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历史要求抉择
——公民投票前夕的波兰
本报记者 钱李仁 刘允洲
11月11日,记者到华沙第二天,就遇上这个城市今年的初雪。暮秋时节,中欧平原气候日趋寒冷。然而,波兰举国上下酝酿深入改革的热烈气氛,却如阵阵暖风扑面而来。
“您知道公民投票吗?”
“知道,当然知道!”所有被问到的波兰人,几乎都用这种不容置疑的口气回答记者。
11月29日,议会所决定的这个举行全国公民投票的日子,已经成为波兰政治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这一天,生活在31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约2800万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权领到一张票,上面写有大意如下的两个问题:
——你是否赞成第二阶段经济改革纲领这项根除经济弊端以提高生活水平的计划?
——你是否同意使政治生活实行深入的民主化,以巩固工人的管理地位,扩大公民的权利,并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国家管理?
老一代人该都记得,自1944年波兰建立人民政权以来,这是第二次公民投票。上一次是1947年,为了征求人民对工业国有化和国土疆界问题的意见而举行的。整整40年的间隔,想想那次公民投票的重要历史意义,人们不难掂出这次投票的份量。
要 旨 与 风 险
将要付诸公民投票的第二阶段经济改革方案,在波兰社会上下已经讨论很长时间了。投票的日子越近,讨论越是热烈。
报纸天天刊登有关消息,方案的要点与政府负责人的解释,陆续见诸报端。这是一个宏大的改革方案。按照设计,从现在起到1991年末,将要完成150多项具体的改革任务。
那么,新的经济改革要旨与关键何在呢?
记者从同华沙各方面人士交谈中得出的印象是,在上一阶段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种经济关系,使有利于调动企业及群众积极性的新机制能真正发挥效益。
企业的“三自”,即“自主、自治、自负盈亏”,是波兰几年前就提出的口号。
近年来波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同这个口号的初步执行也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价格机制不顺,补贴大量存在,无效益的企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保护自己。例如,虽然已经通过了国营企业破产法,但几乎没有一个企业破产。
一位党的宣传干部说,那种实际上已经破产的企业有各种“招数”使自己仍不破产。
下一阶段的改革,就是完善“三自”,真正实现“国家不再给企业当‘经理’”,“企业真正负起办好办坏应负的责任”,“国家把主要精力用于去组织市场”,而为此就要“为‘企业精神’的发挥扫清路障”。
在热烈的改革讨论中,“企业精神”这个词在波兰越来越流行。这个词包含着企业进取机制、竞争意识和风险责任等丰富内容。
用被尊称为“改革之父”的萨多夫斯基副总理的话说,就是决不能让那些经营很坏的企业去“剥削”好企业。
波兰同志认为,扫除发挥“企业精神”的障碍,就是要让企业真正面向市场,奖优罚劣,根据效益原则展开真正意义的竞争,从而增加社会总供给,从根本上克服旧体制带来的弊端。
根据这个设想,政府对成百种商品的价格补贴和对亏损企业上千亿兹罗提的补贴,将大幅度减少直至取消。由此引起的物价上涨,将由相应的工资体系的改革来补偿。
萨多夫斯基估计,企业职工工资改革的基金可由企业自筹,约占工资调整所需基金的一半;另一半由政府将原来用于物价补贴的基金转移过来,主要用于国家支付工资的人员。
他强调,改革的目的是增加社会总供给,而“物价工资”改革只是一种手段,但人们眼睛却只盯住价格问题,这给改革带来难度,也带来风险。
改革决无坦途。没有冒风险的精神,就不会有真正的改革。
始于1981年的波兰经济改革,不就是从惊涛骇浪般的社会动荡还没有平息的形势下开始的吗?剧烈的社会冲突,使党深刻地发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旧模式的弊端。痛定思痛,治乱求进,党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仅仅6年的时间,改革中的波兰已达到经济回升、政治稳定的局面。据有关部门统计,同1978年波兰历史最高水平比,1986年在就业人数与工人劳动时间减少的情况下,工业产值增长约4%,出口增长15%,消费增长6%,每小时劳动生产率增长23%。
必须把改革配套地推向更深层次,以“快刀斩乱麻”的办法理顺经济关系,使新体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占主导地位。波兰同志说,这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他们认为,改革与经济形势仍是严峻的:原计划要达到的经济平衡目标尚未实现,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外债累累,生产发展仍嫌缓慢。今年头七个月,有1397个国营企业减产增薪;生产平均下降7.1%,工资却增长17.4%。波兰同志面对现实的挑战,按照自己的情况提出,旧经济体制的尾巴反正要割,与其一段一段地割,长期“阵痛”不已,莫如一次手术多割,反而减少痛苦。有位领导同志估计,如果按计划进行,确立新体制主导地位可能只用三年时间。
(未完待续)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共中央讨论进一步发展农工综合体问题
强调依靠经济方法进行经济管理
新华社莫斯科11月18日电 苏共中央在今天举行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农工综合体问题的讨论会上,讨论了在合作与农工一体化的基础上发展管理农工综合体的新形式,以及使农工综合体过渡到完全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原则的问题。
据塔斯社报道,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在会上指出,人们对各种高质量食品的需求目前还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在很多情况下,农工综合体机构只是进行了机械的联合,而保留了相当一部分部门的利益,这种部门的利益并不以在降低消耗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为目标。
在谈到企业过渡到完全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原则的问题时,利加乔夫说,这一工作拖延了,应该加速制订必要的标准,以保证完成这一过渡。
他强调说:“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级国民经济的管理主要应依靠经济方法进行。”
主管农业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尼科诺夫在会上作了报告。他说,由于全党和全民的努力,最近几年已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农业中的停滞现象,但最复杂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第7版(国际)
专栏:

卡达尔在比利时谈匈牙利社会主义建设
强调企业必须适应市场规律
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17日电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卡达尔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目前匈牙利正“致力于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他说,“无论社会主义体制还是资本主义体制,在经济方面都没有奇迹。任何企业想生存、想适应市场规律就必须创造利润。社会主义的企业必须遵守、也许要比资本主义的企业更多地遵守这项基本原则。”
卡达尔还说,“匈牙利支持苏联在民主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在企业方面进行的改革。苏联试图通过这些努力解决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我最近访问了中国,我在中国看到中国领导人在关于社会主义实践方面也有类似的计划。”
卡达尔是14日到比利时进行正式访问的,他将于17日晚回到匈牙利。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和匈牙利双方决心加强合作
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16日电 (记者乐祖德)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发言人今天说,共同体和匈牙利决心尽快达成一项贸易和合作协定。
正在比利时进行正式访问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卡达尔·亚诺什与共同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15日晚上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谈时,表达了这一决心。
卡达尔还表示,匈牙利政府希望尽早与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匈牙利方面认为,“欧洲气氛的改善为共同体和经互会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7版(国际)
专栏:

波将提高商品和劳务价格 彻底改变价格比例和水平
新华社华沙电 此间11月13日公布的波兰第二阶段经济改革期间价格—收入政策原则的情况通报说,波兰决定从1988年起大幅度提高商品和劳务价格,同时给予职工和居民相应的物价补贴。
通报说,1988年起将对商品及劳务的价格比例和水平进行彻底改造。也就是说将企业所需购置的生产资料和居民所购买的消费品和劳务大幅度提价。企业之间生产资料的周转平均涨价40%,其中煤和电涨价60%,其他原料涨价50%,机器与设备30%以上。居民消费品涨价同今年年底相比不高于40%。但是基本食品涨价110%。房租,居民供热和用电分别涨价140%和200%。
波兰目前的许多商品价格低于生产成本和周转成本。例如,开采一吨煤要花1.2万兹罗提,而煤的市场售价只有0.5万兹罗提,需补贴0.7万兹罗提。带骨的牛肉每公斤生产成本为192兹罗提,而出售价只有128兹罗提。
通报强调,为了迅速达到经济改革的目的,必须在1988年彻底改造价格和收入,在两年内改善市场供应,使通货膨胀从目前的两位数降到1990年的一位数。
通报指出,这次调价不会降低居民实际收入,将对职工和居民给予相应的涨价补贴。


第7版(国际)
专栏:

蒙古要求新闻工作者克服旧的思维和方法
新华社乌兰巴托电 为期两天的蒙古新闻工作者联合会第5次代表大会11月11日在这里结束。
蒙古《真理报》主编、蒙新闻工作者联合会主席图德布在大会上作了报告。他指出,为提高新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克服旧的落后的思维和方法,推动完善公开性和民主化,摆脱肤浅、浮夸、说教、哗众取宠、空洞无味的新闻,全面反映劳动人民的工作和深入总结他们的经验。他要求新闻工作者扩大知识面,提高工作能力。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泰经济合作联委会会议结束
双方签署会议纪要和明年贸易议定书
本报曼谷11月19日电 记者刘爱成报道:中泰两国政府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今天在曼谷结束。在历时3天的会议中,双方代表满意地回顾了1987年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情况,并就进一步扩大双边经济贸易合作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其合作前景仍然十分广阔。双方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增加相互投资,尽可能地促进两国合营企业的经营,同时,要不断扩大相互贸易。
会议结束时,双方代表还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会议纪要”和“1988年中泰贸易议定书”。中国代表团团长吕学俭和泰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巴博出席了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后,泰国副总理蓬·沙拉信代表炳总理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
蓬·沙拉信副总理在会见中国代表团时说,他希望泰中两国今后在贸易方面多交流信息,以便促进和增加两国间的相互贸易。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援建的仰光文化剧院破土动工
新华社仰光11月16日电 中国援缅经济项目——仰光文化剧院,今天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举行破土动工仪式。出席仪式的有缅甸建筑部副部长吴进莱、文化部副部长吴丹貌等官员。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团长、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吕学俭和中国驻缅甸大使程瑞声也出席仪式。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国第一条高架轻便铁路于今年7月竣工,最近投入使用。
这条采用轻便铁路新技术(即无人驾驶)的双线轻便铁路位于东伦敦码头区,西起伦敦塔桥,南连伦敦著名风景游览区格林威治,长7.5英里。列车驶完全程只需18分钟左右。它由中心电脑控制,运行全部自动化。各列车只配备一名乘务员检票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轻便铁路站台设计十分别致,站上配有电子显示牌,向乘客提供列车进站、出站时间等信息。
新华社记者 许如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