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指出
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振兴责任更大
新华社联合国10月8日电 中国代表丁原洪大使今天在本届联大第二委员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说,目前的国际经济体制愈益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混乱和不平衡,“如果国际社会不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国际经济环境,那么世界经济的前景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丁原洪说,目前的南北关系是“一种不平等、不对称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他批评某些发达国家“任意执行利己主义的政策”。
丁原洪说:“各国对世界经济的振兴都负有责任;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发达国家特别是那些对国际贸易和金融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每年联大期间,负责经济问题的第二委员会都要就世界经济形势问题举行一般性辩论。在迄今为止30多个国家代表的发言中,普遍重视的是第三世界债务和贸易保护主义问题。
关于债务问题,丁原洪说,“单靠重新安排债务还期的办法是不够的。只有以帮助债务国发展经济为前提,并把债务问题同资金、贸易、原料和货币金融联系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
丁原洪还呼吁发达国家制止贸易保护主义,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加优惠的待遇。他说,“一些贸易大国仍在加强保护主义措施,这与《乌拉圭宣言》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当前国际资金流动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南北之间的资金流动基本上处于呆滞局面。丁原洪要求发达国家设法使更多的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
他还说,中国“欢迎国际货币基金总裁关于结构性调整贷款的资金增加3倍的建议,希望有关方面作出积极响应,争取在年底以前圆满结束这方面的讨论。”


第7版(国际)
专栏:

图为瓦堡银行董事长罗尔勋爵(左二)代表三十家国际银行在仪式上祝辞。右二为中国银行副行长李裕民。
新华社记者 许如元摄
(传真照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银行首次进入伦敦欧洲债券市场
正式与国际银行签署发行两亿美元欧洲债券协议
新华社伦敦10月9日电 (记者李宗扬)中国银行今晚在此间同30家国际银行正式签署了在伦敦发行两亿美元欧洲债券的协议。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金融机构首次成功地进入资金雄厚的伦敦欧洲债券市场。
中国银行副行长李裕民在签字仪式上发表讲话说,这次债券的发行是在今年6月中英历史遗留的资产问题妥善解决之后,在伦敦金融界的热烈欢迎和支持下进行的。这标志着中国对外金融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银行这次在伦敦发行的是5年期浮动利率债券,利率是在伦敦银行同业间拆放利率之上加1/16厘。发债所筹资金将用于海上石油工业。
30家受托发行债券的国际银行代表,瓦堡银行董事长罗尔勋爵在今天的签字仪式上祝辞,称这次中国银行发行债券为“成功的发行”和“历史性的时刻”。
除瓦堡银行和克兰沃特·本森银行这两家牵头银行外,其他28家受托认购债券的银行计有英国、美国、日本、西德、法国、瑞士、香港、加拿大和苏联的银行。因此这次债券的发行有广泛的国际性。现在,这些银行已将全部两亿美元债券认购完毕。瓦堡银行董事马丁·戈登告诉记者,由于中国银行的良好信誉和合理的发行条件,“债券买卖相当活跃”。
欧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据估计,该市场目前未清偿债券总额已超过3.5万亿美元。1986年欧洲债券的发行额为1870亿美元,今年前9个月为1000亿美元。目前,大部分欧洲债券的交易是在伦敦进行的。
中国银行从1984年起已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了11笔债券,以此融资手段筹集了近20亿美元的资金。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公布一般家庭收支情况
新华社莫斯科10月10日电 最近苏联国家统计委员会对6.2万个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今年苏联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为200.5卢布,集体农庄庄员的月平均收入为147卢布。如果加上国家对居民教育、保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的补贴,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则达279卢布。
《消息报》9日公布的这项调查结果表明,一般苏联家庭将工资收入的28.3%用于饮食,15%用于购买纺织品、衣物和鞋,8%用于添置家具及文化生活用品,23.2%用于社会文化及生活服务。各种捐税在家庭收支计划中占8.1%,储蓄占7.3%,其它开支占7.1%,2.2%用于购买含酒精的饮料。
调查结果还表明,目前苏联平均每100个家庭有16辆小汽车。今年1至8月市场上的农产品销售量减少了8%,价格上涨了7%。土豆和蔬菜供应水平均低于去年同期。


