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际金融市场汇价变动不已,棋差一着便会蒙受严重损失,形势在呼唤人们——
增强金融意识 防范汇率风险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江佐中报道:广州万宝电器工业公司今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利用远期外汇买卖尝到甜头。这个公司在进口零部件或利用外资时,先后做了7笔共2000万美元的外汇买卖,一共避免损失100万美元。10月16日,他们请中国银行珠江分行以1∶142.5的汇价,用800万美元买入日元。几天后,股市风暴席卷全球,美元对日元汇价下跌到1∶136,仅此一笔,即可少付40多万美元。
记者最近在广东采访后感到,随着中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汇率风险已非常现实地摆在我国企业面前,成千上万外汇的收益或损失,往往取决于经营决策人员的一念之差。增强金融意识,防范汇率风险,已是当务之急。
近两年,国际金融市场各种货币汇率变动频繁,美元地位呈下降趋势。最近发生全球性的股市风潮后更是如此。从前年9月起,日元不断升值,美元兑日元汇率前年9月20日是1∶240,到去年底已上升到1∶160.5,今年11月10日更达到1∶133.30,为40年来最高水平。不仅是日元,其他货币汇率也在剧烈变动。
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变动不可避免地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引进设备、利用外资产生直接的影响。棋差一着,便会蒙受严重损失。有家工厂从联邦德国引进一套设备,价值1756万马克,按签合同时美元兑马克1∶3.2的汇率,折合548.75万美元,但付汇时,汇率已变为1∶2.04,折合860.78万美元。只因没有采取措施避免汇率风险,这个厂就白白多付312.03万美元。
有关人士认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面临的都会是一个汇价变动不已的国际金融环境。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扩大,同世界经济联系日趋密切。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市场上的股票起跌和汇率升降,对我们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不可等闲视之,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
对策之一,首先要分秒必争,提高办事效率。前几年,有个引进项目,双方在广州结束谈判写出协议草稿已是晚上9点,如马上打印双方签字,当晚即可生效。但却没这样做。拖到第二天,汇价变动了,一夜之间,我方便要多付8万美元,悔之莫及!
对策之二,掌握汇率信息,选择恰当的货币计价结算。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从日本购买一批钢结构,价值5480万港元。1985年6月15日签约时,在我方坚持下,对方同意用港币结算。付款时,日元升值50%,如用日元结算,特区发展公司就得多付2700多万港元,何时用何种货币计价结算大有学问,企业签约前最好找中国银行等单位咨询。
如果不是即期收付的交易,企业在选准结算货币后,委托中国银行进行远期外汇买卖,是避免或减轻汇率风险的又一重要对策。中国银行广东省内各分支行今年初正式开办代客外汇买卖业务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不少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尝到了甜头。


第2版(经济)
专栏:

  勇进灌区施工招标承包
  进度加快质量明显提高
本报讯 山西省黎城县勇进灌区把竞争机制引入水利建设中,通过招标承包施工,已经完成的46处总长1.23万米的干渠加固防渗工程,达到了高速、优质、省钱、省工的理想效果。
干渠总长102公里的勇进渠,过去加固一般是调用民工和雇用零散工,由于组织松散,难管理,工期不能保证;敞口花钱,材料浪费严重;施工人员没有约束力,工程质量无法保证。从1985年冬起,这个灌区在干渠加固改造中,引入竞争机制,对28公里需要防渗加固的渠道,按量大小和难易程度确定标底,分期分批发出标书,定时定地当众开标招投。先后报名投标的河南省林县、河北省涉县,山西省壶关县、襄垣县和县内的农民水利施工队共达200多家(次)。经过对中标单位核证调查,灌区和55家(次)签订了合同。
各渠段招标承包后,灌区加强工程监督,组建了有37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质检队伍。各监督检查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对原材料消耗、质量指标,逐一把关载入记录,作为竣工验收的评定依据。不合标准,即令返工并包赔损失。到今年11月中旬,这个灌区已经完成干支渠维修防渗40余处。投标承包的55个单位中,按合同提前完成任务的有43个,其它也都如期完成。经过验收,维修工程的优质率达到95%。
(韩书贤)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兴修水利 效益第一
今冬的农村水利建设已陆续在农村各地展开。从目前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各地的开工规模来看,今年,人们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情要高于往年。这是很可喜的。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稳产高产的必要保证。但在人们热情起来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效益第一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进行规划、动员和组织,不摆花架子,水利建设就能扎实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是千百万农民的事业,自始至终都必须得到农民的赞同和支持,而讲究效益,是争取农民支持的必要前提。讲究经济效益,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本地急需什么就办什么,哪项工程效益高而又容易上就先办。不要贪大,更不要追求声势和排场。本报今天介绍的黎城、永清等县,或针对原有水利设施中的问题,治漏补渗,或搞配套工程,在办法上,采取招标施工,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2版(经济)
专栏:

  把开源节流结合起来
  永清县扩大灌溉面积
本报讯 河北省永清县农民积极集资、出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到11月中旬,全县已出动劳动积累工15万个,集资200万元。
针对近年的情况,永清县政府决定今冬农田水利建设,把开源和节流结合起来。县主要领导分赴16个乡镇,抓铺设地下防渗管道、打井等试点工作,并培训了一批地下管道安装技术员,成立了防渗管道安装服务队。试点结束后,150名县、乡干部深入各村,帮助农民解决打井、防渗中的具体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县采取多种办法,已打井、旧井配套620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3.4万米,修整好桥、闸、涵90座,扩大浇地面积5万多亩。
(孙少良 陈绍光)


第2版(经济)
专栏:

  重庆建设机床厂16条生产线投产
  摩托车国产化进程将加快
本报讯 四川省军工企业重庆建设机床厂在贯彻“军民结合”中,注重把消化的国外新技术向民用工业转移,最近建成的16条重庆·雅马哈摩托车生产线正式投产,形成年产30万辆摩托车能力,80型零部件国产化达到61%,1989年可实现全部国产化,产量将跃居全国前列。
建设机床厂是家拥有一万多名职工的大型军工企业,技术力量雄厚。1983年,该厂以技贸结合的方式从日本引进雅马哈摩托车软件技术资料和有关测试设备、关键设备和部分散件。他们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组织技术攻关,同时采取措施,提高摩托车生产线和整车配套件的国产化水平。他们提出凡能在本厂自制的设备即安排在本厂制造,凡能在国内购买的设备则不向国外购置。结果全厂所需的278套(台)设备,仅从日本引进53套(台)。发动机装配线原计划从日本引进,预计支付外汇1.38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59万元),后决定自己设计制造,仅花了30多万元,经调试后完全符合技术要求。该厂还通过横向经济联合,就近组织摩托车配套件攻关制造。目前,该厂成车总装、发动机装配、钢件喷漆等16条生产线已全部运转起来,生产能力和质量都达到日方设计水平。重庆·雅马哈摩托车的零部件国产化水平正在迅速提高。(修瑭)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铁分局加强综合治安管理
  挖出处理一批犯罪团伙和犯罪分子
本报讯 北京铁路分局以加强内部管理为重点,以刹盗窃、赌博风为目标,对治安秩序进行了综合治理。截至10月底,共挖出各种犯罪团伙128个,处理路内外违法犯罪分子402名,缴获了价值38万多元的赃款、赃物。
今年,这个分局管内的盗窃、赌博一度有所增加,打架斗殴也时有发生。分局党委对所属单位的治安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协同公、检、法部门,在分局内开展了重点打击盗窃、赌博的整治活动。
分局管辖地段的怀北和北京内燃机务段是赌风较盛的地方,分局工作组以此为重点,深入调查,向职工进行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怀北在半个月内,即有百余名职工主动交待了参与赌博的问题。北京内燃机务段查处了46名参与赌博的机务人员,推动了全分局查处赌博团伙和赌博者的工作。在反盗窃方面,领导部门首先清除克服好人主义、官僚主义,分局党委工作组先后深入到六个地区的40多个单位现场办公,很快就挖出、查处了一批路内外盗窃团伙和犯罪分子,挽回部分经济损失。同时,还狠狠打击了火车站前倒卖车票的活动。
(张玉芳)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际通讯电器与电子工业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开幕
本报讯 由中国电子工业科技交流中心、国家科委科技交流中心及新加坡焦点国际展览(星)有限公司主办的国际通讯电器与电子工业展览会及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十二月四日至九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印度、联邦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十个国家和地区二十七个公司参展。(全)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柳塔至神木北铁路动工
本报讯 为早日开发神府、东胜煤田,陕西省神木县境内的大柳塔至神木北铁路于十一月底破土动工。这段铁路总投资一亿多元,全长三十二点一三公里,由华能精煤公司和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联合投资兴建,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担负施工。
(王开忠 唐世春)


