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事物新生未有穷
  ——全国新曲(书)获奖作品汇演观后
  舒諲
文化部和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1986年全国新曲(书)目评奖大会和部分获奖节目的汇报演出,不久前在北京举行。这是曲艺界近年来罕有的一次总体力量的大检阅。参加的有来自全国三十八个单位的一千多名曲艺工作者。曲(书)种除习见的评书、大鼓、相声、单弦、坠子、清音、弹词、粤曲、扬音、二人转、快板书等之外,还有难得几回闻的少数民族曲艺,如内蒙笑嗑亚热、代日勒查,新疆维族相声,青海藏族新嘎、平弦、贤孝,广西壮族米伦,云南彝族甲苏、白族大本体,贵州侗族琵琶歌,堪称蔚为大观。
诚如人们所说,当前曲艺创作和演出呈现多方位发展趋势:节目新,队伍新,风格新。在获得创作奖的一百七十个节目中,除个别是属于传统的改编,其余尽系反映新时期各条战线上出现的新生事物与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风气的转变。最可喜的是参赛的中、青年占95%以上。一些曲书目在创作和表演方面开始吸收文学和各种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段,丰富和提高了曲艺的表现力。
从这次评比和汇演中可以看出,一代新人在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基础上,逐渐成熟,有的开始树立了自己的风格。这批新人没有滞留在前辈的脚印上停步不前,而是解放思想,植根于本曲(书)种,兼收并蓄其它说唱艺术形式的精髓,从而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在表演者中,除人们熟悉的刘兰芳、姜昆、马增惠、李丹红几位寥寥可数的中年名演员外,大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手。扬州评话《广陵禁烟记·吞钩》的作者李真和表演者杨明坤,京韵大鼓《白妞说书》的作者朱学颖,评书《调寇》的作者与表演者田连元,相声《武松打虎》、《包公传奇》的作者廉春明及其表演者李金斗、陈涌泉,评弹《九龙口·莲花峰相会》的作者邱肖鹏、郁小庭、傅菊蓉,弹词开篇《孤山探梅》的演员倪迎春,相声《发财有术》的作者与表演者石小杰、丁广泉等同志,都有上佳的创作和表演。
曲艺界能一下子捧出如许五色斑斓的现代节目和优秀演员,几乎是过去不可想象的事,也是令人兴奋鼓舞的事。对民族文化传统持虚无主义态度固然是错误的,而因循守旧、拒绝革新,则为害更烈。我们生活在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的中国,面临从经济到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变革,不可思议还允许“唐三千、宋八百”永远占领舞台。当前,青年们几乎绝迹剧场曲苑,并非他们抛弃我们,而是我们自己背离了广大青年观众。这种局面只有通过创新改革才能改变。
在汇演中受观众欢迎的、最引起热烈掌声的曲目不是传统形式的大鼓、单弦、坠子、弹词、清音,而是相声和评书。这除了演员出神入化的演技博得观众的激赏,更重要的是后者的动作性强,龙腾虎跃,风动满台,气氛极为活跃。反之,缺乏形体动作,文风不动地站着或坐着演唱的梅花大鼓、单弦、评弹,虽然演员是一流的,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剧场效果,有的甚至因唱段偏长而使人不耐。几段相声摆脱了过去庸俗的低级趣味,贫嘴贫舌耍滑头,而发挥了针砭时弊、鞭笞落后的匕首梭枪作用,听之如浮一大白,痛快淋漓。
这次汇演,对音乐、唱腔、伴奏方面也进行了革新。苏州评弹一向只是由演员手抱琵琶、三弦伴奏,而《血桃花》却增加了西乐配器和伴唱,扩大了音量,丰富了音色,解决以往评弹仅能表现缠绵悱恻,而不适用于悲壮激昂场面的局限性。粤曲在这方面也增强了乐队和伴唱的作用。同样地,潞安大鼓《醋为媒》,运用配器和音响效果制造气氛,而击鼓却划归乐队。所有这种种艺术表现手段的改革,都是可喜的尝试。(附图片)
倪迎春演唱弹词开篇《孤山探梅》 黄箭摄


