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诗豪轶闻
——欧仁·鲍狄埃百年祭
沈大力
每年11月万圣节,当巴黎拉雪兹神甫公墓渐渐变成一片花海时,总有人来坟地东南角一座灰色花岗岩墓前,献上一束束红石竹。那石碑正面刻着:“欧仁·鲍狄埃(1816—1887)。”
《国际歌》作者辞世,迄今整整100年了。他殁于贫困之时,连给自己墓上立个石碑的钱都没留下。直至诗人逝去21年后,他的一些难友和穷苦工人才凑足了经费,由原巴黎公社委员阿尔努设计,为他立了眼下这块纪念碑。
鲍翁的墓十分朴素,显出逝者清贫的生涯和谦逊的品格。一近墓石,瞻仰者即可看见其上平放一册白色大理石雕成的《革命歌集》。书是开启的,左页刻着“献给咏唱诗人欧仁·鲍狄埃”;右页刻着《起义者》、《穷约翰》、《蜘蛛网》、《面包的话》、《地球的死亡》和《国际歌》等6首诗题,书下衬着布罗塞用青铜雕刻的一大片橡树叶,书上端放着一朵青铜雕花(见上图)。
颇有意义的是,鲍狄埃石碑落成仪式和巴黎“公社战士墙”揭幕典礼同在1908年5月24日举行,有15000群众参加。他的挚友艾里·梅、古毕尔医生、“巴黎公社老战士协会”书记纳瓦尔和社会党领导人阿列曼、瓦相等相继发表了演说。
从此,鲍翁墓上有了石碑,但他的妻女和一个12岁的小孙女,却在赤贫中挣扎,靠微薄的公共救济金度日。
鲍翁十分珍惜自己的诗作。1883年,巴黎“咏唱诗社”举办诗歌竞赛,有300多诗人参加。鲍狄埃拄杖前去,获得了头奖。鉴于他家境拮据,“咏唱诗社”提出两个奖励他的方案供选择:或由诗社组织募捐,解决鲍狄埃的生活困难;或由诗社资助,出版他的诗集。
“出版我的诗集吧!”鲍翁激动地对前来商谈的诗人纳铎说:“我饿死也无所谓。”
于是,纳铎筹款出版了鲍狄埃的第一部重要诗集《谁是狂人?》
纳铎是已登坛树帜的右翼诗人,早在1848年就见过鲍狄埃。当时,鲍翁在“饮酒诗社”咏唱自己的作品《歌谣的宣传》,纳铎叹羡咏唱者那股激情,那种才华,急忙探问坐在一旁的文坛诗圣彼埃尔·杜邦有何感想。
“这是个超过咱俩的人!”杜邦心悦诚服地回答。
一个世纪一晃而过。今天,尽管《国际歌》已声满全球,尽管《革命歌集》中的诗篇意象超越,音韵激昂,可与雨果的诗相颉颃,但它们的作者却因政见而为统治者所恶,为御用文人所不道,被打进了“文学炼狱”。
笔者曾在巴黎寻访鲍狄埃故居,走到夏贝勒林荫道附近的夏特尔街2号,唯见那寓所墙上镶着两位遭纳粹杀害的抵抗运动烈士的纪念碑,竟没有鲍氏一点踪迹。
“请问,这里是欧仁·鲍狄埃的故居吗?”我诧异地问女门房。
不料,那位老妪茫然不知。我本想再问些什么,但见老守门人那付憨态,也就欲言又止了。事后,我久久寻思,殊觉不然。在巴黎街巷,在工人、学生的游行队伍中,在“《人道报》节”,在拉雪兹公墓“公社战士墙”前,在鲍翁的石墓旁,我都听人唱过《国际歌》。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许许多多人知道《国际歌》。实际上,鲍狄埃的名字已化成了一支歌。
100年来,它是共产党人投入战斗、走向刑场时昂首高唱的歌,它更是今天给那些在“信仰危机”中苦闷彷徨者以希望、以勇气的歌。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历史终将证明,正是这支歌预言了人类的明天: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黑海之滨“友谊树”
高极明 宋广礼
树,一棵精心培育的树,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载体。它是苏联索契市植物园的一株柑桔。今年夏天,我们中国广播记者组到苏联采访,这株与众不同的“友谊树”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开园元勋”
索契位于苏联黑海之滨,这座美丽的亚热带城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凡到索契的游客,几乎都要到植物园参观游览。这里培育着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世界各地选送来的3000多种植物。但其中最富吸引力的要数这棵大名鼎鼎的“友谊树”。接待我们的女主人留德米拉·德米特连卡似乎很了解我们的心理,一进植物园的大门,就把我们带到“友谊树”下,饶有兴味地讲道:这棵树是米丘林的学生于1934年栽种的。如今,它已年过半百,是这个植物园中资格最老的树。这位“开园元勋”的树冠直径约有5米,高6米,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女主人说,在这棵树上已经嫁接了629个枝条,结出了45种果实,它们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颜色有深有浅,成熟期也有先有后。
中国砧木
原来,这棵树的砧木是一棵产于中国山区的适应性很强的柠檬树。这许许多多的接穗,都是世界各国的来访者亲手嫁接的,其中也有中国的林学家。我们看到,在每一个接枝上,都挂着一个小牌,上面用各种文字写着嫁接的柑桔品种、日期以及来访者的国家等。到我们去参观的那一天(7月29日)为止,已经有150个国家的朋友在这棵树上嫁接了接穗。留德米拉风趣地说,由于这棵树接穗过多,现在已经不能再承受新的接穗了,因此暂停了嫁接。但也有例外,比如,新成立的国家,或者从未来此嫁接过的国家,可以给予优待。
