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阿坤弟
黄琼柳
昨天,常常被微雨打湿。
那一排桔黄的路灯,把柔和的橙色洒到闪亮的小路上。
他象大孩子那样笑了,没有声音。
浮去的云朵揩净了高高的前额,初红的唇泛起追逐的浪,湛兰的天空在脸庞上涌出新的晨光。
他又笑了,对自己,对世界,对时空。
迎风证明的“帆”在浩瀚的水面上摇摇晃晃,人,有时多么贫穷呵!落尽了羽毛的翅膀也没有将天空遗忘,尽管胳膊曾经滴落失血的悲剧,可他依然微笑着。
向前,是一种最虔诚、最富有意义的仪式?
他把他的颤栗交给没有姓名的森林。他相信丛林间的飞瀑会给他昭示,在小路面前的荒漠的开阔地上,那一棵耕耘远方的树就是他自己。他种的是一株长生果。
男子汉本来就不应该轻松。
这回是我笑了,对着我的阿小,无声地笑了。
宗教意味很浓的场景没有图腾。坐在供台上的神没有加入教会。天空很低的时候,真诚的向往增加了气体的比重,沿着心灵的轨迹,自然会有归回的圆寂?
弟弟,在年轻的岁月中铺上金黄、美丽的阳光。
很久很久以后,曾经淡忘森林的我,终于拨响吉他。
宁静中的苦涩组成了永恒的角度。
为我和声,他的男中音执著得象一座不会漂走的山。
在我停止弹奏的时候,他迈着坚定的步子走来。
不会凋谢的目光,温暖着湿漉漉的魂灵。


第8版(副刊)
专栏:

老山
任志玺
正义和信念的特殊材料
结构着一个高度
一个使兀鹫也飞不过的高度
海拔一千五百米使贪欲和野
心索索战栗
老山在经历一次新的造山运
动!
当战火锻打着炎黄子孙怒不
可遏的情绪
锻打着刺刀和呐喊
中国士兵的雕像终于突兀成
巍峨的群峰
和老山一起
擎起了民族的尊严!


第8版(副刊)
专栏:

值不值?
——访朱时茂
丁浪文 苗地画
朱时茂在《长江第一漂》中,为了真实地再现尧茂书首漂长江的壮举,他不要替身,亲自去漂。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象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反映强烈。但也有人怀疑拍一部电视剧,冒生命危险,值吗?为此,记者访问了他(简称朱),导演马龙骧(简称马)也在场。
记者:当时有几个戏任你挑选,你为什么选中这个戏?
朱:我一直想演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青年形象,剧中的主人公严迪——尧茂书的化身,恰恰富有这种精神。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江河都被人漂过,唯独长江还没有。中国的长江应该由中国人首漂。这种庄严的历史责任感,最能体现我们时代的精神。激起我强烈的创作冲动……
记者:你有没有考虑漂流的危险?
朱:考虑过。导演首先表示保证安全,在水流最急的段落有替身。摄制组一路在找,先找到一个24岁的大渡河船工,但是他不敢在通天河漂,那里滩险浪急,暗礁林立。后又找了一位谙熟水路的“水师”,身怀睹波知暗流的绝技,可惜,由于高山反应他退下来了。
记者:据说你们在沱沱河同中美联合长江漂流探险队隔河相遇,一位美方队员因高山反应病逝了,你不感到有压力?
朱:是压力,也是动力!这支探险队的美方队长中途被迫撤退时,讲了这样的话:我们要重新认识长江。我们到这空气稀薄的“无人区”,看到有常年驻守兵站的解放军,他们用自己的青春、鲜血、生命在保证青藏公路——祖国的血脉畅通。我们尽管呼吸困难,还是开了联欢会。我含着泪断断续续地唱了《十五的月亮》。我觉得他们身上闪耀着尧茂书的青春美的光彩。在这样具有壮美气息的兵站歇歇脚,我信心备增:一定能登上源头最高峰。
记者:有人讲过:美,到处都有,只有真诚和富有感情的人才能发现它。这大概正是你乐于踏着尧茂书和部队战士的脚印去冒险的原由所在吧?
朱:是的。摄制组组建时间很短,32个人大都互不相识,来自28个单位,他们同样富有尧茂书的壮美的开拓精神。登格拉丹冬雪峰,可以说是当今艺术界青年人人际关系上的一次检阅,一次突然考试。大家变得那么友爱、单纯、充满信心,热情奔放,使我们步调一致。在这个海拔6621米的“白色死亡线”上,严重缺氧,常有一种几乎立即要断气的感觉。老实说,这一次登山所受的痛苦胜过我有生以来所受过的一切痛苦。登山路上,我恨死导演了!我想上了山见了面一定要骂他,骂的话也想好了,都到嘴边了。但是,导演有肺气肿,却先登上山顶,他还不是为了拍好戏?每个人登上去,老远他就鞠躬,握手,拥抱。这一躬、一握、一抱,我的怒气怨气全消了!我们完全沉浸在尧茂书在登山漂流时的思绪和感情的氛围之中。
记者:从格拉丹冬雪峰下来,替身找到没有?
朱:当地政府好不容易帮我们找到一个船工世家。我和导演很高兴。远远看去外形还可以,走到跟前一看,啊呀,太遗憾了!原来是个60多岁的老人。他动作反应已经迟缓了。作我的替身,我也看不上,因为他不能表达出真实的艺术效果。年龄不同,形体动作的青春美感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力气,动作,神韵,一桨压一桨充满生机,同死亡搏斗的力量充沛。艺术是不能凑合的。
记者:这样,你就把自己逼到了一个同最初预料完全相反的境地。你有没有出现过后来有的观众所说的“值不值得”的思索和掂量?
朱:出现过。自从《牧马人》以来,很多观众认识了我。走到这一步也不太容易,我不存在通过一漂来出名,更无利可图。但是,对一个真诚的艺术家来说,既定的选择是很难更改的。高原反应闯过来了,白色死亡线闯过来了,难道在这个当口就低头趴下,前功尽弃?实在不甘心,那将遗憾终身!那么,漂吧,危险和死亡确确实实就横在面前。有几天,我难以下决心。制片主任死活不让我漂,说朱时茂淹死了,我怎么向八一厂交代。导演很为难,不漂又何必拍这部戏。再找替身,一两个月也不一定能找上合适的。同志们因高原反应,体力消耗很大,恨不得早一分钟离开这里。一种特定的态势不容许再犹豫了,特别是在登山中结下情谊的这个可爱的集体,我们已经产生了一种默契和理解,使我毅然作出自己漂的选择。如果没有这一段相依为命的共同经历共同语言,给我多少万块钱,我肯定不干!
马:漂之前,虽然在上、中、下各个险滩布置了人,一旦发生意外,决定拚死相救。但随时都可能有意外,所以大家的心情非常紧张……
朱:同志们一个个同我握手,任何笑容都掩盖不住他们紧张的情绪。眼神是严肃的,每个人握手都使劲捏着,真象赴死前的壮别。我极力想使气氛变得轻松,把手表摘下来,笑着对导演说:“我死了,把表交给我爱人,我的全部遗产由我爱人继承。”
马:我接过表,也装着开玩笑说:“你放心,你死了,一定交给尊夫人!”
朱:其实,这种乐呵更衬托出深沉、紧张和悲壮的气氛。我想,我死了,我爱人一定会沿河寻找,她多么希望找到我!但是我一上了橡皮船,思想就变得单纯极了,成败就这一下子!全部的杂念都消失了。我必须用全部力量驾驶这条船,一桨压一桨;始终用桨压着水,船才不会翻。还要左右控制,不让方向歪,否则几秒钟内就会翻船。满河翻滚着“刨花水”,这时,生命完全由自己主宰!一个个大浪扑来,我很清醒,很机敏地闪开或穿过。我从来没有象这次危险的漂流这样沉着、这样自信,并且发现自己有一股穿透险恶风浪的力量。
记者:这次漂流,你最大感受是什么?
朱:我不知道摄像机摆在哪。我觉得我不是在演戏。这一段生活启迪我,要用同样的精神去征服艺术上的通天河。这一漂,值了!(附图片)
他朴素、热情,敢于袒露自己,有人说他征服了通天河,是个英雄。他说:不,我还是个朱时茂。


