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2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边寨的“财神”
新华社记者 刘南昌 新华社通讯员 廖开军
说广西边境的边寨那冷巨变,一点也不过份。昔日这里年人均收入少得可怜,如今却达到了八百七十余元。要论翻了多少番,还真不好算。
面对来这里的参观取经者,党支书陆文安的第一句话总是“咱村有个优势,就是驻有一支边防军。”
广西“边防前哨模范连”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进驻靖西县那冷寨的。山高谷深,群峰连绵,使这里成为锁边御敌的天然屏障。然而,远离城镇,交通闭塞,加上山穷水恶,又使这里成为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一百五十多户壮族农民过着近乎刀耕火种的生活。全连干部战士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不帮助边寨改变落后面貌,咱们就算不上模范的边防军。”
于是,每天执勤之余,尽管体力精力消耗很大,指战员仍都争着帮群众干活。他们铲粪便,扫村子,引泉水,清山塘,还捐钱捐物,恨不得立竿见影。然而,一周过去,扫过的寨子又脏了。一月过去,清过的山塘又黑了。一年过去,还是“春来烧荒种玉米,收多收少全靠天”。一些战士带着遗憾退伍离去,指导员刘敏生安慰他们,我们还会接着干的。
冬去春来,群众的收入有了增加,但变化还不大。现实触动了刘指导员的心思:牵牛要牵牛鼻子。他通过寨情调查了解到,全寨70%的青壮年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80%的小学生辍学在家帮工。连队决定首先重点帮助边民提高文化水平,干部战士挨家挨户动员辍学的儿童复学。他们和小学老师一起收集了千余个常用字,编成易认好记的《农民识字歌》,印发各户,辅导学习。每晚,“学字有啥用,学字懂技术;学字有啥用,学字能致富”的琅琅书声在山寨回响。
与此同时,连队创办了油印《致富报》,每月一期,每户一份,宣传党的农村政策,传递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边民庞建明最早照着报上介绍的方法养猪,三个月出栏了一批猪,收入了四千多元,大家红了眼,纷纷效法搞起副业。原先有些人还按老习惯把《致富报》当作卷烟、糊墙纸,现在,他们也期期细读,装订保管。
1982年这一年,寨子的变化就大了,有七名小学生破天荒地考上了初中,96%的青壮年摘下了文盲帽,传统的单一种粮食的经济结构开始打破,温饱问题开始解决。
办《致富报》,也开阔了指战员的眼界。他们看到这里湿热多雨,有利于发展许多经济作物,便抽调有基础的干部战士组成“致富技术指导小组”。边民农峰井小孩子多,妻子又有病,穷得全村出名。他想种田七致富又力不从心,连队帮技术,帮资金,帮劳力,使他办起六亩地的种植场,头一年便收入五千余元。很快,那冷的山坡种满了田七、八角、黄豆、茶树、山楂、柑橙、沙梨等二十多种经济作物和水果。这以后,连队又积极帮助修公路、修水池、拉电线,联系种子、肥料,帮助运输和推销产品。
星转斗移,连队的干部战士又换了几茬,连队的致富技术小组至今没有断过人,《致富报》至今没有停过刊。那冷寨终于渐渐富裕起来了。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广东万名退伍军人扎寨荒山滩涂
植树种果挖塘养鱼坚持艰苦创业
新华社广州1月31日电 (记者郑国联)记者从广东省民政部门获悉,目前,广东省已有一万四千多名退伍军人打起背包,到荒山滩涂安营扎寨,开荒种果,挖塘养鱼,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作贡献。
怀集县去冬刚离开部队的九十三名退伍战士,人人上山开荒造林种果,到年底就植树种果二百六十一亩。
惠东县吉隆区退伍军人朱金泉,父亲退休叫他顶职他不干,带着锄头镰刀上山植树种果。在他带领下,全村20户人家,户户有人上山开荒植树种果,人均收入已超千元。珠海市八百多名退伍军人,大战沿海滩涂,发展外向型养殖业,几年来为国家创汇一千五百多万元,上缴利税五十多万元。
广东省各级政府热情支持广大退伍军人进行开发性生产,大张旗鼓宣扬他们艰苦创业事迹,还从资金、技术、种苗、场地、信息、销售等方面大力扶持。仅1986年,就为这批退伍军人贷款一千八百多万元,办科技培训班六百多期,有八千多人接受培训。阳春县吉岗区彭世活退伍回乡后,串联两名退伍军人和三名青年组成耕山联合体,到离家乡二十多里外的云雾山中植树造林。江门市和阳春县民政部门得知后,先后拨给他们无息贷款三千多元,无偿支持酸梅树苗二千棵,杉木种子十斤,还多次到现场帮助他们制订规划,解决具体困难。仅一年时间,耕山联合体就开垦荒山一百五十亩,种杉树二万多株,还发展了一批禽畜。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侯家营乡采取社会保障措施
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稳步发展
本报讯 天津市蓟县侯家营乡政府,对孤、老、病、残、呆和贫困户统一实行社会保障措施,使全乡人民安居乐业,去年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双扶工作经验交流会,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侯家营乡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人均收入以每年百元的幅度递增。但在全乡经济发展的同时,仍有二百三十六户人均年收入较低,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五保政策不落实,残疾人无职业、严重困难户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天灾病业者无力救济等问题。
乡政府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认识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村级集体经济削弱了,保障功能降低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兴办福利厂。1984年6月在社会各方的大力扶持下,共集资三十五万元办起了福利综合厂,使四十九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双扶对象全部得到了安置。为了解除工人的后顾之忧,从1986年起,厂里为入厂的残疾人每月交纳十元养老保险金。入保险三十年后,每人每月即可领得七十元保险金。福利厂所获利润的70%用于社会福利基金。
