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产轻微型汽车质量赛揭晓
参赛的三十多辆汽车技术性能良好
本报北京11月7日讯 新华社记者李安定、本报记者赵志文报道:首届国产轻型、微型汽车质量测试赛今天揭晓。人们在从广州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沿途5000余公里的赛程中,对国产汽车的质量水平留下深刻印象。
据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测试结果:获轻型货车综合质量奖金杯的是沈阳的金杯牌132型,获银杯的是北京的北京牌130型,获铜杯的是天津雁牌133型;获旅行车金杯的是沈阳的金杯牌622型和北京的北京牌632型,获银杯的是北京的燕京牌620型;获微型货车金杯的是哈尔滨的松花江牌110E型。另外有11种汽车获可靠性金杯奖。
轻微型汽车是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车型,产量已占到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这次参赛的16个厂家的30多辆汽车,表现出良好的技术性能,在全程平均时速44.3公里的情况下,无故障间隔里程达6595公里。全部参赛汽车都安全抵达终点天安门广场。


第2版(经济)
专栏:

把增强后劲列入承包内容
抚顺引导承包企业避免短期行为
本报讯 记者皮树义报道:辽宁省抚顺市在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中,注意引导企业避免短期行为。多数企业承包期限较长,承包企业都把增强后劲列入了承包内容。市政府还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增加自我投入。
目前,抚顺市市属预算内72户工业企业全部实行了承包。其中,承包期4年的52户,占承包企业数的70%多;实行承包的37户大中型企业中,有32户承包期4年。承包期长,承包前景透明度高,使承包者心里有底,不满足“当年红”,有利于规划长远发展。抚顺市把承包期与“七·五”计划期相协调,确定经济效益比较稳定的盈利企业承包期4年。
抚顺市是一个以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老行业、老企业多,技术改造任务繁重。市政府把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后劲当作承包的重要内容。固定资产增值、技术改造项目和效益、自有资金用于技术改造额,这些有关后劲的指标列入承包指标后,促进企业挖潜改造。对3户技术改造任务特别繁重、严重缺乏后劲的企业,实行了上交利润定额包干,企业在完成上交基数后,超收部分全留给企业,主要用于技术改造,以增强这些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抚顺市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增强自我投入能力。去年,市政府规定:凡是企业用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其自有资金视同银行贷款,允许企业盈利后抽回。今年,在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市政府领导多次重申这一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新的办法,大大调动了企业自我投入的积极性。仅据55户企业的统计,今年用于技术改造的自有资金就达5033万元。
抚顺市政府认为,在当前市场机制不稳定、宏观控制不完善、企业行为不规范的情况下,企业承包后很可能出现短期行为,抵消承包经营的优势。因而,他们一开始推行承包经营,就注意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引导企业树立长期行为。


第2版(经济)
专栏:

“丰收奖”明年起试行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七日电 农牧渔业部最近发布了《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试行)》,以鼓励为促进农牧渔业的发展,在推广各项科技成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这个奖励办法规定了授奖的总原则,以及奖励范围和报奖条件。
农牧渔业“丰收奖”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它面向社会,凡“丰收计划”项目或未列入“丰收计划”的项目均可申报请奖。奖励分一、二、三三个等级。奖金分别为一万元、五千元、二千元。每年申报截止日期为三月三十一日。
这一奖励办法将从一九八八年开始试行。


第2版(经济)
专栏:

为人才下乡广辟新路
吉林乡镇企业进城开“窗口”
本报讯 吉林省人才密集的中心城市长春市和吉林市,今年有26个县(市)区的乡镇企业前来开“窗口”,举办人才智力交流洽谈会,为乡镇企业招聘人才,引进技术、项目和资金。
这种乡镇企业干部进城与专家、教授谈生意的形式,是吉林省劳动人事部门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协作,探索人才合理流动、支援乡镇企业建设的新尝试。洽谈会共接待各类人员6000多人次,达成意向性协议900多个,将有2000多名科技、管理人员随同项目一起,以兼职、承包等多种形式到乡镇企业建功立业。舒兰县的乡镇企业通过洽谈,达成人才、技术、项目等意向书85项,其中引进资金意向性协议金额达257万元。今年5月最早开“窗口”招聘人才的大安县,共签订各类合同27项,有些已见成效。
这种人才智力交流有三个特点。一是政策优惠,重点在智力交流。各地从实际出发,对以各种形式支援乡镇企业人员的报酬形式、分成比例、奖励办法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有的还为应聘者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困难。二是形式多样,灵活机动。兼职、承包、租赁、联营、技术攻关、技术咨询均可。三是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事先通过新闻发布会以及双方对接,做充分准备,然后双方洽谈。
(仇方迎 宋东生)


