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二次全会同意党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关于党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会议决定:党中央机构改革方案由中央书记处组织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由国务院组织实施。
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16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政治局委员1人因公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主持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轻工部委托组织的一评审小组在上海吃喝玩乐拿
如此检查组 群众最反感
希望上级领导带头改一改这种挖企业墙脚的坏作风
新华社上海12月16日电 (记者李正华)据上海市财务大检查办公室揭露,由轻工业部委托有关地区组织的一个TQC评审小组,违反轻工业部的明文规定,在上海企业检查期间,大吃大喝,游山玩水,20天时间花费企业29000多元,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这个检查小组一行7人,8月20日到达上海,先后对上海协昌缝纫机厂、手表四厂、前进锁厂3个企业的主要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进行评估,9月8日离沪。且看这个小组在这20天时间里的开销:
住宿费:10482.05元,住的宾馆是衡山、上海和丽华宾馆,平均每天房租为500元;
膳食费:6181.3元;
宴请费:6397.37元;
礼品费:1054.1元,礼品为铱金笔、折伞、影集、打火机、扇子等;
水果、饮料费:1950.26元,饮料有可口可乐、雀巢咖啡、冰淇淋,水果有香蕉、葡萄、草莓、荔枝、柠檬、菠萝等;
参观游览费:755元;
文娱、摄影费:431.89元;
飞机票(去长沙来回):693元;
香烟、司机补贴等其他费用:942.51元;
还有一笔叫“咨询费”,共210元,是分给检查组每个人的。
检查组大吃大喝,企业叫苦不迭。记者从财务部门了解到,前进锁厂厂长基金一年只有5000元,而接待这个检查组却花掉9600多元。接待刚结束,这个厂就被迫打报告,请求上级部门网开一面,同意工厂从其他基金里挖出“一块”来弥补这一亏空。职工们气愤地说:这不是在挖企业的墙脚吗!
一些不肯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来检查风盛行,企业不胜负担;但是各种评比检查都涉及到企业的声誉和产品销路,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承包的任务,企业那敢得罪?有的说,我们欢迎上级领导扎扎实实地帮助企业整顿管理,搞好生产,但那种讲排场、摆阔气、要游览、拿礼品的风气,实在令人生厌,希望上级领导带头改一改这种作风。工人们则直率地表示,现在不少“组”名为“检查”,实为“吃拿”,检查越多,群众意见越大。


第1版(要闻)
专栏:

审计部门发挥重要监督职能 3个季度查出违纪金额76亿元
本报讯 记者戴玉庆报道:今年头3个季度,全国审计部门共查出违反财经纪律的金额76亿元,其中应上缴财政的金额为18.1亿元,现已上缴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
今年,我国审计部门在严肃财经纪律,促进经济改革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监督职能。全国审计系统普遍新开展了企业承包、租赁前的资产核实审计,为参加横向联合的各方企业出具审计报告,对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也实行审计,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审计,也揭示了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损失浪费现象严重,盈利下降,亏损增加;自筹基建规模过大;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
