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百家争鸣

关于“中国贫油论”
陶世龙
8月14日的《科学园地》载文谈到批判“贫油论”违背历史事实的问题。我是个地质工作者,又有点“历史癖”,深感要弄清这宗历史旧案的真相,确实不那么容易。因而愿将所知的一些情况和个人的看法提供大家参考。
确实有过“中国贫油”的观点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中国贫油”的看法,确实在我国颇有影响。直到解放前夕,我国一位知名的地质学家在他的《世界工业矿产概论》中,还认为我国自产石油“实不足供万一之用”,“在世界石油矿业中甚难占得一席也”。他提出将来可向印尼、缅甸、中东、苏联以及远向美国进口石油的主张。
当时,认为我国石油储量不丰的中国地质学家不只一位,包括那些提出了陆相地层可以生成石油的学者,也不抱乐观的态度。
“中国贫油”的观点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的石油,本被认为大有希望。1910年在天津出版的《地学杂志》第八号,便曾乐观地报道:“吾国石油,蕴藏綦富,微之于古,自晋唐以来,已有载之篇籍者。……延长一县,周二百里内外,在在皆有油质外溢,加之产富质良为各处冠,西人谓其面积之广约当北美油田十分之四,当不诬也。”当时特别寄希望于这个延长油矿。1903年国人即筹办开发,后又组成延长石油公司经营;1914年,美孚石油公司要求合作,投资钻井,并派人作地质勘查,结果虽然井井见油,但都不丰富,遂于1917年收摊。当时主管地质矿业的农商总长田文烈惋惜地承认:“石油则陕西一省最称丰旺,自年前一经美孚公司之勘测,已证为绝无巨大之价值”,“瞻念前途,多邈焉虑。”国外有的报纸也评论:“盖自此以后,各国均不认中国为石油产地,而视中国为石油市场。”
其实,在当时还谈不上有什么“中国贫油”的理论。从地质理论上论证“中国贫油”是后来的事;是那些在中国作过地质调查的外国人、主要是美国人,在陕北探油失败后,按照他们的认识,写了一些谈论中国石油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对在中国找到丰富油藏的可能性表示了怀疑或悲观的态度,一时颇引人关注。因而说他们给我国“扣上了贫油的帽子”,实是事出有因;当然,要认为他们是有意为之,也确实荒谬。
认为“中国贫油”,在当时是合理的吗?
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按照二十年代的地质理论水平来要求,当时提出“中国贫油”的论点,是否可以认为言之有据,是合理的呢?
答案只能是否定的。
为什么应予否定?因为当时我国广大地区都尚未作过地质勘查,即使是在陕北,也仅仅打了几口深度不到千米的探井。而地质科学理论的运用,离开了实际就失去了意义;偌大的中国,仅仅凭借这样一点点调查所得的材料,就足以作出贫油的结论吗?
谈到这里,不能不想到李四光。他在1928年发表的《燃料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的油田,到现在还没有好好的研究。”“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他认为许多地方仍有找到石油的希望。
还不能不想到翁文灏,他并不为“中国贫油”这种论点的出现而放弃在中国找到石油的希望,却是继续组织找油工作。他的学生谢家荣回忆道:翁先生力排众议,继续探勘,先在陕北获得若干成果,继而又在甘肃玉门奠定了西北石油的始基。
在缺少实际材料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作出“中国贫油”的结论,不符合科学的起码要求,即使是在二十年代,也不能认为这种观点是合理的。这一点,一位在陕北等地工作过的美国人CLAPP(汉名马栋臣)也感觉到了。1922年,他在讨论那篇全面论证“中国贫油”、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时,在书面发言中要人们注意,美国对自己的石油已调查研究很久了,而中国仅作过很少的调查研究,因而没有人能在此时说中国能不能产出具有商业价值的石油。
人们的认识在变化
在地质学中,实践经验的积累,对理论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随着地质工作的展开,实际资料愈积愈多,对中国石油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一些原来相信“中国贫油”的人,逐渐改变了看法,建立了在我国找到丰富石油的信心。这种变化,在解放前即已发生。解放后由于地质工作的规模迅速扩大,得到的新材料非常丰富,这个变化就更为显著。到五十年代初期,实际上已没有什么人还在坚持“中国贫油”的论点了。所以1955年展开的石油大普查和后来对松辽平原的勘探,都得到地质界广泛的支持,并不存在什么还在认为“中国贫油”的对立面。但确如孙荣圭副教授所说,是有一阵子在大批“贫油论”。不过我认为这根本不是地质学术界本身的问题,甚至也说不上是用政治需要控制的学术争论,而是摆在政治范畴中、特别是在“文革”中进行批判的。这种批判大多是通过大批判文章、新闻报道、科普作品、电影、小说、人物传记等形式,在社会上而不是在学术领域中展开的,一点学术气息也没有,什么人都来指手画脚,但极少地质学家参加这种批判。据我看,大批“无矿论”也是这种状况。
应该记取的教训
怎样才能避免大批“贫油论”这样的事情发生,真正展开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呢?归根到底,恐怕还在于要讲民主,讲科学。
譬如说美国人故意制造出“中国贫油论”,中国的地质学家并未这样提出过,可是怎么流传起来的呢?1953年2月,一位苏联专家在一个全国性的地质人员会议上,讲到革命前的俄国,资本家为了得到高额利润,制造并传播一种论证俄国贫油的“科学理论”,并说:“中国在石油发展上,有很多地方与俄国相似。”“向中国输入石油产品最利于外国资本家获得超额利润”。很可能就是源出于此。这些话在当时是不容辩驳的,于是流传下去,而到后来竟又演变成为“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御用学者,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散布‘中国贫油’、‘陆相贫油’等谬论”。大概是这位专家始料所不及的吧!
由此可见,不讲民主,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会干出多么荒谬的事。不仅是领导,还有我们自己,以及全社会,都应该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才有可能真正展开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不要刮风。过去许多事是刮风刮坏的,搞“一言堂”、“大批判”刮风不对;今天提倡百家争鸣也不能靠刮风哄起来。需要就实实在在的问题进行实实在在的讨论,拿出“干货”,不要空对空,不要光在态度上做文章。
不要不懂装懂。象过去有些文章批“贫油论”,竟有“中国的地层在几亿年前大多是陆地,他们认为不可能有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现的油田,大部分都在海边或海底,这便使海相生油的理论有了重要的依据。”这类外行话,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学术问题也并不排斥外行来发表意见,但至少应对所谈的问题有个基本的了解吧。我赞成孙荣圭副教授提出的,艺术家的文学创作,不能做学术争论的裁判。


