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市场的魔力与魅力
——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大趋势之四
本报记者 何加正
仿佛一只有魔力的手在搅动古老的中国大地。多年如一日的经济运行机制失去了常规。市场波动跌宕,产需矛盾耸起。行政命令逐渐失灵,老套手法不再顶用。
农副产品供求变幻,时而是卖方市场,时而又是买方市场。长期贫穷的稳定,变成了日趋繁荣的波动;昔日短缺的秩序,变成了今日余缺交替的“杂乱”。
这只无形的手就是市场。
历史有其自身选择。市场机制与
其说是“引入”,不如说是经济发展的
必然趋势
市场机制是“引”进来的吗?不,在僵化的经济体制上它是硬着头皮“闯”进来的。
1987年春,记者到浙江义乌县采访,一座规模宏大的小商品市场使得记者惊讶不已。这里每天成交额数十万元,一年成交一个多亿。
然而,这个市场出现之初却象众多的市场一样,被人们视为恶魔,遭到无情扼杀。
为了“劳力归田”、“防止产生资本主义”,县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围、追、赶、堵”。
但结果是:这边堵了,那边出来;明的堵了,暗的出来。为什么赶不跑呢?记者问最早进入市场的经商户。回答是:我们要吃饭,要生活。
多么简单而又明白的事实,多么明了而又浅显的道理。
但过去,许多人却真地相信,人的意志能够战胜经济规律!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0多年岁月里,市场一直被视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加以遏止。当年人民公社的干部,有几个没有干过封锁农村集市的事情?当年的农村基层干部,有几个未曾带领民兵持枪站岗,禁止农民上街赶集。回首往事,令人痛心。
市场,在往日的词典里,是和资本主义同义的。
然而,即使在用“无产阶级专政办农业”最厉害的时刻,农民私下里的产品交易也没有断绝过。农民当中的产品交换欲望是那样的强烈,以至于不怕冒进班房、遭惩罚的危险。
其后的20多年时间里,当我们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组织措施——强化集体、经济措施——强化计划、政治措施——批判运动,把这种抗拒力量最大限度地压制下去的时候,人们消极怠工,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产品供给匮乏随之而来了。
改革终于在所难免。
现在,谁不承认包产到户取得的成功!实际上,从实行包产到户的第一天起,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承认和恢复市场作用的工作。
从1981年,我们提出部分农副产品“完成合同规定的交售任务后,剩余产品有权自行处理”开始,到1985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宣布取消统派购制度。农村改革的过程,就是市场作用不断被确认,市场调节部分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不断被引入的过程。这是群众实践和经济规律自身作出的选择,我们的改革工作只不过是不断认识和尊重这一选择。
市场机制创造了产品经济无法相
比的物质财富,推动中国这一沉重磨
盘较快地旋转
今天,数以万计的各类市场(包括农村集市、农贸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市场等)已在全国城乡各地兴起。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市场的喧嚣,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
亿万农民,一方面保持着和土地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又在土地之外寻找着自我发展的机会。市场是他们最为广阔的舞台。
湖北省统计,目前有一百万农民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他们已拥有19万台拖拉机、8000多辆汽车和16万吨泊位的船舶。去年全省的集市贸易成交额达52亿多元,相当于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6%。孝感市所属地区的数以千万公斤的藕、大蒜、荸荠等系列土特产品,通过他们和他们建立的贸易中心行销到全国19个省、市。
被商品经济叩开大门较迟的宁夏中宁县,也有7000多农民活跃在本地与外地市场上。去年全县生产4000多万公斤西瓜,近千个个体商贩参与了收购、批发、销售,不到一个月就有3000多万公斤销往周围各县和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使得中宁一改昔日流通梗塞的沉闷局面。
在商品气氛更为浓烈的东部沿海各地,市场呈现的丰富多彩和巨大能量更为引人注目。记者曾在浙江农村驱车而行,只见“某某市场”的牌子不时从窗前掠过。
市场打破了地区界限,消除了城乡隔离,过去纵横交错梗堵在村村之间、城乡之间的一堵堵无形的墙,已被今天数不清的市场网络所代替。从自我隔绝走向互相依存,这不是历史的一个最为显著的进步?!
在市场的诱导下也发生急骤变化。今天,农村的各项产品可以说应有尽有。
市场的发展,带动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流动起来。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又使得一大批新兴产业勃起于城乡各地。有人说,现在没有哪个城市没有农民的事业,这,只要你一出家门就能获得印证。去年全国乡村企业已发展到1500万家,产值达3700多亿元。
然而市场机制作用的一个最明显的方面,还在于它创造了和产品经济无法相比的物质财富。统计部门随便介绍了这样几个数字:1979年,我国农副产品收购总额713.6亿元,1986年已达到1990亿元(包括提价因素)。生猪1979年收购1.3亿多头,1986年达到1.7亿多头。全国人民长期吃不着牛羊肉的状况也改变了。1979年全国收购菜牛140万头,1986年达到532万头;1979年全国收购菜羊1300万头,1986年达到2900万头。至于柑桔、苹果、水产品等的丰富程度,无须多说,只要你走进市场就可以看到。
市场引起的震荡在所难免。人们
的困惑表明,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超
越了我们以往积累的全部经验
市场带来了机会和创造,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和风险。
差不多在我们宣布改革统派购制度,放开大部分农产品的同时,就从全国各地接连不断传来新的封锁的消息。
湖南和广东首开“生猪大战”。一个时期,湖南生猪通过各种渠道潮水般地向生活水平明显高出一节的广东流去。一时间,湖南市场肉价飞涨,市民怨声一片。政府部门在急急忙忙之中不得不重施行政干预,实行边境封锁。
北方的“羊毛大战”更是来势汹涌。一年前,多少人还在为羊毛积压大声疾呼。一年后羊毛竟成了生产厂家,国营、集体商业部门,个体商贩和各种新出现的大小公司的抢购之物。一场争夺战之后,主产区纷纷采取了封锁的战略,有的重新扯起统购统销大旗。
市场的急剧波动在先,生产的陡起陡落在后。同一农产品严重过剩与严重不足的反复交替开始出现了。1984年粮食总产比1983年增长了5.2%,1985年却比1984年减少了6.9%;棉花总产1984年比1983年增加了1/3,1985年则比1984年减少了1/3;黄红麻起伏更大……
生产的起伏,回过头来又波及市场。长期被低工资、低物价培育起来的社会消费心理承受不了,发出了种种呼吁。
在这纷纭复杂的现象面前,人们困惑了。社会也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为什么要引入市场机制,为何要遭受此种痛苦?
是不应该引入市场机制吗?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这一步非走不可。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30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计划经济体制,现在要用一套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相替代,并且要把计划与市场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在短时间内是绝对难以做到的。
更重要的是,当新机制已经出现,但还不完善;旧机制已经打破,但还在顽强地发生作用时,二者之间产生摩擦与冲突就在所难免。
愈来愈多的农民、农村工作者、研究者、消费者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农村面临新问题的困惑,表达着对解决这些新问题前景的困惑。这只能表明,大规模的商品经济,已经超越了中国农村以及整个经济以往积累的全部经验。
市场调节,并不意味放任不管。
市场与计划结合,任务长期而又艰巨
困惑之后,人们在问:何为市场?
市场就是一个“放”字,让人们随心所欲做买卖吗?
当今世界上,即使最讲经济“自由”的国家,市场也都早已是有制约的市场。
在美国,纽约股票市场举市闻名,但进入股票交易场所的只能是经过严格资格审查的少数人。
东京有个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筑地市场,进入大门的也同样只能是少数持有专门证件的批发商。
可见,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市场也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运行。在他们那里,经济法规甚至比其他任何法规都多。
我们搞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怎么能够想象市场就是放任不管呢?
在一系列的震荡之后,我们终于逐步认识了这一点。
然而,加快市场发育,建立市场秩序,并使市场和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任务是何等的艰巨!
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我们的市场不可能短期内发育成熟,秩序也不可能短期内建立起来。它需要我们做许许多多诸如建立法规、制定条例、组织市场体系、协调利益关系等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
我们不仅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同时也要有反反复复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
不仅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决心,同时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道路是崎岖的,但方向已经明确。我们应坚定不移走下去!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家投资新建农产品基地 优质农产品产销格局一新
本报北京11月19日讯 记者萧俊熙报道:农牧渔业部农业局局长王甘杭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由国家计委和财政部支持建设的农业商品基地成效显著;优质农产品产销出现了新格局。
“七五”前二年,国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投资1.4亿多元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县113个和名优农产品项目165个。主要生产优质粮油、水果、蔬菜、名茶、花卉和药材等,产品多为我国传统名牌产品和近年评出的优质农产品。这些基地还建成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区、乡站、种子仓库等,发展母本园苗圃4.5万多亩,改造果园33万多亩,建示范果园4万多亩,建设了加工、贮藏和水利设施。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湖南省3个优质稻基地县,今年扩大优质稻播种面积25万亩,总产达到4.5亿公斤,比去年增长30%。哈尔滨市新建的蔬菜基地,为市场提供了大批蒜苗、黄瓜等细菜,改善了淡季蔬菜供应。山东、辽宁、陕西的9个优质水果基地县,今年水果总产达6亿多公斤,比去年增产二成。
各基地县(项目)都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首位,通过培育、引进良种,加强技术培训以及多种形式的评优创优活动,鼓励和帮助农民多生产优质农产品。辽宁省瓦房店市苹果基地的好果率达到99.2%,创历史最高纪录。
农业部门不仅帮助、指导基地建设,而且以改革精神积极参与流通。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今年已组织44批27个品种共20多万公斤优质产品供应首都市场,并组织协调地区间优质产品的交流、互换。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陕西、山东等16个省、区、市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对优质农产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努力发展优质农产品
由国家投资,发动农民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是近几年农业战线的一件新事。从已取得的成绩看,这种做法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
我国有丰富的优质农产品资源,许多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过去受单一经营模式的束缚,优质产品生产发展一直不快,有不少好品种甚至出现退化,大量优质农产品长期形不成批量生产,广大消费者在市场上很难见到、买到。国家投资建设优质产品基地,为优质农产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不仅有利于优质品种的保护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优质品种的开发和推广。
当然,优质产品生产也是商品生产,它的发展还有赖于有利的市场环境。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在优质产品开发的同时,注意抓国内外市场的开发;二是要坚决实行优质优价的政策。做到这两点,市场机制就能使优质农产品生产长久保持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第2版(经济)
专栏:

天津市引进技术扩大了出口
百分之十五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本报讯 天津市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的大批新产品,已经成为重要出口产品。在最近召开的天津市进出口商品洽谈会上,238家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创新开发的404种新产品,引起外商的极大兴趣,签订出口合同金额达3100多万美元。
在新产品出口合同中,4万多台彩色电视机居首位,其他产品有:微型汽车、汽车配件、潜油电机、工具、电子元器件、无缝钢管、钢丝绳、化工材料、染料、服装面料、服装、鞋帽、自行车、钟表、手风琴、餐具、地毯、家具、高档化妆品、保健药品、营养食品等近百种。其次是黑白电视机散件、复印机感光鼓、墨粉、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等。
天津市促进企业“引进技术——出口创汇——再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其主要经验是:一,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引进项目较快地投产达产,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一般项目从对外签约到投产只需一年半至两年,投产后两年内可以达产。二,统筹安排引进项目的能源、原材料和元器件供应,提高项目达产率。截至1986年底,全市投产项目平均达产率已达51%,计划1987年达到88%。三,组织大专院校、科研设计单位与引进技术的企业相结合,共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利用横向联合力量,提高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的国内配套能力,以满足引进项目生产达到经济批量和设计能力的需要。四,把引进项目达到和执行国际标准作为消化吸收工作的重要内容。截至1986年底,在已投产的683种新产品中,达到国际标准的有400个品种,采用国际标准的244种,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比老产品有大幅度提高。五,瞄准国际市场,提高技术引进项目的产品出口竞争能力。目前,15%的新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第2版(经济)
专栏:

机械化农机具增加 农机服务领域扩大
吉林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好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王景和报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吉林省农业机械化事业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农业机械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近几年吉林省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增长。到1986年末,全省农用拖拉机达到15.4万台,比1982年增加1.4倍,平均每个乡镇已有拖拉机200台。播种、插秧、排灌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机械也都相应增加。去年以来,在小型农业机械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度被冷落的大型拖拉机又成了热门货。全省新添大型链轨式拖拉机800多台。
农机化服务领域拓宽,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这是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又一特点。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进入了多种行业。除了播种、收割、打场、农副产品加工和水利排灌等作业外,植树造林、农田基本建设和各种运输机械作业量大大增加,牧业和渔业机械化也开始起步。
面对改革后农村的新形势,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吉林采取了一些新的作法。
——实行耕地“轮翻制”和“统种分管”,解决大农机与小地块的矛盾。土地分包到户给农机作业带来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地方对耕地统一规划,实行轮翻。种植上实行作物布局、调动机车、供种供肥、检查验收、收费五统一。
——推广新技术,促进农田作业机械化。在旱田耕作上,先后推广了机械深施化肥、机械铺地膜等一系列新技术。在水田耕作上,应用大棚育苗、机械插秧新技术的面积累计已达到620万亩,增产稻谷5.7亿公斤。
——因地制宜调整农机经营形式,提高农机使用管理水平。大型农机提倡集体或联合经营,中小型农机提倡个体经营,对农机户坚持先培训,后操作,基本上解决了农机无库、农具无棚,维修、更新能力差等弊病。
——深化乡镇农机管理站改革,坚持管理服务一起抓。目前,全省已有80%的农机管理站改为农机管理服务站,开展为农机户供油、供件和修理等服务项目。


