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金不换”?“金急换”?
  公今度
今天的新闻明天就成为历史。采写新闻的这枝笔,在经过岁月的筛选以后,如被证明是诚实、忠于职责、光明磊落的,那末,记者的笔也是公正不阿的“史笔”。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史笔”并不好擎。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秉笔直书就光照史册,被历史誉为“正气”的壮举。今天,社会主义新闻岗位上的记者们,应为握有这样的笔,并且不愧对它而感到自豪,引为骄傲。
今年,在报道大兴安岭火灾中,一批记者怀着“人民要知道真相”的信念,排除大火和某些干部的干扰,奋不顾身揭示和传播真象,就是一例。他们被享闭门羹,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被殴打,被扣压稿件,被强行把胶卷曝光……然而他们写出了人与火、人与人之间壮烈的搏斗,赢得国人的心。与南疆用武器来战斗的英雄相媲美,他们在北疆用批评的武器,用笔谱写了时代的战歌。
他们为记者称号添加了光彩,也为记者挽回了信誉。
挽回了信誉?是的。因为记者的这枝“笔”,这几年产生危机。有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痛心疾首地呼吁:“要保持记者的‘贞操’。”有人说,记者的笔应该是“金不换”的;可惜现在不仅金可换,而且是烟可换,酒可换,蟹可换,“糖”可换,在灵魂与酒肉交换之中,有的记者斯文扫地,道德沦丧,失去了“贞操”。最近上海就有两个“握笔的倒爷”,因贪污受贿,被判了徒刑。
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同一支队伍,为什么有甘冒烈焰忠于职守的记者,也有打引号的所谓记者被戴上了手铐?如寻求便捷的结论:队伍不免有鱼龙混杂之处。这回答未免太简单,因为蜕化为鱼的、不要贞洁的握笔者,实在已不是极个别的了。
看来要重温这样的话:“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商品交换的原则并不畅通于一切领域,有人却把什么都拿来做交易。人的信仰、立场、品格、灵魂、良心、道德准则、原则性、“金不换”的笔……这些神圣的东西,作为大写“人”的本质属性,一旦出卖,人就改变了质。报纸的篇幅、版面,都可出卖,其它就不必说了。
不承认世间还有糖衣炮弹,即令被糖弹打中也不认为有什么严重性,反而讪笑今天重温糖弹教训的人是多余,是呆鸟,是傻瓜……我想,正是这个岔口,是某些人下滑的起点。


第8版(副刊)
专栏:

  这里是公园吗?
  胡惠玲
宽敞的大门外,是多姿的花;大门里,是望不尽的树。走近点儿,在大门两旁宽阔明亮的“光荣榜”前,你会发现两座精致的小花园。翠枝繁花中,有耸立的假山,有起舞的鹤雕,有环形的水池,池中粉紫、洁白的睡莲正在开放。仔细看,那莹莹如绿玉的水中,还有赤红的金鱼在游动。喷淋的水柱从四面多头升起,化成万千细珠,更令人赞叹。难怪人们路过此地,总不禁要停步观赏。
这是公园吗?不,这是工厂,这是一个有20多个车间、近5000名职工的重工业大厂。
步入厂区,迎面是两条笔直的双向汽车道,水泥铺地,车过无尘。车道之间和两旁均是一个连一个的大花坛和一排排各色长青树。车间呢?啊,在那林荫深处,正传来隆隆的机器奏鸣曲,飘出淡淡的白烟。再往里去,高大的厂房、水塔、气罐、烟囱才渐渐显露出来。
在一个角落,我们发现了一池荷塘,圆叶青青,却不知为何拦在铁栅门里。
“这里为什么不让人进,是花房吗?”
“花房在那边。这里是污水处理池,全厂有三四个。”陪同我们的同志说。
“怎么?污水处理池还种荷花?”
“种荷花是为了观测污水处理的洁净度。如果荷叶变色,就说明还不彻底。”
哦,真是处处有学问。
经过铸铁车间的后门,突然眼前一亮。在不足200平米的空间,竟错落有致地布置有:高高飞起的鹰雕,色彩缤纷的双龙戏珠壁,八角亭,小黄鹤楼,长廊,假山池,喷水入池的白象和小孔雀、大熊猫等动物雕塑。矮矮的短墙和长廊两旁,还有镂空的小美术窗,嵌以精巧的鹿、竹图案。在种有小塔松、冬青、棕榈、雏菊、鸡冠等植物的小花坛间,在亭中,在长廊里,散布着石桌石凳。在这一切的后面,也就是通向车间的后门处,是一绿瓦大盖古典式月亮门,上书“兴发门”。门两旁是“铸铁新貌”和
“美的瞬间”图片橱窗。
“这里原来是个大垃圾堆,”陪同我们的同志说,“这些都是本车间工人,在业余时间自己兴建的,也没花厂里的钱。他们喜欢在这里吃饭、休息,称它为“兴发乐园”。
那高高耸立的鹰座上还刻有一首诗:“昔日废料堆,今朝花果累,两载风和雨,为的铸铁美。”
象这样的“乐园”,或大或小,每个车间都有。
就连最难弄整洁的翻砂车间,也是面貌一新。他们车间外面空地不多,就在门外的有限空间砌上扁长的花坛,配以两只自己塑的石狮,颇有气势;而在门里墙边,又摆上一溜美人蕉,改变了车间单一的灰色调。车间里的地面很干净,正中一条水泥通道,几乎无尘。难怪一外国专家称赞这个车间的清洁度,与国外同类车间相比,“超过欧洲水平”。可是,翻砂总得要大量的砂,那砂堆在何处呢?原来是通过地下管道运送的,要多少,运多少。
最引人深思的,线圈车间的小区“线苑”所在地,正是原来为防止某些工人偷盗而建起的岗楼所在地。岗楼原为四座,现留下一座,与花树丛中的双顶凉亭和白鹅雕塑相辉映,使人不忘那猥琐耻辱的过去。
这车间离围墙很近,那些年生产不景气,有些人就悄悄把铜线等值钱材料扔过围墙,偷出卖钱。厂里就建了四座岗楼,日夜有人监视,天一黑探照灯照得明晃晃,但偷窃照样不断。现在,不要岗楼也没人偷了。
忽然,高音喇叭响了,仔细一听,播出的是工人们创造的新成绩。
一排排桂花树,袭来阵阵清香……


第8版(副刊)
专栏:

  科学家兼诗人
  赵朴初
陈明远属于我国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现在,他已是知名的中年学者。近几年他连续发表了六部语言学专著和30多篇论文。国家已正式公布了他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两项重要发明。他是我国首批获得发明创造专利的科学家之一。象他这样年龄的人,能做出如此成就,确实难能可贵。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陈明远的诗歌,包括新体诗和旧体诗,写得很好,才华横溢。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受到郭沫若、田汉等诗坛前辈的关心培养。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青年陈明远的19首诗词竟然被广大人民群众误认为“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在全国各地传抄、翻印。他因此罹祸,蒙受不白之冤长达12年之久。在艰苦的日子里,青年陈明远被剥夺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呕心沥血在“地下”创作了几百首诗歌作品。到1976年天安门“四五运动”期间,他的许多诗又在群众中流传。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人们,几乎都传诵过这位无名诗人的著名诗篇。
我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期认识陈明远的。尽管“四人帮”把他诬陷为“反革命”,但我当时认为他决不是“反革命”。我们是同志,是诗友,是忘年之交。人民群众喜爱这位年轻人的诗歌。近来国内外有3000多位读者纷纷写信,要求公开印行陈明远的作品。世界知识出版社整理出版《劫后诗存——陈明远诗选》,为大家做了一件好事。我乐于向广大读者推荐陈明远这样一位科学家兼诗人,我也希望能看到他在科学研究和诗歌创作两方面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为中华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
(《劫后诗存——陈明远诗选》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沁园春·咏石
  陈明远
璞玉一方。切琢无疵,磨砺发光。岂怡红公子,命根维系;梁山好汉,天道周行。烈火难融,狂风不倒,迸出齐天大圣王。传千古,数几多宝库,龙窟云冈。
谁言铁石心肠?有热血沸腾涌满腔。任离合悲欢,不动声色;嬉笑怒骂,皆为文章。上补青天,下填沧海,焚身碎骨自刚强。了此愿,亦不枉平生,非梦一场。