第8版()
专栏:

  《廖沫沙文集》出版
廖沫沙同志是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的“三家村”中的唯一幸存者。为了记录他六十年的笔耕生涯,北京出版社最近编辑出版了四卷本《廖沫沙文集》。
廖沫沙以写杂文著称。从《文集》的第一、二两卷杂文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具有才思敏捷、笔锋犀利、文字娴熟等写作特点。在第二卷中,有两组很特殊的写作:一组是1953年因病住院期间,写给住在同一医院的张文松同志的十二封信,名为《石膏榻上的书信》;另一组《瓮中杂俎》,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写的“交代材料”,其中有叙、有议、有检讨、有申辩,颇具杂文喜笑怒骂的特点。
《文集》第三卷为论文。除少量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修养评论外,绝大多数为军事评论。其中有写抗日战争的,有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也有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这是因为廖沫沙同志当时所从事的报纸工作的需要,使他这位并非军人出身的“文人”,一边读些军事理论书籍,一边写起军事评论来。
《文集》第四卷为文学。作者自少年时起就爱好文学。后来,写起诗词、小说、历史小说、散文、剧本等文学作品。他发表于1929年《南国月刊》上的独幕剧《燕子矶的鬼》,还由当时的进步大学生正式排演过。在第四卷中,有相当篇幅是廖沫沙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写的诗作。从中可以了解到他那种“苦中寻乐”以表示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侯琪)


第8版()
专栏:

  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大型画册《中国民族服饰》读后
解伟
《中国民族服饰》大型画册,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和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联合出版。这是继《中国历代服饰》、《中国服饰五千年》之后我国出版的又
一部服饰画册。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人物造型、服装设计两个教研室的专家教师们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中国民族服饰》即是他们不倦努力的结晶。它以五百多幅精美的图画为主,辅以二百多幅生动的生活实物照片,并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作线索,清晰、真切地展现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琳琅满目的服饰特征、风貌,及其刺绣、蜡染等精湛的技艺魅力,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为民族学、民俗学、服饰学、社会学、文化史学和美学工作者提供了丰富、形象的资料。去年7月,根据画册初稿制作的一百一十二套中国民族服饰曾在东京展出,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历史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他们丰富多彩、风格奇异的服饰,正是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对应品,每个民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艺术传统等,无不体现在他们的衣着服饰上面。
有些民族的服饰,还表现出了原始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幻想,往往带着朴素或神异的色彩。土族妇女有一种五彩花袖长袍,从肩至袖口,用红、绿、黑、黄、白五种颜色的布条、氆氇或彩缎拼接而成,颜色的排列有规定,各有寓意;彝族车叶姑娘头戴的用白布缝制的尖顶软帽“帕藏”,传说在一次战乱灾祸中,车叶人曾受到白云的掩护,才得以保存下来,头戴“帕藏”表示对白云的爱恋。
大自然的山川秀色,哺育着各族人民,也给各族服饰带来了影响。大理的迷人风光,苍山、洱海、白雪、红花、霞光、碧波……这一切形成了白族服饰的特点:明快、洁净。羌族妇女喜在衣领、袖口、围裙和勾尖鞋等物上,都有美丽精致的图案,有人物、景致、花草虫鱼,还有龙、凤、狮、虎等形象,构图严谨,错落有致,在底色的烘托下,使花纹图案与形象融为一体,既艳丽多姿,又和谐统一。图案内容如《团花似锦》、《鱼水和谐》、《龙凤呈祥》等,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对服饰的审美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有的民族的服饰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生产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于穷山僻壤,经济生活条件原始、落后,然而他们的服饰文化却大放奇光异彩,华丽之美、清雅之美、古朴之美、雄浑之美、凝重之美、怪诞之美,各呈纷纭。衣物制作、图案构思、色彩调配以及精湛的刺绣、织锦、蜡染的技艺,连许多各方面的专家也叹为观止,为之折服。
当我们展读这部精美的画册,就会被
一幅幅流金溢彩,风格特异的画页所吸引、所陶醉,会觉得这里举行的是一次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灿烂辉煌的盛装庆典。(附图片)
大型画册《中国民族服饰》图例


