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到中国投资经商国际研讨会”在新开幕
谷牧指出我国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新华社新加坡10月22日电 (记者李永明)中国国务委员谷牧今天上午在中新联合举办的“到中国投资、经商国际研讨会”上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在深入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把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和贸易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到中国投资、经商国际研讨会”今天上午在此间文华大酒店隆重开幕。谷牧和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部长、第二国防部部长李显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主席、中国政府沿海开发经济顾问兼旅游业顾问吴庆瑞博士联合主持了开幕式,并分别发表了讲话。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国外举行有关中国对外贸易和在中国投资政策的大型国际性研讨会。今天上午,大约1000名来自东道国新加坡和来自美国、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谷牧在讲话中介绍了中国近几年来在对外开放及有关工作等各个方面取得的进展。他说,中国领导人已多次重申:“改革和开放不但要长期坚持,而且要加快步伐。”
他说,为了改善在中国的投资环境,中国制定了70多项涉外经济法律和法规。去年成立了外资工作领导小组,并公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接着又公布了10多项具体实施细则。
谷牧说,“现在,在保障外国投资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以及在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提供良好服务等方面情况已有了积极的变化”,“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在中国投资和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他呼吁外商同中国一道努力,开拓更广阔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
李显龙在致词中强调了新中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和新加坡作为同中国经商的一个门户的重要性。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大利伊朗外长在罗马会晤
伊朗表示原则上接受598号决议
本报罗马10月23日电 记者史克栋报道:10月22日,意大利外长安德列奥蒂在罗马机场会见了伊朗外长韦拉亚提。伊朗外长是在访问了拉美之后专程路经罗马的。两国外长就目前海湾紧张局势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会谈。
意大利《晚邮报》报道,伊朗外长表示,“伊朗原则上接受联合国598号决议,伊朗认为,这是联合国第一次全面支持海湾实现公正和平的行动。”他对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设性”调解工作表示赞赏。他又说,伊朗正在研究联合国秘书长的通告,伊朗政府打算在联合国秘书长确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威特通讯社报道
科威特石油中转站遭伊朗导弹袭击
一些阿拉伯国家纷纷表态支持科威特
本报大马士革10月23日电 记者周国铭报道:据科通社报道,科威特石油出口的重要基地艾哈迈迪港昨天上午10时50分遭到一枚伊朗导弹的袭击,一座海上石油中转站中弹起火,有5人受伤。据称,这是科威特一周内第三次遭到伊朗导弹的袭击。
事发后,科国防大臣萨利姆·萨巴赫当即发表声明,指责伊朗对科的新的侵略行动。他指出,“伊朗的行动不仅威胁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且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使战争进一步升级”。科威特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大臣阿塞米当天下午召见了伊朗驻科大使馆代办穆罕默德·法鲁奇,强烈抗议伊朗对科的袭击,认为这一事件表明伊朗正企图把一些与两伊战争无关的海湾国家拖入战争。他指出,如果伊朗继续侵犯科威特,科威特将重新考虑与伊朗的关系。
阿拉伯国家对接连遭导弹袭击的科威特纷纷表示同情和支持。埃及政府在一项声明中强烈谴责伊朗对科的袭击,表示埃及将履行阿拉伯民族义务,全力支持科威特。当天,沙特国防大臣阿齐兹、巴林首相阿勒哈利法、约旦国王侯赛因也打电话给科威特领导人,谴责伊朗袭击科威特石油中转站,并表示支持科威特保卫领土的立场。阿盟秘书长卡利比也打电话给科威特外交大臣萨巴赫,表示支持科威特。
据报道,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外长将于24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会议,讨论两伊战争和海湾局势的最新发展。
海湾国家舆论认为,伊朗导弹袭击艾哈迈迪港是对美摧毁其海上平台采取的“间接报复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资料

联合国日
1947年10月31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10月24日定为“联合国日”。纪念这个日子是为了向全世界人民报告联合国的目标和成就,争取他们对联合国工作的支持。
1945年4月25日,反法西斯同盟国中、苏、美、英等51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6月23日签订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宣告正式成立。