第5版()
专栏:科学园地

第三代水果
沙棘、野蔷薇、醋栗、露夏子、悬钓子、白茨、越桔……在水果市场上,原属无名小辈。但近年来,它们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魅力在于所含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量很高。它们被称作“第三代水果”(又称“小果实”)。这是相对苹果、梨、柑桔等“第一代水果”及猕猴桃、草莓等“第二代水果”而言的。
“第三代水果”多属野生灌木,果实较小,漫山遍野、沟沟坎坎之中皆有生长。它们的养份含量比传统水果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被认为是一种“奇迹。”沙棘果维生素C平均含量为八百六十八毫克/百克,野蔷薇果为一千毫克/百克,相当猕猴桃的二至三倍,苹果的二十至一百五十倍,山楂的二十倍,桔子的三十倍;每百克醋栗含有机酸二千五百毫克,每百克苹果只含六百毫克。
“第三代水果”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沙棘果中含有七种黄酮类物质和亚油酸,是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良药,沙棘油有愈合伤口的功能,可治溃疡病和某些妇科病等;野蔷薇制成的冲剂、糖浆、片剂可广泛用于治疗维生素缺乏症及肝肾方面的疾病,这类水果还有便于贮存、均衡上市的特点。沙棘果十月成熟,次年三月还有挂果。
国际市场近年来对“第三代水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法国1978年至1982年期间每年平均进口二千多吨小果实,而在1983年进口了三千零八十七吨。在我国国内市场上,由于人们对这些果品尚未普遍认识,上市量还不大,但最近两年在城市,特别是在沿海开放城市,需求量正在猛增。
我国对“第三代水果”的开发利用起步虽不过两三年,但发展势头很猛,除了鲜果外,还出现了加工制品,仅沙棘就有果汁、汽水、液精、冲剂等投放市场。黑龙江省研制的黑加仑酒,已渐风行。不少地方还将这类水果用于制药和化妆品生产,可以预料,它们不久也将风靡全国。
开发“第三代水果”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其一是改良品种,进行人工栽培,建立生产基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次是要重视研究加工利用的新技术及专业设备。“第三代水果”的果实小,直接食用有困难,必须加工成各种产品,才能投放市场。这是能否大发展的关键。再次,要保护好资源。小果实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西北、华北缺林少材,特别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转自《科技咨询》报)


