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反映现实要求 得到普遍支持
  联大一致通过我国两项裁军提案
  本报记者 刘开宸
联合国大会今天一致通过了我国提出的核裁军和常规裁军提案并成为联大正式决议。这是我国为促进裁减军备、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不懈努力的结果,它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
我国一向重视裁军问题,多年来,我国代表在联合国就裁军的原则和措施,提出过一系列的建设性建议。去年我国代表在第四十一届联大上,第一次提出了两项裁军决议草案,获得了通过。本届联大我国提出的两项裁军草案,除重申美苏有率先裁军的特殊责任的基本精神外,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这两项决议适应形势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年来,裁军谈判有了进展。美苏已达成五年内消除他们部署在欧、亚两洲的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的原则协议,并计划在12月8日由两国首脑正式签署该协议。两个超级大国的核武库,第一次有可能予以削减,美苏关系以及世界紧张局势,将会取得一定程度的缓和。所以美苏中导协议,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
但是,美苏同意裁减的中程及中短程导弹,只占它们核武库总弹头的3—4%,在军事上,对双方核力量的影响不大。何况,其它方面的核军备竞争还在继续,1987—1988年度,美国部署的战略核武器弹头增加1100枚,苏联增加400枚。除数量上的增加外,核武器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美苏双方的战略核武器在数量上已超饱和,发射的准确性很高,足以多次摧毁地球,而且,美苏正在把核军备竞赛扩向外空,这些情况表明,核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因此,要求美苏率先大幅度进行核裁军,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社会在十分关注核裁军的同时,也很重视常规裁军问题。各国的常规军备只应用于自卫防御,而不应用于威胁他国安全。美苏达成中导协议后,欧洲常规军备问题更加突出。以美苏分别为盟主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不仅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也拥有强大的常规军备。它们的直接对峙,使欧洲总处于威胁之下。因此,国际社会也要求美苏及其两大军事集团率先大幅度裁减常规军备,首先是进攻性的常规力量,以利于维护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有参与审议和解决裁军问题的平等权利。各国的共同努力,国际社会的关心,已对美苏达成中导原则协议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联合国通过包括中国建议在内的多项裁军报告,将会进一步推动各国人民要求超级大国停止军备竞赛、争取世界裁军的斗争。
(本报联合国11月3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匈牙利出版新书《邓小平》
  详细介绍邓小平的童年青年时代及政治生涯
新华社布达佩斯11月30日电 匈牙利科苏特出版社最近出版一本名为《邓小平》的新书。
该书由匈通社前驻京记者巴拉奇·代内什撰写。书中详细介绍了邓小平同志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经历以及邓小平同志的政治生涯,把邓小平同志的成长过程与中国的历史进展紧密联系起来。书中还穿插了作者本人在中国工作时的经历。全书共259页,其中24页是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和与我国党政领导人的合影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集会纪念“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
  德奎利亚尔表示要为全面解决巴问题作不懈的努力
  巴全委会主席号召巴勒斯坦人民在斗争中加强团结
新华社联合国十一月三十日电 (记者洪允息)联合国总部今天举行大会隆重纪念
“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联大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这一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两个国家。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国成立后发生了阿以战争,一百万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以色列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土地,联合国决议规定要建立的阿拉伯国始终没有建立。一九六七年联大通过决议,规定每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为“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向大会表示:他决心为寻求一项符合巴勒斯坦地区全体居民的愿望的全面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方案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自突尼斯向大会发来了电报,对联合国始终不渝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是全人类为解脱殖民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各种形式的剥削的桎梏的总斗争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他谴责美国和以色列相互勾结,设置障碍,阻挠由联合国主持的中东和平国际会议的召开。