第2版(经济)
专栏:

  首次大批空运活牲畜成功
本报讯 由联邦德国赠送中国的二百头奶牛,十二月二日早晨由一架波音—747飞机运抵北京首都机场,中国联合航空公司五架运—八飞机于当天下午又将它们空运到了山东省东营市。二百头优良母牛都已怀孕,当天全部运到落户的东营市。这样大批空运活牲畜在我国还是首次。


第2版(经济)
专栏:

  南澳县今年鱿鱼获得丰收
广东省南澳县今年鱿鱼获得丰收。截至今年十月,全县共捕获鲜鱿二千二百九十一吨,精制成干品四百五十八点二吨,鲜鱿和干品总产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第2版(经济)
专栏:

  安徽集资办电两年有成效
安徽省集资办电两年来,已弥补了全省三分之一用电缺口。省电力开发总公司制定了集资与用电挂钩的办法,集资电价控制在平价电外最低的标准上。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特别是用电大户都从集资办电中得到好处。(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牟的魅力
  本报记者 陈勇进
如果不去看看,把那里说得如此甜蜜、富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还是夏天时,河南郑州市管农业的同志建议我去中牟看看,说那里调整农业结构后,种植业、养殖业全面发展,为国家做了大贡献,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
谈到中牟,谁都知道它很有名气,黄河曾在这里决口370多次,把这里的土地变成沙漠、盐碱,刮五级风,屋子里就要点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牟是河南省有名的贫困县。
我到了中牟,县上的几位领导简单地谈了粮食、畜牧业的增长情况就说:“先看吧!”
因为刚下过雨,路很泥泞,我们就到车子好走的西南沙土地带。离中牟县城30里,就象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枣树一望无边。和我一块来的原中牟县林业局长李全来说,中牟今年又栽了15000亩枣树,现在共有6万亩枣树了。枣树行子里可以种花生、大豆,好年成一亩能收150公斤枣、100公斤花生。去年,中牟大旱,这沙地的庄稼全旱死了,枣树也耷拉叶子。大家商量,庄稼不行了,抢救枣。把仅有的水用来浇枣树,结果枣子丰收了,一亩枣收入合600元。李全来老人说,是现在的人思想活了,点子多了,大家一心想着增加收入,想着尽快富裕起来,要是老抱着“以粮为纲”的口号,去年大旱,粮食歉收,保准挨饿。
路边上搭了好多棚子,棚子旁边是一排排蜂箱。我问放蜂人哪里来的?有的说是来自湖北,有的说是来自江苏。由于大家称赞枣花和蜜的香味正,李全来兴奋地笑起来,他说,你来晚了。要在刺槐开花时,中牟更有看头。30多万亩刺槐开花,真是使人醉在花香里,不是十里花香,而是百里花香。那时,养蜂人从广东、广西来了,从四川、福建来了,从湖南、湖北来了,从江西、浙江来了……蜂群多到两千。刺槐花香,蜜浓,养蜂人不是十天半月摇一次蜜,而是两天摇一次蜜。采蜜的蜂子忙,养蜂的人收蜜忙,去年中牟收蜂蜜300吨,过去做梦也想不到啊!刺槐开花时,清风徐来,花象雪片一样,纷纷飘落,地上积花盈寸,又是牲畜的好饲料。这里真是花的世界,是蜜的世界啊!