四方培土
“友谊树”在一天天成长,友好的人们更加关注它。自1965年以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不断选送来当地优质土壤,或具有纪念意义的土壤,其中有列夫·托尔斯泰墓地上的土;有高尔基、捷尔任斯基故乡的土;有列宁格勒皮斯卡廖夫斯卡娅无名烈士墓墓地的土;有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法西斯集中营地的土;还有苏联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故乡的土等等。此外,许多国家也都选送一抔土,有中国的,匈牙利的,波兰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以及日本、英国、美国的等等。美国前总统林肯故乡的土,捷克著名作家、民族英雄伏契克故乡的土,也都被撒在“友谊树”下。为了让这棵“友谊树”更富有和平色彩,显示友谊的纯洁,苏联海军还特地从北极运来了冰块,融成清净甘美的水,浇灌了“友谊树”。
留德米拉高兴地告诉我们,在这棵树前她接待了成千上万的国际友人,其中也包括许许多多的中国同志。在一本厚厚的签名簿上,留下了来此参观过的中国同志的名字和各国朋友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写下的美好赠言。留德米拉指着手中的签名册兴奋地说,这本签名册已经是第47本了。
友谊佳话
留德米拉特别引以为荣的是,她有幸同中国著名杂技演员夏菊花合影。她兴致勃勃地拿出一本珍藏了将近30年的《中国妇女》杂志给我们看,两位年轻姑娘当时的亲热劲儿,宛如就发生在昨天。
今年3月,在这美丽的植物园里,又增设了一座陈列馆,各国人民表示友谊的纪念品都陈列在这里。来自中国的几件纪念品格外引人注目——在一个玻璃橱里,以五星红旗为背景,陈列着一件件精巧的工艺品,有可爱的和平鸽、活泼的小鸟、精致的花瓶,还有一株可以发出声响的小树,十分逗人喜爱。
如今,索契植物园里的“友谊树”已经发展到60株,成为一片“友谊林”,一枝枝新的来自异国他乡的接穗又在它们身上安家落户了。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报纸口号趣谈
陈功
“本报刊登所有新闻。”这是《纽约时报》的口号。报纸大,叫得也响,90年来,已经闻名遐迩。
报纸口号,是报纸的一面旗帜,一块招牌。所以,不独《纽约时报》有,美国的大小报纸,多数都有。只是有的顶在报头上,有的则标在言论版里。
美国报纸的口号,或宣扬新闻自由的重要性,或表明竞争立场,或自诩为读者服务,或炫耀悠久报史,或卖弄出版商的幽默感。但万变不离其宗: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形形色色的报纸口号中,“最最最”的泛滥,“唯我独尊”,“老子第一”,恐怕算得上是最大的共同之处了。丹佛市出版的《落基山新闻日报》给自己冠以“科罗拉多最伟大的报纸”之称。该市的《丹佛邮报》也分寸不让地自诩是“美国最出色的报纸”。佛罗里达的读者眼下不知信谁的好:《圣彼得斯堡时报》和《奥兰多卫士报》都自称是“佛罗里达最好的报纸”。旧金山《调查者报》更是气吞寰宇,口号竟是“日报之王”。这样一来,别的日报看来就只有称臣了。《匹兹堡邮报》似乎“谦逊”一点,只自称为“美国伟大报纸之一”,这就避免了与其它报纸攀比的尴尬。
谈国家历史,美国人个个都承认美利坚年轻。但一说报史,似乎又没有一家报纸不在口号中摆“老资格”。《皮奥利亚每日星报》标榜已“为中伊利诺州服务131年”。新伦敦的《每日报》“自1881年来一直为康涅狄克州东南部服务”。《亚特兰大时报》则是“有118年历史的南部样板报”……吹悠久报史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过,吹历史得不怕麻烦,年年都要换数字。
报纸口号有时也充满强烈的竞争火药味。《纳希维尔旗报》是家晚报,口号很冲:“今日出版的今日新闻”,意在贬低它的对手《田纳西人》,后者是晨报,其截稿时间决定了它的“今日”新闻不过是昨日旧闻。
据说,美国报纸口号兴起可追溯到后殖民地时期。1789年,《波士顿日报》首先在自己的报头上打出动人的口号:“自由的报纸维护人民的尊严。”尔后,别的报纸群起效尤,相沿成习。凡新报纸问世,响亮的口号就象动听的报名一样重要。
不过,再响的口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读者也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于是,有的报纸想着法儿“新桃换旧符”。《丹佛邮报》够得上典型。自1895年以来,口号几经更改。起初,是“你的兄弟,全心全意的报纸”,后来,换成“自满自足没有希望”。1978年以前,口号长得可称世界之最:“永远为人民服务,善的事业不乏支持,恶的行当终难兴旺。”今天,它又洞箫横吹,成了“落基山王国之音”。
其实,改也改不出多少新意来。倒是《芝加哥论坛报》干脆。1977年新年伊始,索性抛弃了“全世界最伟大的报纸”这一用了130年的口号。理由嘛,很简单:口号会造成信誉问题。编辑们终有所悟地说:“最好让读者自己去决定。”
本来嘛,吹也无益。报纸的形象,不能凭口号哄人,而只能靠扎扎实实的内容和日积月累的信誉。