吕培俭审计长在本月16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典型案件,要公开宣传报道,把舆论监督同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同时,审计部门在大量微观审计的基础上,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进行分析研究,向决策部门提出建议。
吕培俭还部署了明年审计工作重点,明年4项必审项目。


第1版(要闻)
专栏:来信

年末检查名目繁多 基层单位叫苦不迭编辑同志:
一九八七年终将临,条、块各项工作检查组同往年一样,接踵而来。据已来的和文到人尚未到的有:双清检查组、财政检查组、财务检查组、执法检查组、物价检查组、职教检查组、工会检查组、妇女工作检查组、档案工作检查组、运输市场检查组、安全检查组等等。这么多的检查组真使基层叫苦不迭。
蜂拥而至的检查组弊端颇多:一是给基层增加压力,导致单位领导成天忙接待,把宝贵时间白白浪费掉,影响生产任务完成。二是年终检查,有些问题已无法解决,检查流于形式。三是增加基层开支,招待时一吃就是上百元,无处报支。
为此建议:一、把年终集中突击检查改为不定期的、均衡的、有的放矢的检查。二、检查组要少而精,不要兴师动众,大哄大嗡。三、检查组下来,坚持到食堂吃饭,不要动辄吃、喝、玩、带,要做出好样子。 江苏省射阳县交通局
李 玉


第1版(要闻)
专栏:

身处绝境靠水维持生命
一矿工被困井下廿一天后生还
新华社南昌12月16日电 今年11月17日被一次矿井事故逼上绝境的江西萍乡矿务局杨桥煤矿24岁的青年采掘工贺放清,只身困在井下21天后奇迹般地生还。
贺放清是在井下作业时,因工作面顶部被上面老井的积水穿透而遇险的。当时,水挟带着煤泥和碴石塞满巷道,封住了所有出口。他机敏地钻进一个没有被水淹没、并有微量风流的窄洞以待救援。在这个只有尺多高,七八米长的避难处,他尽量不挪动,以减少体力消耗,并将矿灯关闭,不到非用不可时不开。
陷入这种困境的贺放清,是靠水来维持生命的。他摘下矿帽去接棚顶上渗透下来的水滴,共喝下三矿帽这种又苦又涩的渗水。从第19天起,他连接水也力不从心了。
由于事故发生的部位地形复杂,抢险救灾十分艰难。当抢救人员终于找到生命垂危的贺放清时,据医务人员诊查,他的心音低弱,呼吸每分钟仅有18次。
贺放清脱离险境的消息传到北京,煤炭工业部负责人立即通过调度电传指示全力抢救,随后又拍来电报,对贺放清表示慰问。目前,贺放清身体功能正在恢复,血压、心跳、呼吸正常,精神状况好转,能进牛奶、鸡蛋等食物了。


第1版(要闻)
专栏:

满负荷运转
——记张兴让和他的工作法
本报记者 杨振武
编者按:这是一篇着重写思想,又写业务的比较生动的通讯。文字虽较长一些,但有可读性,发人深省。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和他的“满负荷工作法”的实践说明:“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吃馒头自己蒸”。只有坚持和深化改革,只有靠好好实干,才能提高效益,才能换来好日子。在改革的大潮中,“大锅饭”再也不能吃了!
3年前,一场骤起的春潮把张兴让推上了改革的路。自此,他认定这是一条希望之路,就再也没有回头。
这位年已半百的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虽貌不惊人,却常常棋高一着,琢磨些改革的“新道道”。他曾最早在石家庄市打起“联合”的旗帜,因而被称为“张联合”。如今,他又在企业管理上总结出“满负荷工作法”,引起全国企业和经济理论界的关注。
“满负荷”,一个借用词。它是探索者的创造,更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管理办法。
发现管理的“低谷”
1985年5月,要不是20天的东瀛之行,张兴让怎么也想不到,他领导的企业仍处在管理的“低谷”。
若是时间往前推,第一塑料厂的生产经营确有过不景气之时。1983年,全厂产量仅为生产能力的一半,拥有800人的企业,利润只有百十万元。自打1984年张兴让调任厂长,厂外搞“联合”,厂内请“老包”,生产经营日益红火,利润每年增长100万元。今非昔比,一塑厂已是同行业和石家庄市响呱呱的“明星企业”。
而眼下,张兴让面临的是“横向比较”。把自己的企业与日本相当规模的工厂放在一个天平上,差距是令人震惊的。
在日本,一个规模相当的塑料厂,二三线人员不到职工总数的10%,一塑厂却在40%以上;同样的四辊压延机,人家每班定员6人,班产量平均8吨,一塑厂每班要18人,班产量平均只有6吨;人家的设备无闲置,运转满负荷,一塑厂的设备运转率还不到50%;日本厂家的资金周转天数很少超过30天,而一塑厂1984年的资金周转天数高达123天。至于人均效率和人均效益,更是相距“十万八千里”。
强烈的对比,使张兴让脸上发烧。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跃出管理的低谷!”