第2版(经济)
专栏:

菏泽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
近8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5亿公斤
本报讯 记者段心强报道:历史上以贫穷出名的山东省菏泽地区,如今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据统计,这个地区从合作化开始的21年间,吃掉国家统购粮12.8亿多公斤;农村实行“大包干”后的8年间,已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5亿多公斤。全区10个县
(市),有7个已成为商品粮基地县(市)。
过去,菏泽地区盐碱、风沙、涝洼成灾,尽管“大干、快上”喊了几十年,小麦亩产未过百斤关。1980年实行“大包干”后,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地委和行署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农民实行科学种田,大力发展林业和畜牧业,改变生态环境。几年来林地面积达到160万亩,占宜林面积的94%;农田林网995万亩,占宜林网面积的86%;林木覆盖率已达到16.7%;大牲畜由1983年的63万多头发展到85万多头;羊只由1983年的180万只发展到350万只。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为粮棉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大量的肥料。
同时,菏泽地委和行署还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科学播种、科学管理。通过引进、培育,全区的小麦、玉米已普遍使用良种。全区还建立280个植保公司,1043个植防队,2497个专业户,21个植物医院,形成植保网,对病虫害及时发现,及时消灭。今年秋天,单县由于科学施肥,使用良种,较好地防治了病虫害,玉米获得大丰收,总产量比去年提高20%以上。
菏泽地委和行署还引导农民搞间作、套种、塑料大棚,发展立体农业,搞集约经济,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和地力。巨野县过去多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近两年,在科技部门指导下,搞间作套种,复种指数达到172%,挖掘了土地的潜力,经济收入成倍增加。有的塑料大棚一年到头有作物生长,每亩收入达七八千元。(附图片)
河北省阜城县码头镇北街农民技术员刘长传今年培育出6个大茄子,平均每个重3公斤多,产量高,品质好。图为刘长传在测量茄子长度。 房 勇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联邦德国弥补中国东北森林火灾损失的技术合作协定书签署
中国政府和联邦德国政府关于弥补中国东北森林火灾损失的技术合作协定书十九日上午在北京签署。根据协定,联邦德国政府将向中国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灾区无偿提供二千万马克紧急援助,帮助灾区提供食品和医疗设备、建设住宅及公共设施等。


第2版(经济)
专栏:

青岛研制成刨花模压拼装家具
青岛家具研究所研究成功的“刨花模压家具部件一次成型工艺”,为我国家具市场增加了新品种——刨花模压部件拼装家具。从根本上解决了刨花板难锯和浪费大的问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产品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第2版(经济)
专栏:

红江橙丰收并推广到南方五省
广东省粤西农垦局国营红江农场选育成功的优良红肉型甜橙——红江橙,今年喜获丰收,预计总产量可达五百五十多万公斤,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三十四。目前红江橙已推广到南方五省四十四个县市,种植面积达二十万亩。 (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将主办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
本报讯 最近在伦敦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物流会议上,会议组织委员会正式决定一九八九年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由中国主办。这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国际物流会议。
国际物流会议是交流、研究物资流通理论、管理和物流技术的国际性专业会议。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主题是“物流革新与社会经济发展”。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冬贮大白菜供应工作结束
本报讯 北京冬贮大白菜的收运销贮工作从十一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已圆满结束。今年北京共上市大白菜二十六万多公斤,高于去年的上市量,其中外埠供菜比去年增加二倍多;约百分之九十五的北京住户购买贮存了二十万公斤的大白菜,居民贮存量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六。 (吴以荣)


第2版(经济)
专栏:

孔府家酒出口量仅次于茅台酒
本报讯 曾荣获商业部商品包装金质奖章的孔府家酒,今年上半年签订外销合同二点一万箱,已外运一点六万箱,成为我国除茅台酒外出口量最大的低度名牌白酒。 (王乃祥)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西北、西南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公司成立
本报讯 记者罗茂城报道:最近,中国西北西南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公司在成都成立。这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集科研、勘察、设计、施工于一体的技术经济联合体,主要经营业务是从事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第2版(经济)
专栏:记者来信

压力锅面临二次跌落
今年全国民用压力锅的产量可达到700万只,基本与市场需求和外贸出口相适应。但据轻工部和一些厂家提供的信息,由于近两年各地纷纷建设新厂,目前全国的压力锅生产能力已达2000万只,还不包括那些正在兴建尚未投产的厂家。他们预测,不久以后压力锅在国内市场上,有可能出现第二次跌落。
压力锅于1964年首先在沈阳生产。到70年代中期,全国的年产量已有数十万只,产销基本平衡。后来,一些地方见这种产品好销、赚钱,便纷纷上马。到1978年,全国压力锅生产厂达20多家,年产量突破百万只,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一些工厂和商店只好打地摊、推小车,降价卖锅。为此,轻工部、商业部、外贸部曾联合作出决定:除保留沈阳、天津、广州和青海4个主要厂家外,其余都转产或下马。
值得注意的是,压力锅生产在那次调整之后,经过七八年的平缓发展,现在又一次出现了生产高峰。不少曾被砍掉的企业再次上马,一些过去不生产压力锅的省、市也纷纷投资建厂。目前,全国压力锅生产厂家已增加到67家,还有一批厂家正在兴建。
今年全国压力锅的产量已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根据预测,今后两三年内,随着诸多新生产线的相继投产,压力锅的产量每年都要增加几百万只,而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幅度却没有这么高。
目前,国家已不对压力锅生产实行计划管理,是上是下,均由地方拿主意,负责任。记者认为,有关决策者应吸取1978年压力锅市场跌落的教训,从宏观着眼,权衡得失利弊,调整压力锅的生产,总之“压力锅热”该冷却一下了。
新华社记者 何大新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包装行业纸包装有突破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 电记者从全国纸包装科技成果评比会上获悉,1987年度我国在纸包装方面取得46项重大科技新成果,不仅保护了商品、美化了商品,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优质产品——健身球,过去出口因包装差而一度滞销。北京一个100多人的里弄小厂——龙潭锦盒厂研究运动员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采用古色古香的蓝软缎作锦盒包装面,与银白色的健身球互相辉映,锦盒开合处饰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图案。它提高了健身球的身价,不仅是实用品,而且成了工艺品。这种包装的健身球出口美国、日本,畅销一空,一批产品就创汇9.6万美元。
生产包装用瓦楞纸的瓦楞辊,长期依靠进口,宁波包装器材厂经过几十次试验,终于研制成了中高度瓦楞辊,可以顶替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
4项包装新成果获得了科技成果进步奖中的一等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