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忽然想到“誓死”
邵燕祥
忽然想到“誓死”。差不多从二十年前这个时节开始,有一阵子到处写的、喊的是“誓死捍卫……”
中国人历来重盟誓,从歃血为盟,“金兰结义”,到男女啮臂,海誓山盟,都是认定有谁背信弃义,就要遭天打五雷轰的。什么事情,一经指天指地,赌咒发誓,就置于一种超自然力的约束之下,鬼使神差,死而后已了。
“誓死”云云,以死相誓,是要“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献身的虔诚。虽然不少人的献身于“捍卫”什么,想的其实是让别人流血或致死,但也确有一些虔诚者真的“舍得一身剐”,赴汤蹈火,甚至把纪念章别胸肉上在刀兵相见的武斗中付出了生命,“献身”了。
抽象地看,献身是崇高而可敬的。历史地具体地看,这些盲目的牺牲就可悲可悯了。
盲目地牺牲由于盲目地服从,这无论表现为俯首帖耳、逆来顺受的被动挨打,还是“指向哪里,打向哪里”的主动进攻,都不是作为自觉的人,而是作为一种工具存在着,行动着;“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难道不是彻底抹煞了人的自觉意识,把人当作一种手段来利用吗?
问题不在于有人迫使或诱使群众作这样的盲目的工具和手段,而在于众多的人一时会甘于盲目地服从以至盲目地牺牲。倡导“做驯服工具是共产党员的最高志愿”的人最后也不免沦于无告,就是许多类似的悲剧中的一个。
苏联有一本小说的题目很有深意,叫《活着,但要记住》。我以为光是记住还不够,幸存者不忘过去,不是为了咀嚼痛苦和愧悔,是要反思吸取教训。
教训之一,在于指出后不仅伤面子而且伤心,但又不能不指出的,恐怕你我都有份的,就是我们身上的奴性。
封建时代全部的礼法名教归结到一点,就在于培养奴性。臣之于君,自称奴才,“君要臣死,不死不忠”,奴才不但不许有自我意识,而且不许具有人的主体价值。君臣是主奴关系,要求片面的人身依附:听命,效忠,直到以身相殉。在封建宗法制之下,子之于父,妻之于夫,也全都如此。人们被教以怎样为人臣,怎样为人子,怎样为人妻,唯独没有:怎样做一个人。“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是人们惊呼为不成体统的,但“人不人”则是上下左右心安理得的正常。于是才有鲁迅所说的划分:无非是欲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安于并乐于做奴隶者,就是奴才。封建的意识和封建的社会存在培育了奴才性格。
可叹的是,多年来我们在批判资本主义时往往顺手使用了封建武库里的武器,我们同所谓资本主义划清界限时却没有同封建思想划清界限。诸如“驯服工具”论、“娘打儿子”论等明显带有封建色彩的观点长期流行,充当了愚民和奴化的教材,这就从一个方面,主要是道德方面,为“文化大革命”这场封建主义复辟做了舆论准备。
十年动乱的“誓死”声中,自愿或被迫“献身”的,直接和间接遇害的,何止万千!历史已证明这大多是无谓的牺牲。如果要力求这些鲜血和生命的支付还不致流于全然无谓的话,那就要从死者和生者身上同时痛感盲从之可悲,警惕奴性之可怕,防止奴性之复苏,从看得见摸得着和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去搜索封建的残余之为祟!


第8版()
专栏:

潍坊即兴
金缕曲三首
蔡若虹
看风筝兼访农民新居
两两青云上。赛风筝、鱼龙鹰燕,五洲共赏。撇下苍穹观大地,满目青苗茁壮;千八百、年年丰产。天上人间皆盛事,转乾坤、恰是农民掌。泥锄举,东风涨!
新房新屋成千幢;两层楼、豪华不算,小康能讲。黑发主人迎笑脸,还是旧时模样。劳动者:难忘旧账。梦想多年今实现,看山区、也向平原望;翻身曲、一齐唱!
谒郑板桥故居
小院门庭热。仰高标、清风两袖,牛刀一笏。冠盖当年齐鲁地,谁比此公优越。看满壁,丹青遗碣;瘦竹几竿风不动,有幽兰、冷对空山窟;人不见,见风骨。
功名七品难轻忽;体民情,灾年平粜,万家心折。鬻画家乡人半老,笔墨苍凉如铁、突破了、名门故阙。二百年来风雨静,照潍坊、犹有扬州月。官职小、出英物!
参观酒厂
难学花和尚。出山门、香风一阵,浑身舒畅。恕我无缘充老衲,却有醉翁思想;不在酒、在乎酒党。我叹红糟身世恶,出蒸锅、颇象文豪样;名气大,无人赏。
稼轩雨夜留陈亮;烛昏昏、一壶四碟,两杯三盏;酒入诗肠蚕上箔,吐出情思百丈。任老眼、秋波荡漾。一代精华余粪土,说多情总被无情葬;谁记得、青纱帐!