——成立社会福利基金会。全乡共发动集体和个人集资14.5万元,直接服务于全乡人民的福利事业:对严重困难户实行定期定量救济;对贫困户实行保险,把扶贫救济与保险救灾紧密结合;支付乡办敬老院经费;对老党员、老干部发放生活补贴;不定期地为天灾病业者实行免费救济。
——村村成立社会福利服务小组。由村共青团、妇联、民兵、学校等组织承包社会保障对象的家庭服务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多种经营,扩大生产门路;协助弱智者理财、料理家务等等。
随着各项社会保障的落实,目前全乡所有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稳步发展。
(李江)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减少领导层次 提高工作效率
响水县撤销一批临时机构
本报讯 新年伊始,江苏省响水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撤销三十九个非常设的“领导小组”、“指挥部”、“委员会”、“办公室”之类机构,减少领导层次和重叠机构,提高常设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近几年来,在新旧管理体制转换时期,响水县从协调和加强某些方面工作需要出发,全县先后成立了八十一个临时机构,使有的领导干部兼职过多,最多的身兼二十多职,影响了他们分管的主要工作。有的临时机构与常设机构职责不明,互相扯皮。这样不仅加剧了机构臃肿,也助长官僚主义,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行政费用开支。县委、县政府领导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些过多临时机构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决定撤销三十九个非常设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这些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分交有关部门办理。对于已经完成临时和阶段性工作的二十五个临时机构,宣布自然消失。对于确因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为弥补常设机构不足的临时机构,其任务目前又难交某一部门承担的,暂予保留。
这些机构撤销以后,不仅使一部分领导干部从兼职过多中解脱出来,也解决了一些部门办事推诿的消极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群众欢迎。 (海林 树立 恒宝)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激发青年为祖国富强努力建设家乡责任感
新县老红军热心革命传统教育
据新华社郑州电 (通讯员杨振兴)生活在河南省新县的五十九名老红军,十分热心于革命传统教育。自1980年以来,他们共为农村青年农民、学生作关于人生、理想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三百多场,组织故事会一千一百多次,激发了青年们为祖国富强努力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这些老红军都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被批准退伍返乡务农的,他们每个人的战斗历程都是一部难得的好教材。居住在陈店乡熊洼村的老红军熊启松,在长征途中曾三次身负重伤。晚年,他义务植树护林,为集体创造了近二十万元的财富,自己却分文未取。他看到村里有些青年在治穷致富中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讲风格,就给这些青年讲红军指战员在战场上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的生动故事,使青年们深受教育。这以后,村里的青年们经常给五保户、困难户做好事,还组织了一个义务护林小组,看护集体的山林。十四岁就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战士张焕和,经常到山村、学校给青年和学生作报告。他看到周围村庄有的青年因考不上大学心灰意懒,悲观失望,就登门去劝说,并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产中的具体困难。一些青年重新振奋起来,发奋自学实用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
对于个别误入歧途的失足青年,老红军通过谈心,赠送书籍,共同讨论人生等方式,鼓励他们重新燃起理想的火花。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黑龙江省先进个体户、哈尔滨市钣金工邓振发(右)春节前夕冒雪慰问坚守在保卫四化第一线的先进公安派出所、交通干警和消防战士。1980年以来,他为儿童福利事业、慰问老山前线战士家属等捐款两万余元。新华社记者 刘向阳摄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济南军区军马场千名老战士受表彰
据新华社济南电 (记者蒋永武)“让艰苦奋斗精神永放光彩,为改造黄河荒滩毕生奋斗!”济南军区军马场数千名干部、职工以此为荣,奋斗不息,使昔日荒无人烟的茫茫荒原,成为初具规模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基地。济南军区后勤部最近召开大会,表彰了一千零八十五名把青春年华献给改造祖国山河大业的老战士。
这千余名老战士都在荒原海滩奋斗了二十年以上。他们之中有建国初期就来到这里涉险勘察的老八路,有六十年代初前来开发建设“山东北大荒”的热血青年,有来自济南、青岛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的中学和大中专毕业生。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广西边防部队千名指战员立功