第8版(副刊)
专栏:书林一叶

刘大鹏及其《晋祠志》
雷行三
刘大鹏(1857—1942)字友凤,号卧虎山人,别字梦醒子,晚年又号遯世翁,山西太原人,光绪甲午中式举人。戊戌公车北上,下第归家,以怀才不遇之满腹块垒,隐居于乡里从事著述。对于乡梓文物古迹,尤所关注,在其有生之年,踏遍晋祠一带山川寺院,寻幽访古,钞碑录碣,又博览群书,采辑故老传闻,纂成《晋祠志》。
《晋祠志》全书四十六卷,成书于1902年—1906年。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汇集了历代全部有关晋祠之文献记载,以及民间故老传闻,并详尽描绘了当时晋祠所有之实物,如:“河例公案”则如实记载晋水流域历代水利之斗争,为统治欺压盘剥农民之真实史料。此外,尚记述有明清以来农民起义与庚子以后当地反帝运动之史实,为研究我国历史提供了宝贵材料。此书现经作家慕湘与吕文幸同志校点整理,补充了残缺,改正了讹误,最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从“一”开始
谢逸
唐代诗星璀璨,光耀千古,其中不少人就是因一句之工、一篇之善而露脸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因此句而得名。“野火烧不尽……”使白居易能在米珠薪桂的长安住了下来,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其他如李贺、贾岛、张祜、钱起等等,都是如此。不过,他们的这么一句也来得不易,乃是经过长期推敲千锤百炼,将无数个失败了的“一”加以凝缩冶铸而成的。以后又以新“一”为起点,再接再厉,开拓生发,又创作出无数个更善更美的“一”来。
你以为只有那些做过官而又有诗文留传下来的才算能人名家么?不!社会是复杂的,三百六十行,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各色各样,异彩纷呈。特别是那些能工巧匠,象明清两代巧造小器的人,在铸铜、琢琴、窑磁、漆器、瓦壶、制扇、雕竹、裱褙、雕玉、治犀、治金锡、治宝石等等方面,都有能人名家出现。他们以一技之长,一艺之精而名震全国,且璀璨程度可比之唐代的诗星。他们的成品精良,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有的还是高贵艺术品,当时就博得众口推崇,说“名不虚传”。明人袁宏道认为这些器物“与诗画并重”,还说“当时文人墨士名公巨卿,炫赫一时者不知湮没多少,而诸匠之名顾能不朽”。评价确是不低。
由此可见,古人也并未只重诗书而轻技艺,贵达官而贱工匠。虽说宣炉哥窑之物现已成为古董,价值连城,但在当时却是普通器物,制作出来投入市场,只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借此维持生活,并未考虑什么成才成名的。但由于他们辛勤劳动,对社会有利,对人们有益,桃李不言,人们同样赞扬他们的手艺,承认他们是能人名家。当然,他们成才也是从“一”开始的,年幼时起就认真从师学艺,数十个寒暑都勤勤恳恳用尽心力,专攻一器,精益求精,终于创出了善美的名牌货,从而也带着出了名牌人,这也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以上所说只是旧社会里的事,而且局限在小手工业狭窄范围之内。如今,航天、电子、激光等等应运而出,科学技术正在穿出大气层,向征服太空进军。过去叮叮当当手工式操作工艺当然用不上了,但那种从“一”开始从“一”而终,锲而不舍、坚韧勤劳的精神仍是可取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项目很多,选其一种咬定不放,用尽毕生精力去探索钻研,即使是在狭小而又平凡的岗位,也会放出光彩来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巴黎二章
白雨
雨的情节
今夜,巴黎小雨。
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夜市,神话般地溶进了一幕幕雨的闲情,雨的逸趣。
烛光微明的咖啡店、酒吧间,一片片闲碎而欢畅的窃窃私语。金发碧眼的女招待踏着舒曼的小夜曲款款而来,斟满一杯杯雨的柔情,雨的蜜意。
金碧辉煌的歌剧院大厅,一曲《魔笛》风靡着千百颗如痴如醉的心。乐声悬鸣在艾菲尔铁塔上巍峨的晚空,汇入雨的咏叹,雨的韵律、。
灯火阑珊的亚历山大桥边,一对恋人的长影正在雨中相拥,是惊喜的重逢,还是忧郁的长别!不知世上有多少欢聚愁离,化作了雨的缠绵,雨的缱绻。
一位弹着吉他的长发青年,憔悴地在雨中徘徊,忧伤地在雨中沉吟。从他浮晃的眼神,到他蹒跚的步履,都密密匝匝地写满了雨的祈祷,雨的叹息。
巴黎呵,你的雨夜是一部摊开的故事书,每一巴黎人,都是一段雨的情节。
一位巴黎画家
在彩色的蒙玛特尔画街的拐角处,
在白教堂尖尖的圆屋顶的阴影里,
我感觉到,你用一双灼热的眼睛,异样地审视着我。
而我却苦于透不过你低低的深灰色的帽沿,坦然与你的目光交流。
富于男性魅力的浓密的连鬓须;
富于探索勇气的倔强的下巴;
富于艺术家风韵的大手。
柔丽的线条,在你锌白的画布上简洁地流泻开来。
黑色的童子头,黑色的圆领羊毛衫,……
是在画我的肖象么?
“什么是对你的酬报呢?”我试探着用法语问。
你抬起头摇了摇,黑眼睛粲然一笑,用浓重的闽南音的汉语说:“我也是华人,我来自台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