第8版()
专栏:

孔雀山
程关森
在祖国的赣东北,有一奇石嶙峋、风光旖旎的山。传说曾经有一只美丽的孔雀飞经这里,被这奇山秀水迷住了,围山盘绕,迷而忘返,最后落在离德兴二十公里的山谷定居,从此这座山便化为孔雀山。
“孔雀”经过多年“修炼”,美丽的羽毛化成了彩石——成了主生铜、伴生金和银的铜矿。北宋年间,这里就有人用手工方法采石炼铜,称为铜场。只是由于“孔雀”不肯开屏,生产方式落后,因而所得无几。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地质工作者根据“铜场”、“孔雀山”等地名的来由和史料记载,翻山越岭,餐风宿露,寻找故人足迹,发现了古代采铜的遗迹——坑道式的古窿和坑道里的坑木霉渣,如获至宝。于是抬来钻机,扛来铁管,安营扎寨,进行普查,竟发现它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全国最大的斑岩铜矿。
“老矿山”带领我冒着霏霏细雨,来到孔雀山采场。展眼望去,这哪里是什么山,分明是比飞机场还大的开阔平坦的露天场地。山头早已削平了,紧束翅膀的“孔雀”也已开屏:在旁边尚待爆破未曾掘平的高达数丈的斑岩上,只见红的赭红(那是硫化铁矿),黄的金黄(那是黄铜矿),绿的翠绿
(那是灰铜矿),五颜六彩(那是孔雀石铜矿),绚丽斑斓,在我面前展示出的多象一幅孔雀开屏图。我狂喜了,陶醉了,立即奔向斑岩,俯身拾起几块沉甸甸的铁重的矿石,那上面,一片片闪光的金色,一朵朵彩色的圆晕。呵,多彩的孔雀石,多富的孔雀山!这时我才领悟到,人们将铜矿石称为孔雀石,将全国最大的德兴铜矿称为孔雀山,真是恰到妙处。蓦地一种浑厚而宏亮的声音震天动地,“老矿山”忙把我一拉:“大汽车来了。”
我一看,一个庞然大物——一辆从未见过的高大汽车正向我进逼,它比两层屋顶还高。这就是自重量一百一十吨,载重一百五十四吨,轮胎直径三点二米的电动大汽车。全矿山共引进十台。当初是将它的零件一个个拆开运上山来组装的,一部“解放牌”一次只能拉一个轮胎。
我向已被爆破的斑岩料石场奔去,去看“三大件”中的另一大件——一斗能装十三个立方矿石的电铲。它有两只猿猴似的长臂,一张猛犸似的大嘴,一口咬去就吞进矿石十三个立方,大嘴一张,又把十三个立方吐进大汽车车斗里了。真是物以类聚,以大制大哩!这么大的汽车用不了几铲,也就装满了。
“你来的还不是时候,”“老矿山”说,“三大件只看到两件。”
“还有一件是什么呢?”
“电动牙轮钻。现在打炮眼再不用钢钎磅锤了,用牙轮钻一钻,要钻多深就钻多深,要钻多少眼就钻多少眼。等到把蜂窝似的炮眼全部装上炸药,一轰就是几万立方,那时还可看到飞砂走石的蘑菇云哩。”
我真叹为观止了。科学已经进入这样昌盛的时代,这是我们的祖先——用铁撬撬动矿石,用水碓春碎矿石,用木炭、风箱冶炼矿石的祖先远远没有料及,更无法与之比拟的。
人们说:“孔雀是在她最兴奋的时候才开屏的。”今天,孔雀山终于展开了它彩色的羽毛,当是它最高兴的时候了!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汪东与《梦秋词》
廖东
汪东(1890——1963),一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1906年,参加同盟会,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任《民报》编辑。民国建立后,曾任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副主任委员和民革苏州市主任委员等职。
