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联决定全面改革科研机构活动方式
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和科研成果商品化
新华社莫斯科电 苏联决定全面改革科研单位的活动方式,使之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这意味着将改变科研经费靠国家拨款的作法,而主要靠科研单位挣取科研收入。
最近一期苏联《经济报》发表了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科学组织过渡到完全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的决定》。
决定指出,直到不久前,苏联扩大科学研究活动主要靠新建科研机构和增加科研人员。但不少科研人员却从事既无科学意义也无实际意义的研究。科研单位主要用行政方法管理,科研成果不计经济效益。
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的决定认为,科研单位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科研成果是商品。因此决定规定,合同将成为指导科研单位同科研产品订货者关系的基本形式。科研单位完不成合同,应向订货者归还预付款并依照合同和有关法律缴付罚金。科研产品实行合同价格,由科研单位同订货者根据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确定价格。在科研上要打破单位垄断,广泛推行招标和竞争原则。无订货者、长期无成果的科研单位可以取消。
决定还对企业所属、部属以及科学院和高校下属的三类科研单位分别规定了经费来源以及它们的科研分工。
据认为,苏联实行上述办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加速苏联的经济发展,增强苏联产品今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苏联目前虽有150万名科学工作者,在各国中居于首位,去年科研经费达295亿卢布
(约合462亿美元),但科研力量的利用效益差,科研水平不高,不少重要科技领域处于落后局面。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国首次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成功
三亿马克债券在西德被全部认购
新华社波恩10月13日电 中国财政部今天代表中国政府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债券市场发行政府债券获得成功,3亿马克债券被全部认购。
据财政部代表团团长、财政部副部长田一农对记者说,中国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还是第一次,其目的是为中国重点建设项目筹措资金。
在债券发行工作中,中国方面得到了联邦德国财政部、德累斯顿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德意志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一些国家金融界的支持和帮助。德累斯顿银行是发行中国政府债券的主干行。
田一农一行是10日到达联邦德国的。12日,田一农会见了联邦德国财政部国务秘书奥伯特。
奥伯特对中国在联邦德国发行政府债券表示欢迎,并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在财政、经济、税收等领域的合作。


第7版(国际)
专栏:

百岁老人登台演出
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文化界人士10日晚在“加韦拉”话剧院隆重集会,庆祝著名舞台艺术家兹·罗戈兹百岁寿辰和舞台生活80年。
在庆祝会上,当“加韦拉”剧团演出南斯拉夫著名话剧《格列姆巴伊老爷》第一幕时,百岁高龄的罗戈兹也登台演出,再次显示了他的艺术魅力。
罗戈兹1887年生于萨格勒布,20岁开始登上舞台,先后在卢布尔雅那、布拉格和萨格勒布剧院演出,并在许多广播剧、电视剧和将近30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除演出外,他还从事导演和教学工作,为培养青年演员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再当选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亚太地区理事
新华社伦敦10月13日电 今天在伦敦举行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第5次大会上,中国再次当选为亚太地区理事,任期两年。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立于1979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现有成员国50个。中国于1979年7月16日加入该组织,已担任过三届地区理事。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向航海和民用航空机构提供“迅速、可靠、全天候、并且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服务,包括电报、电话、电传及传真等。目前,该组织已开始准备把业务范围扩大到陆上交通工具的通信服务。
中国目前正在北京建设与该组织的卫星联网,以沟通太平洋区和印度洋区的海事卫星地面站。


第7版(国际)
专栏:

斯大林的女儿在美穷困潦倒
新华社莫斯科10月13日电 苏联中央电视台12日在“今日世界”节目中披露了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穷困潦倒的近况。
阿利卢耶娃现年61岁,1966年因不满现状离开苏联流亡国外,由于对美国和西方生活方式感到厌倦,于1984年返回苏联。在莫斯科她曾说,在西方她没有一天自由。但在1986年春天,她又带着女儿出走,定居美国。
不久前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她现在已差不多到了破产的边缘,房屋已经抵押出去,靠借贷过活。她过去撰写回忆录得到的稿费大部分已被她的美国丈夫花掉,而现在美国的出版社对她已不感兴趣。
她在信中还说,美国对她的态度是敌视的,现在是她生活中最糟的时刻。


第7版(国际)
专栏:

昂纳克说民主德国进行了必要的结构改革
社会主义不是僵硬和一成不变的
新华社柏林10月13日电 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在出访比利时的前夕,于10月9日在回答比利时记者问时说,民主德国对苏联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寄于很大同情和极大关注。他指出,现实生活证明,社会主义不是僵硬的和一成不变的。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问题应该采取新的途径和解决办法。
他说,民主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凡是需要变革的就进行变革,凡是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和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的事情,都应当做。民主德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进行了必要的结构改革,主要是进行广泛的生产集约化,加速生产和应用关键工艺,尤其是微电子。这使民主德国在复杂的国际条件下能够继续执行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相统一的路线。重要的步骤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建立了成为民主德国国民经济支柱的联合企业。


第7版(国际)
专栏:

波兰放宽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
对国营、合作社和私营经济一视同仁
新华社华沙电 波兰政府总理梅斯内尔10日对议会说,波兰准备“放宽从事新的经济活动的自由”,从事经济活动不再需要得到政府许可,只在法院登记就可以了。
梅斯内尔在向波兰议会介绍波第二阶段经济改革纲要时指出,波兰第二阶段改革就是要发挥经济单位和公民个人的社会主义首创精神,原则是“只要不违法,什么都可以干”。
波兰副总理萨多夫斯基10日在记者招待会上也表示,波兰新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使各种经济成份都发挥主动性,对国营、合作社和私营经济一视同仁。
新华社华沙10月13日电 波兰政府新闻发言人乌尔班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波兰当局“正同前团结工会的某些知名的顾问就他们参加诸如(国务委员会主席)磋商委员会、改革事务委员会等各种社会机构的问题进行谈判。”
前团结工会的顾问中大都有过反政府言行。政府现在请这些人同自己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意见,这是当局推行民族谅解政策的又一行动。去年当局释放了所有政治犯。
乌尔班说,“这就是要那些在各种会议上,在天主教报刊上,在西方发表的谈话和文章中对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问题提出过批评和建议的人同别人一道坐到桌旁”,来共同讨论改革问题。“我们认为,从国家发展需要来看,同他们对话更具有建设性。”
国务委员会主席磋商委员会是一个由各种政治观点的人组成的政治咨询机构。而经济改革事务委员会正在准备有关经济改革的重要文件。
乌尔班说,希望他们的意见有助于共同制订经济改革措施。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上半年度贸易顺差下降
新华社东京10月13日电 据日本大藏省日前公布的一份贸易统计表明,1987年度上半年(4月至9月)日本的贸易顺差为401.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2.33亿美元。
这份贸易统计说,上半年度日本出口额为1147.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3%,创历史最高纪录。但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幅度很大(以9月份为例,每桶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8美元左右),日本进口额比去年同期增加21.2%,达到746.55亿美元,从而使日本贸易顺差有所减少。
包括9月份在内,日本的贸易顺差已连续5个月减少。


第7版(国际)
专栏:法国通讯

勒庞先生不识时务
本报记者 马为民
设在巴黎的卢森堡电台是巴黎地区收听率最高的电台之一。电台星期日晚间有个定期节目,叫“大评判组”。由该电台和《世界报》的记者现场采访某位政界人物,请他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亮明观点,接受听众的评判。前不久的一个星期日晚上登台出场的是近年来政运一直见好的国民议员勒庞先生。此公系极右派国民阵线的主席,又是法国第一个正式宣布参加明年总统选举的候选人。
这晚采访涉及到当年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毒气室。
勒庞在表明他看法时说:“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很热心。我思考过一些问题。我不说不存在毒气室,我本人没有能见到它,我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中的一个枝节问题。”
采访的记者为“枝节问题”这一说法所震动,接连两次就“枝节”一词反问勒庞,严肃地指出:“这不是个枝节问题!”而勒庞则又一次回答:“不,这是个枝节问题。”
勒庞议员公然抛出为纳粹辩护的“枝节论”,在法国政界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应,人们纷纷斥责勒庞的荒谬言论。政府人权部长马吕莱说,毒气室是20世纪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正是大量类似毒气室这样的具体事实才构成了纳粹主义。前总理法比尤斯斥责勒庞是“法西斯分子”。国民议会前议长梅尔马兹指出,勒庞的言论“极其可耻”,是对法国的荣誉和议会的荣誉的玷污,他要求沙邦—戴尔马议长追究此事。沙邦—戴尔马议长说,他对勒庞的言论感到“惊愕”,并且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勒庞“不受议员豁免权的保护”。
电视二台在新闻节目中播放了勒庞谈话录相片断后,接着播放了当年集中营的纪录片镜头。接受该台采访的法国历史学家米开勒先生说,关于毒气室的存在,世界历史学界不存在任何争论,否认它存在的说法,是几个自命为“历史学家”的人炮制出来的。
以否定毒气室存在为名,行为纳粹主义辩护之实,是国际“修正史学派”的手法之一。但是,这股逆流一直是股暗流。而议员勒庞抛出“枝节论”,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为纳粹掩饰罪行,却还是第一次。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废针管带来的恐惧
意大利北部著名港口城市热那亚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引起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和不安。有一个年仅11岁的女孩斯太法尼亚和弟弟马尔科正高高兴兴地在公园玩耍。忽然,她发现弟弟手中拿着一支被人遗弃的废针管,她急忙上前,想从弟弟手中夺走,却不慎被针头扎破了小手。经化验,发现她已感染上了艾滋病毒,随时可能发病。这一“针”扰乱了整个家庭的安宁。父母亲极为苦恼,为了防止传染,弟弟也被迫寄养到亲戚家中。
往日,空气新鲜、绿树成荫、草坪如茵的公园是孩子游乐的天地,可现在人们却有一种恐惧感。家长们每到一处,都要先“侦察”一番,看看周围有没有被吸毒者废弃的针管。
近年来,意大利青年吸毒者不断增多,丢弃的毒品注射针管到处可见。据统计,仅罗马市就有3万人吸毒,他们把毒品用针管注射进静脉中,每天就有近6万支废弃针管。这些针管常常带有病毒,从而使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病毒更广泛的传播开来。
为了解除人们的忧虑,罗马、米兰、都灵、热那亚等城市实施一项名为“清除废针管计划”。热那亚还专门印了15万份宣传册子,散发给3至10岁的儿童,指导他们如何防止受害。一些专业工作人员,戴着防刺的特殊手套和金属合成靴子,并备有专门夹针管的长柄镊子。在吸毒者出入频繁的公园、广场、草坪等地收集废针管,送到特定地点销毁。据说在热那亚一天内就捡到1万支废针管,米兰市一天捡到了1.4万支。经抽样化验60%的针管为艾滋病毒携带者用过的。
人们普遍认为,“清除废针管计划”治标不治本,因为毒品贩无孔不入,吸毒现象泛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谈何容易。 ·史克栋·(附图片)
警察带着警犬在一所学校门口巡逻,防止毒品传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