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两岸通商 惠及双方
容千
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贸易,从1979年的几笔零星买卖算起,已持续了8个年头。8年当中,两岸贸易不断扩大,估计今年将达15亿美元,可以说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这些贸易,主要是通过香港进行的转口贸易。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两岸的直接通商还无法实现。
令人高兴的是,最近几个月来,情况开始有了变化,出现了有利于两岸通商的气氛。7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实施了38年的戒严令,10月14日,台湾当局又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次日,大陆方面表示欢迎台胞回来探亲。人们普遍认为,这肯定会为双方的经济贸易交流带来新的机会。
发展台湾和大陆间贸易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要求
发展和扩大台湾和大陆间的贸易,是海峡两岸人民和工商界人士的共同要求。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实现祖国统一和“三通”的号召,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民心民意。由于台湾民间工商界人士和大陆方面共同努力,8年来在间接通商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两岸通商,既是双方人民的愿望,客观上又对双方的经济发展有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在经济发展方面都做出了世所瞩目的成绩,也各自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大陆方面看,在过去30多年里虽曾遭受挫折,但经过大陆同胞的艰苦奋斗,已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在不少科技领域已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1979年开始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以来,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大陆的国民收入还比较低,经济和技术水平总的说来还比较落后。从统计的数字来看,台湾方面的人均收入远比大陆为多,某些行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高于大陆,但是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产品的50%至60%靠外销,对国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依赖很大。可以说,大陆和台湾双方在经济发展方面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弱点,各有所短。如果通过发展相互贸易,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势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那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福祉。
国际贸易发展到今天,已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陆和台湾目前都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或地区保持着贸易关系,据统计,1986年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38亿美元,台湾也达到640亿美元。作为一个国家的两个地区,作为骨肉同胞,台湾和大陆双方在发展相互贸易方面更应该有所作为。
两岸之间可以进行贸易的商品相当广泛
从当前台湾和大陆双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两岸之间可以进行交换的商品是相当广泛的。
台湾有许多商品可以向大陆出口。随着开放政策的实行,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大陆各种商品的进口迅速增加。1978年到1986年,大陆的进口额从108.9亿美元猛增到429.1亿美元。大陆市场的进口容量之大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大陆进口的商品中,通常工农业生产原料占60%,机械产品占20%,生活资料占20%。这些进口商品中,有许多种是台湾出口的。过去几年,台湾通过香港等地向大陆出口了部分化纤原料、化纤织物、建筑材料、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等。在大陆的商店里,消费者不时可以看到台湾生产的石英钟、阳离子花呢和地板革(台湾称地板胶)等商品。但由于正常渠道不通,台湾产品还没能更多地进入大陆市场。
从报上的消息看到,由于对美贸易顺差过大,台湾正面临着来自美国的要求新台币升值的压力。去年5月以来,新台币对美元已升值28%以上,使台湾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明显减弱,不少中小企业濒临破产。而且,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台湾对美出口遇到重重阻碍。虽然力图开拓新市场,但由于竞争激烈,并非短期内可以成功。而近在咫尺的大陆,是一个拥有十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这样一个市场视而不见,显然是不明智的。
至于大陆方面的支付能力,也大可不必多虑。大陆每年可从商品及劳务出口中获取数量可观的外汇收入,还可以利用部分国外资金,因而用来支付进口的外汇是有保证的。大陆贸易公司在国际市场一向享有良好的信誉。诚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大陆的外汇并不充裕,但可以量入为出,计划使用。今后大陆的进口贸易不仅不会减少,还会逐步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大陆也有众多的商品可以出口到台湾。在大陆企业看来,台湾也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台湾每年进口大量的能源和原料,如原油、柴油、煤炭、棉花等。农工原料的进口,在台湾进口总额中一般占60%以上。进口来源则远及中东、美洲、非洲、大洋洲等,路途遥远,运费昂贵。一旦价格上涨,发生如同过去原油两次大幅度涨价那样的情况,更会给台湾带来不少的震荡。而这些商品在大陆则是有出口能力的。以1985年而言,大陆出口原油3117万吨,成品油635万吨,煤炭757万吨,棉花35万吨。大陆出口的能源和大宗原料产品,物美价廉,运输便利,但迄今尚未实现对台出口。
大豆、玉米等产品也是大陆有供应能力而台湾需要进口的。
大陆的许多土特产品,对台湾消费者也是有吸引力的,例如中药材、酒类、云南火腿、镇江醋、四川豆瓣酱、绸缎布匹、手工艺品等,基于土壤、气候、水质、品种及传统技艺等条件,只有在大陆某地才能生产。这些产品,深受台胞喜爱,尤其自大陆去台人士更加念念不忘。目前台湾虽有部分转口货或走私货,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大陆的技术出口,近年已有长足进步,除农业技术之外,还发展了其他行业技术的出口,如板式热交换器技术、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卫星发射技术、计算机软件等,在国际市场受到好评,台湾厂商也不妨从大陆选购一些适用的技术和机械设备。随着大陆经济建设的加速进行,许多产品的供应能力会逐步提高,可供商品的品种会越来越丰富,同时为出口服务的运输能力和港口装运能力也越来越强。
