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兰党中央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致电
祝贺赵紫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11月4日打电报给赵紫阳同志,祝贺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贺电说:“我以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对您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致以衷心的祝贺。
“波兰统一工人党、我国劳动人民以崇敬的心情看待您为中国共产党的巩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所作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们高度评价您为加强我们两党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所从事的活动。
“我们祝您,赵紫阳同志,祝中央委员会和全体中国共产党人,顺利实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请接受对您诚挚的祝愿,祝您身体健康,祝您为自己国家的利益,为社会主义与和平的利益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第6版(国际)
专栏:

祝贺中共十三大圆满成功
扎伊尔人民革命运动致函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扎伊尔人民革命运动中央委员会10月31日写信给我党十三大主席团,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贺信说:“值此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际,扎伊尔共和国人民革命运动中央委员会非常高兴地在这美好和伟大的时刻,代表人民革命运动——国家党的全体党员、党的领导人以及中央委员会,向你们致以热烈的问候,同时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人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在贵党伟大和英明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祝愿中国共产党和扎伊尔人民革命运动之间业已存在的十分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祝愿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通过宣言
加强合作促进南亚和平团结与进步
本报加德满都11月4日电 记者史宗星报道:第三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今天上午在这里闭幕。会议通过的《加德满都宣言》指出,联盟将继续坚持联合国宪章和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加强合作,促进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团结与进步。
《宣言》强调,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联盟各成员国特别要互相尊重主权平等、领土完整、民族独立、不诉诸武力、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及用和平方式解决分歧等原则。
《宣言》指出,与会7国领导人满意地回顾了联盟成立以来在实施11项具体行动计划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今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这些方面的合作。
《宣言》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以推动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宣言》欢迎美国和苏联就裁减中程核武器问题达成谅解,并要求尽快缔结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不丹国王旺楚克、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巴基斯坦总理居内久、印度总理拉·甘地和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出席了闭幕式。
为期三天的这次首脑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今天的闭幕会议上,7个成员国的外长签署了关于建立南亚粮食储备的协议。协议规定,由成员国共同筹集20万吨储备粮,专用于解决本地区国家遇到自然灾害时的粮食急需。此外,外长们还签署了一项镇压恐怖主义活动的7国公约。按照公约规定,联盟7个成员国要在打击恐怖活动方面进行协调与合作。
会议期间,南亚7国领导人在缓和的气氛中举行了多轮双边会谈,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
本届首脑会议主席、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代表7国首脑在今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联盟在实现自己最终目标的道路上正日益加深相互谅解,这将使得每个成员国能够在和平与协调一致的气氛中得以发展和进步,从而造福于本地区的人民。


