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拉萨骚乱目击记
新华社拉萨10月3日电 10月1日上午,高原古城拉萨呈现着一派欢乐的节日景象。在市区西郊的罗布林卡,载歌载舞的游园活动已经开始;在市中心的八角街,一些信仰宗教的藏族群众在转经;街道上和商店里人群熙攘,比平时更加热闹。
上午9时50分,八角街中心的大昭寺门前忽然响起了“西藏要独立”的叫喊声。10多名喇嘛举着“雪山狮子”旗,沿着八角街游行,当即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几十个身份不明的人跟着游行的喇嘛乱喊乱叫,街头开始出现混乱。
在现场值勤的公安人员把带头闹事的人带到八角街派出所劝说教育。这时,在派出所附近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随即有一伙人抛掷石块砸破派出所的门窗,冲进派出所殴打公安人员,抢走了被带进派出所的闹事者。这些人离开派出所后,又向派出所抛掷乱石砖块,将30多名公安人员围困在里面。记者看见一个小伙子抢了公安人员手里的一支冲锋枪。
停在派出所门口的7辆汽车,成了暴徒袭击的目标。暴徒们砸碎车窗、掀翻汽车,然后放火焚烧,霎时间八角街上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暴徒们更加疯狂地向公安人员和在场群众抛掷石块。从混乱的人群中还传来几声枪响。暴徒抛出的乱石,把一个四五岁的藏族男孩砸得满口是血。一位藏族老阿妈吓得战战兢兢,双手合十,对着起火的楼房念经祷告。
拉萨市公安局派出6辆消防车到现场救火。消防人员跳下车后没来得及接好水龙头,雨点般的飞石便向他们砸来。停在前面的两台消防车的玻璃全部被打碎,一名消防人员头上冒出了鲜血,许多消防人员被暴徒掷来的石块击中。
与此同时,一些暴徒还跑进小巷,猛敲居民的房门,大喊:“达赖喇嘛要搞西藏独立,我们都要跟着干。谁要不上街游行就砸谁的家!”
有一个暴徒朝一群孩子喊道:“扔石头打呀!谁扔一块给他6角钱!”
记者看到,有两个外国人在闹事的人群中挥动双手,大喊大叫,煽动人群攻击公安人员。
本社记者马宁轩、朗杰正在大昭寺楼顶西南角拍摄现场照片,突然窜上来20多名暴徒抢走了他们的相机,对他们拳打脚踢。马宁轩的前额被石块砸出一道二指长的血口,朗杰的面部也被打伤。
被烧汽车的火焰还未熄灭,暴徒们又扔出汽油瓶点燃了派出所的藏式楼房,在场的几个藏族老年人气得直跺脚。公安人员被迫撤出派出所,暴徒乘机涌了进去,抢走里边的藏柜、卡垫、办公桌,撕毁、焚烧了居民身份证和户口卡……
傍晚,闹事者陆续散去,八角街派出所还在燃烧。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分裂分子在拉萨制造骚乱
十月一日,拉萨市发生一起由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为配合达赖喇嘛分裂祖国的活动而蓄意制造的骚乱。这伙人公然打着“雪山狮子”旗,呼喊“西藏要独立”的口号。 丹增多吉摄(传真照片新华社稿)
闹事者放火烧毁房屋,浓烟笼罩着八角街。 丹增多吉摄(传真照片 新华社稿)
这是被暴徒烧毁的八角街公安派出所。 丹增多吉摄(传真照片 新华社稿)
闹事者公然殴打公安人员,纵火焚烧公安派出所的房子,烧毁和破坏汽车,并抢夺公安人员的枪支。图为被暴徒烧毁的房屋和汽车。 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摄(传真照片)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不搞“一刀切” 避免“两张皮”
北京城建总公司思想工作讲理又讲情
本报讯 记者林荣强报道:首都建筑业四大家之一的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总公司党委在深化改革中,努力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北京市城建工程总公司的前身是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1983年转为地方企业后,全公司逐步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总公司党委在工作中明确了两点:一不能一“包”了事,以“包”代“教”,放松思想政治工作;二不能照搬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中内容“一刀切”,形式整齐划一,一张大表(教育计划)通到底的老模式。几年来,这个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越做越活,越做越扎实,保证了各项施工任务的顺利进行。公司组建四年来完成任务量超过了公司组建前8年完成任务量的总和。
避免“两张皮”,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施工过程中去。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使企业内部责、权、利统一起来了,但施工工程有肥瘦之分,施工条件有好坏之别,这些不可能都用经济办法去处理。北京市城建工程总公司重视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去年11月,四公司三处九队正在中国科学院北郊南小区施工,公司调他们承担亚运会大学生体育馆施工任务。两相比较,新工程是既费力奖金又少的“瘦骨头”。公司领导把新工程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和施工上的困难明明白白地交代给职工,要求大家服从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公司还分别请来工程甲方和协同单位的同志跟职工见面,给大家谈新工程的社会效益。九队职工愉快地在短时间内办理了移交手续,在食宿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迅速投入施工。尽管施工头四个月内一分钱奖金也没有,但职工情绪饱满,工程进度快、质量高,多次受到亚运会工程指挥部的表扬。
