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四川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之一,这使“天府之国”称号一度黯然失色。如今四川怎么样?且看——
  蜀乡十年大变迁
  新华社记者 毛朝敬 本报记者 罗茂城
十年前,搅得四川大乱的帮派头目叫喊:“十年以后见分晓!”
十年过去了。我们高兴地向大家报告:动乱年月四川农村那种成批逃荒要饭、妇女成群外流的局面早已扭转!上亿人口大省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周总理生前期待的“四川要后来居上,万象更新”的景象,开始出现了!
从崩溃边缘奋起
1976年春,四川省农村有一千多万人缺粮断炊。成渝、宝成、成昆铁路沿线,先后有三四十万农民扒火车外出逃荒。广安县约40%的农户缺粮。
这一年,四川从外省调进粮食十一亿多斤。农民从装粮的口袋中收到了一些纸条:“同志们,加油干,多打粮食给懒汉!”这是四川农民饥饿和耻辱的一年!
“四人帮”一垮台,四川农民便从沮丧的麻木中苏醒。邓小平同志故乡广安县的逃荒农民,在重庆市街头贴出标语:“广安叫化子,最恨江青一伙子,小平同志不出来,我们还要饿肚子。”这,就是四川农民的爱与恨。
“四人帮”垮台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川省委立即站到全国农村改革的前列,先后搞起了联产计酬责任制、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四川农村面貌迅速改观。
农业起飞靠改革
农业史上新的一页展开了。农村经济以从未有过的速度持续增长。从1977年起,全省农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分别以年平均9.5%和4.7%的速度递增,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六五”计划。九年间,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数比“文革”十年的增长总数高出十倍多。今年,全省农村又是一派“粮增产,钱增收”的喜人景象。经济界人士评论说:“农业连续十年这样高速度增长,这在四川农业史上从未见过。”
农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一个最好的时期。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76年的九十五元增加到去年的三百一十五元,人均口粮由三百六十九斤增加到七百六十多斤。在占全国6.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全国10%的人的温饱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九年之中,祖祖辈辈住草房的农户大多已住进瓦房,农村人均吃肉量、猪肉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之冠。去年,全国大、中城市人口平均吃到四川猪肉七斤半。每年冬春,四川还外调北方一亿多公斤新鲜蔬菜。许多外省、市出差到四川的同志,看到风景如画的巴山蜀水,丰富多彩的农副产品市场,不由得啧啧称赞。
农民自由了,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第二次解放”。在省城,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从事大田生产的近四千万劳力,每年真正在田间劳动的时间只有三四个月。许多农民从单纯种地的“小天地”中走了出来,向农、林、牧、副、渔、工、建、运、商、服务等各业全面发展。1985年,全省林、牧、副、渔在农业内部“五业”中的比重,由1981年的34.4%提高到45.1%;油菜籽、猪肉、柑桔、油桐、中药材的产量跃居全国首位;畜牧业产值比1981年增长近一倍,达到六十七亿多元,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近五百万农民丢下锄把,昂首阔步地走入第二、三产业领域,去年全省乡镇企业产值比1981年增长三倍,达一百四十四亿多元。
近两年,全省有近四十万农民涌入城镇“落户”,建起了一条条“农民街”,形成了一座座“城外城”。成都市金牛区近两年光从“农民街”、“城外城”获得的收入,就达四五千万元,约占农村第三产业收入的一半。
顺应民心向未来
农村改革是一篇还没有做完的大文章。它在深入之中,遇到了旧思想、旧习惯、旧体制的障碍,步履维艰。记者在四川一些农村采访,不断听到干部、群众诉苦:现在政策多变,改革好象要走“回头路”;不少专业户、承包户怕成挨“枪”打的“出头鸟”;有些基层干部往后缩。
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决心针对新的问题,排除干扰,继续改革。
今年初,不少人听说要加强宏观控制,误认为这是“收缩政策”,一些农村体改试点县不敢大胆干了。问题冒出来后,省委、省政府召集三十七个体改试点县和大县的县长,举办体改政策培训班,大张旗鼓地表彰和推广坚持改革的广汉、邛崃、新都和巴县的先进经验。这对体改试点县是一个鼓舞。
去冬今春,一些人看到去年全省粮食产量下降,就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了头”!是“过头”还是“开头”?省领导经过分析指出,去年粮食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即使这样,去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仍是198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只是开了个好头,决不是“过头”,必须坚定地搞下去。
省委、省政府还及时“医治”商品流通中的“肠梗阻”。去年下半年以来,省市县有的商品流通主管部门,以“归口管理”为由,纷纷发文件堵塞多渠道流通,企图恢复对生猪、苎麻、柑桔、兔毛等十多种产品的独家经营。农村许多地方一度又关卡林立,产品出省出县又要盖主管部门的红印章才准通行。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农民用棺材装运产品才能偷渡关卡的怪现象。农民怨声载道。今年春天,省委、省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颁发文件,排除了错误规定和关卡,使一些商品的流通又由堵变畅。


