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低速增长 险象迭生
——1987年的西方经济
1987年的西方经济,低速增长、险象迭生。对它怎样分析,如何估价,国内外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值此年末岁尾,本报记者丹林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浦山和日本研究所所长何方,就今年西方经济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现将他们的见解综合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低速增长 动荡不稳
记者:对西方经济来说,1987年又是一个动荡不稳的低速增长年。你们对它怎样评价?
浦山:“又一个动荡不稳的低速增长年”,就是一个恰当的评价。但是,今年西方经济的动荡不稳,特别是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和股票市场的暴跌,比过去几年更加显著和突出。这预示着西方经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几年来,困扰着西方经济的是三个方面的严重不平衡。首先是美国的庞大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所表现出的美国经济内在的不平衡。其次是由美国的巨额外贸逆差和日本、西德的外贸顺差所表现出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第三是由发展中国家的庞大外债和资金倒流所表现出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正是这三个方面的不平衡导致近五年来西方经济动荡不稳和低速增长的局面,也正是这些不平衡的相互影响和进一步恶化,导致今年西方经济特别严重的动荡。
何方:1987年西方经济可概括为这样一句话:继续增长、未见起色、形势严峻、险象迭生。总体看,今年西方经济的增长水平(约2.5%)和1986年(2.4%)大致相当。美国增长率约为3%,日本约3.5%,西欧约2%。各国的政策和结构调整有所进展,但不很顺利。西方各大国间的失衡没有好转,多年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不是一下能解决的。国际贸易量将略低于1986年,但由于美元贬值,贸易总值却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国际金融一直处于动荡状态之中,股市暴跌,汇率不稳,卢浮宫协议稳定汇率的目标未能实现。
浦山:今年西方经济的严重动荡突出地表现出美国经济的脆弱。里根上台后,一面增加军事开支,一面又鼓吹减税以促进经济增长,认为这样最终会增加财政收入,消灭赤字。结果是连年创纪录的财政赤字和急剧增长的外贸逆差,美国的财政赤字越来越依靠国外的资金弥补。1984年以来,美国利率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美元汇率急剧下降,国外资金流入减少,今年美国不得不提高联邦储备银行贴现率和商业银行利率。利率上升,这是美国经济恶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利率上升使投资者和投机者从股票市场抽回资金,在股市“过热”、投机盛行的情况下,这就成为触发股市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股市暴跌后,里根政府不得不同意在一定程度上增税和减少军费开支,宣告了过去经济政策的失败。但是无论从西方舆论或是股票、外汇市场的反应看,里根减少赤字的措施还不足以扭转美国和西方经济恶化的趋势。
国际协调 尚难奏效
记者:持续的汇率动荡,尤其是10月份全球性的股市暴跌,可以说是西方经济内部郁积多年的矛盾、不平衡的一次爆发。你们对之如何评价?联系这些现象,你们怎样估量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作用?
何方:对于最近的金融风暴,其原因与影响,人们已谈得很多,我想只指出以下几点:
1、这次风暴是美国经济地位衰落、里根经济政策失败的又一标志;世界经济格局进一步走向多极化。
2、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球表明经济国际化的加深。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良好,但股市跌幅最大。金融市场国际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都会从中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
3、这次风暴不会成为大萧条的导火线。因为从70年代起,金融活动与生产活动日益脱节;现代资本主义的应变和自我调节能力大为加强,原来只政府调节一手,现在又有了国际调节另一手。尽管跌幅如此之大,但各国政府并未惊慌失措。
4、这次风暴是对世界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强制矫正。它迫使美国减少财政赤字,这不仅使美国在经济上得益,在政治上也有好处,削减军费,有利于缓和。它迫使西方国家降低利率,有利于延长经济继续增长的局面。它促进了国际间的协调,例如西德、日本原来不肯降低利率,现在也降了。此外,它还促进金融市场的改革与调整,使股市“过热”、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脱节的现象有所缓和;西方在所谓金融创新和用电脑程序控制交易的做法上将会谨慎些。