第8版()
专栏:

  国庆期间首都文艺天地百花纷呈
国庆期间,首都的文艺舞台将呈现出丰富充盈、多姿多彩、百花竞放的局面,万千观众会欣赏到一批催人奋发、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轻松愉快的文艺作品。
在文化部、北京市演出公司和许多文艺团体的组织下,首都舞台的热烈气氛非同以往。将有三十二个文艺单位以话剧、戏曲、音乐、舞蹈、曲艺等十五种形式,向首都群众展示六十多台节目,前后共演出一百四十五场。其中以外省、市来京文艺演出团的阵容最强,节目最新。上海昆剧团在俞振飞率领下,以扎实的基本功和独到的魅力将献上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辽宁芭蕾舞团带来了他们自己编导的《家》、《梁祝》、《晨曲》等;沈阳歌舞团的《龙舟情》等节目别具风格;受到观众热情欢迎的沈阳京剧院的现代戏《儿女传奇》,将在京举行公演三百场纪念演出。
此外,北京市演出公司还在首都体育馆、北京体育馆组织了两台大型的综合文艺演出会,有音乐、舞蹈、相声、杂技等,中央、北京、外省市和军队的部分著名演员将参加演出。
在电影银幕上,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纪录片《老山魂》,将向我们真实地展现出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的精神风貌。从十月初起,《祖国山河美》风光纪录片汇映,将集中放映六十多部短片。另外,还有《钢锉将军》、《通天塔》、《冰河死亡线》、《幸运的人》、《奢香夫人》等故事片和戏曲片与观众见面。台湾影片《汪洋中的一条船》将首次在大陆公映。
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九八六年全国电视喜剧展播中的第一轮节目。其中有湖北省黄石市文联电视剧部录制、由陈强和陈佩斯父子主演的《考考考》(见上图)和《小杨征税记》,黑龙江电视台录制的《不该将兄吊起来》,它们都富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辽宁电视台的戏曲片《双送鸭》,以方言对白,增强了独特的乡土气息。上海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的《主仆颠倒》,用风趣形象的讽刺手法,辛辣地鞭笞了当前社会上的“媚外”风气。
在节日里,首都,包括各郊区县的剧场、礼堂,几乎全都有节目上演。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全国总工会话剧团的《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中国评剧院二团的《则天皇后》,上海魔术团的“巨型魔术”、北京群声河北梆子剧团《宫女泪》等。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文艺单位也将组织各类文艺演出,上演一批中外优秀作品。 (闻平)(附图片)


第8版()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首届全国石油系统职工业余文学创作征文发奖会九月中旬在胜利油田举行这次征文评出小说、诗歌、报告文学一等奖共十九篇,二等奖二十八篇,三等奖四十二篇,鼓励奖十九篇。 (石工)
△中国歌谣学会等六个单位主办的“黄河歌会”近期在延安结束来自黄河流域各省区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专家及民歌手汇聚一堂,交流了黄河流域歌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民歌表演。这次歌会开拓了民歌研究以地域性的水系为范围的横向联系,探索了民歌的宏观研究和多学科的对话。
(山风)
△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与吉林省《新苑》编辑部九月中旬在济南举行创作讨论会济南军区青年作家张廷竹深入老山最前线体验生活,创作了长篇小说《阿波罗踏着硝烟逝去》。与会者针对这部作品创作上的得失,探讨了当代战争题材文学创作问题。
(季政)
△为纪念享誉中外的贵州茅台酒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七十周年,贵州电视台最近拍摄完成六集电视连续剧《茅台酒的传说》。该剧再现了酒工酒师们当年获奖前后的一段辛酸生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沈伟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