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增加出口创汇 繁荣国内市场
纺织业利税增长超过产值增长
本报北京12月22日讯 新华社记者李安定、本报记者李茜报道:我国最老的传统产业——纺织工业近年来继续焕发青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纺织部部长吴文英今天在全国纺织厅局长会议上透露:今年纺织工业克服了原材料全面紧张、价格上涨等困难,以增加出口创汇为突破口,狠抓改革,实现了持续稳定大幅度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200亿元,比去年增长8%左右,实现税利160亿元,比去年增长8.7%,经济效益的增长超过了产值的增长。纺织工业的实现利税已占到全国工业部门的10%以上。
今年纺织品出口将突破8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0亿美元,增长速度30%以上,远远超过全国商品出口总值的增长速度,成为我国最大宗出口商品,它的出口额已占到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4左右。
纺织品在国内市场继续保持了繁荣稳定的势头,全国纺织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16%。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畅销的针织品比去年增长12.5%,纯棉布增长10%,毛线增长26%,毛毯增长21%,丝织品增长40%,基本上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衣着要求多样化的消费趋势,外国舆论一致认为,中国人穿得越来越漂亮了。
纺织工业的新产品开发有了新的显著进展,共开发新产品10000多种。国产化纤年产量已达110万吨,异型、改性化纤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各种纺织特种后整理产品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国产阻燃纺织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吴文英指出,明年纺织工业面临的两大任务是:进一步满足十亿人口的消费需要,继续保持我国纺织品市场的繁荣稳定;搞好出口创汇,以更加勇敢的姿态进入国际市场。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优惠政策鼓励下到农村进行技术承包
河北五万多科技人员如鱼得水
年创经济效益4.58亿元
本报石家庄12月22日电 记者杨振武、陈国琦从今天召开的全国放活科技人员经验交流会上获悉:河北省围绕技术承包放活科技人员,有计划地组织和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进行承包,领办乡镇企业和定点有偿技术服务,收到明显效果。去年以来,全省已有5万多名科技人员深入经济建设第一线,年创经济效益4.58亿元。
此间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河北省平均万名农民中只有2.3名农业科技人员,而且80%分布在县一级事业和行政单位,与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很不相应。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作出了以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进行技术承包为主要形式的放活科技人员的决策。今年2月,省政府专门制订了关于放活科技人员的9条政策,明确规定:支持、鼓励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科技人员进行各种技术承包、承租和领办技术经济组织,支持、鼓励县以下业务行政部门科技人员进行各种在职承包,支持、鼓励各级政府机关及县以上业务行政部门的科技人员,包括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以调离、辞职、停薪留职等方式,进行承包、承租、领办服务和兴办各种技术经济开发实体,个人合法收入不加限制,依法纳税。全省大多数地市和近一半的县,也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对下去承包、领办人员的待遇、户口、住房、子女就业、家属农转非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他们还针对科技人员普遍关心的技术职务评聘和科技成果奖励等,实行了有鲜明倾斜度的政策。
切实兑现合同报酬,是巩固和发展技术承包的关键。据11月底统计,全省已兑现合同5751份,占合同总数的65%,为17000多名科技人员兑现酬金596万元。