第7版(国际)
专栏:美国通讯

“正确的选择”
——访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本报记者 张允文 陈功
每每打开电视或翻阅报刊,经常可看到一幅简单的广告画面:转动的地球,一条条环绕地球的信息轨道。底下是两行醒目的字:“AT&T,THE RIGHT CHOICE”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正确的选择)。我们在最近对这家名闻全球的通讯公司的访问中,试图探寻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言的真谛。
历史和社会的选择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前身美国贝尔电话公司成立于1880年,当时电话才发明4年。1899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成为贝尔系统的母公司。它的发展史几乎是同美国乃至世界通讯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它所属的贝尔实验室内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半导体晶体管,引起了电子工业、电话设施的一场革命;
——它所属的一家工厂内世界上第一条生产晶体管的生产线投产。
——它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并即将铺设第一条光缆越洋通讯线;
——它推出第一个32位微处理器,又发明了第一块百万位的存储芯片;
——它所属的贝尔实验室是激光、太阳能电池、有声电影、通讯卫星、流动电话、远距离电视传输等先进技术的诞生地……
然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最引以为荣的历史贡献,也许是为美国城乡建成一个世界第一流的电话电报通讯网。目前,它雄踞美国国际长途电话的垄断地位,处理的国际长途电话从1970年的7000万个,激增到1986年的8.4亿个。
战略选择
1984年1月1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同要求它改变垄断地位的司法部达成妥协,实行解体改组,分出了7家地方电话公司,自己只经营国内及国际长途。摆在它面前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竞争天地。公司的发展战略也随之出现了变化。公司副董事长坦恁鲍姆先生从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向我们介绍了公司的战略选择。他认为,当今通讯、信息处理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正在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和管理的新行业,人们已可通过一个线路迅速、大量地同时获得声音、数据、电视图像的信息。贝尔实验室今后20年研究、发展项目也是为此服务的。实验室负责人告诉我们,主攻方向将是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光波传输系统和软件设计。我们在参观过程中时时体察到这种宏观的决策。
主人首先让我们从公司的传统优势——长途电话服务看起。我们来到设在新泽西州的网络运行监控中心。室内可见一座足足有二层楼高的“电子墙”,由75个荧光屏组成。左侧为电脑控制的世界电话线路图,中间是美国国内长途电话网络图,右侧为传输设备工作状态显示屏。这时正是星期一下午3时许,是国内长途电话的高峰,只见国内线路大都呈黄色。监控中心主任解释说,这表明线路忙得不亦乐乎。控制中心显示屏灯光闪烁不停表明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五六个值班人员有条不紊地料理着。谁能想到这就是世界上最先进、最繁忙的远程通讯监控中心。卫星、光缆、微波、海底电缆所传输的信号都汇集于此,把美国各州连成一片,并沟通了美国同世界上138个国家的通讯联系,一年365天,日夜运转,监控着数以百万计的电话通话状况。
在伊利诺斯,我们看到的则是该公司改组后奋力开拓的战略性领域。今年初公司为麦克唐纳快餐公司总部安装了一套5ESS程控交换机连接的集合服务数字网络(ISDN)。我们来到试运现场,观看了ISDN的模拟表演。甲乙双方接通线路,在两人通话的同时,文字信息也在两者之间传输。甲方输入的内容立即同时出现在甲乙双方的屏幕上。主人说,同一线路还可同时传输电视图象。主人告诉我们,ISDN是信息传输和管理行业中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公司把在全国建成一个同时能传输声音、数据、电视图象的网络称为普及电话后的第二战略目标。看来,它所说的“环宇信息服务”——人们从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可以高效率而方便地获取信息——并不只是一句泛泛的口号。
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1984年改组后才成立国际部,提出走向世界的战略。虽然是国际舞台的迟到者,但它对中国的认识却不乏远见。公司主管战略规划和对华业务的副董事长坦恁鲍姆先生向我们说的一席话颇有见地:“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国是经济大国,是拥有丰富人力、物力、资源的大国。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不幸的是很多公司只从经济利益出发来看待它,这无疑是短视的。看未来必须看到中国。”他进而强调:“我们把中国视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并希望发展一种互利的合作关系。”
正是基于这种战略眼光,公司的两位董事长曾先后3次访华、1985年以来它先后在北京、广州、武汉设立了办事处或培训中心,双方合作日益发展。今年6月,董事长奥尔森先生访华时提出为中国提供高级管理奖学金,两年培训50名高级管理人员……
在访问行将结束时,主人特意为我们放了一部介绍公司发展史的录像,片末又是那幅熟悉的广告画面: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正确的选择。”从参观所见所闻来判断,这不完全是广告宣传。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制成新型外科手术线卡采隆
比传统的羊肠线强度大消散速度慢
据苏联新闻社报道,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棉花纤维化学及工艺学研究所和塔什干医学院合作试制成功以棉花纤维素为基础的外科手术用线——卡采隆。
卡采隆可用来代替传统的、在医学上已使用了两千年的羊肠线,它的强度比后者大50%,消散速度慢,并且在植入后不会引起人体组织发炎。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卡采隆能加速伤口愈合,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目前卡采隆已被允许在手术中使用。这种外科手术线用伽马射线消毒后投放市场。