第6版(国际)
专栏:

两伊将派代表与联合国秘书长会谈
新华社联合国11月3日电 据联合国一位发言人说,伊朗和伊拉克已同意派遣代表与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举行新的一轮会谈,以解决长达7年的两伊战争问题。
这位发言人说,伊拉克方面将派外交部长阿齐兹出席会谈。伊朗也“原则上同意”派代表,但还未决定派什么人。
11月2日,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分别会见了伊朗和伊拉克的代表团,但是没有透露会谈的详细内容。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首相中曾根和泰国外交部发言人分别发表谈话
祝贺中共十三大圆满结束
新华社东京11月2日电 据此间通讯社和报纸报道,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今天说,他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结束、并为今后新的发展打下基础表示祝贺。
中曾根是在首相官邸对日本记者发表谈话时说这番话的。他还说,“中共十三大实现了领导机构年轻化”,“为今后向着现代化、开放化大踏步前进建立了踏板。”
中曾根重申:“日本今后仍将一如既往,本着日中关系四项原则的既定方针同中国合作。”
新华社曼谷11月4日电 (记者黄勇)泰国外交部发言人沙洛·差瓦那威叻今天在这里说,泰国对中共十三大圆满成功表示欢迎。
沙洛是今天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讲这番话的。
他说,中共十三大的结果有重要意义。它表明,中国的政策没有变化,仍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继续致力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并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多的自由。
他说:“我们认为,这是建设性的正确路线。”
他说,中国方面表示,中国对泰国和这个地区的政策不变。中国希望在和平与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菲律宾外长劳尔·曼格拉普斯2日说,东盟6国首脑已向菲政府作出了参加马尼拉首脑会议的保证,因此,东盟首脑会议将按期于12月在马尼拉举行。
△科威特通讯社3日援引科威特国防大臣萨巴赫的话说,为对付伊朗的袭击,科威特正在同美国、苏联、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军工厂进行接触,准备购买一些反导弹武器。
△据肯尼亚《旗帜报》2日报道,乌干达3个反政府组织在伦敦成立流亡政府。
△洪都拉斯政府3日成立全国和解委员会,以履行中美洲和平协议。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哈努克拒绝在柬伪政权中任职
新华社曼谷11月3日电 民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驻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私人代表处今天在这里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说,西哈努克已拒绝接受非法的金边政权安排的任何职位,即使是最高职位。
公报说:“在柬埔寨从外国占领下获得完全解放和自由之后,只有柬埔寨人民才享有选择其未来领导人的主权。”
公报说,西哈努克认为,只有当柬埔寨实现了百分之百的独立,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和解,也就是说,柬埔寨不驻有任何外国军队并实行中立。
在谈到西哈努克同柬伪总理洪森可能举行非正式会晤时,公报说:“这是洪森和越南在某些国家支持下提出来,而不是西哈努克想这样做的。”
公报还声称,西哈努克提出会晤的条件仍然没有变。会晤的条件是:洪森必须亲自写信或发电报请求觐见西哈努克亲王,并同意公布双方会谈的全部内容。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德两名警察被杀引起全国震动
据新华社波恩11月3日电 (记者戴履斌)昨天夜间约9时,西德有200余名反对扩建法兰克福机场跑道的示威者,在该机场西跑道举行示威集会。当警察企图驱散集会时,示威者同警察发生冲突。一位43岁和一位23岁的警察被打死。
1万余名警察今天在许多城市举行示威,对枪杀警察事件表示愤怒,对死者表示悼念。
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和总理科尔今天发表谈话对死者家属表示关切。科尔还主张对今后示威中的暴力行为采取措施。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在不平坦道路上发展和变革的七十年
新华社记者 唐修哲
苏联人民在改革声中迎来了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七十周年。半个多世纪来,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十月革命前,俄国工业总产值仅占世界工业产值的百分之四多一些,现在已达百分之二十,已由一九一四年的世界第五位跃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据苏联最新出版的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如果以一九一七年的基数为一,则一九八六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已增加为一百三十二,国民收入为一百四十三,工业总产值为三百一十八,农业总产值为五点四。