汪东先生是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高足,精音韵、训诂、文字之学,亦工书画,尤以词章名世。汪东先生生前,曾将他的词作辑为《梦秋词》,亲自缮录、编定为二十卷,计存词一千三百八十余阕,得词之富,为历代词家所罕见。为什么以“梦秋”名集?作者在《梦秋词》卷十一的一首《浣溪沙》词序中写道:“余性喜秋。幼时读汤卿谋文:秋可梦乎?曰可。因自署梦秋。”这大概即是其由来。《梦秋词》中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半个世纪来所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既有对国破家亡、人民颠沛流离的哀伤,又有旧中国动荡中的知识分子的徬徨和追求,如卷五《声声慢·读涉江词和其闻日本败降之作》上片:
伶俜身世,漂泊风尘,十年江上偷安。捷报争飞,起看锦绣川原。高歌杜陵佳句,卷诗书收涕成欢。归计稳,有巴童不寐,夜半行船。如卷七《鹧鸪天·改旧诗》:
百计销磨艳冶天,花开花落两茫然。伤心旧雨随流水,极目春山隔暮烟。明镜里,酒炉边,可容一醉驻朱颜。沈吟欲逐秦人去,又恐仙源有变迁。字里行间,既有作者久经丧乱,一旦日寇投降,“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悲欢交集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悲观和失望,欲遁隐桃源而不得的惆怅心情,这也是作者前半生的写照。
新中国一诞生,作者即一扫沉闷之气,兴奋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其《梦秋词》卷八《金缕曲·新政府成废双十节而令举国狂欢十日叠罅韵赞之》就是一首颂歌。
1963年初,周恩来总理看到汪东先生所画墨梅并《东风第一枝》词,倍加赞赏。时汪东先生正因病住在苏州医院,获悉这个消息后,捋捻着颔下那部雪白的长髯,点头微笑道:“这是光荣的,我以后更要多画梅花了。”
汪东先生逝世后,《梦秋词》等遗稿,曾由其门人沈祖棻、殷孟伦二先生整理,保存于苏州故宅。但至1966年“文革”时,汪东先生所遗文籍手稿,竟被当作“四旧”抄焚。适其孙汪尧昌同志返苏州探亲,乘混乱从火堆中抢出文稿一包,竟是《梦秋词》等手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齐鲁书社两位编辑为出版汪东先生遗作事赴沪访问汪尧昌,看到了手稿,后在程千帆、殷孟伦、吕贞白和唐圭璋等先生的支持下,这部集汪先生全部词作的《梦秋词》终于由齐鲁书社影印问世。集中还附有汪东先生的《词学通论》等三篇词学论著,弥足珍贵。
数年前,海峡彼岸曾出版了汪东先生遗著,内收《梦秋词》前五卷,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汪东先生应即将出国的侄子汪公纪之请,亲笔抄录的纪念物。汪先生的海外亲朋故旧,却一直以未睹《梦秋词》全帙为憾。如今,旧憾可释矣。


第8版()
专栏:

瀑布情
韩笑
她从加拿大
顶烈日炎炎
扑向庐山,
寻隐隐香炉、
袅袅紫烟、
飘飘银练!
旅游鞋跨过
人生大半,
地球几圈……
化妆镜深藏
故乡之情,
童年之恋!
庐山瀑布
不如举世闻名的
尼亚加拉壮观,
她瞻仰之先
为何涂唇画眼
精心打扮?
是因为她血液中
潺潺流动
龙潭的清泉?
不,她更加自豪的
是凌空高悬
李白的诗篇!


第8版()
专栏:

南国即景 〔国画〕
周刚


第8版()
专栏:

峭壁上的山羊
张新泉
还是羊羔的时候
就被主人用船运来
托付给峭壁
没有亲昵和爱抚
甚至没有一块
可以撒欢的平地
以壁上杂草充饥
凭天然洞穴避雨
它们活了下来
活成大山一般
强悍的躯体
当江轮驶过
它们便似雕像伫立
吮吸震撼山水的宏音
目送着抚慰灵魂的汽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