第7版(国际)
专栏:

矫正近视眼视力新方法
西德眼科医生发明了一种矫正近视眼视力的新手术方法。
据西德《图片报》今天报道,这种方法是由罗伯特—科赫医院的保罗·乌尔里希·费希纳医生发明的。手术的方法很简单,只是将一个5毫米大小的晶状体植入到眼角膜后面、自然晶状体的前面,整个手术只需1个小时。由于手术简单,门诊即可进行。费希纳已用这种方法作了11例试验,均获得成功,病人手术后视力恢复正常。据介绍,用这种新方法矫正高度近视眼效果最好。 (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职业技巧与基础知识要兼顾
白玉清
近二十年来,对美国中学教育的批评经常见诸报端:七十年代,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下降;八十年代初,数、理、化学习成绩不理想;一九八五年,他们的地理知识贫乏;眼下,又发现他们对历史、文学等基础知识知之甚少。
不久前,美国全国人文科学研究会对八千名十七岁的中学生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有百分之六十八的学生不知美国国内战争发生在何年,三分之一的学生答不出哥伦布何时抵达美洲大陆,而这些参加测验的学生有百分之八十正在学习美国史。文学答卷更令人瞠目,百分之六十的学生竟然不知惠特曼是《草叶集》的作者,百分之六十四的人答不出谁写了《坎特伯雷故事集》。无怪乎一些年长的学者惊呼,西方文明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危险。全国人文科学研究会主席切内痛心地说:“这种历史意识的淡化,严重威胁着对我们的文化遗产的继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内认为,美国中学对基础知识课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是主要原因。学校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培养学生的谋生能力上,而忽视了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
中小学课程的编排也不甚合理,削减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今天的美国小学生已很难听到老师讲解“诚实的林肯”和“罗斯绣国旗”等传统课程。取而代之的是关于家庭、邻里关系之类的社会伦理课。文学、历史课程被吞没在大量“社会调查”之中。语文课不再强调文学性,只注重语言技巧的训练。有些州的中学还开设了诸如“职业介绍及商业交流”课程。外语教学不强调掌握基本语言知识。有些学校竟开设了“饭店管理西班牙语”课。古典文学的教学内容也比过去减少了许多。狄更斯、莎士比亚在中学课本上受到了冷遇。还有的教材只强调了生词及句型,而忽略了文学修辞。如一篇传统的题为《鞋商与顽童》的课文,被删去了优美感人的情节,只留下了生词集中的段落。
当然,中学师资力量薄弱也是一个原因。目前,美国教育界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着手进行改变这种状况。主要是如何既注意职业教育,又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文化知识,以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和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