中牟人,原来并没有想到要建设个花海,收这样多蜜,只不过是想多栽些树,把那滚滚黄沙遮盖起来,种好庄稼,吃饱肚子。过去多少年党和政府总是年年号召群众种树,老是想用阶级斗争的做法来加快中牟穷困面貌的改变。“四清”把中牟当做重点,眼看着树木长起来了,一来运动,又是斗人又是砍树,这刺槐林子,栽了砍,砍了栽。可是,刺槐树是砍一棵长一片,它就是那么顽强。
中牟县认真地平反了冤假错案,又实行了责任制,人们都觉得世道清了,那沙漠上种的刺槐,齐刷刷地长起来。谁能想到,仅仅七八年时间,那莽莽的林子,树木成材了。到去年为止,中牟已蓄积了木材117万立方米,覆盖了中牟大地的27.8%。积蓄这样多的木材,是中牟人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李全来领我看了好多林子,多是刺槐、桐、枣。是这些树木把蜜蜂引来了,把鸟儿引来了。那林子里的黄鹂、杜鹃、卷尾雀、喜鹊、斑鸠都在中牟欢唱呢!
前几年,中牟是家家花生、户户枣;现在又添了西瓜、大蒜。为了把西瓜和大蒜运出去,供销部门设立了很多收购点。这里的干部懂得了:现在搞生产不能象过去那样,催耕催种了,产品的籽种、肥料、运输、销售都要管,要服务到底。干部、群众牢牢记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商品生产,谁也不能动摇。大蒜本是家常做菜的佐料,它却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美洲许多国家。今年中牟大蒜出口8000吨,换外汇112万美元。
中牟干部知道,要把种植、养殖搞上去,必须建立生产基地。有了基地,产品的改良、革新、管理、销售都好办了。这里的群众,看一个领导人好歹的标准:是否能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服务得好!县委教育干部增强商品经济观念,增强服务观念!
不管我提出什么问题,中牟的同志总是叫我多看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民象界碑一样,过去“以粮为纲”,全民搞粮食,总是闹不饱肚子。调整了农业结构,农、林、牧、副齐发展,反而促进了粮食生产,人均粮食从1980年的300多公斤到现在的400多公斤(当然还不多)。当我看了中牟的大面积水稻、玉米等作物后,在临黄河堤南面,由于黄河决口,形成的低凹盐碱地方,有一片片象明镜般的水面,不时地有鱼儿跳出。我们在鱼塘边停下来。鱼场的领导郭玉中招呼我们,他说,市场上逼着我们要多养鱼,一公斤鲤鱼赶上两公斤猪肉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光吃猪肉不满足,要有鱼。光从自然水面上捞不了多少鱼。领导上不仅抓粮食、牲畜,还抓鱼。老郭说,这些鱼塘都是从1980年开始挖的。那时,渔场里吃大锅饭,鱼苗放到塘里,都叫水鸟吃了,养鱼职工发不出工资来。县里调来郭玉中办渔场,郭玉中实行承包责任制。果然灵,承包三年,从过去的年产5000公斤,去年到了30万公斤。郭玉中要我和正在喂鱼的青年人王建国认识。王建国原是农村青年,很腼腆,近年来学了一套养鱼技术,我问王建国,鱼儿听话吗?他说着拿起一把草撒到鱼塘里,鱼儿马上游过来争食吃。王建国说,过去我们认为放了鱼苗自然会长大的,其实鱼儿一天不喂三天不长,我们喂鱼是定时、定量,他又讲了一套为鱼治病的经验。去年王建国纯收入达到5000元。今年鱼更多更肥。王建国喜看那争食的鱼儿,显得更精神了。