第5版()
专栏:科学园地

一位皮肤带状泡疹患者正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已成为该院皮肤科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应用于治疗荨麻疹、慢性溃疡和肿瘤等疾病。 新华社记者 王子瑾摄


第5版()
专栏:科技专访

  环幕电影:观众恰似身临其境
  本报记者 王溪元 艾笑
  听说我国研制成“环幕电影”,我们匆匆赶到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采访。我国第一部环幕影片《广州风貌》的摄影师廖博兴、环幕电影摄制组成员之一俞尧民两位同志接待了我们:“现在正好在试验场放映环幕电影,你们先去看,回来再谈,好不好?”
进了观众厅,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叫“环幕”——原来观众的四周即三百六十度方位上都有银幕,象北京天坛回音壁的围墙一样,将观众“环”在中间。为了便于观众东张西望、瞻前顾后,观众厅不设座位,大家都是站着看。
环幕电影一开演就不同凡响,我们突然觉得自己来到了广州机场,往前看是机场大楼,往后看是飞机跑道,左、右两边都有飞机在起落停靠。
不一会儿,我们便“乘”上汽车向市中心驶去。我们好象是站在敞篷汽车里,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前面是同向飞驰的汽车的尾部和迎面而来的车流;左、右两侧是繁华的街景和市井人群,不时还能听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叫卖和呼喊声;后面是刚刚从身边驶过的汽车的越来越小的背影……叫人觉得真是进入了这个城市。
 看过电影,我们开始交谈。廖博兴、俞尧民解释说,环幕电影既不同于普通宽银幕彩色电影,也不同于人们所说的立体电影和球幕电影(有人称“全景电影”)。观看这种电影时,观众被四周环绕的影象所包围,加上多路立体声的音响效果,能使人产生强烈的临场感。
他们说,如果你了解了环幕电影的摄影、录音、放映等工艺特点,就不难明白它的艺术效果为什么会是这样逼真动人了。环幕电影的摄影画面的信息容量非常大,它能够同时记录四周三百六十度范围所出现的一切景象。摄影机——或者说观众——四周的全景,是用固定在同一根中轴杆上的九台连锁联动的摄影机拍摄的。放映的时候,也是用九台连锁联动的放映机进行放映。九台放映机分别放在银幕后边,各自从前边银幕上留的接缝中将画面射向对面银幕。互相间留有窄缝的九块弧形银幕上的画面连成一体,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全景”。这种电影的录音也是将九个画面的不同音响同时从不同方位录制。放映的时候,还音机与放映机严格地连锁同步,其音响效果,给人以真实的立体感。
由于环幕电影能给人以四周全景,使人有强烈的临场感,所以特别适合拍摄风光旅游片,在这一点上,连竞争力很强的彩色电视也望尘莫及。
当前世界上有环幕电影的国家,只有美国、苏联和日本。我们这次观看的环幕电影的全套设备,都是我国自己研制的。
据参加研制的一些同志说,有关部门已制订计划,我国的第一座环幕影院,明年第一季度将在北京诞生。