承包拉开了职工收入的差距,一段时间里,职工之间、班组之间、承包队之间、一线职工和二线职工之间产生了攀比现象。公司及时分析职工思想动向,进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教育,肯定多劳多得产生的积极性就是社会主义积极性,提高职工对收入不平均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搞“一刀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北京市城建工程总公司改变过去政治工作中强调整齐划一,动辄集中时间统一教育的做法,区别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施工任务,对各类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们在领导干部中反复进行坚持两个基本点的教育,在总公司一万多名党员中进行“从严治党”,增强党员模范作用的教育,在管钱管物的人员中进行财经纪律教育等等,都取得了好效果。安装公司的特点是面广、点多、人员分散,有些小分队远在千里之外施工。公司提出“人散千里心不散”,有针对性地进行“信得过”活动。经常在外地施工的安装公司通讯信号工程分公司组建以来承建的30多项工程都被评为“优质工程”。
既讲“理”也讲“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北京市城建总公司绝大多数职工是复员转业军人,在住房、户口、婚姻等方面存在许多实际困难。总公司党委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方面讲“理”,教育职工正确对待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多为国家作贡献;另一方面讲“情”,多做实事,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送温暖。公司每年拿出上千万元为职工盖宿舍,还帮助大龄青年解决婚姻问题,创造条件丰富单身职工的业余生活。今年春节前夕,三公司部分职工在怀柔县北京水源九厂工地加班施工。公司党、政、工、团负责人挨家挨户去加班职工家走访,买好年货给职工送到家里,还组织义务理发员到工地为全体职工理发。工人说:“小推刀带来了公司领导的深情厚意。”这个公司还先后为3800多个单身职工过生日,温暖了许多人的心。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美籍华人作家陈若曦谈西藏观感
汉族真心实意和西藏民众共同奋斗
中共用巨大力量改善西藏民众生活
新华社北京电 正当流亡在外的达赖喇嘛日前在美国众院人权小组听证会上,发表有关西藏的所谓“和平计划”的五点建议时,刚刚访问西藏后返美的著名美籍华人作家陈若曦9月22日接受纽约《中报》访问时说,中共是历代政权中对西藏现代化作了最大量工作的政府。
陈若曦今年5月应邀赴中国西南、西北7所大学院校讲学,介绍80年代的台湾文学现状,并于7月4日至12日访问了西藏。
陈若曦对《中报》记者的谈话说,与30年代和40年代的西藏相较,80年代的西藏已是完全不同的面貌。她在未赴西藏前,已对西藏许多新建设有所听闻,但亲自目睹后,发现情况比她所预料的还进步。她说,在30年代和40年代,除了统治阶级之外,整个西藏没有梳洗整洁的观念,即使在首府拉萨,也可见到乞丐横尸街旁,饿犬啃尸,群蝇乱飞的情况。但当时布达拉宫、夏宫却已有抽水马桶,“现代化”只降临统治阶级,却于民众无缘。
而现在的拉萨却已是全新的面貌。目前有拉萨、西藏两家现代化的旅馆,其中西藏饭店于今年6月1日才落成。陈若曦说,目前西藏大约有208万人,其中汉人只有12万。拉萨一地有20万居民。由1959年3月17日达赖仓皇辞庙之后至1979年,西藏人口增长45万人。
陈若曦说,西藏的自然条件太严酷,再加上历代统治阶层宣扬认命的哲理,民众的生活长期无由改善。她说,在1959年之前,西藏连一所学校都没有。而在1979年时,已有5所中学、22所职业学校、600多所小学,现在还成立了西藏大学。中共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公路,开机场,为西藏的现代化打基础。
陈若曦认为,中共对西藏政策过去的主要失误是在“文革”期间全面否定藏民的宗教信仰。1980年5月,当时的中共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了西藏,并宣布五项政策,包括:一、尊重西藏文化、语言、教育、佛教。二、2/3以上的干部由藏人担任。三、汉人要学习藏语,执行政策要因地制宜。四、多发放土地给农民,让农民自由耕作。五、中央拨款支援西藏建设。这些新政已使西藏迈向一个新的局面。
陈若曦说,中共是中国历代政权在对西藏事务上真正的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改善西藏民众的生活处境。中国历代政权只花费少量的代价去笼络西藏的上层阶级,不管他们对藏民的严酷剥削。
陈若曦还驳斥了一些人散布的西藏羁留了2万名政治犯、西藏在“汉化”的谣传。她说,这是任何到过西藏的人都认为不符常识的。她不认为汉人喜欢“赖”在西藏。她表示,从5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汉人真的是以满怀理想和热情的心愿,到西藏工作,真心实意地和西藏劳苦民众共同奋斗,所为的也是争取使西藏有一个较平等的社会。对许多在西藏工作的汉人而言,他们付出的比他们得到的多得太多。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军民之间

