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前面,是新的高度
——记电影演员刘晓庆
陈垦
在《芙蓉镇》里饰演胡玉音的刘晓庆捧走了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的桂冠。许多电影观众与关注电影演员队伍的人们既没有表示意外也没有表示高度的兴奋——他们觉得,刘晓庆的获奖是理所当然的。
刘晓庆走上银幕,几乎是跟新时期电影同时起步的。她一步一个脚印,就跟电影《小花》中那位纯朴、坚韧的山村姑娘一样,肩负重载,在陡峭险峻的山道上,艰难而执著地跋涉攀登,以心血汗水洗礼自己的进程。12年来,刘晓庆已在21部影片中担任角色。这在国内同时期的电影演员中,当属前列。从普通劳动者的清洁女工到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从放浪外露的售货员到悒郁内向的舞蹈家,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女兵到莽莽林海中走出的北国少女……刘晓庆都以她富有力度的表演风格把角色塑造得血肉丰满而且色彩浓郁。难能可贵的是,刘晓庆一般不重复自己已经创造过的角色类型,而且常常知难而上,在怀疑或非议中发现自己,也发现别人。八年前,筹拍《神秘的大佛》时,圈内圈外都有微辞。刘晓庆认准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武打影片,尽管剧作还有争议,但她毫不犹豫地披挂上阵,舞刀弄枪,为中国银幕推出一个有性格的侠女形象。今天,武打影片联翩而至,创作者与观赏者们当不会忘记当年刘晓庆为这一新片种的问世跌爬滚打,所迈出的顽强的第一步。
刘晓庆几乎每年都要拍两部电影,而且角色之间的性格反差都较大。1979年初,她要同时塑造三个形象:《小花》中的何翠姑、《婚礼》中的盛敏、《瞧这一家子》中的张岚。三个角色,性格迥然相异,张岚笑,何翠姑哭,盛敏不哭也不笑。面对着严峻的考验,刘晓庆没有退缩。她一边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一边如饥似渴地向书本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吸收艺术营养。功夫不负苦心人,三个崭新的银幕形象奠定了刘晓庆在中国影坛的地位。今年,刘晓庆又分别在《红楼梦》和《大清炮队》中饰演王熙凤和冯玉舒,一个是封建大家族中仪态万方、机关谙熟的少奶奶;另一个是女扮男装、始贫贱而后壮烈的村姑。两位女性,规定情景与生活氛围天差地别。刘晓庆的能力,又一次在毫不留情的摄影机与观众面前,接受严格的检验。
《原野》中的花金子和《芙蓉镇》里的胡玉音,是刘晓庆艺术道路上不可低估的里程碑。两位在乡村中土生土长的女性,尽管她们生存的时代环境不一样,性格也截然不同——花金子泼辣桀骜,胡玉音娴淑善良,但由于几千年来封建伦理道德的沉淀与凝固,造成了她们心灵上与心理上磐石般的重压,使她们最终都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刘晓庆异常钟爱这两个女主人公,潜心体验,大胆雕琢,演来张弛有致,各具魅力。花金子与胡玉音两个角色的巨大成功,标志着刘晓庆表演技巧的成熟和表演风格的成型。但她依然在不懈地努力,以求拓展新的领域,在全新的境界里竖立自己新的艺术里程碑。