第5版()
专栏:科学园地

  老年人的多事之秋
  北京市公安医院 袁克俭
“秋风起兮,感伤多矣”。对于多愁善感的老年人来说,秋天往往唤起旧事萦回等杂念,以致妨碍进食与睡眠。老年人胃肠消化与吸收功能减弱,口腔唾液及消化腺分泌减少,容易感到口腔干燥,胃酸稀少,上腹部堵满,肠蠕动迟缓,易引起便秘。基于此,老年人自身应多寻求生活上的乐趣,不妨多走亲访友,与知己者倾诉衷肠,以求得到他人的鼓励与帮助;消除不必要的心理(精神)方面的烦恼与郁闷。家庭成员对老人也应比平时更加关照,并多与之谈心,使老人抒发出内心深处的“积愫”。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进食和睡眠,还能防治老年性忧郁症等老年性精神病。老人白天可多做些力所能及的感兴趣的活动,临睡前用温水洗脚,听听轻快悠扬的乐曲,这样能促进人体内β——内啡肽的释放,这种物质是一种天然的镇痛剂,能松弛头脑及肌肉的紧张性,进而消除疲劳和改善睡眠深度,减少作梦。
老年人对安眠药常产生依赖性,久服安眠药如同在将熄的火焰上泼冷水,会损伤神经细胞的活力。临睡时将下肢适当抬高,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可防治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浮肿等。
秋天温差大,晌午或热,早晚已凉,老年人鼻黏膜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机体免疫与抗病能力均下降,常常染患感冒。如果发现老年人无精打采、神智恍惚而不发烧,应到医院照胸部X光透视检查,看看是否患了肺炎,病重者血压下降甚至虚脱,这是“老年性肺炎”的特征。所以,遇到老人具有感冒样症状表现,三天以上病情不见好转,不妨到医院看看是否合并有中耳炎、心肌炎、胸膜炎、流脑等疾病。统计学资料表明:天冷穿上坎肩,防护胸部受寒着凉,这对预防老年人呼吸道疾病很有好处。
秋天由于气流、气压、气温的变化,人体遇寒冷常常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压偏高,血管容易脆裂;所以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症、中风等疾病的易发季节。
如果此期间老年人常感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胸闷、气短等,则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弄清病因,早作治疗。若在睡眠中发现老年人神昏不醒,半身活动不灵,往往是得了脑血管意外,应在医务人员督导下护送到就近的医院救治。


第5版()
专栏:卫生与健康

  漫话骨质增生
  盛侨东
严格地说,骨质增生并不是病,而是人体的一种衰老现象。有人曾解剖过一万例尸体的脊柱,发现二十岁以下的未见骨质增生;二十一至三十岁的有骨质增生的占11%,三十一至四十岁占36%;四十一至五十岁占78%;五十一至六十岁占93%。由此可以看出,骨质增生的发生、发展与年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骨质增生会给人的肉体带来难忍的疼痛,使一些关节功能丧失,给人的劳动、生活带来不便。目前不论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效果又都不十分理想,如何为中、老年人解除这种病痛,是医界的一个课题。
临床实践证明,人体有了骨质增生,并不都会出现自觉症状。只有一少部分人才有自觉症状,大部分人没有感觉。骨刺的大小、多少与症状轻重程度也不成比例关系。在拍X光片时发现,有些人的骨刺又多又大,而本人却无任何不适感,还有一部分病人体内骨刺并不十分起眼,病人却痛苦不堪。这是什么缘故呢?这主要决定于骨刺与其周围软组织的关系。骨刺虽小,如果它压迫了周围的神经根、脊髓、肌肉、血管等,就会引起自觉症状。骨质增生大都发生在中、老年人那些活动范围大、承受压力重的关节上,如下段颈椎、下段腰椎、膝关节和跟骨掌侧等处,它与外伤、慢性劳损及自然界的寒湿影响都有明显关系。
对骨质增生病人的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疼痛,减少肌肉痉挛,保护和恢复关节正常功能,防止或减缓病变进一步发展。对负重大的关节,病人应使用拐杖、扎阔腰带等方法减轻病变关节的压力。坐、立时间不宜太久,应动、静结合。各种透热疗法、按摩、醋离子导入可减轻症状。祖国医学对痹症的治疗有几千年的丰富经验,笔者用中医药治疗骨质增生,进行了十几年的探索性工作,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骨质增生和其它疾病一样,也是可以预防的。一、应从青少年时起开始预防。睡觉时不用高枕头、不睡软床、不穿后跟过高的鞋,坐立时不要养成弯腰驼背的不良姿势。学校的桌椅高度要配备合适。二、尽量避免外伤,有了外伤应彻底治愈。三、改进劳动和工作条件,避免用一种特定的姿势长时间劳动、工作。四、积极参加工间操活动,缓解关节和软组织的受力不平衡状态。五、年大体弱的人最好不用凉席和少吹冷风。六、在大汗之后不要马上下河洗澡。七、在挑、抬、扛、拿重物时要注意正确姿势。八、不要使身体承受过重压力。九、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增强体质。十、保持乐观情绪,俗话说“心宽体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