河北省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承包和领办乡镇企业,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许多乡镇企业一经技术承包和领办,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光是今年科技人员承包和领办的928家乡镇企业,就增加经济效益8570万元,使430家勉强维持和濒于倒闭的企业开始兴旺起来。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同萨迪克举行会谈
中国将继续发展与苏丹的友好合作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国务院代总理李鹏今天在这里对苏丹总理萨迪克·迈赫迪说,中国将继续发展同苏丹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
李鹏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萨迪克进行了正式会谈。会谈中,宾主对两国今后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
会谈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萨迪克对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表示满意。他说,“我们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相同或类似的观点,双方的经济合作日益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发展双边友好关系的牢固基础。”萨迪克说,苏丹非常重视中国在各方面的经验,因为中国的事业是在占全人类1/4的人口中进行的。
李鹏和萨迪克还相互介绍了各自国家的国内情况和面临的任务。在谈到中国的民族情况、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时,李鹏说,中国政府一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和传统习惯,但决不允许极少数人破坏国家团结统一、破坏各民族和睦共处的行径。
两位领导人还就中东问题、南部非洲问题、两伊战争和海湾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李鹏高度评价苏丹所奉行的和平、中立、不结盟政策。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以及随同萨迪克总理来访的外交部长马蒙·西纳达,贸易、合作和供应部长加利勒等参加了会谈。


第1版(要闻)
专栏:

菲律宾发生重大海上事故
两艘轮船相撞沉没 1500多人不幸遇难
本报讯 12月20日晚,菲律宾两艘轮船在菲中部东民都洛岛附近海面相撞,使1500多人失踪。
这是本世纪最严重的一次海上事故。
据报道,20日晚上,客轮“多纳·帕兹”号满载乘客从莱特湾驶往马尼拉,黑夜里与“维克托”号油轮相撞,两船立即起火,不久就沉没了。救援直升飞机和海军巡逻艇赶往出事地点,只救出26人。出事后16个小时,寻找遇难者的飞机报告说,在东民都洛和马林杜克岛之间海面,已见不到任何幸存者。
菲律宾有关方面透露,当时两艘船上共有1556人,其中客轮上载有乘客1493人,乘务员等50人,油轮上的工作人员13人。
被抢救出来的人大都被烧伤,其中一位说,他看见油轮直接撞在客轮上。另一位说,他估计客轮上载有的乘客远远超过官方的统计数字。
在此以前,本世纪另一次严重的海上事故是1912年“大力神”号在大西洋撞上冰山后沉没,使1503人死亡。(附图片)
12月21日夜晚,菲律宾遇难客轮上乘客的亲属聚集在马尼拉港,希望刚刚停泊的一艘客轮能载来他们思念的亲人。这艘客轮刚从失事地点开来,但没有搭救到一个遇难者。
(传真照片 新华社发)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基本形成国际通信网
同四十四个国家地区建立直通电路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杨理科)改革开放九年,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天上卫星、空中微波、地下电缆等多种方式组成的国际通信网。到目前,我国已经同4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达的通信电路,直达国际及港澳的电话电路达2300多条,电报电路900多条,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17倍和4倍。现在经同这些电路转接,我国可以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进行电话、电报等通信。目前我国已同19个国家和地区开放了用户直拨电话业务,国内207个城市的5万用户可以直拨国际电话。


第1版(要闻)
专栏:

隆冬时节飞雨出奇景
乌鲁木齐变成冰雕世界
本报乌鲁木齐12月22日电 记者曾坤报道:今天下午3点多钟,乌鲁木齐市突然淅淅沥沥降起雨来。雨水落地,由于地面温度在摄氏零下5度左右,雨水立刻结成薄冰。顷刻间,全城变成了一座晶亮的冰雕世界。截至晚8点,雨还在下着。
据新疆气象局有关人士介绍,今年冬季,存在于北疆盆地上空的逆温层特别强烈,在乌鲁木齐2000米上空形成了气温达摄氏8度的暖气层,由于高空温度在零度以上,地面温度则在零度以下,在高空暖气层的作用下,形成雨水落下,到达地面又变成冰。此种现象在乌鲁木齐多年未曾遇到过。