他批评美国决定关闭华盛顿巴勒斯坦新闻处,并指责美国国会计划通过决议关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常驻联合国观察员使团。他呼吁联合国每一个成员国都来声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大会宣读了四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发来的电报。
中国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在电报中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巴勒斯坦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和坚决声援。他表示深信,巴勒斯坦人民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下,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坚持斗争,在世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下,必将实现恢复自己民族权利的崇高目标。
新华社安曼十二月一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主席哈米德·萨耶赫十一月三十日就“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发表声明,号召所有的巴勒斯坦人在反对以色列的占领和恢复自决权的斗争中加强团结。
他在声明中赞扬了巴勒斯坦战士为维护巴勒斯坦事业在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坚定性,并对那些为这个事业献出了他们宝贵生命的所有巴勒斯坦人表示敬意。


第6版(国际)
专栏:

11月29日,关闭7个月之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开罗办事处重新开始办公。
新华社记者 张郇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戈尔巴乔夫接受美全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
  美苏首脑会晤将不讨论星球大战计划
  首次承认苏拥有与美星战计划相似的导弹防御计划
本报华盛顿11月30日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采访时说,战略防御计划不是他同里根总统谈判的题目,将要讨论的是进攻性战略武器问题、不同层次的武器问题。他说,苏联方面已有了一些可采取的步骤,以便同美国的立场互相妥协,双方将讨论严格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他强调,只要不违反这一条约,美国可以研究战略防御系统。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事先制作的这次独家采访录象今天在晚间的最佳时间中播出。
戈尔巴乔夫将在下星期访问华盛顿,同里根总统进行第三次会晤,签署销毁全部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条约,讨论削减战略核武器、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和地区冲突等问题。
戈尔巴乔夫在接受美国电视记者采访时还谈到了苏美关系、阿富汗问题、人权和叶利钦的辞职等问题。
在回答关于阿富汗问题时,戈尔巴乔夫表示,苏联正在寻找尽早迅速地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办法。他说,如果美国政府真诚希望以政治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
此间舆论特别注意到戈尔巴乔夫首次承认苏联科学家从事以太空为基地的导弹防御武器的研究。戈尔巴乔夫说,实际上苏联现在正在做美国所做的事情,从事美国战略防御计划所包括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但苏联不会建立战略防御系统,也不会部署这一系统。苏联呼吁美国也这么做。如果这一呼吁得不到响应,苏联将设法对此作出反应。他说,苏联将以比美国战略武器计划便宜百倍的代价对付美国的战略防御系统。
戈尔巴乔夫在谈到原莫斯科市委书记叶利钦辞职一事时说,这是任何民主国家的正常程序,苏联将进行反对冒险主义的斗争,同时向保守主义作坚决斗争。
