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强宏观控制 进行行业管理
国家建材局机构改革三年迈两大步
机关职能转变 工作效率提高 生产突飞猛进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王延荣、通讯员石景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机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机关职能的转变,促进了建材工业飞速发展。
国家建材局负责人对记者说,近3年来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1985年至1986年建材工业产值增加113亿元,今年又取得了新的成绩,水泥、平板玻璃、卫生陶瓷等主要产品产量又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长15%以上。
国家建材局的机构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当时,国家提出了“大家办建材”的方针,打破了建材工业部门所有、独家经营的传统模式,开始进入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大发展阶段。为适应新形势,国家建材局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撤销了原来按产品划分的专业性司局,重新组建以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技术进步、信息传播、对外开放等五项工作为龙头的综合性司局,以加强宏观控制、进行行业管理。
机构调整后,他们立即对干部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司局级干部实行任期制,处以下干部实行聘任制。司局长要在民意测验、人事部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任命,任期4年;处级干部由司局长聘任,任期2至4年;一般干部由处长提名,司局长选聘。对于任期内严重失职或不能胜任工作的,可以免职或解聘。他们还建立了干部民主评议考核制度,到目前,已经对处以上干部民主评议考核了两次,少数不合格的干部已免职或调离了局机关。
新机构投入运转后,国家建材局又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进行了加强行业管理,加速职能转变的第二步改革。按照行业管理的职能,他们集中精力制定了建材工业发展战略和建材主要产品的技术经济政策。在投资管理体制方面,国家建材局已将中央安排投资的项目改为由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并把项目年度计划的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建设资金重点投向技术进步项目。这两年,建材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得到了广泛采用。他们还通过组织科研生产联合体、建立了建材技术市场协作网。仅1986年,局属科研院所就与各厂矿企业组建了34个科研生产联合体,签订技术合同1345项,技术交易额达4162万元。
机构改革后的国家建材局,机关作风大有改观,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过去基层的同志到局里办事,要跑几个司,找好几个主管人员;现在减少了中间环节,原则上找一个部门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个局的各级干部还主动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各司局的主要领导人一年大约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是在基层调查研究。


第1版(要闻)
专栏:

邓小平会见日本社会党代表团时说
我们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困难  政治生活民主化可以少犯错误
本报北京11月16日讯 记者冯朝阳报道:邓小平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社会党委员长土井多贺子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中国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项新的事业,是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也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吸取。要实现这个目标,还要五六十年时间,道路是漫长的。我们要坚持中共建党以后最好时期的传统,艰苦创业,兢兢业业。一定要看到在这漫长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困难,还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不断总结经验,使党的生活民主化,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更广泛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这样,就可以避免犯大的错误;有了小的错误,也能及时总结纠正。
这次会见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的。
就任日本社会党委员长后首次率团访华、也是初次见到邓小平的土井说:“看到您身体这么健康,我们非常高兴。”
邓小平笑着回答:“我已经83岁了。就我这个年纪,身体算是可以的。”他又说,不过,老人要急流勇退。我们十三大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现在肩膀上轻松起来,是个很轻松的人了。
土井说道:虽然您自己这样讲,可是还有许多许多人对您抱有很大期望。
邓小平说:以后工作还做一点,但尽量减少。我相信比较年轻的同志比我干的好得多。
邓小平介绍说,中共十三大有两个特点。一是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坚定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更新了中央领导班子,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连续贯彻下去,并且加快步伐。
对于中日关系,邓小平认为,1972年两国建交后,中日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总是存在着一些伤害两国人民感情的疙瘩。象光华寮这样的问题,本来是很容易解决的,很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希望能比较快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断推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邓小平强调说,中日友好,归根结底不仅是涉及到亚太地区的问题,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近一个小时的会见中,邓小平还称赞日本社会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友党,并对该党反映日本人民的意愿,为中日友好所做的重大努力表示感谢。


第1版(要闻)
专栏:

眼光向着实际
——论正确认识我国国情
本报评论员
在全党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首先是进行国情教育,使全党同志对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曾经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要弄清的国情很多,而最基本的国情,就是我国社会现在处于什么历史阶段。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搞社会主义建设已经30多年了,但在很长时间内对这个问题并不明确。从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所以犯“左”的错误,急于求成,盲目求纯,把发展生产力看得很简单,把变革生产关系看得比发展生产力更重要,以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并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认识脱离了客观实际,脱离了中国国情,不了解、不承认我国社会只是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深刻检讨了反面经验,才对这个问题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2年,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予以重申。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再次重申,并有所说明。这次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初级阶段的性质和特征,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以及我们在初级阶段必须采取的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等等问题。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终于从天上回到地上。
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显而易见,这个论断,这个概念,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抄来的,也不是从别国模式中搬来的,它完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三中全会有一个著名的口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十三大报告重申了这个口号。这个口号要求我们的思想从本本主义解放出来,从外国模式解放出来,要求我们把眼光向着实际。毫无疑问,本本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外国经验是需要借鉴的。但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确认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我们终于从书本中、从外国模式中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弄清楚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理解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一把钥匙,也是理解十三大精神的一把钥匙。为什么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对外开放;为什么必须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形式;为什么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为什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以及为什么必须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如此等等,掌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就可以迎刃而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或许有人会想,我们搞社会主义都30多年了,现在提初级阶段,是不是后退?这种看法不对。过去我们把建成社会主义看得很容易,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估计过高,提出了一些脱离实际的口号,干了一些超越阶段的蠢事,不但使我国经济发展一再受挫,也降低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真正尊重客观实际,弄清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新获得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可见,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后退”,而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图虚名只能得实祸;名副其实,立足现实,改造现实,才有真正的前进。
或许有人会担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调子太低,使人泄气。也有人会担心,这个提法会被某些同志作为挡箭牌,什么事干不好,就强调因为是“初级阶段”。应当了解,我国社会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任何人随意提出来的,而是我国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这个论断,准确地概括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调子”虽然不高,却符合实际,符合科学。它一定会激励人们更加积极地投身改革和建设,为尽快改变我国的贫穷落后面貌而奋斗。过去有段时间,共产主义的调子震天价响,高则高矣,可惜距现实太远,让群众大吃苦头,真正使人泄气。如果有人把初级阶段作为挡箭牌,那就应当告诉他们,指出初级阶段能够使人们保持清醒头脑,不去做超越阶段的事,而应当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出色地完成现阶段各项任务,决不能把“初级阶段”当作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借口。
还有人也许觉得,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是不是估计得太长了?所谓初级阶段,是指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段时间,也就是从本世纪5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这段时间,大体上是100年。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现代化建设阶段。实际上,这个“上百年”已经过了30多年。由于我们是在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个极艰巨的任务,时间短了不行。欲速则不达,不能忘掉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就是要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干它100年,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比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好。在初级阶段的时间问题上,与其估计短了,不如估计长一点。鉴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容易犯急性病,估计长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通过基本路线教育,把全党对国情的认识统一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的论断,将使人们更加坚定、自觉地执行这条路线;将使人们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政协常委会十六次会议开始举行
学习十三大精神加强政协工作
邓颖超希望大家在各自岗位上作出新贡献
本报北京11月16日讯 记者许青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
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她说:“中共十三大闭幕后,中共中央就召开了党外人士茶话会,赵紫阳总书记在会上对十三大以后如何做好统战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所以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进一步做好政协的工作。”
邓颖超说:“中共十三大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的重要贡献在于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认真地学习有关文件,讨论赵紫阳同志在党外人士茶话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加深对十三大文件的理解,明确统战工作的方向。”她希望常委们以改革的精神,对如何依照中共十三大的精神,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会议开好。并希望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学用结合,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邓颖超讲话结束后,播放了赵紫阳及其他同志在11月14日中共中央召集的党外人士茶话会上的讲话录音。
政协副主席杨静仁主持了开幕式。他说:会议还将讨论并通过政协常委会《关于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议》;听取劳动人事部赵东宛部长就改善知识分子待遇问题向政协常委会作的报告。会议还向常委们印发了关于落实政策、参观考察、专题调查、提案处理、出国访问以及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组(委)工作会议等方面的报告,以供常委们阅读并提出意见。
政协副主席刘澜涛、陆定一、康克清、帕巴拉·格列朗杰、胡子昂、钱昌照、杨成武、周培源、包尔汉、缪云台、费孝通、赵朴初、屈武、马文瑞、刘靖基、钱学森、雷洁琼,政协秘书长周绍铮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顾问
李志民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顾问李志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天上午11时04分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李志民同志是湖南省浏阳县人,生前曾先后担任红五军中队党代表、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纵队政治委员,第十九兵团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政委,福州部队政委等职。(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根据现有技术、设备和设计能力
我航天飞机空间站研制提上日程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陈智强、通讯员孙民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的火箭专家今天对记者说,我国研制航天飞机、空间站和天地往返系统的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专家们说,根据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设备和设计能力,是能够完成上述任务的。
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创始于1957年11月16日。30年来,我国已研制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并拥有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和洲际运载火箭,建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技术比较先进的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综合研制基地,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火箭研究、设计、试制、生产方面的技术人才,为中国航天事业新腾飞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展望航天发展前景时,专家们充满信心地说,党的十三大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并提出组织精干力量不失时机地开展高技术研究的方针,为我国航天高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面对国际范围内航天技术的激烈竞争局势,我们要研制发展大型运载火箭,研制发展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继续跟踪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做出新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扩大投资规模向多元化发展
泉州华侨外商企业兴旺
本报讯 记者张铬清报道:在福建著名侨乡泉州,华侨外商企业出现了扩大投资规模、向多元化集团公司发展的好势头。
国家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省、市采取的优惠政策,激发了泉州侨乡华侨、外商和港澳同胞的投资积极性。1980年兴办的福建第一家合资企业泉州人造花有限公司,到去年年底,产值和利润分别为实际投资的50倍和5.6倍。合资外方香港嘉华贸易公司提出扩大生产规模,目前,第一期工程3000平方米厂房已动工兴建。这家公司还在泉州、福州和莆田投资兴办4家合营企业,向从加工到销售配套的出口生产集团发展。安星藤器有限公司决定扩大投资兴办服装、玩具、陶瓷、茶叶等行业的合资企业。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发展,把开发山区资源和进行深度加工作为发展方向,成了当地脱贫的支柱企业。
向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公司,联合也是多头的。晋江石狮羽绒纺织工艺总厂,与省外贸公司联合建出口工业产品基地,投资一千万元,引进6条生产线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开工。与外商合作的一座游乐服务企业也在筹建。