总之,台湾和大陆双方可以互为市场,互为进口供应来源。双方同为炎黄子孙,文化传统背景、语言和风俗习惯相同,经济上又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彼此都能从中得到许多好处。可以说两岸通商,惠及双方。
两岸一些类似的出口商品,有时在国际市场上会发生竞争,这在国际贸易当中属于正常现象。参加竞争的,也不止台湾和大陆两家,还有许多别的国家和地区。正常的竞争,对于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以至改善出口产品结构,都是不无好处的。但如果竞争发展到恶性的程度,也会给各方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台湾和大陆作为同胞兄弟,在建立了正常的贸易关系后,必要时还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适当地进行协调和合作,以避免恶性竞争可能带来的害处。
两岸实现通商有待台湾当局实行开明政策
客观地说,在两岸通商的问题上,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由于长时间的隔绝,双方对彼此的情况都不很了解。不了解对方的市场需求,不了解对方的销售渠道,不了解对方的供应能力,不了解对方的贸易法令法规。在某种程度上,彼此之间还有一种隔离感,有时也难免有一些误解。这当然有碍于双方贸易的发展。
然而更大的困难还在于台湾当局对待通商的态度。台湾当局至今坚持所谓“三不”,反对“三通”,在通商问题上设置了重重障碍,特别是对于大陆商品向台湾出口,更是严加防范,实在令人费解。台湾外汇储备已达600多亿美元,正因储备过多而深受困扰,进口一点大陆产品,或者到大陆搞点投资,对双方有利,实不应横加禁止。最近几个月里台湾放宽了外汇管制,降低关税,开放进口,宣称要实行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在岛内外受到广泛赞同。那么,对于同大陆通商问题,似也应顺乎民情,实行开明一点的政策才是。
据说台湾当局之所以拒绝同大陆通商,是因为担心其经济被大陆控制。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大陆无意通过贸易控制台湾经济,而且大陆也不可能控制台湾的经济。目前同中国大陆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177个,从未听过有谁的经济受大陆控制,即便是香港地区也不例外。大陆对台贸易的原则,同样是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台湾在对外贸易上应减少对某一、二个国家的过分依赖,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转而依赖祖国大陆。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懂得这是不可能的。可能的只是相互补充,相互依靠。台湾目前已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相当活跃的一员,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一点自信心。
我们衷心地希望,台湾当局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两岸人民的需要,取消对通商的限制,不仅允许台湾产品向大陆出口,还应允许大陆产品进口,不仅允许一般商品进口,还应允许大宗农工原料进口,不仅允许转口,还应开放两岸的直接贸易,这样才能平衡两岸贸易,使两岸经济联系健康发展。
为推动两岸通商,笔者不揣浅陋,谨提出如下意见:
由两岸官方经贸机构直接进行接触,就两岸贸易的支付、运输、保险及贸易纠纷的处理等问题展开谈判;如暂时条件不具备,也可在官方赞同下,双方由民间工商团体出面,洽谈经贸交流事宜;为加强相互了解,双方各自组织工商经济考察团,到对方考察各种贸易机会与投资机会;有关学术机构及研究部门,加强对对方经贸形势、市场情况及政策法令等问题的研究,并彼此进行交流。双方当局应为这些经贸人员的往来提供方便。
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两岸通商的愿望总有一天会实现。人们殷切地期待着,两岸合作,兄弟携手,共同努力,振兴中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以改革精神做好扶贫工作
本报评论员
最近,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这是继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之后的又一重要文件,对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为了帮助贫困地区摆脱困境,国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批资财。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单纯搞生活救济,年年送吃送穿的,这虽然能解一些燃眉之急,但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人的依赖思想。
实践说明,国家对贫困地区扶持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贫困地区经济就没有出现转机的起码条件;而扶持的方式,也必须改革。不然,贫困地区经济就不可能产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正是在这方面实行了大胆的改革,把单纯搞生活救济变为重点帮助发展商品生产,从而使扶贫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已经全部起步,效果明显。做得好的部分地区的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步改革是成功的,但对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这篇大文章来说,只能算是刚刚破题,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如期实现
“七五”期间解决贫困地区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的目标,还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在当前,工作的重点:一是要狠抓落实,一是要深化改革。
落实,就是根据各地不同的条件,把中央的方针、政策、经济开发的规划变为具体的措施和计划,落实到每个贫困户,使他们真正得到切实有效的扶持,逐步走上主要依靠发展商品生产脱贫致富的道路。这是硬任务,不是软指标,需要采取“一竿子到底”的办法,挨家挨户地做过细的工作。要防止用一个区域农户平均收入提高掩盖大量贫困户存在的做法。
改革,就是把实践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继续实行下去,并力求不断有新的突破。要改变单纯依靠行政系统扶贫的传统办法,大胆启用农村能人,让他们领头兴办各种类型的扶贫经济实体;要把竞争机制列入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确定开发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承包,引导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开发与发达地区的发展相结合;要尽量采用按使用效益分配资金的新办法,谁用得好就多给谁,反之则少给或不给,以此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改革,不仅是贫困地区人民的事,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我们希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更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志之士关心这件大事,为贫困地区尽快脱贫,为全民族的繁荣富裕,积极出力献策。