在采访开始时,戈尔巴乔夫表示,苏美关系出现了一种新形势,他下月对华盛顿的访问将是苏美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说,他将带着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去华盛顿,怎样使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一些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戈尔巴乔夫今天的答记者问为他即将进行的华盛顿之行和同里根总统的会谈勾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签署中导条约后,削减战略核武器50%,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解释将占支配地位。苏联不拟讨论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问题,但是要求遵守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然而苏联同里根政府对这一条约作出不同的解释,能否在这一关键问题上找到妥协办法将是下周内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洲集团召开国防部长会议
  商讨中导协议后的欧洲防务
本报布鲁塞尔12月1日电 记者魏崴报道:11月30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的“欧洲集团”诸国的国防部长于北约总部召开了会议。会后发表的公报表示欢迎戈尔巴乔夫与里根在华盛顿会晤,并且“以很大的兴趣,期待中导协议的签署”。
公报说,与会者希望看到中导协议获得批准和生效,其它的控制军备会谈也能取得进展。
公报强调,在中导协议付诸实施后,欧洲依然处于苏联大量的核武器系统的射程之内,依然面临着华约的常规武器和化学武器的优势,因而,欧洲集团的国防部长们重申,在谋求其它控制军备措施的同时,北约战略应该继续建立在核力量和常规力量的适当结合的基础之上,部署在欧洲的美国核力量、美国和加拿大的常规力量以及它们的快速增援能力,仍是“欧洲和整个同盟的安全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因素”。
谈到“灵活反应”和“前沿防御”战略的有效性,部长们认为主要依靠欧洲盟国的部队。欧洲成员国应继续为加强它们的常规力量作出努力。
这次会议是由荷兰国防大臣主持的。下次会议预计于明年春季召开。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孟政府释放4名反对党领导人
孟加拉国内政部长马丁11月30日宣布,为了创造同反对党举行对话解决国内政治危机的条件,孟加拉国政府当天已经释放了4名反对党领导人。
马丁在11月30日晚上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被释放的反对党领导人中包括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代主席米尔扎·古拉姆·哈菲兹、人民联盟主席团成员阿卜杜勒·曼南。马丁说,艾尔沙德总统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当前的政治问题。
  菲未遂政变领导人的助手投降
据马尼拉11月30日获得的最新消息说,菲律宾未遂政变领导人格雷戈里奥·霍纳桑上校的助手本乌尔·塞兰德斯已向政府投降。政府限定11月30日晚为最后投降时间,塞兰德斯是在这之前作出选择的。他现年40岁,曾充当8月28日政变保安组成员。
政变领导人霍纳桑11月29日在吕宋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仍不打算投降。
 美在法尔西岛发现15枚水雷
美国负责海湾扫雷工作的一名海军官员11月29日对记者说,美国扫雷艇和直升机在过去的两周里,共在伊朗控制的法尔西岛西部水域发现了15枚水雷,水雷险情现已被“控制住”。他说,到目前为止,所有发现的水雷都是同一种类型,即球状撞击式水雷,它们被安放在水面下,并由锁链固定在水中。(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白宫发言人谈美苏首脑会晤时说
  战略武器谈判不会有重大突破
新华社11月30日电 美国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今天对记者说,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会晤时预计不会在削减战略武器问题上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而使美苏首脑会晤延长。
一位苏联官员上周曾表示,如果两位领导人能在削减战略武器谈判上取得某些实质性进展的话,戈尔巴乔夫可能在华盛顿多呆一二天。
菲茨沃特说,苏联方面并未正式通知美国,首脑会晤日程上也没有此项安排。
他还说,美苏削减战略武器谈判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目前看上去似乎暂时不会有重大突破以致于延长首脑会晤时间。


第6版(国际)
专栏:

  土耳其总理准备会晤希腊总理
新华社伊斯坦布尔11月30日电 土耳其总理厄扎尔今天对土耳其半官方的阿纳多卢通讯社记者发表谈话时说,他将高兴同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举行会谈。
厄扎尔说:“我对帕潘德里欧愿意同我会谈的消息表示欢迎”,“我也愿意同他会谈”。
厄扎尔的谈话是对希腊总理提出的谈判呼吁的回答。
据土耳其《自由报》今天报道,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29日在帕特雷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希腊和土耳其两国间的关系在过去几个月里不断有所改善,如果厄扎尔在今天举行的土耳其大选中获胜,我将高兴同厄扎尔举行会谈。”