第2版(经济)
专栏:

引入竞争机制 大家都有奔头
雁北涌现一批新型企业经营者
本报太原11月7日电 记者王艾生报道:山西省雁北地区深化改革,在全地区国营企业实行招标抵押承包、任期目标抵押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一大批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登上改革舞台,大显身手。
今年以来,雁北地区有323个国营企业公开招聘经营者,通过激烈竞争,有505人中标,其中国家干部146人、职工344人、农民12人、市民2人。他们素质好,能力强,知识多,有才干,成为当今雁北国营企业的骨干。
这批新人,有敢于冲破旧体制的勇气和胆略。山阴县水泥厂的王国义,人耿直,勤计谋,他在这个厂工作7年,深知企业的弊端。厂里由国家投资200余万元,建成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可是经济效益一直不好,职工7个月发不了工资。王国义上任后,连“砍”四板斧:科室人员减掉1/3,辞退100多名不合条件的工人;从清闲岗位上减掉“七姑八姨,三兄六弟”的软、懒兵48人;宣布“六不准”,一下子镇住歪风邪气;并从大同水泥厂请来师傅,“诊治”企业的“病根”。企业从此活起来。消耗下降,质量上升,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6.3倍。
这批新人有高度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他们说:企业不挣钱,还办企业干什么?平鲁县开了21年汽车的姬海生,以2.5万元的现金作抵押承包了平鲁县农机修造厂,当了厂长。这个厂负债102万元,38台机床,只有一台能转动,工人29月未领得工资。姬海生走马上任,筹措资金买回柴油80吨,10辆载重卡车动起来。他从洛阳拖拉机厂请来5名师傅,帮助修理车床,企业起死回生。仅仅8个月,创利润10万元。
这批新人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内部改革。山阴县有机化工厂厂长贾兴国,实行企业内部层层招标抵押,挖掘内部潜力,推行电、煤节约奖,经济效益大增,他们的糠醛出醛率、资金利税率都夺全省同行业第一名。
这批新人不光学习本行业的技术知识,还特别渴求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科学知识,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应县瓷厂厂长王恒,钻研现代陶瓷行业的管理技能,在内部挖潜上大做文章,经济效益大增,六项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勇于开拓的新人,雁北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令人喜悦的局面,1至9月份,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1.6%,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36%。


第2版(经济)
专栏:

西北“古典农民”的新生
——河西走廊纪行之二
本报记者 刘桂莲 张述圣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在往昔骏马奔驰、明驼往复的丝绸路上,满载蔬菜瓜果的汽车、拖拉机奔驰而过。张掖市魏书记告诉我们,这几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河西走廊的蔬菜瓜果市场分外兴旺。特别是张掖市,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菜园子”,去年蔬菜产量2.9亿公斤,除销本省外,全国有22个省86个城市,包括京、津、沪,都吃到了张掖的菜!
张掖市南关蔬菜市场,占地50亩,有1400个摊位,站在这头,望不见那头。从早到晚,车辆、人群川流不息。据统计,每天有大小拖拉机100多台、架子车800多辆,从周围农村把蔬菜拉到市场;来这里买菜的,有从青海、内蒙古及本省的金昌、嘉峪关和兰州来的几十辆汽车,每天的交易量有30万公斤。象这样的蔬菜市场,在张掖市区就有3个,整个张掖地区有100 多个。老魏说,真没想到,这个几年前吃菜还要从外地进的地方,蔬菜竟成了“拳头”产品,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
张掖乃至整个河西走廊,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多,适合种植夏秋蔬菜。可是过去这里很少种菜。原因是这里蔬菜销量很小,整个河西走廊没有一个蔬菜市场,人们也不了解外地市场的行情。自给经济禁锢了人的思想,是商品经济打开了人们的眼界。1986年,河西走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8万亩,总产量为7.9亿公斤,和1980年比,种植面积增加了85%,产量增加了3.6倍,河西农民人均从瓜菜生产中获纯收入35元,在一些集中产区可达百元以上,瓜菜商品率达75%。
随着河西走廊蔬菜进入全国市场,这里人们的市场观念正在日益增强。面对市场,人们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这压力又使人想法提高生产水平、经营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酒泉种菜能手范登举,为了在蔬菜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习惯,他采取温室育苗、大棚移栽、地膜定植等手段,使蔬菜上市从过去的“六月葫芦、七月黄瓜、八月茄辣”提早到现在的“一月韭菜,二月白菜,三月葫芦、黄瓜,四月蕃茄、五月茄辣”。去年,他投入3000元,产出9000元。张掖的菜农,走出去和兰州携起手来,兰州为张掖提供技术咨询,帮助张掖解决蔬菜、瓜果品种的更新换代及筛选,制订蔬菜发展方向和规划。菜农已不满足于就地销售,结成联合体向外省市开拓,在“东拓西出、南占北通”的口号下,有392个联合体加入蔬菜瓜果运销行列,和国营渠道并驾齐驱,运销量占总销量的66%。
丝路通商曾给河西走廊带来繁荣。河西走廊又因丝路的衰落而变得闭塞、落后。今天,改革开放,使河西走廊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河西人正在想方设法把当地的资源和产品变成商品,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厂陆续兴办起来,人们把多年弃置的玉米心加工成糠醛,用向日葵盘提炼果胶,将瓜果加工成罐头,蔬菜加工成脱水干菜……,“种、养、加”一条龙的链条在延伸,产品不仅销往各省,还销往国外。
“土里刨食、地头端碗”,这种传统农民的形象,正在被新型农民形象所代替。
武威市大柳乡桥坡村有位名叫陈沛的农民,他所在的村子原来很穷。1979年他自荐当了副队长,分管工副业,他抓建筑队、油漆组、木工组、电焊工,广开致富门路,第一年收入3.2万元。他用这个钱,给队里打了两眼井。第二年工副业收入7.8万元,买了拖拉机、汽车,成立运输队。1981年收入12万元,1982年24万元。陈沛是个有心人,他想到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有资金。他从报纸上看到介绍外国“股份有限公司”的文章,就搞起“桥坡农民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固定资产、现金入股的办法,集资建腐竹厂。他引进技术、人才,产品质量好,很快打开销路,第一年收入43万。1984年,又办起水果糖厂、粉条厂、面粉加工厂,收入100万,1985年150万,1986年200万。他还搞技术输出,光腐竹一项,仅技术输出费就收入11万元。这位古凉州的新农民,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发展商品生产是农民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陈沛如今又在武威城区修建了一幢百货、杂品、土特产品及旅游服务的综合大楼,为农民发展商品经济提供窗口和服务。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河西这个多年来贫困的地区,正在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拿有代表性的张掖市来说,198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00元的占58%,500—1000元的占30%,人均收入200元以下的只占到9.8%了。
一位在甘肃工作多年的新闻记者,谈起改革八年河西人的变化,他的感觉是:有1/3农户跑步进入商品经济,1/3的迈开了步子,还有1/3农户,只要在资金、技术上帮助一把,也可以很快进步。


第2版(经济)
专栏:

经济零讯
本报讯 农牧渔业部等单位主办的1988年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将于明年11月7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展览会将展出、引进国外先进农业设备,相互交流农业技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友谊,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展览会期间,还将组织合作经营、补偿贸易、合资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洽谈。
(啸静)
本报讯 为适应旅游事业发展需要,北京市旅游设施建设承发包公司于11月7日正式成立。
北京市旅游设施建设承发包公司拥有一批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设计所,承包各种宾馆、商业服务楼宇、办公写字楼、公寓、住宅等工程的修建和更新。
本报讯 11月2日,商业部和四川省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集会,庆祝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今年9月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饮料、食品展览会上荣获国际“金鹰”金杯奖。商业部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表讲话,鼓励我国有更多的优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上获奖,为国争光。