40多年来,联合国的会员国由最初的51个发展到159个,成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伸张国际正义、加强科技文化交流与增进人类福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寿川·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美国总统里根20日夜打电话祝贺竹下登就任自民党下届总裁,并邀请他尽快访美,竹下当即表示期待着早日与里根会晤。
△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21日结束了对土耳其为期3天的访问,他与土总统埃夫伦讨论了在巴尔干地区建立无核区的建议和两国经济合作问题。
△法国总统密特朗22日在西德说,如果别的国家生产中子弹,法国也将生产。
△巴拿马军警22日占领首都主要街道或战略要地,阻止200个工会宣布要举行的“夺取首都”的游行,当局指责游行是破坏公共秩序和推翻当局。
△巴西专家估计,国际股票市场价格下跌,仅20日一天就使巴西股票损失30亿美元。(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巴西总统萨尔内宣布改组内阁
巴西总统萨尔内二十一日晚间在巴西利亚宣布政府内阁开始改组。普里斯科·维亚纳担任城市发展与环境部部长,路易斯·恩里克任科学技术部部长,博尔热斯·达西尔维拉任卫生部部长。他们三人均是民主运动党议员。前科学技术部部长雷纳托·阿切尔任社会福利与救济部部长。(本报巴西利亚电)
比利时马尔滕斯政府宣誓就职
二十一日夜,维尔弗里德·马尔滕斯组织的比利时过渡政府宣誓就职。过渡政府的成员均为前内阁的原班人马。新内阁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就修改宪法有关条款达成协议,以解决双语地区官员就职问题。
根据比利时宪法,立法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鉴于政府危机,原定于一九八九年六月举行的立法选举可能提前到今年十二月进行。(本报布鲁塞尔电)
卢泰愚到光州活动遭群众袭击
南朝鲜民主正义党“总统”候选人卢泰愚二十一日到光州进行竞选游说活动时,遭到了当地群众的抗议,并遭到催泪弹和鸡蛋的袭击。
当卢泰愚在光州市郊的一个车站内对群众讲话时,从附近楼房的窗户里飞出了一枚催泪弹。这枚催泪弹在卢泰愚的脚下爆炸,在场的群众闻声四处奔散。
在此之前,当卢泰愚到光州市的一座体育馆参加民主正义党集会时,有几十名一九八零年光州人民起义的受害者和死亡者的亲属在体育馆外高喊“打倒卢泰愚”的口号,并向他投掷鸡蛋,有一只鸡蛋击中卢泰愚的脸。
苏联的一架军用直升飞机失事
苏联《红星报》二十三日报道,苏联一架军用直升飞机十月十九日失事,五名苏联将军和二名机组人员遇难。
在这次事故中死去的有:苏军总参谋部总局副局长舒托夫上将,驻匈苏军参谋长波尔菲里耶夫少将,苏军总参谋部官员里亚比宁中将,苏军通信兵副主任特罗菲莫夫中将,苏军总参谋部官员巴尔达舍夫斯基少将。二名机组人员是机长古连科夫大尉和机械师贡恰罗夫上尉。
报纸没有透露飞机失事地点和原因。(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宴请谷牧
新华社新加坡10月22日电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今晚在总理府设宴款待正在新加坡进行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谷牧及其一行。
席间,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谷牧向李光耀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并向李光耀转达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赵紫阳的亲切问候。
谷牧是应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兼第二国防部长李显龙的邀请,于10月16日来新加坡出席“到中国投资、经商国际研讨会”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德前驻华大使撰文指出
西藏属于中国是无可争辩的
本报讯 最近西德《世界报》刊登西德前驻华大使埃尔温·维克特写的一篇文章,题为《达赖喇嘛的言论和他的喇嘛的行动》,现摘译如下:
西藏骚乱产生的原因是不容易看出来的。但是,在这些骚乱和达赖喇嘛前不久在美国众议院一个委员会提出的几点计划之间肯定有某种联系。
现在人们从我们新闻媒介的某些评论中得到的印象是,目前的骚乱主要涉及民主和人权的问题。应当劝人们小心为妙。说明白点:西藏的喇嘛对人权没有概念。在他们居统治地位时也从没有实践过人权。不属于贵族或僧侣的人民,当时都是农奴,直到不久前西藏人还生活在中世纪。
达赖喇嘛不久前在华盛顿提出的计划,虽没有明确地说,但最后结果是要求西藏人民的自决、自治和主权。这样,他就不是以精神领袖,而是以流亡的西藏人政治领袖的身份出现了。但他的要求同中国的下述观点是不相容的,即西藏最晚从12世纪起就属于中国了。
从历史角度看,这一观点无可争辩。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对于中国人来说,西方新闻媒介经常散布的印象,即(中国)于1950年派军队侵入一个主权的外国,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如果把西藏今天的形势同苏联占领下的阿富汗相比的话,那只能遗憾地表明他对历史和政治的无知。因此,出于历史的和政治的理由不能期待北京会把西藏从中国的国家联合体中分离出去。


第6版(国际)
专栏:民主德国通讯

欣逢盛典访柏林
本报记者 周梅生 方荣萱 郑园园
我们来到民主德国首都柏林,欣逢这座世界名城纪念建城750周年盛典。全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街头、广场,处处可见印有“1237—1987,柏林”及棕熊图案的宣传画,许多公共汽车、电车上还写着“柏林速度——建设速度”的醒目标语。今天在共和国宫隆重举行的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的国家仪式,使纪念活动进入高潮。
