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当代青年心态的集锦
——评电影《鸳鸯楼》
仲呈祥
我很喜欢看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在我的印象中,此厂每有新作,大都力图在内容与形式、尤其是电影语言的创新上提出探索的课题。《沙鸥》、《邻居》和《见习律师》如此,《青春祭》、《湘女萧萧》和《珍珍的发屋》亦如此。近看由郑洞天执导的新作《鸳鸯楼》,感觉依然。这大抵是这家作为高等学府附属的带有教学和实验性质的制片厂的一大特色吧。
如果说,郑洞天五年前执导的《邻居》,以其率先在中国银幕上较为成熟地展现纪实美学风格,向他所深恶的那种“假的光、假的景、假的表演、假的声音,最终是假的故事假的人”的银幕审美时尚,发起有力的冲击,从而具有了中国电影美学实践的开拓性意义,赢得了第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的荣誉;那么,我以为《鸳鸯楼》在总体上虽然很难说仍具有开拓性意义,但在纪实美学风格的进一步深层探索上,在银幕具象的表现形态和功能特性的现实主义深化上,却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不愿夸大其辞地说《鸳鸯楼》是导演在总体上为了宏观地深沉地揭示当代青年文化心态而精心构思的结果,因为事实上不如直说是导演在某种程度上为了85届“明星班”的教学需要,为让十几位“明星”荟萃于一片,接受一次表演实践的检验,而同编剧王培公一起苦心设计的艺术框架。唯其如此,影片采用的是“小品集锦式”的构思,“鸳鸯楼”里的6对新婚青年夫妻关起门来的不同的家庭生活形态的片断,被平行地逐一展示。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构思不失为一种独创。企求从每一有限的侧面中透视出当代青年文化心态深层的多么丰厚、复杂的社会内涵,是不切实际的;但这6个侧面组合集锦起来,却相当丰富多采地展现了当代青年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新的生活风貌、新的价值观念、新的家庭关系以及新的文化心态的形成轨迹。观众随着银幕上熟悉的“明星”,依次走进6个小家庭——
青年工人夫妻(田少军、纪玲饰)文化不高,但精心营造了个舒适安逸的小窝。他们对外豁达大方,彼此却一会儿为点小事砸了鱼缸,一会儿又为两位大龄朋友(郭旭新、赵静饰)充当红娘,配合得多么默契!说他们俗,可又那么纯挚可爱;说他们幸福,这幸福中真又应当更充实点什么。
厂长两口子(何伟、方卉饰)相敬如宾。丈夫忙得不愿说话,妻子体贴得不敢多说。丈夫借口想松弛约了一位姑娘去看电影,却让妻子一人回了娘家。夜晚先后归来后默默地看了会儿电视,又默默地躺在床上,这默默究竟是一种理解和宽容,还是潜藏着一种感情的危机?
画家夫妻(郭凯敏、宋春丽饰)倒似乎真有点感情危机!屋里无声的画和无声的丈夫令妻子总感到不满足,然而来了位学画的姑娘,丈夫却滔滔不绝。妻子于是赌气出门,去赴一个本不情愿的约会。当她重返家门时,看见无言的丈夫仍在作画,新的谐调在双方更深的理解与爱中产生。
大男小女夫妻(柳健、赵越饰)虽有个漂亮纯净的家,却缺乏和谐完美的夫妻生活。他向她推荐新出版的《性的知识》,却引来了“纯洁”的她的恐惧和反感。多亏年长的“红娘”(崔新琴饰)前来串门,一番话说得她破涕为笑。而当晚她露出笑容时,他却受宠若惊,不知如何是好了。科学使他们甜蜜的日子增添了新的奥妙和乐趣。
“沙龙主人”夫妻(赵福余、宋晓英饰)真是热心肠。妻子一回家就拾掇操劳,丈夫回家前她已代为迎接了两拨客人。烧水沏茶,买菜做饭,从下午忙到深夜,让满座的高朋“侃大山”美美地饱餐一顿,自己却在送走客人后以干嚼方便面充饥。妻子中意丈夫,乐于为他操劳;丈夫体贴妻子,时时给予慰藉。如此家庭可谓天作地合,但天地间的爱就在于妻子为丈夫做出牺牲?
研究生夫妇(刘信义、肖雄饰)都是“面壁居士”,每人一个书柜、一张书桌,各自潜心攻读。无论他怎么动作,企望与她对话,她却总是一言不发,专心致志。甚至到小饭馆吃晚饭,她还抓住等候的空隙又摊开了书,而他却只好引来桌旁不相识的小女孩逗乐。由此,他发出了要她“生个女儿”的渴求。晚上,她终于被什么所呼唤,悄悄打开了录音机,在柔美的乐声中换了一套睡衣呼唤着他。他们在硕士、博士、出国留学之外,彼此间的爱还需不需要别的补充?