据新华社南宁电 (记者刘南昌、通讯员李先楠)广西边防部队坚持开展“四有”教育见成效,去年有一千六百多名指战员在对越防御作战中立功。
广西边防部队把“四有”教育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思想建设来抓。在新兵入伍、战备教育、评功评奖、老兵退伍等工作中,各级党委都有计划地组织指战员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参观荣誉室,瞻仰烈士墓,教育干部战士树立献身国防的革命理想,培养无私奉献和严守纪律的观念。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北京军区大力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赵苏)北京军区各部队采取多种形式支援国家和地方能源、交通建设,为胜利完成“七五”计划第一年的建设任务积极贡献力量。
去年,北京军区各部队参加建设的重点项目有平朔煤矿、神头电厂、大秦铁路、秦皇岛油港、天津外环路等二十三项,投入劳动日一百多万个,机械车辆十余万台次,是近几年来支援国家建设投入兵力比较多的一年。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执法者首先要学法懂法守法
北京市公安局注重普法教育
本报讯 记者吴恒权、晓渡报道:北京市公安局有关领导同志日前向记者介绍普及法律常识的体会认为:执法者必须首先学法、懂法、守法,只有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才能准确地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维护法律的尊严。
北京市公安局作为首都执法机关之一,广大人民群众对它的要求是很高的,如何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注意从严治警,从普及法律常识入手,强调在实践中学,强调学以致用,强调执法人员学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通过学习和实践,整顿警风,纠正违法乱纪行为,并把普法教育作为新干警入门教育的必修课。
经过普法学习,改变了“执法者不懂法”的状况,广大干警注意了在工作中自觉运用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一些民警改变了以往不重视办案质量的现象,现在办案时注重调查研究,弄清事实,收集、掌握证据,以法律为准绳,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在传唤、抓捕人犯、审讯、搜查、取证等各项具体工作中,严格遵照法律程序,从而提高了办案质量。
经过普法学习,广大干警在工作中注意严格执法,文明执勤,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有些交通民警常常感到“上班一身汗,下班一肚子气”,辛辛苦苦的工作得不到群众理解和支持;而一些群众又认为“遇到交通警有理说不清”。在学法时,他们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心理状态,认为在执勤中严格依法管理,做到文明执勤,就能改变干警在群众印象中的不良形象。许多交通警执勤处理违章时,以理服人,以法服人,民警风貌有了改观。通过普法教育,许多干警提高了严格守法的自觉性,注意抵制不正之风。据去年一年有记载的统计,拒礼不收达三千六百八十七人次,拒收现金二万八千七百余元,还有金银首饰及其他一些物品。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义乌县干部能上能下
本报讯 浙江省义乌县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认真贯彻执行“能上能下”的干部政策。自1984年底到1986年底的两年间,全县已有二十九名乡级以上领导干部,或降职,或免职,或提职。这样做使干部队伍有了活力,同时也鞭策了个别在其位而不能谋其政的干部。
有一名乡党委副书记,工作能力强,但办事比较主观,影响了党委的工作。县委免去他的副书记职务,并将他调到另一个乡当一般干部。他到新岗位后,意志不消沉,工作不消极,出色完成了乡里分配的任务,他的行动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在1986年2月,义乌县委重新任命他为乡党委副书记。 (张年忠)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青春献给唐古拉
新华社记者 刘回年 顾月忠
“做一只留鸟,在高原的上空翱翔,在洞窟雪窝里栖落;哪里的春天也不能将我唤走,寂寞寒冷不能把我驱逐。”……吟着高原哨兵的这首诗,我们访问了耸入云霄的唐古拉山的战士之家。
从格尔木南端的昆仑山口到西藏拉萨,沿途一千公里,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解放军战士过往食宿的兵站都设在崇山峻岭之中。这是多么令人生畏的地方啊!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中形容说:“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断言:“无论放牧人或畜群,在这里都生存不了”。
这里流传的歌谣唱道:“过了风火山,两眼瞪青天”、“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
风火山、五道梁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且还有比歌谣里说的更高更苦的地方。上路后,我们心里一直嘀咕着。可我们一路见到的解放军战士,却使人钦佩和振奋。总后青藏兵站部部长王满洲风尘仆仆地刚从上面下来,见面后,说起高原战士“青春献给唐古拉”的事,激情满怀,滔滔不绝。王满洲是位传奇人物,五十年代初,当他还是个汽车兵时,就唱着“铁马奔驰在高原”的歌儿奔走在世界屋脊上,在高原已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至今还在那里工作。有人粗略算了一下,他在昆仑山上来来往往,少说也有一百多回。他有一句名言:“怕死莫上山,胆小鬼往后站!”