第2版(经济)
专栏:

彩电国产化获得突破性进展
非进口原装彩电不买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本报西安11月13日专电 记者赵志文报道:近两年来,彩电国产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大批彩电漂洋过海,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国内非进口原装彩电不买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了。这是记者在全国第三次彩电国产化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提出搞彩电国产化已有六七年的时间了,由于多种原因,进展缓慢。1985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召开的彩电国产化会议,使彩电国产化工作走上了有计划、有目标、有领导的发展轨道,彩电工业搞好技术引进的同时,对引进的技术加速消化吸收,并在国产化过程中不断开发、创新,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整机大批量使用国产元器件配套,是彩电国产化取得成效的一大特点。今年多数彩电整机厂的单机国产化程度已达到85%以上,批量生产的国产化水平普遍达到80%左右。国产化程度较高、成绩突出的整机厂,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西安黄河机器厂、天津无线电厂、四川长虹机器厂等单机国产化水平已达到90%以上,批量国产化水平已达到80%以上。
国产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彩电整机厂向国外购买关键件的用汇迅速下降,国产元器件生产加快,预计国产元器件今年将增产20亿只。
随着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国产彩电的质量也稳步提高。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国产彩电开始出口创汇。据统计,今年1至8月,彩电出口量达26万台。


第2版(经济)
专栏:

哈尔滨开展跨省换房业务
哈尔滨市房地管理局热情为分居两地的夫妻搭桥,为离退休干部返回原籍牵线,开展跨省市换房业务,受到群众欢迎。目前市房地管理局先后与北京、上海、天津、郑州等35个大中城市的房管部门建立了业务联系,已有116户居民在外省市换到了住房。(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第一家
船体建造质量保证体系获挪威船级社认可大连造船厂质量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报讯 大连造船厂船体建造质量保证体系获挪威船级社认可。11月12日,挪威船级社副总裁汉斯·威格先生在授证仪式上说:“世界上获得此项证书的只有7家船厂,大连造船厂是中国的第一家。”
挪威船级社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船级社。大连造船厂在建造挪威订购的具有世界80年代先进水平的6.9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轮和11.5万吨穿梭油轮中,向挪威船级社提出申请,对该厂的船体建造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认可。经挪威船级社审核认可。
船体建造是船舶生产的主要工序,大连造船厂的质量保证体系获得挪威船级社认可,标志着该厂的质量管理工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厂于今年1月20日和3月3日相继完工的11.5万吨穿梭油轮和6.9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轮投入营运以来,博得订货主的好评:“运行情况令人满意”,“大连造船厂是有资格有能力建造高级船舶的一家船厂。”(毛建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一则报道引起反响
防腐涂料受到重视
本报讯 记者肖荻报道:一项优秀防腐技术早就问世、受奖,而全国数万台冷却设备依然严重腐蚀。就这一情况所写的评述:《虽有良药,贻误病情》,10月7日在本报刊出后,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迄今,已有10多个省、市20多家企业邀请CH—784防腐涂料主要发明人唐功麒工程师去帮助施工“治病”。国家经委、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表示要就这一防腐新技术的推广和投资事宜,给予具体协助。数家乡镇企业提出要和唐功麒合作生产、购买专利、协同施工的建议。也有一些企业为推广这一新技术继续受阻叫苦,呼吁舆论界帮助排除阻力。
目前已调到海水淡化研究所工作的唐功麒因这些进展很受鼓舞,他们已成立防腐涂料科研、生产、施工中心,努力为用户服务。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家计委等五个主管部门正式批准
首批施工企业推广鲁布革经验
本报讯 我国沿续了30多年的施工管理体制,将发生一个深刻变化。最近,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劳动人事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批准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北京市建工总公司等全国18家施工企业,作为国家第一批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的试点企业。
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施工管理体制,有步骤地调整、改组施工企业,逐步建立以智力密集型的工程总承包公司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和农村建筑队为依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企业的组织结构。
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作为试点企业,经营机制将逐步转化为进行城市综合开发、经营商品房和承担国内外工程建设的总承包单位。这个总公司已对国家重点工程——亚运会工程中的130万平方米各类建筑、海关总署大楼和扎伊尔体育场等建设项目实行了从拆迁、三通一平到“交钥匙”的总承包。中标的单位工程项目,再以招标的形式向工地主任发包。工地主任通过招标选择专业施工队伍,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对建筑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负责,从而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层和作业的分离。(陈建勋 李 全)


第2版(经济)
专栏:

西藏区政府领导群众抗击雪灾
被困的几百名外国旅游者已全部转移出来
新华社拉萨11月13日电(记者皮德义)今年早来的暴风雪给西藏日喀则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到目前为止,灾区已有18名牧民在雪灾中丧生,8000多头(只)牲畜冻饿而死;几万头牲畜和几千牧民仍被困在雪中。
10月18日至20日,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聂拉木、定日、吉隆、亚东等8个县,降雪1米多厚。民房倒塌,通讯中断,中尼公路塌方70多处。没来得及从夏季牧场转移的几千牧民和几万头牲畜,及几百名外国旅游者被围困在大雪之中。
雪灾发生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立即组织抗灾领导小组,由一名政府副主席任组长,深入日喀则地区,协助地区行署组织群众抢险救灾。地区组成20个工作组携带救灾物资赶往灾区第一线,为受灾人民群众送去3万斤糌粑、30万斤豌豆粉、60万斤油饼和大批燃料、药品,缓解了灾情。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名被困外国旅游者在当地驻军和政府组织力量的抢救下,已全部转移出来,安然无恙。


第2版(经济)
专栏:

福建粮食和多种经营丰收
福建省今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825万吨,比去年增产75万吨,扭转了连续两年减产的局面。水果和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40万吨和87万吨,均创历史最高纪录。(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海二号工业机器人诞生
被列为上海市“七五”期间重大科技项目的上海二号工业机器人,最近正式通过鉴定。由上海工业大学、航空工业部第六三三研究所和上海第一机床厂共同试制成功的这台机器人高一点八米,在计算机的操纵下,能二十四小时连续不断地上下左右搬运十二公斤重的物品。这台以搬运、上下料为主的通用型工业机器人,具有占用空间小,灵活性大,运动重复精度高的特点。(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沈阳双马汽车厂订货万辆
本报讯 国家机械委所属的大型骨干企业沈阳双马汽车制造厂,最近在沈阳邀请全国经销单位订货,突破了该厂一九八八年全年计划产量,仅130系列各型汽车就达万辆。这一现象说明明年国产汽车销量仍然有增无减。(王璟章)