第2版(经济)
专栏:三言两语

竞争出人才
江畅
运动场上,之所以屡屡刷新纪录,不断涌现新秀,就因为人们处在紧张激烈的争夺之中。
如今,这种争夺,渗透到经济领域里来了。山西雁北地区国营企业实行招标承包、租赁、股份制等不同经营形式后,涌现出一批新型企业经营者。这批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旦登上改革的舞台,马上显出身手不凡。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管理,为优秀企业家和各种专门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已经并将继续引起企业人事制度的一系列变化。”过去那种陈旧单一的管理方式,企业躺在国家身上,职工躺在企业身上,干好干坏都一样,谁也不着急,谁也不感到有危机,阻碍了人才成长。
所以,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不吃“大锅饭”,没有“铁交椅”,人尽其才,各展所长,大家都有奔头,企业也就有了生机和活力。


第2版(经济)
专栏:

西藏高原推广青稞玉米良种见效
日喀则半数耕地亩产300公斤
新华社拉萨11月7日电 (记者多穷、张春保)秋收时节,年楚河谷一片金黄。日喀则地区农牧局的同志介绍说:现在,全地区110万亩耕地,有60万亩种上了适合高寒气候地带种植的青稞、小麦良种,亩产可达300多公斤。
这些优良品种由日喀则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具有抗霜冻、耐寒的特点,经大面积播种试验,青稞平均亩产比一般高23.47%,小麦增产20%强。
日喀则地区确立了以示范引导为主的良种推广方针,从1983年开始,在全地区各县找了50户对科学种田感兴趣的农户,给他们无偿提供化肥和良种,利用他们种植后的收益,让农民看到种植良种的好处,带动周围农民使用良种。日喀则市加穷则乡达龙家,1983年开始种植良种“喜玛拉10号”,秋收时,亩产达300多公斤,比周围群众的亩产要高出近100公斤。村子里农民在秋后纷纷拿上青稞酒、鸡蛋到他家,要求换种。现在,这个村80多户人家全部种上了良种,还流传到其他村子。
大面积推广良种,使日喀则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1980年以前,日喀则地区粮食总产最高不过1.5亿公斤左右,1985年粮食总产突破2亿公斤。今年西藏气候异常,日喀则粮区先旱后涝,但粮食总产量仍可达到1.9亿公斤。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开始成为世界香料生产大国
新华社贵阳11月7日电 (记者何天文)我国香料工业迅速崛起,开始成为世界香料生产大国之一。1986年全国香料香精产量已达到3.4万吨,生产规模跃居世界前茅。今年预计还将有大幅度的增长。
目前,全国已有80多家生产厂点、100多个与香料工业有密切联系的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发出的天然香料已达近200种,其中年产量1000吨左右的桂油、八角茴香、薄荷油、柠檬桉叶油、松节油、柏木油等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产量超过2000吨的薄荷脑,名列世界第一。合成香料总计已约有600个品种。
我国香料工业骨干出口产品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第2版(经济)
专栏:图片新闻

开封菊展
河南开封举办的第五届菊展,共展出名菊10多万盆,有960多个品种,其中有“庆祝十三大胜利召开”、“节日礼花”、“菊海腾龙”、“金鲤戏荷”、“菊花仙子”等大型菊丛造型分布各点。
具有千年养菊历史的开封市,今年展出阵容大,参展单位广泛,展出品种多,展品造型新颖,培植技术已向高大与微型两级发展,大的“二龙戏珠”、“长颈鹿”造型菊竟分27层,高5.2米,超过了全国菊展水平。小的,全菊不过二寸,小巧玲珑,十分可爱。展区内设咏菊诗画区、集名菊、诗词、书法于一堂,把赏菊引入诗情画意的高雅文明境界。同时,菊会结合着经济活动,以花为媒、以花会友,沟通经济信息。
11月1日,菊展开幕剪彩时,北风呼呼,雨雪纷飞,而抗风傲雪的菊花海洋,恰在这时争香斗艳,妩媚动人,引得数万观众流连忘返。
本报记者 高粮摄影报道(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