汽车驶上昆仑山,风象刀子,刮在脸上火辣辣地疼。我们的第一站就是“难见爹和娘”的五道梁兵站,这里海拔四千七百米,又是个风口,连株小灌木也看不到。我们休息一会后,和战士们攀谈起来。这里的战士说话很有风趣。我们问:“此地风景怎么样?”他们说:“有风无景”。我们又问这里的生活苦不苦,他们乐呵呵地让我们看贴在墙上的对联:“福自苦中来,美由心中生”。
一位背着卫生箱的军医过来了,是位二十三岁的小伙子,闲谈中,我们得知他叫傅国立,天津人,去年毕业于军医大学。他在大学时谈过一个女朋友,是天津医学院的,听说他要到青藏高原,跟他吹了。
傅国立不为女朋友吹灯而失态。他在这里刻苦磨练,安心工作,赢得了干部战士的欢迎,不久前入了党。
然而,高原战士的恋爱史上,并不都是悲剧。我们遇到一位志愿兵,叫陈书昌,开始谈了好几个都没成。姑娘任淑兰爱上了他,万里迢迢到高原结婚。陈书昌跟所有的高原战士一样,脸黑得象“非洲人”。可任淑兰说:“我不嫌脸黑,图个心好。”结婚那天,战友们可乐啦,有的流了泪,有的赋诗道:“万里结良缘,风雪见真情”。
一场大雪把长江源头的沱沱河两岸变成了银色的世界。在沱沱河兵站,我们遇到一位炊事班长,个头不高,脚上穿的解放鞋湿漉漉的,两眼布满血丝。他叫刘民清。兵站站长告诉我们,他为过往人员做饭,已连续好些天没休息了。我们以为他足有四十岁了,一问,才三十出头。进到兵站,战士们正忙着接送老兵和新兵,兵站大门两边,赫然贴着一副新对联:“通天河畔送战友启程,唐古拉山下迎战友到站。”站长武国顺跑上跑下,是个大忙人,他说,兵站只有三十来人,每天来这里就餐的人数一两千,每顿饭四菜一汤,简直睡不成觉!除了安排食宿,还要告诉大家一些生活常识:“走路莫要跑,睡觉头垫高”等,免生意外。武国顺的爱人随军后安排在格尔木市工作,但他们仍然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一年见不到几次面。
迎着迷迷茫茫的大雪,我们驱车去唐古拉雪峰。那里,竖着一块石牌,上面写着:“唐古拉山,海拔五千二百三十一米”。走到这里,我们突然想起一个彝族战士沙马说么,他入伍以来,先后七十二次翻越唐古拉山。近几年,他经常感到胸部和腹部疼痛,特别是去年以来,疼痛加剧。连里的同志催他去看,他说:“青藏高原上有几个人没胃病?我就那么娇气!”有一次,车队过唐古拉山,十七号车因烧瓦抛锚,他主动要求留下来修理,由于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每打一次油底,换一次瓦,就要放一次水,水箱缺水,他三次下到三公里外的山坳打水。第二天上午,当他把修好的车开到兵站时,他除了牙齿是白的,脸上身上全是黑乎乎的油泥。
这位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之鹰”,把高原当作第二故乡。去年9月,他家中来电报说他婶母病危。沙马说么两岁丧父,母亲改嫁,由婶母一手拉扯大,平日视婶母为亲娘。但他觉得自己是老驾驶员,运输任务重,就照了张半身像,写了封信,寄了一百元钱,安慰老人。不久,婶母病逝,沙马说么在茫茫雪原遥望家乡大哭一场,然后擦擦泪,又开车上唐古拉了。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时他患肝硬化,已到后期了。就在这位年仅二十八岁的战士准备再度征服唐古拉时,他倒下了。
一封封为沙马说么请功的信,从高原寄到部队领导机关。我们在青藏高原采访的日子里,到处听到指战员们谈沙马说么,大家学习他,安心部队、安心本职、安心高原,创造第一等的工作。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她的奉献
——记容城县张市光荣院服务员张二芬
八十岁的老复员军人宋天祥因患肺癌和半身不遂,于去年12月中旬住进了河北省容城县张市医院。每天都有一位眉清目秀的女子整夜守候在老人身旁,照料得特别周到。同病房的患者很受感动,有的夸赞说:“人们常说百日床前无孝子,您老真有福,有这么个好闺女。”老人家含着热泪连连点头:“我的闺女好,我的闺女好哇!”