刘晓庆是一位有争议而又不断被理解的风云人物。无论是饰演花金子还是出演胡玉音,电影圈内不少慧眼独具的人们都持激烈的反对意见。这恰恰成了刘晓庆艺术创作的兴奋剂。背水一战,只进不退,压力成了动力。当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成功地走上荧屏的时候,许多人对刘晓庆扮演的王熙凤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与猜测。本来对这个角色不大感兴趣的刘晓庆立刻又亢奋起来,苦心孤诣,披阅爬梳,要让刘晓庆式的王熙凤以全新的风采在银幕上凸现出来。这种进取精神,或许正是刘晓庆银幕生涯异彩纷呈的渊薮。当然,她的王熙凤是否成功,我们正拭目以待。
今天,刘晓庆正以她坦诚的胸怀和丰富的艺术创作博得广大观众的理解与热爱。不仅在国内频频获奖,而且饮誉海外,为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流打开一扇窗扉。她是第一位在国外举办个人影展的中国演员,不仅在美国、法国,还将在日本、联邦德国……但不管前程是辉煌抑或黯淡,刘晓庆都时时在告诫自己并提醒别人:当我被推向峰巅的时候,我从没有认为我就是高山上的雪莲;当我被摔向深谷的时候,我也不认为我就是淤泥!
最近,刘晓庆正在影片《春桃》中塑造一个新的形象。山重水复,峰回路转,刘晓庆一如既往——要倒回去与向前走是同样困难的,也许倒回去还更困难,那就只好向前走了。
也许刘晓庆这一辈子可能永远登不上极顶,但在最后的时刻,她一定要站在全新的高度上。
这就是刘晓庆的自信!(附图片)
苗地画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看周志刚演《闻铃》
俞振飞
《闻铃》是《长生殿》中一折,在昆剧舞台上绝响已久。最近在上海看周志刚两次演《闻铃》,一次比一次演得好,不禁感慨良多。
在我的记忆中,这出戏只有昆曲全福班的沈月泉唱过,“传”字辈中不知有谁演过,我没有见到。我父亲俞粟庐会唱,但没登过台。我随父亲学官生戏,第一出是《八阳》,第二出就是《闻铃》。我虽会唱,也没有演出过。究其原因,恐怕这是一出唱功戏,两支《武陵花》共一百板,有“百板武陵花,一曲一出戏”之称,演员若无一副好嗓子是难以胜任的。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戏,当然很少有人问津了。
周志刚是上海昆剧团的小生演员,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第二届毕业生。他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一九八四年,周志刚提出要向我学这出戏。我很高兴,为他录了音,帮他纠正咬字发音。他学得认真,进步很快,又特地到苏州向沈传芷老师学了身段,这样,为这出戏的演出打下了良好基础。周志刚的嗓子有嘡音,适宜唱官生戏,尤其在真假嗓的过渡上,了无痕迹,这是很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也是他能唱好这出戏的先决条件。
《闻铃》这出戏,不仅在唱腔上要一气呵成,而且在情感上必须将唐明皇这个人物在前面《埋玉》中的情绪带下来,做到声情并茂,这戏才好看、耐看。周志刚的演唱基本上达到了这样的要求。上海昆剧团在近二年来能挖掘出这样的戏来,是一个可喜的收获。