“我琢磨,我们的企业有6大通病: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技术落后,产品粗糙,纪律松弛,工作不负责任。其中尤以管理混乱、纪律松弛为关键。这是我们企业管理上的低谷。”张兴让回到厂里,对比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开始探求跃出低谷的“良策”。
张兴让在留心观察中发现,一些车间上班松松垮垮,干什么的都有,甚至还有跑到外边逛商店的。他为人造革车间算了一笔帐:全车间38人,平均每人每班实际工作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生产人造革41平方米,创利税11.4元。如果每个人都能干满点,每班产量就能增加到123平方米,可创利税34.2元。一个多么大的漏洞!
这笔帐在全厂引起了强烈反响,上上下下的七嘴八舌,干部群众的献计献策,使得张兴让脑海里酝酿已久的“满负荷工作法”,渐渐有了轮廓。
最主要的是“人尽其力”
“什么是满负荷工作法?说白了,就是让每个职工、每台设备、每一分钱、每一两料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办法。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尽其力。”张兴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解释新出台的管理办法。
“满负荷工作法”的总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人均效率和人均效益。具体说来,它的内容主要有9项:
第一,质量指标满负荷。以产品的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品级率为考核内容。第一步达到国内最高水平,第二步采用国际标准。
第二,经营工作满负荷。以生产能力核定产品销售指标和原辅材料供应指标,达到产、供、销高度协调。
第三,设备运转满负荷。除了正常维修所占用的时间外,所有设备的平均开车率必须达到90%以上,并以此来确定生产能力或产量。
第四,物资使用满负荷。主要是原辅材料、工房和场地,都要达到充分利用。
第五,资金周转满负荷。主要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要减少,尽量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第六,能源利用满负荷。主要是考核万元产值耗电、耗煤和耗水量,在同行业中要处于领先地位。
第七,费用降低满负荷。单位产品产量或产值中,可变费用含量要逐年递减3%—5%。
第八,人员工作量满负荷。定员定额,按照人尽其力的原则,把每个职工的工作量安
排饱满。
第九,8小时工作满负荷。实行岗位工作系列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使人人都能紧紧张张地去工作,有效劳动时间要达到7小时以上。
“所谓满负荷,不是要大家去拚体力,拚设备,也不是要加班加点,而是限于在8小
时内的工作满负荷。”张兴让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宣讲“新法”,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打
消了一些人的疑虑。
全厂根据“满负荷工作法”9项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涉及的范围,很快把任务和指标分
解落实到每个车间、部门、班组和每个人。接着,又层层建立了经济责任制。
张兴让清楚地知道,推行“满负荷工作法”是和企业内在素质的提高紧密相连的,不
能一蹴而就。懒散惯了的人,弦一下子绷紧了,就可能出毛病。他把推行工作分为基础、
体力和智力3个阶段,分阶段加大负荷量,使职工的承受力逐步提高。用张兴让的话说,就
是:“推行满负荷工作法如同拧螺丝,要一扣一扣紧上去才行。”
为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发展,避免“张书记挖,李书记填”的弊端,今年8月,一塑厂
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将“满负荷工作法”作为“企业宪法”。明确规定,任何
一任厂长,都必须受此“宪法”的约束,不能各行其是。
关键在领导的决心
生活中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说起打破“大锅饭”,几乎人人赞成。但要是一动真的,保准会有人跳起来:“不能先拿我开刀!”可是,如果谁的利益也不触动,“大锅饭”又怎么能打破?
推行“满负荷工作法”,张兴让在厂里动的第一刀,就是调整人员结构。数量颇大的二三线人员,显然不符合“满负荷”的要求。对这一决策,全厂上下一片叫好声。
然而,当调整的名单一公布,埋怨声立刻就压过了叫好声。哪个人没仨亲俩好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呀!于是,说情的,哭哭啼啼的,骂骂咧咧的,还有扬言动武的,一齐对准张兴让。
张兴让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到过朝鲜战场,即使当年被错划“右派”,也没低过头。中层干部会上,他高门大嗓:“对厂长工作有意见,发牢骚可以,但不能骂大街。谁要是敢当面骂我,我就敢扇他的耳光子。扇你的是张兴让,不是厂长!”医务室一位“后台”很硬的职工扬言:“看我怎么出来,还怎么回去。”张兴让眼珠子一瞪:“没门!”