第8版(副刊)
专栏:实习小记

  自主选择,行么?
  北京大学 晓玉
作为就要毕业的大学生,看到深圳大学毕业生实行“国家不包分配,学生自主选择单位”,无疑有个刺激——羡慕特区人选择的权利。
“毕业分配”大概是中国学生的专有名词。今天,无论是学生方面还是用人单位方面,都对国家统招统分制度存在的弊病有些牢骚:专业不对口,一纸定终身,方案太规范,人才布局难尽合理,供需双方自主权少得可怜。结果是多数学生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毫无准备,要有一段很长的适应期,有的适应不了。学校呢,只是被动地完成国家计划,“以不变应万变”,于是有了几十年一贯制的学法、教法、分法,甚至课程安排、教科书内容也鲜有改动。学生有“铁饭碗”端,况且又看不到眼下的学习与以后工作的直接联系,于是有了一套“为了忘却的学习”的学习方法——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放假忘笔记。
对比之下,深圳大学的办学方针,尤其是把求职和求学联系起来的设想,有其积极的参考价值。从一入学起,求职谋生的压力就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注意各种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社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主要从就业情况考察)也成了指导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指挥棒之一,学校要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例如深圳大学中文系就冲破了内地的“书斋模式”,增设了公共关系、电脑、打字、高级导游甚至汽车驾驶等适应特区要求的实用科目。“自立、自择、自助、自律”,这八个字的座右铭的确概括了深圳大学学生区别于内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然,内地改革、开放进行的程度以及客观条件、实际困难还不可能允许完全放开,让学生自由选择工作,但在许可的范围内,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给学生、用人单位一定程度的选择权利无疑是势在必行了。
不过,如果此时给内地的学生选择权,我们会发现由于自身的局限而产生的种种困难。自由选择势必带来竞争,“生存或淘汰”将代替分配中的“听天由命”。深圳大学的学生说,没有真才实学,毕业就等于失业。有人会觉得还是国家包分配省事、舒服。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在父母——老师——国家这一系列“包办代替”中养成一种“软骨症”和依附心理,很少主动寻找机会,从与社会广泛接触的实践中找出潜力所在,而是顺着约定俗成的老路走一步算一步。这样茫茫然走向社会,怎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呢?更可悲的是那种在“象牙塔”中设计出的理想选择在现实中破灭后的悲观和颓丧。
如此看来,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说的拿来的人需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也是选择所必要的条件了。选择的权利只有对能够选择的人才有意义,而选择能力的增强也只有在选择过程中不断培养。
人的一生何止毕业这一选择呢,生命似乎是由无数选择不断推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也正是让个人生命、社会生命活动起来的重要方式。这样看来,培养我们的选择观念实在是十分必要的了。


第8版(副刊)
专栏:

  人民教师
  齐俊峰历史以庄严的声音,沉甸甸地提示一个走向,感受一部书永远生动,一个具体而又抽象的
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怎样的一部书,怎样的一个名字呵只是默默地纷撒有形无形的铅字以绵绵细雨的激情浇灌大地孕育一代又一代蛮荒吐叶的生机只是无声地表达以心律波动之光证明一种哲理一种傲立千年的存在人民教师——高高耸立的力量之父给迷途者的脚下铺开一条路给夜行人的前头升起一盏灯给受伤的孩子以温暖的家庭给诗人的翅膀以广阔的天空给我一支笔倾洒欢乐和悲哀给我一双眼洞穿人世的善恶给我一双手把握远航的方向给我一座笔直的身躯一座山以太阳的血液平静地交流以银河的语言平静地对话草房煤油灯摇晃不倒的书桌板凳抑或是拥挤的居室,孩子的哭叫母亲的理解,爱人的抱怨曾经是停电的黄昏爬满视野曾经是生长苦艾的往昔都被铜墙铁壁般的柔韧抵抗过去了都被根须累累的愿望抵抗过去了只是以生命的原色默默燃烧于古老的愚昧与痛苦的嬗变之上


第8版(副刊)
专栏:诗画配

  该吃晌了
  兰岚配诗
  姜尧卿摄影太阳已高挂天空新翻的土地散发出湿气篮子里的食物香气袅袅汇编成录音机牵出的一首首动人旋律我的祖辈父辈,曾跟随你的父辈祖辈,去闯荡流浪那时,土地属于贫困属于恶梦我的先辈属于痛苦属于耻辱今天,我的记忆仅属于欢乐该歇会儿了伸伸腰踢踢腿搓搓手放声吆喝把劳动后的欢畅诉说给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