平实中见功力,银幕上见真情。大概由于采用了同期录音、双机拍摄的技术手段,以及基本上不人为作摄影机运动、不露痕迹的镜头切换、不写附加音乐只搞有声源选曲等艺术手法,使上述6对青年夫妻生活片断的银幕具象的真实性,达到了既自然质朴、潇洒从容,又精致考究、富于美感的高度。真正生活化的场景和音响,尤其是“明星”们在表演美学上向着真正生活化所作的探索和贡献,通过蒙太奇语言在银幕上再现出实际生活,使观众感到真实、亲切、共鸣,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应当说是《鸳鸯楼》对当代中国银幕的一个独特奉献。


第8版(副刊)
专栏:

鹊桥渡
许向前
我又回到鹊桥渡。
象过去招呼摆渡船一样,我亮开了嗓门,吆声漫过沙沙作响的芦苇叶子。顷刻,河汊间溜出一条小船来。
中午的阳光,把鹊桥渡的河面照得闪亮闪亮的。那摆渡女使劲撑篙往岸边一推,船便滑向了宽阔的河面上。转而,她又利索地收起篙,喜滋滋地抚抚刘海。这麻利的姿态,使我想起一位在青石板上闷闷捣衣的女子来,她脸上有两行吹不干的眼泪。离乡几年,这情景使我一直难以忘怀。
那流泪的村姑,是船老大阿木的大女儿。有一次,在望不见边的芦苇里,她和一个老实巴交的后生的事儿,被村里的老封建狠狠地抖了出来。于是,阿木把她狠狠地揍了一顿。她被村里人指着脊梁骨,直到狠狠地掴了自己几嘴巴,投了河,事情才慢慢平息。
我不由得沉思:那瘦弱的女子,那青石板上“嘭嘭”捣衣的苦闷。满脸檀色的阿木老头,你还老古板吗?
船儿在微风中不知不觉地划过了河心。随风摇曳的芦苇秆间,露出鹊桥村一幢幢新起的粉墙平顶房来。
一到岸边,我便跳下船朝村子奔去,竟忘了向那个娟秀的摆渡女道谢。几年不见,鹊桥村竟清朗秀美得使我看不到往日的荒芜了。
入夜,我在窗前眺望,听见远方灯火阑珊处,隐隐地传来《蓝色多瑙河》悠扬的乐曲,不由得迈开脚步,循声而去。
原来,村里文化站,今天请县里音乐行家讲课,屋里挤满了年轻人。我也饶有兴味地找个座位,加入了喜气洋洋的行列。
一会儿曲终,讲课老师招呼一个背吉他的姑娘为大伙表演。琴弦上,倏时飞出《在希望的田野上》,久久回荡在稻香阵阵的夜空下,清新而飘逸。
假期结束了。我离村那天,依旧是那个姑娘为我摆渡。我问她,那天文化站里,你的吉他弹得真好。她竟认真起来,说:不是我弹得好,而是因为现在日子过得舒畅顺心,要不,那时我姐想乐也乐不起来呢。
我凝望着船边哗哗作响的浪花,故乡水溅湿了我的裤角,仿佛给我这个游子留下一片晶莹的记忆。我和她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樽琼露千眶泪
——看越剧《琼浆玉露》及《桃花梦》
蔡体良
宁波市越剧团首次晋京,演出了两出新编传奇剧《琼浆玉露》和《桃花梦》。前者是传统风味的宫闱悲剧;后者则是倾向于讽刺性的轻喜剧,引人瞩目地给首都观众带来了越剧故乡的两颗明珠,晶莹剔透,馥郁清香。舞台上既秉承了越剧艺术的传统和流派,又贯融了当代意识和审美理想的艺术探索。
《琼》剧是以习见的悲剧性情节见胜。剧中急于求子的寿王为谋取王位,将自己亲生女儿姝阳换取了韦阁老之子神旻。18年后,换来的太子长大成人,却偏偏阴错阳差,与孪生之妹、韦阁老之女珊阳邂逅相遇,乃致相爱、相亲。这种违情悖理的恋爱,无疑激起了层层的戏剧波澜和舞台悬念。在这场封建皇室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厮杀中,年轻的神旻和珊阳成了无辜的牺牲品。这里,强施淫威的寿王为维护皇道尊严,钦赐“琼浆玉露”,命珊阳自尽来掩其丑行,当然是酿成悲剧的直接因素;然而,生性软弱、愚忠的韦阁老也理应受到历史的谴责。与其说他怕乱伦又怕诛灭九族,面临了生与死的抉择,不如说这位封建臣仆的人性扭曲了,由推波助澜到自食其果。我认为,剧中这群年轻人,他们纵然被险恶的封建政治所吞噬、所毁灭,但他们的行动却冲撞了这个腐朽、黑暗的世界,使人们看到了美好的事物是怎样被恶势力所玷污和摧毁的。