“说实在的,这辈子我还是头次发这么大火。真要让我打人,还不知怎么动手呢?但当时不这样硬气不行。”事后,张兴让给人们说出了心里话。当然,他的硬气也不光是在嘴上。第一批精简名单,就有他在仓库当保管员的侄女。
3次调整,有66人被充实到了生产第一线,二三线人员的比例,从1985年的40%减到了30%。张兴让反反复复给大家讲:“一塑离了谁也受损失,离了谁也能干。在这里干,就要服从安排,满负荷工作。要是有哪位觉得办不到,可以自谋出路。”结果,谁也没走。
如果说人员结构的调整只引起了局部震动,那么,分配制度上的改革就涉及了每个人的利益。
今年1月,张兴让根据“满负荷工作法”的实施情况,又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一酬多挂”,即打破工资、奖金界限,把职工报酬与产量、质量、成本、物耗挂钩。这样,上班时间不再是衡量工资的唯一标准,而效率高低成为计算劳动报酬的主要依据。特别是,用全厂职工20%的基本工资和奖金设置的“满负荷奖”,更是触到了一部分人的最敏感的神经。
又是一场轩然大波。
“有些工人对立情绪很大,是不是缓一缓再说?”一些中层干部发出请求。
“让人家说你是靠扣工人20%的工资出风头,何苦呢?”在家里,又是一阵抱怨声。
“老家伙,简直不顾工人的死活!”在路上,也不时传来一两句叫骂声。
尽管一时间“电闪雷鸣”,也没能动摇张兴让实行“一酬多挂”的决心。因为他事先征求过意见,知道“翻不了船”。他认定,只有走这一步,“满负荷工作法”才算落到了实处。
时过一年,当工人们拍着鼓绷绷的腰包相互炫耀时,张兴让才发出长长的感叹:“难呐!要不是当初硬着头皮干,说不定一切全完了。”
“要吃馒头自己蒸”
“满负荷工作法”的实行,猛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它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大锅饭”再也吃不成了,只有靠实干,才能换来好日子。张兴让更是说得风趣:“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吃馒头自己蒸。”
推行“满负荷工作法”之初,曾有许多人神经紧张,担心自己会变成“机器人”,吃不消。离型纸车间有个平时郎当惯了的青年人,一听要实行满负荷,竟被吓跑了,7天后才被人找回厂。两年过去,这位青工不但没有被累垮,反倒成了满负荷工作的“主力队员”。如今,他一个人干着过去两三个人的活,收入在厂里是高的。他说:“现在就是撵我也撵不走了。”
过去,哪个车间开工不足,哪里活儿轻闲,准是人们争着去的地方。也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谁不想图个清闲自在?一实行“满负荷奖”,这种状况马上改变了。四辊车间因为没有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有几个月只开了80%的工资。于是,人们纷纷找厂长,要求调到能够出满勤、干满点的地方去。他们的理由是:“我们图不起清闲,只想多干活。”
“满负荷工作法”把人们多年养成的惰性一扫而光,厂里出现了一件又一件新鲜事:
——“一个车间变两个车间”。今年4月,增塑剂车间新上一条生产线,原计划要增加35人。因为报酬定死了,车间主任焦造来和工人们一商量,都主张“多干活,多收入”。结果,原班人马合理分工,重新布局,没增一个人,就开起了两条生产线。
——“两班变三班”。印花车间接受一批新任务,时间要求很紧。车间主任任保珍急得团团转,四处求援。厂里答应给他们添5个人,但工资总额不增,工人们不同意增人,主动把两班分为三班,“歇人不歇机”,按时完成了任务。
——“一人兼多职”。科室干部每人兼职都在三个以上。办公室主任兼顾打字和开车,既是档案资料员,又是接待员,一个人做了过去5个人的工作。
较高的奋斗目标,迫使人们打破常规,想出各种办法去完成任务。财务部门原来只是管死钱,记死帐,能“抠”就行。一要求资金周转满负荷,逼着他们算大帐,算活帐,充分挖掘资金的潜力。他们采取开办“内部银行”的办法,对内搞集资入股,定额资金管理和财务审计,对外实行“期票贴现”。今年,全厂的资金周转天数降到了60天左右。