第2版(经济)
专栏:特写

  告别铅字和稿纸
  新华社记者 李安定
对许多报业老前辈说来,这简直象“海外奇谈”: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工作报告,全文34000字,经济日报收到新华社电讯稿后仅20分钟,就完成了四个版的全部排版作业。其他各大报,一批最熟练的工人却要苦战三四个小时才完成同样的工作量。
这个报业奇迹是今天通过国家验收的计算机激光报纸编排版系统创造的。如果说活字印刷是一次印刷业革命的话,这个系统的诞生,将是一场新的革命的开端。
在我国第一家安装这套系统的经济日报印刷厂里,昏暗的铅字长廊、烤人的熔铅炉和沉重的铅版已经绝迹。告别了铅作业的印刷工人形象也发生了彻底变化:乌黑的工作服换成雪白的长衫,明亮、洁净的机房呈现着一种安谧的气氛。
年青的姑娘们端坐在一台台显示屏前,以每小时4000字的速度把稿件输入电脑;组版编辑手敲按键,把存贮器中的稿件一条条调出,拼成版面;又一次按动电钮,值班副总编在大样机输出的报样上签了字,激光照排开始制版。一切是那样神速,又是那样有条不紊。
近年来,计算机激光报纸编辑排版系统被西方各国报界引入后,曾因新闻时效和印刷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而引起一场竞争激烈的“报业革命”,推动了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我国的印刷科技界不甘落后,在国家统一协调下,电子业、印刷业和新闻机构通力合作,在已经取得书版激光照版的成果之后,又研制出这套被国家验收委员会评价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中文报纸计算机编排系统”。今年下半年起,已有十多家全国性报纸在经济日报印刷厂使用这套系统排印。
这套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和软件的报纸编排版系统,已经引起国际计算机业的关注,正致力打进中国报业计算机编排系统市场的某些外国大公司,参观了这套系统极为赞赏,要求共同合作,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文报纸推广这套系统。
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从明年起,分到报社的大学生将首先学习计算机,今后记者写稿,编辑编稿直到激光照排都用计算机,不但印报结束了铅作业和笨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写稿也将和纸张告别。


第2版(经济)
专栏:

  “成份”的累赘
  ——象山县乡镇企业采访札记之二
  本报记者 蒋亚平
蒋志林办的东海内衣厂,是记者在象山访问的最大的家庭企业。1985年起家,当年便创产值105万元,获利13万元。去年因做砸了一笔生意,产值虽达119万元,盈利却降至3万余元。今年产值可望比去年增加,据他说,因为原料纱太贵,只能赚三四万元。
这些盈利,剔去奖金等项开支,对一个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去年,他花近3万元买了两套住房,装了两部电话;又租了一辆旧北京吉普,租金、司机工资加奖金、养路费、汽油费等等,一个月要花近千元;用的相机,也是价值数千元的进口货。
办厂赚了钱,为什么不主要用来买机器添设备扩大再生产,然后再由此生出更多的钱?蒋志林无可奈何地说:“想再盖1500平方米的新厂房,写了申请要地皮,村里不批。”
钱不用到扩大再生产上,自然要流向其他渠道。一个家庭的花费,纵然奢华些,总有个限度。“想开了,敞开用吧!”他平静地说。对工人不能亏待,平均每天近4元,不低于国营企业工程师的工资。工人家属来探亲,或父母或妻儿,蒋志林夫妇必定要为他们接风,花百儿八十。各种社会集资、摊派也有求必应。镇上修路,两次捐款1.3万元,敬老院3000元,学校3000元……
钱这样大把大把地花而没有作为资本投入新的生产,对蒋志林来说,远不仅仅是没有申请到建厂房所需要的地皮。对自己所办工厂的前景和个人前途的担忧,不时从他的言谈和表情中显露出来。当地政府规定,个体企业税后利润,必须分成三块:30%留给自己,30%作为工人奖金,40%用作扩大再生产。这样规定,蒋志林能接受。但是他问:“扩大再生产的那40%资金转化成的财产,是属于谁的?不属于我,属于谁?属于我,现在还没有人这样明确说过。弄不清楚,花掉好了。”
除了这种财产归属的不明确感外,更多的是对政策会变的忧虑:“我有包袱。我富了,别人没富,也不可能一下子都富。现在政策好,还可以干。若是变了,怎么办?新厂房不盖也好,辛苦一场,下场未必好。”他的打算是,暂时维持现状,一旦要变,马上把厂子交给集体。
蒋志林这种对未来的疑惑、不安,甚至恐惧的心态,几乎在记者采访的所有联户家庭经营者那里,都能很容易地体察到。有一个十分矛盾而又值得玩味的现象,凡联户、家庭企业,即便交税多,效益好,工人收入高,但因为自己是私人企业,“成份”低贱,总是深藏着谨慎和自卑;而乡(镇)办、村办企业,即便有亏损,完不成任务,工人发不出工资,却因是集体,“成份”高贵,总有着难以掩饰的光荣和骄傲。
客观地讲,象山县领导,是诚心诚意支持联户、家庭工业发展的。为了给农民投资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他们甚至担着一定风险,早在中央没有明确规定以前,就取消了对私人企业招骋工人名额的限制。在县劳模会上,联户、家庭企业厂长和集体企业厂长一样披红戴花,县长向他们举杯祝酒:“现在不讲‘成份’,讲贡献!”
为什么联户、家庭企业经营者还忧心忡忡呢?产值、税收、各种费用都要,工人奖金、工资不能少,衣食负担要承担,可是生产碰到问题要解决,找谁谁不管。一位联户企业厂长对记者抱怨。这抱怨绝不是无中生有,该县丹城镇3年时间只给一家个体企业批地建厂,去年对镇村两级集体企业免税86万元,个体企业一分未免。全县农行和信用社1986年共向乡镇企业发放贷款9682万元,其中给联户、家庭企业97万元,仅占总数的1%。
这种竞争上的不平等,甚至还不是私人企业对自己前途多虑的主要原因。在经营上,他们自有自己的灵活之处。他们最为关注的,是政策这个风向标。联户、家庭企业大都订有各级党报,能准确、敏锐地把握形势的每一变动和哪怕是很细微的变化,并依此来调整自己的投资和生产行为。由5兄弟联办的象山华光针织厂,去年产值217万元,交税19万元,盈利17万元。老三郑世伟是这个厂的厂长兼党支部书记,他困惑地问记者:“从前年办厂到去年底,我们一直觉得上面很支持我们,今年年初,提法好象变多了。我们这类厂子,以后还能发展吗?我相信是不会再没收工厂的。不行,我们就折价给集体,再去种责任田。”总在担心自己“成份”不好,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总在担心政策变后自己会有什么不测,在这样一种心态下,要想解决私人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生产规模过小、没有长期行为、把大量资金抛掷在消费上等问题,是很难的。
临别象山,县委书记黄兴国探讨式地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讲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要占主导地位,是指一个县、一个地区,还是一个省、一个国家?如果指的是一个国家,我们放心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县私人经济发展再多些,也没关系。如果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县,甚至一个乡……”作为一县之主,在后一种情况下,他又该怎么干?黄兴国没说下去,只留给记者一个“?”。而这个“?”是非答不可的。


第2版(经济)
专栏:图片新闻

北京市民熟悉的老字号——淮扬春饭庄,沉寂四十年之后,最近重新开张,经营江苏淮安、扬州、镇江风味菜肴,独具特色。高中低档饭菜齐全,深受群众欢迎。图为特级厨师在烹饪淮扬莱。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