《桃》剧的舞台又是一番景象,主人公蒲步高的人生哲学,无非是“贪欲、利欲、官欲”。他面对三位女性:同窗师妹程秀娘、女强盗王孙英娘、皇妹赵琼娘的选择是“步步高”的。不过,不能说他当初丝毫没有真情实意,也并非一开始就贪得无厌。随着境遇、地位、身价的“喜剧性”的更迭、变迁,才逐一滋生和暴露出见异思迁、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动。他的性格的多重性在主客观上是统一的。当蒲步高在御花园里钓上了皇妹“大鱼”之时,正是这位状元走向反面的开始。三位女性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她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自己的叛逆意识,追求自由、理想和真正的爱情。最后,蒲步高混迹的真相大白,她们都嗤之以鼻。可她们的轻信,成了别人向上爬的“阶梯”,也是令人深思的。
对于传统戏剧中的道德批判,《琼》剧中腥风血雨的控诉和揭露,还停留在批判道德的命题上;《桃》剧里嬉笑怒骂的鞭打和嘲弄,其批判的锋芒还显得过于轻佻和肤浅,因而还有待于深化。
在演出中,宁波市越剧团发挥了舞台整体创造的优势,尤其是演出的阵容,是一支“小百花”式的富有朝气的艺术群体,重视越剧流派的继承和创造,如洪芬飞(傅派)、王莉芬(范派)、陈丽炯(尹派)等,已别具韵味。我认为,每门艺术都必须扬长避短。这两出戏正是在题材选择和形式处理上扬越剧艺术之长,才得以竞立于当今的艺林之中。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别山短笛
潘万提
将军岭
战斗的烈火,曾冶炼过这座山岭。梭标的红缨,曾映红过这座山岭。
山岭诞生了声威显赫的将军。
但,茅草过于繁茂,山岩也裸露得太久了。
将军回来时,禁不住泪水盈盈。历史在沉思:这里,应该有热热闹闹的村庄,四时繁花似锦。
将军岭终于耸起承包岭、责任林的牌子,辉映着当年农会的旧址。
责任感驱散了人们心头的云翳。于是桃坡返青,栗园喷香。信念,也泛起绿色的涟漪。
金刚台
坐落在腹地,一座陡峭的山峰。鸡鸣听三省。鄂、豫、皖的炊烟,融入了淡淡的晨雾。
金刚台下的露水集,汇集着三省的乡亲。情感象小溪,晶莹而热烈。
欢乐和忧患,追求与期待,一起混迹登台拜神、比赛口号的年代。而今,乡亲们都仿佛成了时装模特儿,相互打量着。
这是洞察三省生活水准的一个窗口。愚昧和野蛮已逐渐被拒之门外。
到金刚台来吧,朋友,你一定会睁大惊诧的眼睛。
深山酒厂
高高的烟囱直指蓝天。
炉火很旺。
汗珠挂在额前,鱼尾纹里储满沉沉的笑。
科学走进山坳,寂寞的猕猴桃便奔向平原,涌流在窄窄的、长长的山间小道!
醇香走着艰辛的路。
既然山乡矗起了酒厂,生活,一定值得品尝。


第8版(副刊)
专栏:

新辟的工地
张艳齐
湿润的风推来密密的潮声
轰响一片辉煌的憧憬
僵固的夜色消融了
融成簇簇弧光 似
泼洒之酒祭奠不散的英灵
哨音的流萤划亮爱的进程
那绿色的牌号挺立着
也并非要充任施工的屏风
眺望旷原 牵动路之纤绳
辚辚车队将接踵碾碎
所有心灵的怅影
而崛起的结构
一如大地的稚齿 已经
咬断地平线的锈箍
天空不应只是浮游梦幻的疆域
塔吊的长臂 是
人类骄傲地伸出的食指
意欲按响星星的门铃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文学评奖的改革
黑桦
大凡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评奖,名家的作品总是居多,且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名家的作品出手不凡,高人一筹外,恐怕也不能说没有一点偏颇。
报载,南昌市文联今年举办的“八一”新诗创作大奖赛,却一反历次评奖之常规,采用隐去作者姓名和地址的作法,由评选小组反复遴选,再经过无计名投票产生获奖作品和名次。结果出现了戏剧性变化,三名优秀奖获得者,全是无名诗作者,而在全国颇有名气的几位诗人,作品却只获得佳作奖或优胜奖。是否还有落选的?报上没有说,我不得而知。这个尝试,对传统的文学评奖方式是一次有力的冲击,我为之拍手称快。
也许,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办法还难以在各种文学评奖中全面推行。比如,有的作品问世之初,便已风靡一时,作者的姓名是很难隐去的。但无论如何,南昌市文联的这一尝试总不失为一种增加公正、减少偏颇的办法吧?这是一种改革,而改革,总是瞩目于新人,瞩目于明天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古树新苗〔版画〕 万强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