浦山:汇率动荡、股市暴跌和西方经济不稳,都说明西方主要国家间协调经济政策的迫切性,但实际上存在的国际协调却同这种迫切需要有很大差距。
去年和今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都肯定协调政策的必要,还确定了若干经济指标用以审查各国经济趋势,以便在偏离方向时采取补救措施。但是,这种多边监督的安排,并没有强制执行的规定,有关国家也都不愿承担明确的义务,无论美国或日本、西德都没有因此采取有力的行动。美国一再以美元汇价下降为威胁,对日本和西德提出降低利率、刺激内需的要求,反而成为触动汇率动荡和股票暴跌的重要原因。事实表明,现实存在的国际协调既不能防止类似股市暴跌这样严重金融动荡的爆发,更不可能根本解决困扰着世界经济的种种矛盾和不平衡问题。
当然,每当形势紧急或危机临头时,西方国家也会采取一些协调行动,产生一定的作用,这也正是这次股市暴跌还不会导致类似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但迄今为止,现有的国际协调基本属于危机临头时仓促应付的水平,不能予以过高估计。而且,还应该看到,形势之危急,一方面会增加协调之需要,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协调的难度。
有一种意见认为,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因此必然会导致国际协调,甚至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国际协调的新时代。这似乎混淆了国际协调的需要和国际协调的现实,忽视了现存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的不同地位,忽视了各国间必然存在的难以协调的利害冲突。根据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即便是西方大国间的政策协调都困难重重,更不用说南北之间的政策协调了。
美国地位下降 日本应变转型
记者:美国经济复苏已持续5个年头,这是战后和平时期最长的一次。浦山同志,你怎样分析和评价这个现象?
浦山:美国这一次的持续增长,从长远看,是以其相对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削弱为代价的。今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实力同它的霸权地位不复相称的基本形势更加突出。
1982年以后,美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美元汇率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庞大的财政赤字、较高的利率和国外资金流入而取得的。这种政策同时也促成了外贸逆差和外债的急剧增长。1985年以来,美元汇率大幅下降,经济增长率降到类似西欧的水平,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用举借外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和维持经济增长,这同美国作为西方经济体系中最主要的国家,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的地位,极不相称。最近英国《泰晤士报》尖锐指出,所有美国人都必须认识到,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不再能同它在政治上和防务上的统治地位相一致。
美国经济地位的恶化,不仅对西方经济,而且对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何方同志,你刚刚访日归来。你认为日元升值、股市暴跌对日本经济有何影响?
何方:日本有强烈的适应能力。1973年石油涨价,对能源依靠进口的日本来说,是个致命因素,但日本把坏事变成好事,创造了增长的奇迹。现在,日本又一次奋起应变。我接触到的日本人,对日元升值、股市动荡并不紧张,颇有信心把坏事再次变为好事。
日元升值影响出口,但推动了内需。日本的经济增长,过去主要靠出口推动,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比率1984年约占70%;而今年,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比率达2/3。过去,日本进口制成品很少;今年1—9月,制成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42%。内需首先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带动了钢铁业兴旺,今年钢产量将突破原订的指标。去年,日本工业负增长;今年,内需带动制造业发展,工业增长加快。日本经济复苏的势头比较明确,可以说,已初步渡过了日元升值的难关。
记者:有人认为,日本经济要从出口主导型转为内需主导型非常困难;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何方:事实上,日本经济正在转变中;而且,两年来变得比较快。当然,完成转变是个长期的过程。日本人士表示不怕进口商品,因为日本有竞争能力。但是,日本怕进口劳务,怕生活太舒适失去干劲。
当然,日本经济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就是财政问题。一方面,剩余资金很多,大搞资本输出;一方面,政府赤字很大,大欠其债。预算赤字大,影响政府的调节能力。要削减赤字,就得增税,实行税制改革。中曾根在这个问题上摔了跟头,竹下登依然面临这个难题。
记者:美日矛盾呢?