“鸿雁三兄弟”
在位于祖国东海前哨的福建省连江县大帽山区,传诵着安凯镇黄家三兄弟十几年如一日为高山驻军传送信件的事迹,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鸿雁三兄弟”。
大哥名叫黄依春,今年31岁。13年前,他高中毕业后,来到连江县安凯镇邮电所工作。他听说离安凯镇四十公里外的一座高山上驻守着陆、海、空三支部队,由于山高路险,交通闭塞,常年缺人送信送报,给部队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于是,黄依春便主动请求担任了为高山驻军传送信件的任务,一干就是两年多。
1977年初,黄依春应征入伍了。临走前,他把邮包郑重地递交给二弟黄依忠,嘱咐他继续为部队做好信件投递工作。年仅14岁的黄依忠没有辜负兄长的希望,工作干得很出色。他背着三十多公斤重的邮包,每天要翻越六七座高山,步行40多公里山路,为部队送信送报。一个风雨天气,邮电所收到一位战士家中发来的电报,为了及时把电报送到战士手中,黄依忠二话没说,冒着大雨就出发了。雨水浇湿了他的全身,泥泞的山路使他摔了一跤又一跤。他紧紧地护着邮件,在风雨中整整奔走了十个多小时。等他气喘吁吁地赶到部队时,几乎成了一个泥人。黄依忠担任邮递工作近九年,经他投递的邮件成千上万,从没出现过一次差错,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前年10月,黄依忠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三弟黄依勇又从二哥手中接过了邮包。他象大哥二哥那样,工作上尽心尽职,任劳任怨。今年春节期间,邮局每天都要收到从战士家中寄来的一些包裹,轻的二三公斤,重的七八公斤,邮包装不下,他就把邮件袋装在麻袋里扛上山来。有一次,黄依勇患了感冒,大家劝他在家休息,他怕误了信件的投递,说什么也不肯。途中,他背着沉重的邮包,感到一阵阵眩晕,四肢乏力。但他硬是撑着带病的身子,翻过一座座云雾遮绕的高山,把信件送到了部队。
黄家三兄弟的行动深深地感动着驻
地军民。战士们曾写诗赞誉他们是“三只奋飞的鸿雁”。
驻浙江定海某部政治部
郭法章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台湾当局准备开放大陆探亲出于内外压力
“立法院”会上“大陆政策”再成“质询”焦点
据新华社香港10月3日电 在台湾“立法院”2日举行的会议上,“大陆政策”再度成为“总质询”的焦点。台湾当局“行政院长”俞国华在发言中重申“三不政策”,并把大陆称为“敌对地区”,声称在“敌对地区”开放观光旅游实在是“不可思议”,而多名“立法委员”则抨击“三不政策”为“保守”、“政治狭心症”、“玻璃帷幕”。此间人士认为,这清楚地表明了台湾当局准备开放大陆探亲是出于内外压力,而扩大两岸交流在台湾则是人心所向。
据台湾报纸报道,在2日的“立法院”会议上,俞国华声言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实际上是“对敌政策”,“今天我讲任何有关大陆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这个基本观念,因为这关系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千万不能模糊”。他并说,如果这样,对“三不政策”就一定能充分了解。一些“立法委员”们则对台湾当局的政策加以抨击。“立法委员”刘兴善提出,台湾当局最近的“政治兴革”“对国人心理的冲击是前所未有”,他埋怨当局“总在面临无法抗拒压力时才改弦更张”。另一名“委员”林永瑞认为,“三不政策”是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盲点”,他主张开放大陆探亲与观光、直接通商、文化交流。另一名“委员”黄书玮提出,无论是“旧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还是“新三不”(不禁止、不鼓励、不协助),“都是鸵鸟式的不负责任产物”,是“政治狭心症”,他主张“政治归政治,文化归文化,经济归经济”,“以全民利益为出发点”。“立法委员”赵少康则形容“三不政策”是“玻璃帷幕”,让台湾民众“看得到大陆,摸不到大陆”。他认为,当局“所以不能就大陆政策迅速作成全面开放的政治号召,主要就是少数保守者害怕中共的统战”。“立法委员”李胜峰在发言中透露,台湾当局宣布准备开放探亲之后,台湾“民间的反应几乎已到了‘百无禁忌,无所不谈’的地步”。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老英雄新传
——记全军英模会特邀代表赵守福
纪仁忠 孙明云 吕建中
看过电影《地雷战》的观众,想来总记得那位大摆地雷阵的民兵英雄赵守福。在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对敌作战200多次,毙敌138名,同时还培养了12000多名优秀民兵爆炸手。1950年,他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大会,还连续被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位老英雄如今年近古稀。可贵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英雄本色。
前些天,人称“地雷战的故乡”——山东省海阳县人们突然听说这位老英雄住进济南军区总医院做头盖骨开刀手术的消息。老英雄的安危,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他故里赵疃乡的群众,更是心急如焚。
“守福上北京开会前还忙着给‘光荣传统讲师团’讲课,又到省里给咱乡棉纺厂办审批手续,怎么这会子就进医院开刀了?”
