会责任感问题,对于我们的党员作家来说也是一个党性问题。
党员文艺家和那些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文艺家,只要他们写的文艺作品内容积极健康,有益于读者,能促进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积极向上,就应该加以肯定,但他们本人的言论和行动应该是有党性的,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的。这些文艺家作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那就应该具有党性,增强党性。对于党员文艺家来说,在自己的文艺活动和言行中应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努力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他们的实践中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党性要求应该体现在党员文艺家的社会实践和文艺活动中。
增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党员作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党的组织原则所必需,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所必需。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沿着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无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遗毒、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斗争,党领导人民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障碍,包括党内不正之风的斗争,等等,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文艺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表现什么,不表现什么,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四化大业为前提。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历史表明,文艺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是敏锐观察、正确表现社会主义革命进程的重要条件。当然,文艺创作作为情感活动,需要发挥创作者的主观创造性,需要有文艺家独特的艺术技巧,这是不可忽视的,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不仅不妨碍而且有助于达到真实的艺术表现。共产主义党性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是相一致的。共产主义党性要求表现生活中的客观真实,表现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共产主义党性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我们分析社会生活、认识客观真理的锐利武器。共产主义党性、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将帮助文艺家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
我们强调增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除了对党员作家提出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党性,主要的还是要求提高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提高文艺创作的思想和艺术质量。当前,有些作家忽视创作的思想内容,或者创作出一些思想艺术质量不高、粗制滥造,或者思想倾向上有缺点、错误的作品,就是社会责任感不强的表现。有的作品对变革年代如火如荼的社会生活,采取冷漠疏远的态度,孤立地表现一些远离尘世、落后封闭的生活;有的作品热衷于狭小的个人情感的宣泄,不表现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有的对党的有关政策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领会,以致影响了民族关系,违背了有关政策和纪律;有的作者从单纯的经济利益出发,胡编乱造一些低俗、粗陋的东西。凡此种种,说明文艺家作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应该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党中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于提高文艺队伍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十分重要。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应该把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提到作家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来认识,才能使我们的文学真正做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巨星撞击的火花