第7版(国际)
专栏:

每天请笑十分钟
研究现代人心理状态的一些英国心理学家认为,一天笑上十分钟,则晚上睡觉安稳,白天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因此,英国心理学家建议,每种出版物都应辟有一个幽默角,每天晚上的电视节目中播放笑话不应少于三十分钟。这样将对人们的健康有益。(致)


第7版(国际)
专栏:

一九八七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 日本生物学家利根川进获生理和医学奖。他1939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是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生物系和癌症研究中心的教授。他因在研究产生多样性抗体的遗传原理方面有重要发现而获奖。
↑ 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获和平奖。他是中美洲和平计划的主要发起人,为该地区有可能恢复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 联邦德国的约翰尼斯·柏诺兹博士(左)和瑞士的卡尔·缪勒教授合得物理奖。他们最先成功地发现了高温超导材料,从而促进了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
↑ 美国教授小唐纳德·克拉姆(左)、美国研究化学家佩德森(中)、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教授莱恩(右)合得化学奖。他们合成了具有分子量低和性能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并在研究和应用方面都作出了新贡献。
↑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获经济学奖,他在研究产生经济增长和福利增加的因素方面有特殊贡献。
↑ 约瑟夫·布罗茨基获文学奖,他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后去美国定居。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出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伸手可奏激光琴
法国工程师、音乐爱好者菲利浦·格尔发明了一种“激光竖琴”。代替一根根琴弦的是一束束激光,每束激光便是一种相应的音调。演奏者只需将手伸入光束,就会发出音响,音色十分悦耳,它能随着手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新型乐器已在巴黎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进行了表演。(宏通)


第7版(国际)
专栏:

这里每一座高塔都听从着列宁——马雅可夫斯基:《列宁》
列宁在莫斯科红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