原来,赵守福接到出席全军英模会特邀代表邀请书后,心情十分激动。他要在启程前把几件大事办好。“八一”前夕,他随身带上预防心脏病突发的药品,风尘仆仆赶到烟威警备区组织的“光荣传统讲师团”住地,给青年战士和民兵骨干讲革命传统,勉励大家学好现代军事技术,保卫四化建设。接着和乡里领导同志一起攀上“大头车”赴济南办理乡办棉纺厂审批手续。不幸,路上与一辆拖拉机相撞,他头部负伤,还撞掉两颗门牙,一时昏迷不醒,急送医院抢救后才脱险。大家劝他好好休养,可他坚持带伤如期赴京开会。会议期间,他忍住伤痛,虚心向各地英模学习,尤其老山前线英雄和大兴安岭火场上“大胡子师长”那感人的事迹,使这位老人激动不已。会后,军委首长让他留在北京治疗,他决意回乡边休养边贯彻英模会议精神。回到济南经医生复查他脑子里有淤血块,这才不得不住院接受开刀手术。
人老雄心在,身伤志愈坚。住院期间,赵守福用颤抖的手捧着一本厚厚的英模事迹专辑,孜孜不倦地读着,思考着,病房成了他宣传全军英模会议精神的场所,他气喘吁吁向前来探视的人们讲全军英模会上中央首长的嘱托,讲他自己对贯彻会议精神、发扬革命传统的想法,他谋划着如何办好乡办棉纺厂,叮咛乡亲们一定要把今年的小麦种好……探视者无不为他这种精神所感动。
赵守福为人民立了大功,但他从不躺在功劳簿上。他生活中曾遇到过不少困难和不幸。房子漏雨要修缮,他没向集体要一瓦一木;老伴去世、儿子生病住院缺资金,他不伸手向组织要救济;孩子面临升学、就业一类问题,他从不走歪门邪道或要求照顾。他时时关心群众的生活和疾苦,自己一家九口人却长期住在三间小草房里。
历史进入了新时期,赵守福也年过花甲,可老英雄精神焕发,宏扬革命传统,谱写新的篇章。他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政策,鼓励大伙“甩开膀子走富路”。他热情给干部出主意:山上种果树,园里栽葡萄,池塘里养鱼,街上赶集开饭店,脱贫致富用不了几年。在他的倡导下,乡里多种经营发展了,一批个体户领到了营业执照,上北京,跑上海,下广州,经济流通搞活了。三年时间,全村人均收入由100来元猛增到680多元。赵疃是新建乡,没有邮局,群众深感致富信息不灵。为建邮局的事,他风风火火地从乡到县,从县到省,行程2000多里,直到落实为止。
一些想搞歪门邪道的人觉得赵守福认识“大官”多,走“后门”有路,便想在他身上打主意。这天邻村有个熟人笑嘻嘻地登门拜访,要出5000元“辛苦费”让他给买辆平价汽车。赵守福手一摆,说:“违反政策的事咱不能干!”来人又伸过来一个拳头说:“一万,办成了,让您一下子成万元户。”话音未落,老英雄一甩手瞪着来人说:“金山银山也买不动我的心,你小子休想借我这块牌子捞外快!”
赵守福从出席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大会到参加这次全军英模会,走过了37年漫长的路。如今,已满头霜发,身患心脏病和肺气肿,可依然保持着那股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革命正气,对党的事业更加充满信心。他躺在病床上,脑子里一直在规划着如何使全军英模会精神在胶东老区发出新时代的光,结出丰硕的果,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最近,从济南军区总医院传来好消息:老英雄赵守福的开刀手术获得完全成功,不久就可出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