何方:美日间相互依存在加深,矛盾也在加深,但目前的主要方面还是相互依存。日本在市场上依靠美国,政治上、军事上依靠美国,在某些技术领域也依靠美国,所以美国常常利用这一点压日本。当然,美国对日本的依赖也不小。双方在金融上、贸易上矛盾很大,发展下去有可能出现全面性的矛盾。
对待美日矛盾,日本一向保持低姿态。为缓和矛盾,日本在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努力扩大内需。可以说,在实施卢浮宫协议方面,日本做得比较好。但另一方面,矛盾也越来越加深,美国以前压日本降低利率、充当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日本不干;美国要日本对伊朗实施禁运,日本公开表示不干。
明年增长缓慢 形势更加严峻
记者:最后,请你们谈谈对明年经济形势的估计。
何方:明年日本经济回升的势头不会减弱,今年扩大内需采取的那些措施,明年会继续发生作用。西方经济作为整体看,明年不会出现同步性危机,美国发生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慢。美国、西欧的增长率可能在1%—2%之间,日本可保持3%的水平。国际贸易仍是低水平,贸易量可能略低于1987年。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仍将继续波动,但不致出现太大的问题。
我估计1989年西方经济可能出现衰退,因为复苏已是强弩之末。90年代中期以前,仍处于调整时期,不会出现大的发展。
浦山:股市风暴对西方经济前景的影响,究竟是有利还是不利,看来还有些不同看法。但是,股市暴跌后,几乎所有人对明年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都有所调低。我看,西方经济明年即使不出现衰退也将面临更加动荡不稳的严峻局面,这大概还是可以肯定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元暴跌使海湾石油生产国受沉重打击
新华社开罗12月14日电 美元暴跌严重地打击了海湾石油生产国的消费者,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但它们的消费品却大多是从西欧和日本进口。
据最新一期《中东经济文摘》周刊刊登的一篇文章报道,自1987年初以来,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的货币对日元的比价已下降了20%,对西德马克的比价下降了15%。
美元汇价几个星期以来的直线下跌将使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消费品价格上升10%。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第三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上升
新华社华盛顿12月15日电 美国商务部今天宣布,美国第三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额从上一季度的412亿美元上升到434亿美元,创下了新的纪录。
今年头三个季度,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总额达到1214亿美元,预计今年全年将接近1650亿美元。1986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总额为1414亿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元汇价下跌再创新纪录
一般估计近期还会缓慢下降
新华社纽约12月15日电 (记者夏兆龙)近两天,美元汇价再度下跌,创战后新纪录。今天外汇市场上,1美元只兑换126日元和1.6马克。尽管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进行联合干预,购进大量美元,但作用不大。一般估计,近期美元汇价还会缓慢下降。到明年春天,美元对这两种货币的比价可能分别为1∶120和1∶1.5。
美国化学银行主管外汇交易的副总裁穆尔分析说,如果美元汇价有秩序地下降,不引起股票市场新的波动,那么西方国家是可以忍受的。由于中央银行不时进行干预,美元暴跌的局面不大可能出现。
两年多来,美元对西方国家主要货币的比价已下降40%以上,对日元和西德马克下降50%。造成美元疲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美国庞大的财政、外贸赤字是美元贬值根本原因。几年来,美国政府一直企图通过货币比价下降,促进出口,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但是至今未见效果。今年头10个月的外贸逆差累计达1460亿美元,已接近去年全年1560亿美元的水平。初步估算,今年外贸逆差将达1700多亿美元。
(2)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美元汇价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明年是总统大选年,而10月股票市场危机给明年经济发展前景罩上了一层阴云。现在,美国的政策是:为防止衰退,不惜让美元继续贬值。尽管一些西欧国家中央银行近来一再降低利率,但美国至今不愿作出稳定美元汇价的承诺。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只能继续下滑。
(3)西方七国财长会议迟迟不能举行,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缺乏信心。今年2月,他们在巴黎开会,就稳定汇率问题达成了协议。嗣后,各国中央银行不断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耗资近1000亿美元。在前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美元同其他主要西方货币的比价基本稳定。
10月股票狂跌后,美国改变政策,放弃支持美元的义务。一个多月来,美元对日元和西德马克比价都下降10%左右。
(4)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克里伯格说,自从70年代初废除金本位制后,每到年终,美元汇价都偏低,这已是一个规律。据他统计,过去14年中,13年都是如此。


第7版(国际)
专栏:

圣诞老人会送什么来呢?  ·朱根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