在《新德意志报》同志的陪同下,我们登上了耸入云端的柏林电视塔。这座全市最高的建筑物,是柏林的象征和标志。坐在旋转大厅里凭窗俯视,全城优美景色连续映入眼帘。卡尔·马克思大街、菩提树下大街等主要街道上,现代化建筑物绵延矗立,极目无际;平整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川流不息的车辆象一条条火龙,奔腾摇曳,五彩缤纷的灯光交相辉映,更使这座屹立在中欧大地上的古老而又年轻的都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在750年的漫长历史时期,柏林饱经沧桑。它曾经历了进步与反动、和平与战争的严酷斗争。民主德国的同志告诉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座曾被列为世界四大城之一的名城,几乎成了废墟。战后,民主德国人民艰苦奋斗,披荆斩棘,重建柏林。据统计,仅从市区搬走的残砖碎瓦就达7000万立方米。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民主德国已成为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柏林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工业城市和科学、文化中心,全市工业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15倍。全国20%的科研机构设在柏林,有些科技成果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新建的成千所中、小学、幼儿园和高等学校,数百所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影剧院和体育场,以及数以百计的大旅馆和商业中心,遍布市内,我们参观了拥有5万多名职工的民主德国最大的联合企业之一——柏林电气自动设备制造联合企业,主人指着一座座巨大的厂房对记者说,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大都是80年代初建成的。目前,他们研制的产品不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有50%的产品向国外出口。
座落在台尔曼公园的半球形建筑——柏林蔡斯天象馆,10月9日刚刚落成剪彩,这是民主德国科技工作者向柏林建城750周年奉献的厚礼,馆长海尔曼博士高兴地对记者说,该馆建筑规模宏大、仪器先进,反映了光学、微电子技术的新成就,完全可以同世界一流的天象馆媲美。逼真的投影、生动的解说和优美的音响,形象地再现了天体、星系的成长演变过程,使观众在娱乐中获得了丰富的天象知识,这一现代科技成果的结晶,正吸引着广大观众。
柏林的住房建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市中心新建改建大批住宅外,东、南、北三面兴建了规模巨大的住宅区,整个柏林可以形容为一个大住宅城。柏林市建筑委员会书记、杰出的女设计师安娜丽斯·威德纳尔博士带领我们到列宁大街和马尔灿等处参观了住宅楼,这些建筑外形美观大方,内部设施完备,楼前后有大片绿化地带,花木葱笼,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改建的旧楼内部装设了全套现代化生活设备,外形则保留了古朴典雅的风貌。为了纪念建城750周年,来自全国各专区和柏林市内的6万多建筑工人日夜奋战,每天都有约100套住房竣工,日新月异的建设成果向人们表明,柏林正迈着巨人的步伐前进!
(本报柏林10月23日电)
(附图片)
柏林张灯结彩,市民集会游行,喜庆建城750周年。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美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谈
集中讨论裁减军备问题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22日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今天抵达莫斯科后立即开始了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的会谈。
双方总结了苏美两国代表团在核军备和太空军备谈判中迄今所进行的工作,首先是在拟订关于消除中程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条约文本方面应进行的工作。双方还具体讨论了两国日内瓦谈判代表团尚未完全取得一致意见的一些问题。
苏联方面认为,在拟订削减50%的战略进攻性核武器条约方面,在相互遵循平等和同等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取得进展是有可能的,当然其条件是必须严格遵守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美国方面对此有所保留,其基本思想就是要把美国制造太空武器的计划置于协议的范围之外。
两国外长会谈后,双方分成8个小组,就中程导弹、战略和太空军备、常规军备、核试验、化学武器、人权问题、地区冲突以及双边关系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
(附图片)
10月22日,正在苏联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举行第一轮会谈。图为他们在会谈前交谈。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不顾我政府一再抗议
美国一些众议员继续鼓吹“西藏独立”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1日电 (记者鲍广仁)美国国会一些众议员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继续鼓吹“西藏独立”,支持达赖喇嘛分裂祖国的活动。
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国会代表团今天在国会山举行了一个以所谓“西藏违犯人权以及西藏当前的动乱”为题的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散发了一份由58位众议员签名的给里根总统的信件。这封信歪曲事实,肆意攻击中国在西藏实行的政策,胡说什么在过去的30年中,“西藏人民遭受政治上的不稳定,他们的古代文化和宗教受到压制,他们的人权受到侵犯,家园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等。
这些议员在信中还声称达赖喇嘛在美国提出的鼓吹西藏独立的“五点建议”“提供了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取得进展的最佳机会”。他们要求里根总统利用他的重大影响以及美国政府的全部外交手段以鼓励并促进“符合达赖喇嘛建议的解决西藏地位问题的有利方案”。