钢、煤、石油、天然气等二十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粮食总产量已由一九一七年的四千四百六十万吨上升到一九八六年的二点一零一亿吨,皮棉总产量由五十万吨增长到八百二十万吨,肉(屠宰量)和牛奶总产量分别增加了三倍和四倍。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也都相应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十年来,苏联走的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十月革命胜利后,随即发生了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三十年代由于肃反扩大化,杀害了不少无辜干部,农业集体化又犯了强迫命令的错误。四十年代卫国战争时期,因战争而造成的物质损失高达四万亿卢布,也就是说相当于近一半的社会财富毁于战火。战后在治好战争创伤后,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又出现了停滞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科学技术发展在某些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政治领域都积累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戈尔巴乔夫在一九八五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方针。
同过去相比,今年庆祝十月革命七十周年的特点是:苏联的领导和舆论宣传工具对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摒弃了单纯宣扬成就、制造“歌舞升平”景象的旧做法。
戈尔巴乔夫在总结七十年的经验教训时,认为今天的困难和问题的根源来自遥远的三十年代,后来虽然不止一次感到需要变革,但往往半途而废,未能贯彻始终。他对苏共一九五六年召开的二十大作了高度评价,说这次大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后来采取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措施,由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领导的主观主义工作方法而受挫。一九六五年的经济改革也未能进行到底。对七十年的历史,他作了三点结论:首先,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证明了它对解决社会进步的最复杂的问题具有巨大的可能性;第二,完善社会主义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要求给予巨大的关注、不带成见地分析问题、坚决摒弃一切陈旧的东西;第三,要依靠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吸引劳动人民积极参加实现变革的任务。
苏联领导人把今天的改革看作是继十月革命之后的又一场革命。其论据是: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能保证不出现停滞甚至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今年一月全会上就提出,应“及时充分地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社会中危机现象滋生的危险性”。
苏联当前在推进改革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要多。以一九八五年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为起点的改革实践表明,最大的困难还是人们的意识跟不上形势,理论界思想僵化,改革会触及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因而会受到一定抵制。此外,苏联现在面临新旧体制并存和交替的局面,新与旧的斗争难以避免。有鉴于此,戈尔巴乔夫最近强调:所有的人,从总书记到每个工人,都应该改变自己的思维,克服本身的保守主义。改革在苏联已成为唯一的抉择,因为苏联领导人已意识到,如不改革,苏联社会将长期停滞下去,只有改革才是出路。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正在为历史上无辜受害者平反
新华社莫斯科11月3日电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亚·雅科夫列夫在今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苏联正在为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无辜受害者平反昭雪。
雅科夫列夫说,列宁格勒的许多受到迫害的同志已被恢复了名誉。
据苏联历史学家尤里·波利亚科夫透露,在30年代斯大林领导时期,全苏计有100万人受到镇压,而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近曾说,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赫鲁晓夫开始着手为这些无辜受冤者平反。但是,平反工作在60年代中期便停止了。
雅科夫列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苏共中央最近已经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为在斯大林时代的无辜受害者恢复名誉。
他说,平反委员会将研究各种案件,包括“列宁格勒案件”和“医生案件”。它将研究原始档案材料,然后再决定当年的指控是否有根据。