——评根据《麦克佩斯》改编的昆剧《血手记》
何慢
莎士比亚介绍到我国来,虽然已经120多年了,在我国也有了广泛的影响,但是,怎样使莎士比亚为人类文明创造的瑰丽财富,更充分地被我们吸收、溶化,使我国更多的人民了解他、欣赏他、热爱他;与此同时,把我国艺术家创造的戏剧瑰宝,向英国和世界人民介绍,使他们也更多地了解我国戏剧艺术和我国人民,这是我国当代戏剧家崇高的使命之一。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使命感,促使我们的著名艺术家黄佐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构思:把向我国人民介绍莎士比亚和向英国人民介绍我国戏剧瑰宝昆剧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这个构思之奇妙,在于使我国和英国戏剧艺术中两颗巨星的光芒交融,汇集成强烈的闪光,照射壮丽的戏剧舞台。
黄佐临把这个奇妙的构思告诉了剧作家郑拾风,希望他和上海昆剧团共同来做这道“难题”:把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佩斯》改编为昆剧,勇敢地作一番探索。
经过几番努力,剧本的改编取得了成功,名叫《血手记》。然后,再经导演李家耀和昆剧演员、音乐家和舞台美术家们的几度创作,一部既是昆剧《血手记》,又是莎士比亚的《麦克佩斯》的“混血儿”诞生了,赢得人们高兴地喝彩。在“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演出和后来的演出,都获得了显著的成功。
整个戏的演出,充满了我国戏剧传统表演艺术的特色,同时闪烁着莎士比亚智慧的光芒。
著名昆剧演员计镇华饰演的马佩(即麦克佩斯),充分运用了富于传神的表演身段和眼神,凝练淳厚的唱腔,强有力的甩发和抖须、掸须等“髯口功”,塑造了马佩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本来可能成为英雄,但是,由于权力欲望燃烧起野心的火焰,焚毁了他成为英雄的美德和理智,终于沉沦为弑君篡位的凶手,惧怕复仇的疯汉,最后埋葬了自己。
马佩从平息叛乱得胜还朝,受封晋爵到密谋弑君,篡位后又禁不住内心谴责,幻觉中出现被杀者索命的鬼魂,最后在两军对阵中战死,心态变化非常复杂,但计镇华演来,如剥笋见心,层层深入,完整而清晰地剖示了马佩的灵魂。
“闹宴”一场戏,计镇华的表演,淋漓尽致:马佩弑君之后,匆忙登基,大宴群臣,自以为“大丈夫当如是也,万里江山独霸。”正踌躇满志之际,忽然幻影中出现被他杀害的杜戈(即班柯)鬼魂,他猛然一个停顿,大惊失色,双手颤抖着,声音急促地问:“你,你,你为何来了?”转而又故作镇静,厉声对杜戈鬼魂叫喊:“与我退下!”并且质问:“甚野鬼敢闯帝王家?”企图赶走自己心中永远也赶不走的“鬼”,有力地表达了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佩斯此时此地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
最后一场,杜宁(即班柯之子弗朗恩斯)率军反攻,在隆隆战鼓声中,两军交锋,尽管马佩竭力应战,终于被枪挑下马,计镇华以戏曲的“僵尸”,表现马佩挺直地倒下,最后被将士们乱刀砍死,在喊声震天中,马佩的尸首被将士们高高举起。这个雄伟的场面,震撼心魄。计镇华和全场昆剧演员以极其强烈的传统表演艺术,描写了杀人凶手马佩和他的邪恶灵魂同归毁灭。
著名昆剧演员张静娴饰演铁氏(即麦克佩斯夫人),她以综合继承,独创一格的精神,塑造了这个阴险狠毒的人物形象。她以诡谲的言词,煽起马佩的邪恶意念,助长了马佩弑君篡权的野心。她是马佩的同谋,居于协同地位,但比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佩斯夫人更具有独立的性格。在《闺疯》一场戏中,她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被一群鬼魂包围住,连被她掐死的鹦鹉的鬼魂,也向她飞舞扑来。
起初,她还责问幻象中的马佩:“为什么把两手藏在背后,手上有血怕什么,洗嘛!”接着她搓手,反复地想搓掉她永远也搓不掉的鲜血。一个鬼魂向她扑来,她惊吓地翻倒跌下,又一个鬼魂执刀向她砍去,她跪地膝行求情。在满台烟火中,演员张静娴将昆剧传统的青衣、花旦、刺杀旦的表演艺术熔于一炉,用潦亮的唱腔,娴熟的圆场、跪步、下腰、跌扑等高难度的表演技巧,对莎士比亚的舞台指示,以搓手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要求,作了充分的放大。这样,就把莎士比亚笔下外貌美丽、内心凶残、终至疯狂的麦克佩斯夫人,作了鲜明强烈的展示。
《麦克佩斯》中的三个女巫形象,是麦克佩斯权力野心的外化,在昆剧《血手记》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每个女巫,都有真与假两副面容面对观众。演员以中国戏曲特有的“矮子功”,扮作两个矮仙姑,一个高仙姑,在飘忽不定的灯光中出场,形成一种流动的、隐秘的、超自然的力量,剖析麦克佩斯的权力欲望和邪恶心肠。
整个演出,体现了昆剧和莎士比亚的史诗性、哲理性和悲剧的深刻性,给我们以启迪:在英雄的业绩面前,是继续保持战士的谦逊,为人民鞠躬尽瘁,还是恃功自傲,滋长权力野心?这是英雄和罪犯的分水岭。
昆剧《血手记》,充分表达了《麦克佩斯》的悲剧深刻性。它强烈地揭示了权力欲望、妒嫉、仇恨、野心所迸发出的大风暴一样的激情,这种激情在凶手心里“构成一座地狱”,使他们成为罪犯;悲剧中正直人物的英勇行为,则鼓舞我们机智勇敢地去拆除这座地狱,使罪犯最后以失败告终,正义取得胜利,人们在恐惧的风暴以后,思想感情得到净化。
这是昆剧和莎士比亚两颗巨星撞击的火花。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乡土深情写变迁
——简谈鲁之洛的长篇新作
陈达专