“满负荷工作法”不仅培养了职工“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作风,而且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显身手创造了条件。青年技术员王中明,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车间工作,总觉得自己有劲使不上,牢骚满腹。一实行“满负荷工作法”,车间各项指标把他也“卡”进去了。他发愤钻研,搞出一项填补河北省空白的新产品。论功行赏,他的收入一下子比别人高出许多,怨气也没有了。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满负荷工作法”就为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带来了巨变。今年,全厂劳动效率可达6万元,人均效益实现7500元,都比1984年提高一倍多,人均收入提高40%。同时,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在变,全厂上下形成了拚搏向上的强大合力。
不可少的“保证对策”
“满负荷工作法”作为企业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实行起来不无难度。张兴让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有一套相应的“保证对策”。
对策之一:“生活上减负荷”。
张兴让了解到,如今的工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诸如小孩入托上学、买煤买粮之类的事,要分散人们很多精力。有时人在岗位,脑子考虑的却是“下班买什么菜,做什么饭,孩子怎么办?”心不在焉,又怎能有高效率?
近两年,张兴让下决心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厂里新建一栋综合服务楼、两栋家属宿舍楼;整修了托儿所;帮助职工购买了液化气炉灶;为使居住在厂外的职工上班不再顶风冒雪,还专门开了一趟班车。所有这些,都形成了企业满负荷运转的内在动力。
对策之二:经营与服务分离。
张兴让认为,现在的“企业办社会”弊端甚多。企业的服务部门,实质上是孕育在企业母体内的一个怪胎。这个怪胎吃得多,喝得多,浪费多,既分散经营者的精力,又影响企业生产的“满负荷”,是企业的一个沉重包袱。今年6月,张兴让果断地决定,把与塑料生产根本无关的服务性工作逐步分离出去,另起炉灶,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目前,已有托儿所、澡堂、职工食堂等服务部门与企业分离,成立了服务分厂。
经营与服务分离后,各人有各人的考核标准,既端掉了服务部门的“大锅饭”,也甩掉了企业身上的包袱。从而,双双都能轻装上阵,共同实现满负荷运转。
对策之三:“不管办”和“特别工种”。
科室人员的大量精简,必然要同上级部门的某些要求发生矛盾。张兴让抽调5名干部,专门成立“综合服务办公室”,简称“不管办”。凡是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工作,一律由“不管办”管。数一数,大到绿化,小到灭鼠,一共有16项工作。干脆,“不管办”就写了16块牌子,哪方面的检查团来厂,就挂哪方面的牌子。张兴让说:“不行,再准备几个白牌子,上面让设什么机构,就赶紧写上一个。”
为了应付各种复杂头疼的事情,张兴让在厂里还专设了几个“特别工种”。“扯皮工”,是2名能言善辩的科室干部,一有难缠的“扯皮任务”,就派他们去“出征”。每位小车司机都印有办事员的名片,专门充当“跑腿工”。四面八方都要文字材料,没办法,张兴让只好让一名厂长助理当“文字材料工”,专门应付写材料的任务。据说,就这样,还累得够呛。
办法都是逼出来的。张兴让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厂之长,如果没有自己的主见,只知道照上边说的去办,说什么也是搞不好的。”
三条“对策”,三柄利斧。它排障斩关,为“满负荷工作法”的实行起了保证作用。
“同志,你每天1/3的时间用于工作,但在8小时之内,究竟工作了多少钟点?