雅科夫列夫说,如果事情牵涉到司法部门,有关司法机构将采取必要的措施。
他还透露,重写苏共党史教科书的问题已在原则上决定下来,但由谁来写还没有确定。
雅科夫列夫的记者招待会是在为期两天的纪念十月革命70周年大会结束后举行的。


第6版(国际)
专栏:随笔

从温伯格辞职说起
塞北
据《华盛顿邮报》援引来自政府官员的消息报道,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已决定辞职。辞职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夫人身体欠佳、本人已经70高龄,以及“在五角大楼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
前两条理由可以理解,后面这条可叫人纳闷。谁都知道,温伯格是里根政府重振美国军威政策的忠实支持者和执行者。自他出任国防部长以来,美国为在发展核武器、空间武器等尖端武器方面同苏联激烈竞争,国防开支在每年财政预算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就是温伯格的功劳。这几年来,温伯格仆仆风尘,来往于世界各地。最近他还到海湾视察美国舰队,为美国在海湾获得战略优势奔走。里根政府中这样一位权势人物会因为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而要辞职不干,似乎不可理解。
不过,综合美国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事情来看,温伯格这句话可能不仅仅是牢骚,而且也是事实。这个事实就是美国再不能把那么多的钱花在军备竞赛上了,飞鸟尽而“良弓”藏,温伯格觉得自己使不上劲,不如引退为好。
温伯格是为美国军火工业拉买卖的能手。据西方报道,里根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国防开支累计已经达到2万亿美元,其中用于发展核武器和准备进行核战争者4000多亿美元;用于扩大海军者将近5000亿美元。其结果,美国的财政赤字达到2000多亿美元,国债达到2万多亿美元,成了世界头号债务国,叫美国人看了担心,令世界也捏一把汗。上月中、下旬爆发的纽约股市大跌风,至今尚未稳住,反映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前景没有把握,心怀疑惧。美国一些人士早就认为,过分的扩军备战耗尽了美国人民的脂膏,其结果给美国带来的不是安全而是不安全,因为国家安全不单靠国防,还包括健康的经济。他们主张政府的预算赤字必须减少,为此国防开支首先需要削减。大局如斯,即将结束任期的里根为了善始善终,不能不顺应国会的要求,在削减国防开支上打主意。里根愿意同苏联在削减中导问题上达成协议,也有把这方面的开支移来弥补尖端武器研制费用不足的目的。这样一来,温伯格遂不免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叹了。
当然,不管有没有温伯格,美国的扩军备战在一定规模上还是要继续进行下去的,因为这是一项国策。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看,只要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的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为了缓和生产过剩的危机,军备竞赛始终是一个危险却又安全的阀门。此外,如果美国军火工业真的都停产关门,那直接间接为军火工业服务的成千上万的失业职工,将给美国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


第6版(国际)
专栏:

从部署到销毁
——纵观美苏在中导问题上的争斗和谈判
方敏
SS—20导弹的出现导致美苏在中导问题上激烈争斗。美苏中导谈判的进程曲折复杂,经历了僵持、对抗和妥协三个阶段。近两年多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美苏关系的调整,中导协议成为可能。纵观双方从部署到同意销毁中导,美苏裁军谈判的步履艰难,今后如何大幅度裁减核力量和停止太空军备竞赛,将对它们是更大考验。
经过9、10月间美苏外长的三次会谈,一项有关销毁美苏中程导弹的条约大体已经形成,两国首脑会晤也将在年内举行。美苏的中导协议是在世界人民要求和平与裁军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两个超级大国出于各自需要,调整两国关系,彼此作出让步的结果。纵观美苏十年间围绕中导问题的争斗和谈判,人们不难看到,超级大国搞军备竞赛异常迅速,而要进行裁军却十分艰难。
SS—20和北约的“双重决议”
1977年间,苏联开始在本国欧亚地区部署SS—20导弹,引起了西方国家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在苏联常规力量数量上在欧洲占有优势的情况下,精确度高的新式中导的部署,无疑影响着东西方力量的对比和西欧的安全,并可能使北约长期奉行的灵活反应战略失效,于是一场以美苏为主角的围绕中导的争斗揭开了序幕。
在70年代后期的两年多时间里,美国及其欧洲盟国为新出现的局势频繁磋商,研究对策,终于在1979年12月的北约会议上作出了一项“双重决议”,确定:美国尽早同苏联举行限制中导的谈判,如双方不能在1983年底之前达成协议,北约就开始在西欧部署美国的中程导弹,以与苏联抗衡。
然而,当时苏联恃其SS—20导弹向美国施加压力,要它先行撤销在西欧部署中导的计划,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而美国在里根政府上台后采取“先实力、后谈判”的对苏强硬政策,一心要扭转欧洲中导的逆境。只是由于国际形势中的各种因素的变化,美苏两国才改变初衷,谈判终于在1981年11月开始。
从僵持、对抗到达成协议
在6个年头里,美苏中导谈判的道路是曲折的,大体经历了僵持、对抗、妥协三个阶段。