第8版(副刊)
专栏:展览掇英

独辟蹊径 自成机杼
——柳琴艺术摄影作品赏析
杜修贤 张岩
前不久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柳琴摄影艺术展览”,受到了首都摄影界和观众的好评。从展出的80余幅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柳琴独辟蹊径、自成机杼的创作特色。
《团结万岁》这幅作品,是柳琴成功的代表作,老摄影家吴印咸同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幅别具一格的作品,以全新的画面,用间接的手段,表现了民族团结这一重大主题。画面上没有人们常见的身着鲜艳服装的各族儿女,而是选择了节日雨夜中的北京民族文化宫主楼:光彩夺目的无数彩灯,勾勒出民族宫的宏伟轮廓,好似幻觉中的光与影,绚烂辉煌。作者还借助雨夜中地面、建筑物、彩灯的自身反光,转动多棱镜,巧妙地运用透视变化,使地面红色饰物达到理想的变形,形成一朵盛开的红色荷花,拥抱、托举着民族宫主楼。作品基调温暖,充满了喜庆的气氛,象征着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既充分表达了主题、情感,具有含蓄而深刻之美,又富有时代精神。作品的构思如此新奇、不落俗套,作品的视觉语言如此鲜明生动,拍摄的技巧如此运用自如,令同行为之折服。
用摄影艺术反映伟大的时代是柳琴创作的出发点。她的作品《曙光》使人感受一股新鲜的春风:国际大厦高高矗立在满天朝霞的晨曦之中,霞光映照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几个英文缩写大字,画面简洁,气势不凡。五彩缤纷的朝霞,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曙光和光辉璀璨的前程。整个画面静中见动,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和谐地表现了作者所追求的诗意美。
“立意深、技巧新”,使柳琴创作出了《建设之光》、《荷花》、《凯旋柱》、《天地之间》等不少好作品。这些作品显示了作者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及娴熟的摄影技巧,反映了她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她力求创新,但并不猎奇;她追求真善美,为的是让多数人能够接受和欣赏。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掩卷话“帘青”
刘向阳
在我们这样一个各个知识领域日益专门化的时代,要想达到学识上的博洽和汇通,诚非易事。一位学人说得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在主观上是一件乐事,在客观上也是不得已。读毕陈从周先生的散文新集《帘青集》(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不免感慨于作者对文化上这样一种博雅通达的境界的追求。
陈从周先生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建筑方面的专家,曾赴美主持“明轩”的营造,大有贡献于中美文化交流。而其《说园》一书,则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内蕴,颇多发现。记得作为一个园林艺术门外汉的我初读《说园》时,对其内容和文笔,都有一种“会心不远”的惊喜感。陈先生在《帘青集》里引申和诠释林徽因的话“文章要陌生人爱看,外行人爱读,那作品才有生命力”,我以为也可说是他自己作品的好注脚。而当你读过陈先生的散文之后,更会惊讶于作者在他的“当行本色”之外,在散文艺术领域出色的造诣。
在《帘青集》中,作者谈园林,说建筑,弘扬祖国园林艺术的伟大,并对当前的园林建设提出中肯的意见。他又津津乐道于昆曲艺术,将园林和戏曲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上寻找出相通之处。而在众多的抒情性游记和杂感性的散文中,作者又将自己艺术化了的人生哲学,倾注于笔端,显示出他在园林建筑,戏曲和绘画,文学和哲学等多方面的才学。而象《瘦影》、《说绍兴》、《读林徽因诗集》诸篇,本身就是文情并茂的佳作和“美文”。陈先生还特别提到了学问上的“文理相通”、“学问之道,由博返约”以及文化熏陶的重要性。这些经验之谈,来自他多年学术生涯的切身感悟和追求。
或许是由于书中所寄情的山水园林,大多是江南明秀之气的产物,或许是作者的文笔风格,倾向于清丽婉约,陈先生的抒情散文,每每透露出江南的风月情调(借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软风柔波”),缱绻动人。这就难怪苏步青、冯其庸二位先生在序中皆称其文风如晚明小品。晚明小品的风格,正是清丽柔婉、抒写性灵,略无古文“载道”的面孔,却又时时透露出一种文化气息来。
其实,在古代中国,学者与文人,本来就往往是二而一的结合体,这是一种优秀的传统。当我们今天在理论上探究“文化”诸端的同时,是否在我们自身的人格和性情的修养上,也应该增加几分“文化的境界”呢?


第8版(副刊)
专栏:

泡桐,栽满家乡
苏金伞
只有泡桐树
才能知道我们大平原的宽度
只有泡桐树
才能摸清我们大平原的边沿
泡桐树的大叶子
只有在大平原上才能长这么大
每一片叶子
就象一个小平原
风躺在上面最舒适
每一片叶子
都可以作它的宿营地
但对于风沙
这里却是禁区


第8版(副刊)
专栏:

灯火
阮霞
雨刚停,我和我的老师来到海边,看满潮的海柔和地溢荡着灯光映下的黄金宫殿。突然雨又下了,黄色的灯点和眼镜片一起模糊了,人群匆匆走散了,而我的老师还站着,不愿离去。我想,也许她是第一次来到这样美丽的海湾。
雨打在我们的伞上,有嘣嘣的声音。渐渐地,雨伞沉甸甸起来,水滴在我们的衣上。我低声说:“老师,走吧?”
她却说:“灯火多么诱人,灯火多么温暖呵!有一次,我和朋友们迷路在风雨交加的森林中,走得双腿抬不起来,就这么出现一点灯火,那喜悦是毕生难忘的。灯火下,一位粗壮的农妇正在煮猪食。她让我们这一群陌生的、永远不可能再见面的迷路人,坐在灶旁,喝茶,吃地瓜,烤衣裳。搞乱了桌、碗,弄湿了地板,而且烧去了她一大捆蜈蚣草。”
雨湿透了我们的衣襟,我们站着,看着,象海的微波在窃窃私语。而那煮猪食的农妇会知道吗?千里之外,有人用敬佩的口吻谈她。
此后,我与老师没机会再深谈,可这样的夜晚我永远记得。


第8版(副刊)
专栏:

沙棘林(中国画) 淡宝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