第2版(经济)
专栏: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外贸畜产加工厂,最近在本厂饲养的白鹅身上试验拔毛取绒成功。拔过毛的鹅一周后可长齐鹅绒,45天后可拔第2次,一年可拔5至6次,每次可拔2两鹅绒,不影响鹅的正常生长。去年该厂共拔了500公斤鹅绒毛出口。图为该厂职工在给鹅拔毛。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红眼病”和“邻里效应”
北京市 冉明权 赵阳
讨论承包户殷永成面临的困境时,不少人把它归结为是“红眼病”在作怪。人们大概忽视了中国农村近几年出现的另一个基本现象:即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所谓“邻里效应”。在发达地区“邻里效应”较为普遍,在落后地区也并不少见。如在号称安徽“西伯利亚”的阜阳地区,目前专业村、专业片发展到了2000多个,年产值近4亿元,其生命力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为什么同一个能人冒尖致富在一种场合却产生“邻里效应”,而在另一种场合却产生“红眼病”?又怎样才能把消极的“红眼病”转化为积极的
“邻里效应”呢?
不妨从一个故事讲起。地处皖西北的亳州市十河区,有个塑编专业户张培松,从1979年借80元钱开始创业,到1984年已发展到年创产值6万元、利润1万元。这时,本村的塑编小厂也有了五六家,邻村也纷纷学起塑编技术来。两年之后,十河成了全地区有名的
“塑编之乡”。目前,全区的塑编厂大小共达100多家。我们看到,“红眼病”没有在这儿传染而“邻里效应”却应运而生,其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积极的引导,并组织有效的示范。农民学得起,也容易学。
我们认为,专业户、私人企业排除“红眼病”的现实途径是易地经营。目前,安徽阜阳地区众多的联户(也包括集体企业个人承包的)企业中许多成型企业,都产生了脱离原有社区环境的要求。由于封闭的农村基层社区内部的彼此熟识,由于家族的血缘牵扯而影响着承包组织或私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的形成……易地经营是解决当前农村“红眼病”的有效出路之一。
但是,当生产资料无法移位时(如承包果园、水域等),则应有特殊的方式来解决“红眼病”问题。首先是承包组织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制度化,以减少传统的血缘、地缘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其次是地方政府的功能强化以及自我行为的廉洁约束,在安徽阜阳调查的实例分析表明,凡是“红眼病”得以有效抑制的地方,基层政权的权威而廉洁的影响作用显而易见。第三,有针对性地对各种承包经济活动建立必要的行为规范和法制秩序,如通过公开招标投标,法律公证等办法来确定承包关系的方式等,是铲除消极的“红眼病”根子和创造积极的“邻里效应”环境的根本出路。
在这次讨论中,大家议论较多的是“红眼病”问题。虽说这是个“老”问题,人们仍普遍关注,说明其在现实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今天刊登的冉明权、赵阳、张柏齐等同志的文章,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开发承包在我国农村是项很有发展前景的事业。许多读者来信一致反映殷永成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有代表性,通过讨论总结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和教训,对深化农村改革是有好处的。 ——编 者


第2版(经济)
专栏:

要下大力气完善承包制
浙江省金华市委农工部 张柏齐
殷永成面临的困境,主要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完善引起的,所以排忧解难除了采取各地已经提出的措施外,还需进一步稳定、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要延长承包期。林果业不同于其他种植业,它是多年生的经济林木,生长周期长,一般要在10年以上,有的还需更长一些。象殷永成这样开发荒山发展林果业,承包期应延长到15年以上为好。这样,有利于稳定承包关系,克服承包者的短期行为。
要允许续包。第一轮承包合同终了以后,由于原承包户在承包期内增加了投入,扩大了经营规模,所以只要他履行第二轮合同的义务,就应享有优先权。这样,就可以消除象殷永成那样“承包期满后谁承包”的疑虑,从而放开手脚增加投资,搞好经营。
要实行投资效益补偿制度。所谓投资效益补偿,就是承包者在承包期内,对水利建设,改良土壤等农田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延包”或“续包”期内由投资者得益;合同期满改换承包对象时,对其投资效益的潜能,要进行估算和折价,给投资者以必要的、合理的补偿。这是解除承包者担心“投资收不回”顾虑的有效办法。当然,承包者在承包期内如有掠夺地力、破坏生态平衡等现象,也应给予必要的赔偿和处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