在谈判的第一个阶段,现实情况也决定美苏双方采取的立场和提出的方案是对立的。当时,苏联已经部署了相当数量的中导,而美国却尚未开始部署。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立场是维持现状,保持优势。它在谈判中先后提出的几个方案,中心内容是,如果美国放弃在欧洲部署新导弹的计划,苏联就准备限制或减少其中导数量。而美国则要改变不利状况,它提出的方案是要么美苏双方都取消中导,要么双方的中导数量相等。这就是闻名一时的“零点方案”及其过渡性方案。显然,这种严重的对峙使谈判缺乏妥协的基础,僵局势不可免。而到1983年底前后,双方终于摊牌。
按照北约原定的计划,美国于1983年11月下旬将首批潘兴Ⅱ式导弹和巡航导弹运进西欧进行部署。苏联针锋相对,中断了谈判,并宣布相应的反措施,即除继续部署SS—20导弹外,加快在东欧部署新式的中短程战役战术导弹。对抗导致中导军备的升级,仅1984年一年,美国在西欧部署了102枚中导,苏联部署的SS—20导弹增至387枚,在东欧部署的战役战术导弹达数十枚。欧洲军事对峙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时到1985年初,美苏关系开始从一年多的僵持对抗重新走向对话,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两国外长就重开军备控制谈判达成了协议,把包括中导和战略武器在内的核武器和太空武器作为一揽子谈判内容提上了日程。这一谈判至今已经进行了8轮,其中充满着矛盾和起伏,形势变化多端。然而,这场新的谈判是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两年多时间里,国际形势有了新的变化,美苏先后制定了各自长远战略,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上。从核军备角度来看,美苏的核力量处于均势和饱和状态,数量上有可能加以削减,而不影响它们的实力,双方由于经济上的需要,都想减轻军费负担。同时双方军备竞赛的重点也开始从扩充核武库数量转向核力量的更新和争取空间优势。鉴于此,双方在裁军问题上互有需要,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达成妥协。而中导在一揽子军控谈判的三种武器中则属于较为容易解决的一种。
早在1985年11月美苏首脑日内瓦会晤时,双方就同意把中导从一揽子交易中分离出来,单独搞个协议。其后虽然有反复,但总的趋势是朝着协议的方向迈进,对中导协议内容也作了多次变动,从最初的部分减少欧洲中导到全部销毁欧洲中导的“单零点方案”,又从销毁欧洲中导和中短程导弹的“双零点方案”最后到在欧亚地区销毁中导和中短程导弹的“全球双零点方案”。这一变化过程表明,双方出于诸多因素的考虑各自作了让步。但又表明双方裁军谈判步履之艰难。
中导协议的达成,无疑是美苏在核裁军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子,这将对美苏关系的缓和以及对欧洲和世界局势产生影响,人们表示欢迎。但这只是漫长路程中的第一步,其影响是有限的,因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是美苏多种核武器中的两种,其数量也只占美苏核武库的一小部分,距离大幅度乃至全部销毁核武器还很遥远,而且即使是中导协议也有待于付诸实施。人们看到,从中导部署到双方同意销毁,经历了10年时间,那么已经大规模部署和继续在改进的战略武器,将如何削减,以及处于研制中的太空武器又将如何停止,这对美苏裁军谈判是更大的考验。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尼国防部长私人助手叛逃美国
尼加拉瓜国防部长温贝托·奥尔特加三日证实,他的私人助手罗赫尔·米兰达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情报。
温贝托是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这一消息的。他说,米兰达九月份借去美国探望在那里居住的女儿之机,同美国中央情报局勾搭,走上叛卖祖国的道路。他说,米兰达是携带着有关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的军事设施、空军部署、坦克和炮兵部队的情报及复制的军事文件叛逃美国的。他指出,米兰达是由于对现实不满和出于个人野心而背叛桑地诺人民革命和祖国的,他甘愿为美国的反尼加拉瓜计划效劳。温贝托认为,这次叛逃事件比一九八二年零号司令埃登·帕斯托拉事件更为严重和影响更大。
温贝托接着指出,尽管叛逃者收集了一些“重要的”情报,但他没有掌握尼加拉瓜军队和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全国领导委员会的核心机密。
罗赫尔·米兰达现年三十四岁,担任过尼军队少校军衔,在叛逃前是尼加拉瓜国防部秘书处主任和国防部长的私人助手。
一美国人扬言刺杀舒尔茨被捕
美国政府发言人雷德曼三日说,警察在华盛顿的一家旅馆里逮捕了一名扬言要刺杀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的人。
这人名叫爱德华·加洛,四十一岁,是越南战场上退伍的老兵,最近刚刚失业。警察从他的小汽车中搜到一支步枪和两支猎枪。事情发生后,美国已加强了对舒尔茨的安全保卫工作。
萨游击队开始第七次封锁公路
圣萨尔瓦多消息:萨尔瓦多游击队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从三日零时开始第七次封锁全国主要公路。
据报道,游击队宣布封锁公路是对上星期有人在圣萨尔瓦多暗杀人权委员会主席埃贝尔·安纳亚的一种抗议。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十月革命70周年前夕,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苏联群众来到莫斯科红场,凭吊列宁墓。
新华社记者 于继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