突至的雨水使乌鲁木齐所有路面变成了发亮的冰道,汽车象爬犁似的在冰上打滑,交通事故迭起。为了安全,公共汽车停运,行人纷纷将鞋上绑上草绳行走。


第1版(要闻)
专栏:

发挥优势扩大竞争能力
江苏眼睛盯着国际市场
本报南京12月21日电 记者孙健报道:眼睛向外,把“两头”拓展到国外,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这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江苏省是我国以加工工业为主的省份,原材料和市场两头都在本省以外,现在的“外”主要不是国外,而是省外,也就是原材料和市场主要还是靠国内。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十三大文件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变“两头”在省外,为“两头”在国外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走国际经济循环的发展道路,使江苏经济有突破性的发展。
江苏省已具备迈向这一步的条件。该省劳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目前,全省已有大约一半的劳动力脱离耕地经营其他产业,苏锡常三市已有70%左右的劳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商品生产的条件。江苏依靠这些劳动力,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然后换来江苏需要的设备和技术。并以此良性循环,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发展壮大自己。
江苏省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他们充分发挥乡镇企业机制灵活,竞争意识、应变能力较强的优势,适应国际市场“多品种、小批量、交货快”的要求。现在乡镇企业不仅是江苏全省经济的一大支柱,也是出口创汇的生力军。
此外,南通、连云港两沿海城市,苏锡常经济区,以及沿江南京港、镇江港、张家港、南通港的对外开放,使江苏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引进技术,引进外资较快,商品出口创汇保持着旺盛的势头。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山东制订经济发展战略
本报济南12月22日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有道、本报记者贾建舟报道: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逐步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自然资源优势向产品商品优势转变,由封闭半封闭型经济向对内对外开放型经济转变。这是12月21日召开的中共山东省委四届第十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梁步庭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战略作的阐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省经济无论在规模、实力还是在水平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预计可达1160亿元以上,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大量投入,而靠内涵集约增长的部分却很小。全省人民虽然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用手工劳动搞饭吃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工业生产虽然有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农产品、矿产品、海洋资源虽然相当丰富,但远没有充分开发利用起来。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客观上还存在着较发达、次发达、欠发达三个地带。全省尽管海岸线长、港口多、交通比较方便,但对内对外开放度甚小,外联也不广泛。
针对上述情况,省委制订了全省经济发展战略。
在具体布局上,梁步庭指出,东部地区要把经济发展同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多搞来料加工,扩大产品外销,把现有的一些产品逐步扩散到西部地区,带动鲁西北工业升上一个新的档次,让多数产品先占领省内、国内市场,然后再打入国际市场。


第1版(要闻)
专栏:

苏向我通报苏美首脑会晤情况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今天下午会见了苏联领导人特使、外交部副部长罗高寿。