根据初步选举结果,厄扎尔的“祖国党”已赢得了36.33%的选票。
厄扎尔还对记者说:“希腊和土耳其两国的大使正在相互接触,安排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谈。”
希腊和土耳其同属北约组织,由于塞浦路斯问题、大陆架和爱琴海的领空权等问题两国关系一直紧张。1986年12月19日两国军队在边界发生冲突,使两名土耳其军人和一名希腊士兵被打死。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和一些国家发表声明
  强烈谴责海地右派势力破坏大选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在海地11月29日的大选由于右派势力的暴力破坏而被迫停止后,联合国秘书长和一些国家纷纷发表声明谴责右派的破坏行径。
据报道,在前独裁统治者杜瓦利埃的支持者29日向选民开枪扫射的暴力事件中34人被打死,100人被打伤。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11月30日在一项公报中谴责海地右派势力屠杀选民的暴力行为。这位秘书长希望“海地人民能够很快行使自由选举自己所希望的政府的权利”。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11月29日发表讲话称海地大选遭到破坏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同一天,美国政府还宣布中止对海地的经济援助并宣布撤回美国驻海地的一切军事人员。
法国政府发言人30日对海地停止大选表示“关注”并谴责“极端分子”的暴力行为。
西班牙外交部发言人30日对海地的流血事件表示“深切关注”。这位发言人说,海地的形势如果持续下去,很可能变成“一场内战”。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海地首都太子港30日仍能听到机枪的扫射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太子港多数商店关门,部分商店恢复营业,但多数人仍躲在家里,街上冷冷清清,只有少数汽车还在运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政府向我科技代表团授勋
新华社平壤11月28日电 (记者黎能清)朝鲜国家副主席朴成哲今天在平壤万寿台议事堂向来访的中国政府科技代表团授勋。朴成哲宣读了由金日成主席签署的朝鲜中央人民委员会的政令,授予中国政府科技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一级友谊勋章,授予代表团其他成员二级友谊勋章和友谊奖章。
授勋仪式结束后,朴成哲和宋健在亲切友好气氛中进行谈话。朴成哲转达了金日成主席对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的高度评价和祝贺,并祝愿中国科技工作者取得更大的成就。
宋健说,金日成主席颁布政令,授予他们勋章、奖章,这是朝鲜政府给予中国科技界的崇高荣誉,体现了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宋健表示,中朝两国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为不断发展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努力奋斗。
另据报道,由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率领的中国政府科技代表团11月27日抵达平壤,对朝鲜进行友好访问。朝鲜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李子方,中国驻朝鲜大使温业湛等到车站迎接。
今天晚上,朝鲜政务院副总理郑浚基在平壤人民文化宫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会见结束后,郑浚基在平壤人民文化宫设宴招待中国政府科技代表团。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伊在巴基斯坦交换外交人员
  伊朗对两国交换人员表示欢迎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30日电 据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报道,伊朗和法国今天晚上在卡拉奇机场交换了各自扣留的对方外交人员。
两国交换的外交人员是法国驻伊朗大使馆一等秘书保罗·图里和伊朗驻法国大使馆翻译古尔吉。古尔吉因涉嫌参与1985年和1986年在巴黎发生的恐怖活动,今年6月,法国司法部门决定传讯他。由于古尔吉拒绝接受传讯,法国警察封锁了伊朗大使馆。接着,伊朗也封锁了法国驻德黑兰大使馆,不准保罗·图里离境。
昨天,法国准许古尔吉返回伊朗,并用飞机将古尔吉送到了卡拉奇。今天,保罗·图里也乘坐伊朗派遣的包机抵达卡拉奇。
新华社德黑兰11月30日电 伊朗外交部今天发表一项声明说,法国和伊朗在卡拉奇互换外交人员一事,可以在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声明认为这个行动是德黑兰和巴黎为了打破僵局而作出的努力的结果。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海地大选夭折
  管彦忠
位于加勒比海的岛国海地原定11月29日举行30年来的第一次大选,但由于发生暴力事件、无法维持正常秩序而被取消。