“你8小时都在忙碌,但是否都能生产出高质低耗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
“在工作中,你,还有你的同事们,是否通过自身的高速高效运转,而使你们的企业达到了满负荷运转?”
张兴让的这一连串发问,切中时弊,又发人深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作出满意地回答。
(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重申中国对核裁军立场
敦促美苏率先大幅度削减销毁核武器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中国对核裁军的立场,敦促美苏双方率先大幅度削减和销毁各类核武器。
发言人说,中国在核裁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并多次郑重指出:美苏两国拥有最大的核武库,理应率先停止试验、生产和部署一切类型的核武器,大幅度地削减并就地销毁各自在其国内外任何地区的各种类型的核武器。
他说,这样,就有可能为召开由所有核国家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核裁军国际会议创造积极的条件,以商议进一步核裁军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步骤。众所周知,美苏迄今尚未做到上述“三停一减”。
这位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说,昨天美国总统和国务卿军备控制问题特别顾问爱德华·罗尼向中国钱其琛副外长通报美苏首脑会晤的情况。他说,钱其琛在会谈中重申了中国对美苏首脑会晤的看法和中国对裁军问题的原则立场。发言人说,在中导问题上,中国认为美苏双方应该同样销毁它们部署在欧洲和亚洲的中程导弹,因为,欧洲和亚洲是同样重要的。
 他强调指出,中国将一如既往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为推动真正的裁军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谴责以色列当局暴行
要求立即停止对巴居民迫害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谴责以色列当局镇压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巴勒斯坦居民的行动,并对事态的发展深为关切。
他说,“中国政府一贯坚决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反对以色列当局的侵略扩张政策。我们要求以色列当局立即停止对巴勒斯坦居民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第1版(要闻)
专栏:

阿拉伯也门总统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电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的邀请,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全国人民大会总书记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将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瓦努阿图总统索科马努
今天到达我国访问
应李先念主席的邀请,瓦努阿图共和国总统阿蒂·乔治·索科马努偕夫人于17日至24日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索科马努总统年青时在斐济受过高等教育。1970年任社会事务秘书长。以后,曾任内务部长和副首席部长等职。1980年瓦努阿图独立后,出任第一任总统,1984年,再次当选总统。他还担任执政的瓦努阿库党副领袖。
索科马努总统对内主张民族和睦、团结;对外主张和平共处,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重视发展与我国友好合作关系。
索科马努总统曾于1980年12月偕全家对我国广东省进行私人访问。他这次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将为中瓦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作出新贡献。
(据新华社)
(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网箱养鱼场
北京密云水库管理处,利用水库水面办起网箱养鱼场,去年产鱼6万公斤。他们饲养的鲤鱼、红鳟鱼除供应厂矿机关外,还受到香格里拉、丽都、京伦等饭店的欢迎。图为网箱养鱼场一角。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向我通报苏美首脑会晤情况
苏联副外长罗高寿下周来京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苏联副外长罗高寿将于下周抵京向中方通报苏美首脑会晤情况。
新闻发言人说,苏联方面已经提出派副外长罗高寿到北京向中国领导人通报苏美首脑会晤情况。根据双方协议,罗高寿将于下周到达北京。
他说,这是苏联第一次派副外长级的官员向中方通报苏美首脑会晤情况,虽然过去中苏外交部之间也经常通报情况。
美国总统和国务卿军备控制问题特别顾问爱德华·罗尼昨天已在京向中国副外长钱其琛通报了美苏首脑会晤情况。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一贯支持东盟国家的团结合作
祝贺第三次首脑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谈话,对东盟第三次首脑会议表示祝贺。
这位发言人说,我们对最近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第三次首脑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表示赞赏和祝贺。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支持东盟国家的团结和合作,高度评价东盟为促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实现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所做的努力;尊重和支持东盟关于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的主张和无核武器区的愿望。
这位发言人还说:“我们祝愿东盟今后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和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的事业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