罗高寿为向中国政府通报苏美首脑会晤情况于昨天到达北京。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当日设晚宴招待。
今天上午,钱其琛副外长会见罗高寿副外长,听取了他的通报。苏联驻华使馆临时代办菲多托夫参加了会见和宴请。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闻战线》编辑部、上海照相机总厂
联合举办海鸥杯摄影比赛
本报讯 为促进摄影事业的发展,加强新闻摄影的竞争,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与上海照相机总厂决定联合举办海鸥杯摄影比赛。
来稿内容、题材、形式不限,尤其欢迎歌颂全国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在党的十三大以来的新成就、新面貌、新人新风尚,反映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批评各种不良倾向的新闻照片。
时间从1988年1月至1988年10月31日。希望投稿者随拍随寄,《新闻战线》每月拟选真实、生动的彩色照片发表在封面(封面照片要讲究艺术性)或封底上,黑白照片择优发表在封里和内文页上,稿酬从优。刊用与否均可参加评奖。
(来稿要求和奖励办法将在12月30日本报五版《海鸥杯摄影比赛启事》中详细说明)。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教师家作客
——摘自采访笔记
本报记者 蒋涵箴
北京市在1985年下达了给中小学教师盖50万平方米的住房指标,现在这些房子盖得怎么样了?教师的居住条件是否改善了?这是读者们关心的问题。1987年11月中下旬,记者接连在顺义县、石景山区、西城区访问了一些教师,参观了他们的家庭,在住上新房的教师家里,和他们共享了乔迁之喜;在一些尚未改善居住条件的家庭,也体会了他们的苦恼。
日期:1987年11月14日 地点:顺义县城关第一中学、牛栏山中学
教导主任刘诗杰是1957年的大专毕业生,现住县教师楼三居室。同时遇见的其他几位中年骨干教师目前还住爱人单位的房,都是两居室,但是他们非常乐观地告诉我:“附近的新教师楼快要交工了,按照分房条件,我们都可分到三居室。”我问陪我采访的县教育局副局长刘东升:“您住几间房?”他说:“我比不上他们,我也是住爱人单位房,两居室。”
接着我们又来到牛栏山中学的教工宿舍。
星期六上午,老师都在学校,敲了好几家门都没有人,有一户的门没有锁上,推门进去,见一老教师正在伏案写教材。老刘向我介绍,他是王书田老师,1959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就分到顺义县来教书,他的爱人也是本校的老师,北师大毕业的。这对教师安心在顺义县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分房自然该优先照顾。
王老师得知我专门来了解教师住房,搁下笔就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来到顺义执教28年,先后搬了12次家,我住过农民家的小土房,租过农民家的瓦房,住过县里的统配房、学校的平房,最近搬进了这三室一厅的单元楼房,可以说我搬家12次越搬越好,和我睡小土房那时比,现在是登上了‘天堂’。不仅住得好,我的生活也大大改善了。1977年之前,我们四口之家,每月还要给两边的老家寄些钱去,钱不够花,粮不够吃,月月都要背债,自从1977年开始长工资,生活就逐步好转了,再也不背债了。我是外地人,深感顺义县从上到下尊师重教,我觉得当教师挺光荣的。”
出了王老师家,见到了牛栏山中学的校长刘存孝。刘校长夫妻俩也是教师,也住上了新居。刘校长对我说:“你来时有没有注意到通学校的那条柏油马路,这是县里花10万元钱新修的。牛栏山中学解放初期是河北省第一中学,门口这条泥路长达1200米,打从50年代就想修路,可是一直没有实现,下雨天老师、学生只能扛着自行车走完这条路。现在县里许多单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我们修好了这条路。你再看看我们学校,教学楼、实验楼都是新的,还要盖饭厅、学生宿舍。学校盖房子,县里到处找贷款,县委书记亲临工地跑料、催工期。社会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好事,现在倒是应该想想我们教师如何也为社会多做贡献。”
我说:“这是你们老教师的想法,你们这儿的年轻人对当教师是怎么看的?”
他说:“我校1981年只有36名毕业生考上师范院校,今年有70名同学考上师范院校。我的儿子今年已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分在顺义县一中当教师,他很乐意。我的女儿今年高三,也准备报考师范。今年顺义县报考师范的情况比哪年都好,这当然与教师的地位提高有关。”
日期:11月15日 地点:石景山区古城南路教工大楼
二单元一楼是商店,201号住的是古城二小丁广贤老师。丁老师夫妇俩都是1957年高中毕业生,是有30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宽敞的三室一厅估计有40多平方米,进了他家的客厅,我几乎不相信这是一对小学教师的家庭:一架星海牌钢琴、全套新沙发、飞利浦牌双门大冰箱、落地电扇、彩电……我问区教育局局长老陈:“您是否特意安排我参观丁老师家的?”他笑着说:“随您说吧,在楼底下问您参观哪个单元,您不是说就上二单元吗?”