暴力事件从28日晚间开始,自动武器的射击声、警笛和爆炸声在首都太子港街头此起彼伏。据目睹投票情况的法国记者说,29日上午,在市中心的一个投票站,大约100名身穿便服、头戴面具的武装分子向前往投票的人开枪,当场打死10人,许多人受伤。一名采访大选的多米尼加电台记者在动乱中身亡,几名外国记者被打伤。此外,首都的主要电台遭到武装袭击,中央投票中心被烧毁。暴徒们见到开往投票站的车辆及行人就疯狂扫射。在离首都160公里的戈纳维斯,有人袭击了投票站,开枪冲散选民,没收选票。在这种情况下,海地临时选举委员会主席厄恩斯特·米尔维莱29日上午宣布,因“一系列特殊困难”,原定当天举行的海地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停止进行。随后,政府解散了临时选举委员会,并宣布废除该委员会所发布的一切法令。这样,海地人民盼望多年的民主选举就夭折了。
这次竞选运动是10月9日开始的。几十个政党先后提出了35名总统候选人,其中12人因过去与杜瓦利埃独裁政权有过牵连被取消了候选人资格。可是随之而来、接连不断的暴力活动就开始了。10月13日,基督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夫·沃勒尔在警察局附近遇刺身亡。在此之前,另一名中间派的总统候选人路易斯·阿蒂斯在太子港的大街上被暴徒打死。在大选前的一个星期里,至少有28人因参与选举活动而被杀害。临近选举,这种屠杀更达到了高峰。据报道,这些暴行是拥护杜瓦利埃独裁统治的右派势力所为,目的是阻止海地实现民主化。
自今年6月以来,海地局势一直比较动荡。在首都及其他城市,反对派和工会组织不断举行大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给予工会合法权利,抗议政府颁布的新选举法(规定由内政部取代新宪法规定的临时选举委员会负责组织选举活动),进而要求以南菲将军为首的政府辞职。政府派军队镇压罢工和示威活动,一个月中打死35人,打伤110人。面对人民群众的强大压力,7月2日政府被迫取消新选举法,恢复临时选举委员会的职能,但内阁拒绝辞职。50多个反政府组织又多次发动大罢工和示威,要求南菲下台,使局势日趋紧张。
统治海地多年的杜瓦利埃独裁政府去年2月垮台,由以南菲将军为首的军人和文人组成的执政委员会接管政权。一年多来,新政府组织了立宪议会选举,颁布了新宪法,逮捕和审判了前独裁者的秘密警察头目,同时任用了一些杜瓦利埃政府时期的成员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对不断制造事端的极右分子打击不力,没有采取切实措施克服经济危机,从而引起群众的不满。
海地600万人中,85%生活在赤贫之中,失业率达60%,人均收入380美元,人民急切要求改变现状。这次大选的夭折,使海地的民主和发展再遭挫折,局势如何发展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据报道,马达加斯加总理遇刺受伤后,总统拉齐拉卡已指定公共工程部长拉马哈特暂时代行总理职务。
△法国30日在穆鲁罗瓦岛进行地下核试验,其爆炸力为3000吨梯恩梯当量,这是法国今年第8次核试验。
△希腊外长帕普利亚斯30日抵达以色列访问,这是自1948年以来第一个访问以色列的希腊部长。
△沙特农业和水利部一份年终报告说,近年来沙特已在1.13万英亩的土地上种植了1000万棵树。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法伊关系的戏剧性转折
  本报记者 马为民
法国被扣押在贝鲁特的两名人质27日被释放之后,法国—伊朗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自6月30日两国爆发所谓“使馆战”以来一直被迫呆在伊朗驻巴黎使馆里的伊方工作人员古尔吉,在法国警方护送下于昨天傍晚离开使馆,到巴黎法庭接受了两小时的传讯。法庭宣布,关于控告古尔吉参与在巴黎制造恐怖爆炸事件的罪名不能成立。古尔吉已于当晚乘飞机离开巴黎回国;与此同时,法国驻伊朗使馆一等秘书、被控犯有“间谍罪”的图里,在德黑兰接受了传讯,也于当晚乘飞机离开德黑兰,目前正在返回巴黎途中。昨晚深夜,法国警方已解除了对伊朗使馆的封锁,使馆人员已可自由出入。据报道,伊朗也采取了相应的做法。
28日下午,希拉克总理在载乘两名被释人质的飞机抵达机场前发表的简短讲话,引起了新闻界极大注意。他说,这两名人质被释放“自然会使我们朝着解决同伊朗的争端、进而朝着同它恢复正常关系的方向努力”,他还明确提到释放其他仍然在押的人质的可能性。总理府在一项公报中进一步指出,法国两名人质的释放
“主要是由于伊朗当局施加影响才得以实现的”,因此,“法伊关系中其它悬而未决的问题应当能够很快取得进展”,“今后可以考虑法—伊恢复正常关系的问题了”。
报界根据官方的上述表态普遍认为,两名人质的释放和两名有争议的使馆人员分别返国,仅仅是双方要谋求整个关系正常化的两个步骤,未来几天还会有新的进展,它们猜测法国其他人质也有可能获释。另一方面,它们又都注意到了法伊之间某些纠纷的复杂性,比如法国对两伊战争的态度问题。
法—伊断交4个多月来,两国通过其它途径的间接或直接接触并未中断。法国设立了由内政部长帕卡为首的小组,专门处理同伊朗的关系。10月中旬,法国外长雷蒙和伊朗总理穆萨维先后访问了叙利亚,据悉,叙利亚“充当了中间人”。来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机构会议的伊朗高级官员也同法方进行了接触。另外,法国的一名“特使”一直在中东同各方磋商。法伊关系走出死胡同看来是上述一系列不公开接触的结果。
此间舆论还注意到,法伊断交对双方均无任何益处。人们认为,海湾局势紧张以来和最近的阿盟首脑会议之后,伊朗进一步感到了同外界改善关系的必要性,而法国虽然向海湾派去了军舰,但行动谨慎,没有采取过任何刺激伊朗的举动。这一切又为法—伊谈判解决争端和谋求恢复关系正常化提供了基础。
(本报巴黎11月30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