改革给我国农村带来激荡和变化,为乡土文学作家提供了令人欢欣和振奋的新信息。当一部分作家紧紧盯住时代前行的踪迹,热情洋溢地投入创作时,另一部分作家却暂时地抑制住激情,在频繁的信息冲击中,尽可能地保持冷静,以便对时代和历史作出较为客观的比较和思索,探寻到一些更富于本质意义的课题,然后再奋起投入创作。湖南作家鲁之洛属于后一类。他的长篇小说《龚大汉和他的漂亮老婆》(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龚》),便是从较长时间的冷静客观的观察、比较和思索中出现的。这部长篇可以看作是我国当代枝繁叶茂的乡土文学之树上的一朵新花。
善良、朴实、正直而又强健的农民龚大汉,是书中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围绕着龚大汉的生活道路,小说巧妙地设置了两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一是龚大汉和他的漂亮老婆竹花的爱情纠葛,一是与龚大汉密切相关的一个特殊异姓家庭的悲欢离合。作家以这两条情节线的交织与发展,容纳了近20年的农村斗争和变革风云,并糅合乡风民俗于其中,塑造了龚大汉、竹花、腊妹、老支书、春宝、误春牛等当代农民形象,揭示了过去年代那“左”的政策对农村发展的破坏,满腔热情地赞颂了当前农村的伟大变革。
沉重的历史感与激越的现实感的二重奏,是我们这场伟大变革的特殊韵律。《龚》书的作者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书中对那种种“特殊韵律”也表现得很充分。身骨强健、体力过人的龚大汉,却穷得连老婆坐月子都要吃斋。穷,无疑是新中国农民在极左政治的魔幻镜中的最大变态,《龚》书对这种变态的刻画更具有特殊的认识价值。正是这种特殊的生活变态,让龚大汉终于掌握了以假对假的斗争策略。独特的人物性格和时代风貌,皆得以尽情描叙。这样的特殊笔触,形成了《龚》书楔入生活的不同一般的力度。
时代变革的伟力,终于把龚大汉夫妻及那个特殊的异姓家庭从困苦不堪的泥沼中拔救出来,但新的多彩多姿的生活风貌和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又给他们带来新的不适应。小说的结尾,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差距,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当代农民生活的崭新层面。
民俗画面的精心配制,往往表现出作家反映时代风貌的匠心。《龚》书中,20年前水头溪的那场苦中求乐的玩龙灯,10年前腊妹为龚大汉炒的那盘情意复杂的血浆鸭,都写得生动、魅人而富于寓意。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出版枝叶

为了发展中国戏剧文化
——记中国戏剧出版社三十年
杨景辉
由著名戏剧家田汉创立的戏剧专业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朝着它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曲折而坚定地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为积累和发展中国戏剧文化作出了贡献。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戏剧大国。目前我国拥有300多个剧种,3000多个剧团,涌现了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剧作家、舞台艺术家、评论家,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戏剧文化。中国戏剧出版社肩负着继承、积累中外戏剧遗产的重任,建设中国民族的社会主义的戏剧文化的重任,3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在中国古典戏剧文学遗产的整理上,出版了一批元、明的杂剧、传奇,如《孤本元明杂剧》、《元明杂剧》、《盛明杂剧》、《墨憨斋定本传奇》、《杂剧三集》、《关汉卿戏曲集》等,并即将出版《全元杂剧》;在古典戏剧理论上,出版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这是我国历代戏曲论著的总集。选辑、校录了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的戏曲理论专著48种。这些都是我们珍贵的戏剧遗产。在整理、继承遗产的基础上,许多从事戏曲史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戏剧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著名戏剧作家、作品、戏剧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产生了不少有较高水平的著作,出版了《中国戏曲通史》和各地方戏曲剧种史以及一大批专著。
其次,还出版了数百种京剧、地方戏曲的各种丛刊、选集、单行本。如大型《京剧丛刊》(共50集)、近千万字的《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已出版15个省市的专卷),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艺术大师的文集、演出剧本选、艺术经验著作,大型画册《郝寿臣脸谱集》,以及与中国戏曲有密切关系的《中国古代服饰史》等,在海内外产生了影响。
此外,戏剧出版社还十分关注戏曲改革,出版了大量反映现代生活的新京剧、戏曲剧本以及研究现代戏创作、舞台艺术的著作。还以戏曲为题材,出版了大量的年画、连环画等作品,普及戏曲文化,受到群众的欢迎。