胖胖的丁老师年轻时曾当过体育老师,全身运动员的打扮,容光焕发,他在旁听了我和陈局长的对话,乐呵呵地对我说:“钢琴还是前几年买的,那时还没加薪。女儿愿意当教师,考上了幼儿师范,这对我俩是最大的安慰,一高兴就给她买了架钢琴。”
丁老师见来了客人,忙从冰箱里拿出来一个大哈密瓜,边切边说:“我们两口子每月工资连补助、奖金等等加起来能拿270元左右,平时除去吃喝,每月可存些钱。我俩37元、42元的工资拿了半辈子,带大两个孩子,那时夏天吃西瓜还得算计算计,现在您大冬天来,我能拿哈密瓜招待您,也不是特意去买的,要与过去比,这生活不知提高了多少倍。”
丁老师的爱人从厨房搬来一只“满脸皱纹”的破凳子盛放哈密瓜。我对丁老师说:“这只破凳子好象和这个现代化的客厅不相配。”丁老师风趣地说:“您不是想了解我家的生活情况吗?您看看这只凳子就可知道我过去的‘寒酸相’,那几年我住两间小东房,加起来不到12平方米,又阴又潮,家里都是这样的破家具。1980年区里分给我一套两居室,家具慢慢地更新了,今年又搬进了这新房子,我这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可是心满意足了。” 
告别了丁老师夫妇,上楼时305室的主人刚刚从街上买菜回来,我们随着进了他的家。主人名叫袁桂林,石景山区幼儿园的后勤人员,今年35岁,18年工龄,居住3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区教育局的同志说:“要是在城区,别说35岁,45岁的教师还分不到这房呢。”
最后,我们又登上了六楼的一套三居室。主人阺至良是八角中学的生物教师,今年50岁。区里的同志把我的来意向主人介绍后,阺老师赶紧让我在沙发里坐下,并说:“您大老远赶来,我们真有话想说呢。”
阺老师家也是新式的软床、沙发、双门电冰箱,只是电视机还是黑白的。他说:“也不是买不起彩电,儿子刚结婚,花了我3000元,缓一口气再买。”阺老师的爱人刘淑珍是西城区月坛中学的教师,她笑着说:“我沾了他(阺老师)的光才住上了新房。原来我家住在西城区象来街,房管所的房子,一间9平方米的小平房,后来两个孩子大了又在院子里接了一间,加起来16平方米。我俩若是都在西城区工作就轮不上住这么好的房子,西城区教师住房困难,您有时间也可去西城区看看。”
区教育局同志在旁插话说:“石景山区原来教师住房也很困难,1985年市里拨给我们盖23000平方米住房的指标,现在都完成了。再加上区政府陆续拨给我们住房,这两年一共分到了1014套单元楼,我区教师4000名,大约1/4的教师住进了新房,以后还准备盖一些房子。”
日期:11月19日 地点:西城区教育局、二龙路中学
杨向农副局长主管行政,他可不象石景山区教育局局长那样乐观。他说:“你刚参观了石景山区的教师住房,那当然好,朝阳区也解决得不错,丰台区今年年底也要完成了。他们那儿盖房子碰不着地下管道,也没有什么拆迁户找麻烦。可城区不行,要说分到的盖房指标,我们比哪个区都多,一共是82000平方米。可我们西城区地皮非常紧张,许多学校连操场都没有,一盖房就要碰到拆迁户,扯皮事可没完没了。我们在大乘巷工地盖23000平方米教师楼,教师只能拿1万,其余都要给拆迁户。从市里来说,对我们也挺照顾的,在东郊额外分给我区教师一幢楼,可是太远,没法去。我要是有石景山、朝阳两区的条件,房子也早就盖成了。我不怕丢丑,带您上二龙路中学去看,那儿的骨干教师居住条件相当差,而且一时解决不了。”
二龙路中学马路对面有一排没有院子的旧平房,外墙用大木柱顶着,一看就知道是危房。二龙路中学的校长、教导主任都是一家一间平房,大男大女四口人挤在一个屋。教师们都在上课,家里只有孩子,据他们说,夏天一人在屋洗澡,其他三人只能上街站着。老杨说:“石景山、朝阳教师住房条件好,他们拿房子来吸引西城的骨干教师,这几年已经陆续走了一些。我们不想放,放了西城区的教学质量就难保了,可是也没有办法。”
是啊!象二龙路中学的校长、主任,在石景山区住三居室肯定没有问题,可是在东城、西城眼下就办不到。应该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北京市有关方面向记者提供了有关材料:
解放前北京市只有12所公立中学,其它都是私立学校。现在北京市有800多所公立中学,这么多学校老师的住房都要由政府来解决。教育事业发展得那么快,加之过去欠债太多,尽管各区尽了最大的努力,住房问题还是不能一下子都解决。我们现在不可能有一个彻底的办法解决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只能逐步解决,逐步改善。近郊区条件成熟就解决得好一些,城区盖房条件差就后解决。不管怎么说,这几年来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景也是乐观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