第2版()
专栏:

  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稳步发展
“六五”期间新增能源总量约相当于二千万吨标准煤
据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蒲立业 赵鹏)记者从近日在北京结束的国际农村能源技术研讨会上获悉:“六五”期间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稳步发展,效益显著,五年中间新增加的农村能源总量约相当于二千万吨标准煤。
推广省柴节煤灶超额完成“六五”计划。“六五”期间计划推广省柴节煤灶三千五百万户,实际完成四千万户。
沼气建设进入健康发展阶段。“六五”期间,新增农村沼气用户二百五十万户,完成了计划发展指标。新建的沼气池,基本上都是规范化的混凝土结构。目前,全国共有五百万农户使用沼气池,约有二千五百多万农村人口用上了优质的气体燃料。
小水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1985年底,全国运行的小水电站总数约为七万四千座,总装机容量九百五十万千瓦,为全国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10%左右。年发电量二百五十二亿度,约为全国电力生产的7%。
薪炭林建设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试点和推广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六五”期间薪炭林增加三千五百万亩;发展太阳灶约达十万台,在城乡应用的太阳能热水器达二十五万平方米。太阳能干燥器在农村开始得到应用。
我国农村能源建设效益显著,“六五”期间增加的农村能源总量约相当于二千万吨标准煤。农村能源的发展,缓解了农村缺柴烧的矛盾,明显地保护了森林植被,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第2版()
专栏:

  烟台水果丰收,为何果农不满?
统价统购走回头路堵塞流通鲜果滞销
本报讯 记者陈满正报道:今年,山东省烟台地区水果生产获得丰收,总产量可达八亿三千五百万公斤,总产值五十亿元左右。其中苹果产量五亿六千万公斤,梨、杏、桃、葡萄等产量二亿七千五百万公斤。
水果丰收是件大好事,但许多果农因为得不到经济实惠,意见很大。原因是烟台市规定,水果由供销社统一收购,一切购买水果的单位都得通过供销社,果农自销需取得工商部门的营业证,否则不准上市出售。供销社出售水果时,加收5%至7%的手续费。记者在文登县看到供销社等三个部门发出的文件,文中对收购渠道、价格、结算方法等五项,都作了统死的规定。据说,实行统一收购是为了防止哄抬物价,搞活流通渠道。其实,从这个县实行的效果看,恰恰是堵塞了流通渠道,造成了混乱。该县果农按正常渠道向罐头厂出售水果,受到了供销社的阻拦,引起了厂商纠纷。农民白天不敢卖水果,只好夜里偷偷往罐头厂送。
对由供销社独揽水果经营的规定,有些县和县属单位是不同意的。招远县认为,水果是三类物资,不宜统购统销。文登县果树站的同志认为,粮棉油都实行了合同订购,水果更应放开搞活,为什么要统起来?9月初,水果刚刚上市,已经发生渠道不畅和争吵事件,再这样下去,很有可能造成滞销积压,变质腐烂。
水果统购,反映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阻碍商品流通的围墙在一些地区又筑起来了。一些人对这种围墙感情甚深,说到底,是小农经济的观念在作怪。许多事实已说明,回头是没有出路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得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


第2版()
专栏:

  拉萨节日市场一派繁荣
据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群桑)国庆节前夕,西藏拉萨市场一派繁荣,商品供应充足,群众喜气洋洋。
记者在八角街、冲赛康等集市上看到的商品,一是品种多,二是民族特色浓厚。民族用品中包括氆氇、卡垫、藏被、围裙、藏鞋、藏式家具、金银首饰。宗教用品有经书、藏香、经幡、转经筒等。这些商品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在七个农贸市场上,销售量最多的是牛羊肉、酥油、蔬菜、鸡蛋等农畜产品。仅今年9月份统计,一个月销售牛羊肉十万多公斤,酥油十五万多公斤,鸡蛋七万多公斤,鲜鱼二万多公斤。据统计,今年拉萨市场的西瓜上市量达五十多万公斤,街上堆得象小山一样的西瓜,使基本不产西瓜的古城拉萨瓜香四溢。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唯实”为本
  禾子
凡是工作比较出色的地区,大多有个共同点,即善于把中央的政策精神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而最终又以“唯实”为本。
安徽阜阳地区发展家庭工业取得突出成绩,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详见9月12日和14日人民日报)。阜阳的同志认真学习并领会了党中央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这个精神,又着重研究了阜阳这个旧式农区的种种具体特点,最后选择了发展家庭工业的路子,短短几年,涌现出十一万多家庭工业户,去年家庭工业产值达六亿多元,占全地区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成为继温州之后迅速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又一个奇迹。
奇迹其实并不奇,诀窍就在于“唯实”。
“唯实”不是撇开中央的政策文件去乱闯蛮干,而是以中央的精神作指导,去着力研究本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解决本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经济落后的阜阳和有商品生产传统的温州情况很不相同,因而具体做法各异,然而他们走的都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共同道路,殊途而同归。
相反,如果把中央的政策文件看成僵死的条文,不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只看枝节,断章摘句,照抄照搬,工作就难免要走弯路。前些年,有些地方不去学习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只是在某些文件上寻找这个“不准”,那个“不准”,把文件弄成了捆绑农民手脚的绳索,其结果是许多同志都知道的,那些地方生产上不去,工作很被动。
中央的政策文件是集中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愿望,在总结了人民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毫无疑问,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吸取它的精髓。但尤其要重视到实际生活的海洋里去探索,去钻研,去创造。


第2版()
专栏:

  中国林蛙在宽甸县繁衍生息
本报讯 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的宽甸县,利用境内林多岭大的优势,在全县七个乡建立了十一处中国林蛙繁衍生息养殖场。
林蛙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经济动物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滥捕乱捉,数量越来越少。1982年以来,宽甸县帮助农民封沟养殖林蛙。去年,仅药材部门就收购林蛙十一万余只,价值五万余元。   (滕日宏)


第2版()
专栏:

  摩托雪橇驶上长白山
一辆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飞鹿牌”摩托雪撬车,在今年冰雪封山期间,迅速登上长白山的顶峰——天文峰,这是长白山有记载以来,第一次有车辆在冬季登上雪峰。


第2版()
专栏:

  葛洲坝又一机组发电
长江葛洲坝大江电厂第十号机组于9月27日并网发电。这台机组装机容量十二万五千千瓦。至此,大江电厂今年已投产了三台机组,装机容量达三十七万五千千瓦。
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从1981年第一台机组投产以来,已相继安装了十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一百三十四万千瓦,建设质量和速度在全国水电战线名列前茅。投产的前九台机组截至9月15日已发电三百零一亿度。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电到绥宁少数民族村
本报讯 湖南省绥宁县委和县政府重视为少数民族兴办水电,在“民办公助”和“谁建、谁管、谁用”的方针指导下,少数民族农民自筹资金一千一百万元,已建成大小水电站二十处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一万七千千瓦,输电线路五十条四百一十二公里,使一百九十五个少数民族村、二万八千户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全部用上了电。
   (谢宏祥 袁志丹)


第2版()
专栏:

  银行存下款 出外不带钱
十三个大城市间10月1日起开办汇兑新业务
据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王迎春)假如你去北京、天津、上海等十三个大城市之间旅行、做买卖,身上可以不带现金,你的银行存折、支票和汇票可以随时在当地银行兑换成现金。这是中国工商银行将于10月1日在这些城市之间的部分行处开办新业务的主要内容。
开办新业务的除上述城市外,还有武汉、广州、西安、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南京、成都等城市。长期以来,人们到外地出差,不得不把大量现金带在身上,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这种状况说明,我国实行了三十多年的银行结算方式,已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工商银行开办这种新业务后,假如你是哈尔滨人,到广州旅行或采购货物,可以事先把钱存到本地办理“活期储蓄异地通存通取”业务的储蓄所,领取专用存折,到广州后凭这个存折便可在储蓄所取款或存款;你也可走时把钱交给哈尔滨银行,并在那里签发一张专供个人使用的储蓄旅行支票,到目的地后可在办理此项业务的储蓄所直接兑取现金,或者去办理一张手续简便的定额汇票,人到款到。
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今天在中国工商银行举行的这些新业务剪彩仪式上说,希望工商银行在开办汇兑结算新业务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新措施新办法,争取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把这些新业务推向全国。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大牲畜丰收
内蒙古自治区大牲畜丰收,据今年牧业年度统计,大牲畜已达八百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二十四万多头。图为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马群。
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摄


第2版()
专栏:

  大寨聘请致富顾问
  刘林科 梁旭光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近年来的工副业有了一些发展,但速度不快,除了运输业和小煤窑,没有什么企业。不久前,大寨村党支部书记赵崇棠、副书记梁便良等人专程到人均收入超千元的阳泉市郊区三泉村参观访问。山西省劳动模范、被誉为农民企业家的三泉村党支部书记张进德对大寨客人表示了热烈欢迎。
三泉村在阳泉市是个大村,一千多户,四千多人。过去,全村人在五分田里闹革命,单念大寨一本经,结果越学越穷,人均负债二百四十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泉村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到1985年底,农工商三大行业的总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人均收入超千元。三泉的变化,使大寨人深受教育和启发。
在赵崇棠的邀请下,张进德又来到大寨,并应聘担任大寨村致富顾问。他们一同到虎头山、狼窝掌等地进行了实地察看。张进德了解到大寨每年苹果产量在十万公斤上下的情况后,便建议大寨搞罐头厂,预计每年可增值十二万元,并表示愿意帮助提供制作技术人员。张进德还对采煤业和种植业的关系,以及红粘土的开发利用等,发表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第2版()
专栏:

  “金佛天下雄” 山石树兽奇
金佛山是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据新华社贵阳9月29日电(记者周晓农、王念)曾经有“天下雄”之称的金佛山,在一度被人遗忘之后,其非凡的旅游价值又被重新发现。
金佛山位于四川省南川县与贵州省道真县接壤部,最高处海拔二千二百五十一米。登上金佛山鸟瞰,二百六十平方公里的主峰区是一片茫茫苍苍的林海。
经考察,这里列为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种数,均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属世界珍稀的有八种。
绝好的自然环境也为各种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繁衍在这里的虎、豹、獐、猴、竹鼠、大鲵等动物达五百多种。其中,稀有种类的小熊猫、金丝猴、红角蛇等均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专家们对金佛山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的评价是:山、石、峡、洞、溪、泉、瀑、风雪雨露处处奇,稀、古、怪、绝样样有,雄、险、幽、秀集一堂,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第2版()
专栏:

  “小马拉动大车”
  ——记随州市小城镇的发展
  刘永国
相传神农在今湖北随州首创“日中为市”,日至中天,百姓聚货互易。那许是集市的最早雏形。如今,随州城的东西南北,里三层外三层,八十五个卫星镇遥相呼应,犹如璀璨星群!
农民的新街
出随州城西四十五里,在一片贫瘠的坡地上,如今两列整齐的楼房,夹出一条车水马龙的新街道。这个基本形成于1984年的新兴集镇,就叫新街。新街镇委的同志骄傲地说“新街是农民的街!”
1984年春,随县并入随州市,市领导从专家意见、百姓议论中,听到了农民向城镇进军的脚步声:农村第一步改革成果显著,大批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力已“兵临城下”。他们要寻找和开辟新的生产天地。市领导及时提出“四个流动,一个转移”,即允许农村的劳力、资金、物资、技术自由流动,推动剩余劳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向农民放下了高悬的“吊桥”。
十二万农民带着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热望,闯进了一向被视为“吃闲饭”的城镇。地处随中的新街,农民的楼房里办起了四十七家企业和九十四家个体工商业,新街展示了新风貌;地处随南的何店,农民集资进镇办文化,建了一座影剧院,带出了一条商业街,桐柏山东麓出现了一个小林镇;老镇也有新风姿。在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上,展开了小城镇建设的新画幅。
跨越历史的鸿沟
高楼林立的神农大道,雕梁画栋的九曲小巷,新街区的企业群体,老街区的商业摊点,现代的明快和古代的雅致交相辉映。这就是位于神农祖籍的厉山镇。省委书记关广富曾热情地称赞:“厉山的变化,在全省是第一流的!”
有了“四个流动,一个转移”,就必定有这个“第一流”吗?实践告诉人们,小城镇发展作为城乡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一部分,是在跨越城乡分割、镇区分设的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的。
1984年秋,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处于同一地域的区、镇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摩擦”。厉山区的农民要进镇务工经商建楼房,狭小的厉山镇偏偏容纳不下;而厉山镇的发展,又被鼻子底下的区城界限捆住了手脚。在随北的唐镇、随南的淅河、随西的洪山,类似的矛盾接踵而至,搅得市委书记和市长坐卧不宁。
市领导带领调查组分赴几种不同类型的地域考察比较:同一地域有镇无区的,较少摩擦和纷争,经济发展迅速;同一地域区、镇分庭抗礼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改革的实践,不断地校正着改革者的视角。
星罗棋布的小城镇的建立,给随州市城乡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小马”终于拉动了“大车”。1986年新年伊始,人们欣喜地看到这样一组数字:上一年工业产值达七亿三千万元,农业产值六亿元。这就是说,三十七万城镇人民创造的产值、财富,超过了拥有一百一十多万人口的大片农村。而在工业总产值中,八十五个镇占了三分之一;农村剩余劳力的80%,活跃在这八十五个镇上。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六五”期间取得一批科研成果
本报讯 记者陈满正报道: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六五”期间取得各类研究成果一百零六项,许多科研成果已在生产上发挥作用。
“六五”期间,这个院开展的研究课题有一百四十九项。在他们培育的丰抗号小麦新品种,抗寒、抗病、高产、稳产,亩产达到四百公斤。北京市已推广二百万亩,外省市推广一千二百万亩,经济效益达一亿六千万元,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在蔬菜方面培育出自交不亲和系,并配制了七个早、中、晚熟配套的甘蓝杂交种,这些品种均比一般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以上,已在全国二十八个省市推广种植,面积达四百一十四万亩,平均每亩增值一百四十六元,共增收六亿多元。该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
此外该院还有六十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了北京市和农牧渔业部的特等和一、二、三等奖。


第2版()
专栏:

  北农大讲师韩金声
研究高脂膜防治植物病成功
本报讯 记者杨传春报道: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讲师韩金声经过六年多的研究,应用高脂膜(又名“单分子膜物质”)防治植物病害取得成功。我国植保、植病学界裘维蕃等二十三位著名教授、专家鉴定后认为:应用无毒的高脂膜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这为防治植物病害开拓了新领域。
韩金声是一九七九年开始这项研究的。他有感于用有毒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易给农作物的质量及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设想用无毒、类似塑料薄膜的高脂膜喷在植物表面,既阻止病菌侵染发病,又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六年多来,韩金声经过许多次失败和挫折,终于探索、研究出一套应用技术。在四川、新疆、河南、北京等地大面积试验表明:这套技术对防治小麦白粉病、哈密瓜白粉病、大白菜霜霉病、蕃茄斑枯病等几十种植物病害,有明显的防病增产效果。目前,这项技术正被许多省市大力推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