其实,老人家孑然一身。姑娘和老人既不沾亲,也不带故,她是河北省模范优抚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保定地区先进工作者、容城县张市光荣院的服务员张二芬。
张二芬是1975年秋到张市光荣院当服务员的。在光荣院生活的老人们,有的是在战争年代南征北战的人民功臣,有的是为祖国解放献出亲人的烈属。老人们的革命事迹感染和激励着张二芬,当年,年仅二十二岁的张二芬暗暗下定决心,精心伺候老人们,让他们享受社会主义的幸福。
七十五岁的段二林大伯曾因患糖尿病外加半身不遂住进了张市医院。在老人病重期间,二芬一直守候在病床前。她一口一口地喂老人水饭,使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不知说什么才好。
光荣院的老人们大多有慢性病,有的常年卧病在床。二芬精心伺候老人十一年如一日,从未感到过一点厌烦。1984年,八十岁的老复员军人师昆摔了腿,入院时不能走路。二芬就每天给他送水送饭,接屎端尿。后来,师大爷又患肺结核住进医院,二芬寸步不离,一直照顾到老人去世。老人去世后,他的侄子为了表示感谢,要送给二芬一笔钱,二芬谢绝了,她说:“我干的是服务工作,就是要伺候好老人,这钱说什么我也不能收。”十一年来,二芬亲手服侍二十名老人度过晚年,其中,纪庆祥老人去世时已达九十五岁高龄。
光荣院常年有二十来位老人,就她一个服务员。老人们分住在十二间屋,冬天生十二个炉子。从背煤到和煤,从封火到掏炉灰,都是二芬一个人干。每年近三万斤煤,八千斤和煤土,都要一筐筐背进背出。十冬腊月,不管天多冷,每夜都要起来几次巡回检查炉子。全院老人的被褥拆洗、缝新补旧的针线活,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接屎端尿,洗刷晾晒,为患病的老人请医拿药、喂水喂饭,也是由她一人承担。
为了改善老人们的生活,院里种有六亩粮田、两亩菜地。二芬白天伺候老人,管理生活,晚上还抽时间去搞生产。每年夏季,二芬种的各种蔬菜全院老人都吃不完。她把节省下来的伙食费,用于给老人们买营养品。
李成福 吕春清 张祥录
(附图片)
图为张二芬正为光荣院八十一岁的李沛君老奶奶擦脸。 张祥录摄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运城地区加强团组织建设
本报讯 山西省运城地区在村级整党中,加强团组织的建设。目前,全区90%以上的乡镇都配备了团的专职干部,新建和改选村级团支部一千二百三十个,发展团员一万余人。
近年来,运城地区农村团组织松散、瘫痪的问题比较严重。老团员超龄老化,新团员得不到补充,直接影响了团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广大团员青年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的发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地委在村级整党中,狠抓了团组织的建设。
闻喜县礼元镇共三十二个行政村,就有二十九个村没有团支部。礼元镇党委书记李金科在整党中跑遍了全镇各村,向青年进行思想前途教育,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青年们对团组织的认识。现在这个镇有八百二十多名青年加入了团组织,村村都建立了团支部。
运城地区各级党政部门在重视团组织建设的同时,还注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在资金上给予相应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财政部门为团支部下拨活动经费六万余元,青年之家比整党前增加了将近一倍,为活跃团的工作和活跃青年的文化生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范晋宏 翟立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