在话剧等新的戏剧样式的出版方面,戏剧出版社已经和即将出版的郭沫若、田汉、老舍、曹禺、洪深、欧阳予倩、夏衍、阳翰笙、阿英、宋之的、陈白尘、于伶、丁西林、吴祖光等中国大剧作家的文集、剧作全集、选集,记录了中国话剧从产生、发展到走向高峰的光辉历程。30年来,戏剧出版社还出版了数以百计的当代剧作家的新作品,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即将出版的中国现代、当代话剧史,就是总结探讨中国话剧发展的历史规律的专著。还出版了一批研究著名剧作家及其作品的著作,获得社会的好评。中国的另一新兴的戏剧样式——新歌剧在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也有所反映。
戏剧出版社还注意到了对外国戏剧的引进和出版。30年来,翻译出版了苏联、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爱尔兰、芬兰、巴西、阿根廷、日本、印度、朝鲜等数十个国家的几十位著名剧作家的不同风格、流派的剧本近200种。还翻译了一批著名戏剧理论家、舞台艺术家的著述。其中由戏剧出版社自己编辑的一套《戏剧论译文集》和《外国著名演员传记丛书》,引人注目。目前,外国戏剧的出版,正在走向计划化、系统化。拟出版《世界名剧精选》和《外国现代剧作选》两套系列丛书,还准备出版《外国戏剧理论文选》(介绍外国有代表性的重要理论论述)和《外国戏剧理论丛书》(以出版外国戏剧理论专著为主)。这些书籍对我国戏剧工作者借鉴外国戏剧文化,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戏剧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媒介。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小识

谱写农村新人
——读曾辉的长篇小说《财女》
李华盛
改革的激流强劲地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新的生活孕育着新的人物。努力反映变革的时代,塑造在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人形象,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作家的一个义不容辞的重任。曾辉在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财女》中,凭借他的农村生活功底,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读者塑造了任友珍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农村新型妇女形象。同时,通过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作家对当代小说创作如何刻画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财女》在较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上,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农村高中毕业生任友珍创办联合养鸡场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她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与开拓型性格。这是作家在时代精神的烛照下塑造出来的一个农村改革者形象。作品以很大的篇幅描写任友珍向传统的小生产观念挑战,一心想成为养鸡专业户,走发展商品生产的致富之路。但作品并没有停留于此,从想成为养鸡专业户到创办联合养鸡场,这是任友珍进取精神与开拓型性格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与升华。作品把改革、开拓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灵魂,从而使任友珍的形象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作品在刻画任友珍的艺术形象时,十分注意把时代精神与传统美德在人物身上有机地统一起来。任友珍与张大喜的婚事,她想成为养鸡专业户乃至创办联合养鸡场的雄图大略,遭到了因循守旧的公婆的阻挠,遇到了刁钻自私的妯娌李素英的反对,但她并不采取针锋对麦芒的态度,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老敬贤,任劳任怨,再加上事业上的成功,终于感动与教育了他们,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时代精神与传统美德的互相结合,互相辉映,成为任友珍艺术形象的一个鲜明的性格特征。
为了多角度地塑造任友珍的艺术形象,作家除了以敏锐的艺术感觉,选取农村经济改革中一些典型事件构成作品的基本情节外,还注意从日常生活中,从任友珍与周围人的关系中,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作品通过她对张大琴与马进婚姻的关心,对李素英的忍让与帮助,任用当了20年副大队长因落选下台却又交游甚广的马方田为信息员,吸收势单力薄的年轻寡妇单辣子为联合养鸡场的成员等描写,既使这些人在农村经济改革中找到了自己适当的位置,从而扩充了作品的生活容量,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又使任友珍丰富的内心世界坦然呈现在读者面前。她是农村经济改革中的先进分子,又是一个具有博大胸怀的人。正因为此,她才能够带领群众共同前进,而不是鹤立鸡群。作品在塑造任友珍的艺术形象时,正确地处理了先进分子与群众的关系,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塑造法固然不足为训;而故意把所有人都写成卑琐的人物,或者“横向移植”西方现代派作品中人物的做法,也绝非明智之举。鉴于此,《财女》在塑造新人形象方面,确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