第1版(要闻)
专栏:

珠海特区引进的12个项目投产
新华社广州11月16日电 (记者翁作祥)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12个引进新项目今天正式建成投产。王震、许家屯、任仲夷、刘田夫、王光英和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等为这批引进新项目的建成投产剪了彩。
这批新投产的项目,是去年以来珠海经济特区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陆续建成的。其中有年产1200万盒录像带的中兴磁带厂,拥有两个万吨级泊位的九洲港深水码头,3万门程控电话变换通讯网工程,年发电量达1.68亿度的柴油机发电厂,以及年产1800万片的美达磁碟厂。年产90万台小型全封闭旋转式压缩机厂等。
这批引进项目的建成投产,为珠海经济特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际声乐赛上献技  张凤宜获最高名次
新华社马德里11月15日电 (记者王培清)我国32岁的女高音歌唱家、中央歌剧院演员张凤宜在西班牙举行的第25届弗朗西斯科·维尼亚斯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女子组最高名次、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弗朗西斯科·维尼亚斯国际声乐比赛是重大的国际声乐比赛之一,在世界上有较大的影响。本届比赛于11月5日至15日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举行。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名男女歌唱家参加了比赛。
我国演员张凤宜在比赛中演唱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典型代表作品。她的演唱在90多名女歌手中独占鳌头。
获女子组并列二等奖的是苏联歌唱家奥尔加·孔迪纳。比利时的基尼娅·孔塞克和匈牙利的安德雷娅·罗斯特同获三等奖。
在男子组比赛中,南朝鲜歌唱家金永汉和法国歌唱家让·吕克·夏尼奥并列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西班牙的伊尼亚基·弗雷桑获三等奖。
今天下午,在巴塞罗那大歌剧院举行了隆重的发奖仪式。


第1版(要闻)
专栏:

送子当兵
长春市朝阳区的新兵将踏上保卫祖国的征程,亲人到车站欢送,嘱咐他们努力为家乡添彩。    许庆禄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