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国会代表团主席唐·爱德华兹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一个“西藏必须自由”的声明,竟不顾任人皆知的事实,说西藏在1950年以前是一个“主权国家”。他还无中生有地攻击中国“毁灭了西藏的一切宗教和文化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这幕新的干涉中国内政闹剧,又是众议员汤姆·兰托斯带头掀起的。他第一个在给里根总统的信上签名。
在记者招待会上,这些美国众议员还散发了一份肆意歪曲真相的有关西藏的“事实材料”,继续蛊惑人心,欺骗公众舆论。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暂停审议放宽对我高技术产品出口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奥克利22日在华盛顿宣布,“由于海湾局势日益紧张”,美国已决定暂停审议放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问题。
奥克利认为进一步放宽对向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的限制将对中美两国都有好处,但
“目前不是考虑放宽限制的时机”。
此间观察家认为,美国借口海湾局势日益紧张决定暂停审议放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问题,完全没有道理。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国外长和巴基斯坦外交国务部长会谈
要解决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首先是苏越撤军
本报曼谷10月23日电 记者刘爱成报道:泰国外交部长西提和巴基斯坦外交国务部长扎因·努拉尼今天上午在此间就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进行了会谈,双方一致认为,要解决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首先是苏联和越南尽快从这两个国家撤军。
泰国外交部发言人沙洛在双方会谈后对记者说,“两国外长相互介绍了阿富汗和柬埔寨当前的形势,并在阿柬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泰巴双方认为,阿柬问题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一是苏联和其傀儡喀布尔政权以及越南和它的韩桑林傀儡政权所竭力鼓吹的所谓‘民族和解’都是坚持以世界大多数国家所不承认的喀布尔政权和韩桑林政权为核心,让这两个傀儡政权实际掌握权力,即所谓的‘民族和解’只是为了装门面。二是泰巴双方都认为,无论是解决阿富汗问题还是解决柬埔寨问题,首先是苏越必须从阿柬尽快撤军”。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裂痕加深的英联邦首脑会议
吴迎春
10月13日至17日,26届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举行。大会传来的信息表明,与会45个成员国尽管在所讨论的大多数问题上达成一致看法,但在某些重要问题上存在深刻的分歧。英国路透社评论说,这些分歧打破了英联邦向来意见一致作出决定的传统,对这个集团的内部关系构成威胁。
引起分歧的第一个问题,是原英联邦成员国——斐济的局势。此届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之前的9月25日,当时还是英联邦成员的斐济发生军事政变,政变领导人、军队总司令兰布卡上校废除宪法,自任国家元首,并宣布斐济为共和国。根据英联邦的规定,一个国家若成为共和国,便丧失成员国资格。因而,斐济的成员国地位就成为问题。据透露,在温哥华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上,讨论了斐济局势。英国和澳大利亚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争执,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敦促尽快解决斐济危机,而撒切尔夫人认为,应给斐济时间解决它自己的问题。一些成员国领导人提出开除斐济。而英国领导人希望通过某种方式使斐济留在英联邦内。撒切尔夫人认为这对恢复民主和解决它的问题更有利。后经讨论达成折衷协议:终止斐济成员国资格,斐济可以重新申请加入这个组织。但对斐济政变不满的一些国家领导人却附上一个条件,斐济如果不恢复民主原则,他们将拒绝接受其申请。
和有关斐济的争论相比,在制裁南非的问题上,英联邦内部分歧更要严重得多。据报道,会议期间,主张对南非制裁的各国首脑与反对制裁南非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唯一反对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些国家的政府首脑认为,“经济及其它方面的制裁对于南非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制裁措施“依然是国际社会对种族歧视政策的回答”。英国首相则认为,制裁措施对于结束种族歧视政策是无效的,因为它“在政治上及心理上只能获得适得其反的结果”。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和西萨摩亚总理詹姆斯·菲茨—艾伦·米切尔表示,英联邦有必要对南非当局采取进一步措施,迫使其放弃种族隔离政策。由于英国坚持其立场,会议未能在如何进一步制裁南非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英联邦内部存在分歧并非始于今日。比如象制裁南非的问题,早在1985年第25届英联邦首脑拿骚会议上,英国和其它成员国意见就尖锐对立。后经过艰苦谈判,会议才达成一项协议。但是在协议通过之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在拿骚宣称,英国将不参加对南非的制裁。今天英国继续坚持不制裁立场,其原因何在?人们分析认为,英国是在南非最大的外来投资国,英国也是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英国反对制裁南非,实质上是害怕损害自己的利益。
然而,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是不得人心的。英国坚持不制裁立场,不仅使它自己和英联邦其它成员国处于对立状态,而且会加深英联邦这个组织的分歧和裂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