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面向未来发展长期睦邻友好关系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
本报东京9月22日电(记者孙东民、黄晴)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东京新大谷饭店隆重开幕。会议将就面向二十一世纪发展长期睦邻友好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在两国领导人和两国政府关怀和支持下成立至今,已分别在中国和日本举行过两次会议。
在今天的开幕式上,日本首相中曾根首先致词(全文另发)。他希望双方委员坦率直言,寻求共同目标,使第三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中曾根首相致词之后,中国驻日本大使章曙宣读了胡耀邦总书记、赵紫阳总理联名给会议发来的贺电。
接着,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兼自民党政调会长伊东正义代表日中友好各团体在开幕式上致词,预祝会议取得成功。
正在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会议的日本外相仓成正特地发来电报表示祝贺。
中方首席委员王兆国和日方首席委员石川忠雄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了基调报告(报告摘要另发)。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来宾有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野田毅、日中友好协会事务局长西堀正司、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井上猛、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专务理事中村敬太郎等。
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中日友好协会、中日民间人士会议以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向会议发来贺电。
日本外务省官员、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部分官员也出席了开幕式。
以王兆国为首的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方十名委员是21日下午乘飞机抵达东京的。在今天举行的开幕式前,王兆国首席委员拜会了中曾根首相,并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他的问候。
开幕式后,会议移至神奈川县风光明媚的大矶继续举行。
会议预定于24日闭幕。(附图片)
9月22日,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东京新大谷饭店开幕。图为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开幕式上致词。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
(传真照片)


第6版()
专栏:

  在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中曾根首相致词
值此日中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之际,我首先向以王兆国首席委员为首的中方委员来东京出席会议表示热烈欢迎。
日中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成立以来,到今天举行第三次会议,为两国的友好作了不少工作,正在成为日中友好的桥梁。
我本人刚从南朝鲜回来,参加了亚运会开幕式。这次亚运会有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我看到中国年轻的运动员高举五星红旗威风堂堂地进入会场,在场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欢迎掌声,掌声之高超过其它国家,我也是其中鼓掌的一个。在场的不少人都为此流下眼泪,作为亚洲人,我也为之感到高兴。
二十一世纪委员会是在胡总书记和我的倡议下成立的,这是一件大好事。日中之间有不少交往的渠道,起到了友好而有意义的作用。其中由政府和民间结为一体的二十一世纪委员会是更有意义、赋有历史使命的组织,能为日中友好做不少工作,我对此表示感谢。通过三次会议,双方委员之间能直言相见,结成知心朋友,为我们两国关系作出不少贡献。要使两国关系更为成熟,最重要的是需要直言不讳地交换己见。
日中两国作为独立国家,交往中出现一些问题是自然的。但只要遵循日中关系四项原则,就能发展友好关系。双方应彼此守信义,甚至有时要做出一些牺牲。为了遵循四项原则,两国之间应该充分理解,尊重对方的民族特性和国民感情。所以当胡耀邦阁下提出发展中日友好的四点意见时,我立即明确表示了赞同。
虽然今后还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不辞辛苦地去作说服工作。即使受到责备,也要尽力去作。为发展日中两国和平稳定的友好关系,我将不辞辛苦,就是做出牺牲,也要尽心竭力。因为这是亚洲的和平与稳定的关键。
希望第三次会议继续发挥好的传统,坦率交换意见,寻求共同目标,取得丰硕成果。并希望能把我的想法确切地转达给中国人民。
(本报东京9月22日电)


第6版()
专栏:

  在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王兆国首席委员作基调报告
本报东京9月22日电 王兆国首席委员今天上午在东京新大谷饭店举行的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中方基调报告。
王兆国首先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对中曾根首相到会并发表热情讲话表示感谢。
王兆国说,双方代表通过第一、二次会议,进行了认真坦率的讨论,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友好代表了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王兆国指出,尽管通向二十一世纪友好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已具备了许多有利的条件,有了十分良好的开端,主要表现在:
一、中日两国两千年的友好交流,在两国人民中培育了极为深厚的传统友谊,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人民的友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
二、双方已确定了一系列发展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从政治上提供了基本保证。
三、中日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中日关系,郑重宣布把发展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作为本国奉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并建立了多层次会晤和磋商制度,使双方能及时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加深信赖。
四、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呈现全面开展的良好局面。
王兆国同时指出,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随着两国交往的日渐深化,难免出现各种矛盾和分歧。王兆国从中期展望的角度,就如何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为实现二十一世纪中日友好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谈了如下一些基本看法。
一、正确对待历史是两国长期睦邻友好的首要前提。
在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是主流,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只是一小股逆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待这段历史,我们一贯采取向前看的态度,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容许少数人任意曲解甚至篡改历史,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不利于中日友好的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在于未能正确对待历史。只有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同时,认真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才能把良好的两国关系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二、认真教育下一代是我们面临的崇高使命。
战后新的一代已约占两国人口的半数以上,这一代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友好的传统和正确的史实教育和引导他们,只有培养出真正相互信赖的新一代,中日友好事业才能得到继承。
三、尊重双方民族感情对妥善处理两国间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始终认为,日本人民也是过去侵略战争的受害者,对他们因受军国主义蒙蔽而承受的巨大痛苦深表同情,并充分理解一般战死者遗属悼念亲人,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心情。尊重民族感情是相互的,客观地讲,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更需要爱护和尊重。希望双方政府和人士积极引导本国民族感情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任何有损对方民族感情的言行。
四、坚持和平发展是两国今后的必由之路。王兆国表示,重视日本政府不做军事大国,不允许军国主义复活的庄重诺言,期待日本在国际上更好地树立起和平形象。我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从长远着眼,进一步加强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王兆国指出,经济技术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一段时期里,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是:逐步纠正贸易不平衡,继续提高资金和技术合作水平。中国方面有必要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制成品出口,完善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的体制和环境。希望日本方面能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加从中国的进口,加强同中国的合作。
最后,王兆国引用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示既要不断开辟中日友好的美好前景,又要以冷静的态度,务实的精神推动两国睦邻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6版()
专栏:

  在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石川忠雄首席委员作基调报告
本报东京9月22日电 今天上午在东京新大谷饭店举行的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石川忠雄首席委员代表日方作基调报告。
石川忠雄对前两次会议做了简要回顾。他说,在第一次箱根会议上,日中双方就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日中关系进行了积极活跃的讨论,双方委员具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认识,强烈希望良好而稳定的日中关系长期地发展下去。
去年在大连会议上,委员会下属的三个专门委员会,即“日中关系长期展望专门委员会”,“经济、科学技术交流专门委员会”,“青年、文化交流专门委员会”就各领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积极活跃的讨论。
“日中关系长期展望专门委员会”就日中之间存在的各种积极的或消极的因素加以研究,再次确认了双方即使避免不了由于两国关系日渐紧密而发生的各种问题,也应遵循日中联合声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和日中友好四原则等基本原则,通过两国对话而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双方一致认为,深刻地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应该伤害对方国家的国民感情。
石川忠雄特别指出,大连会议后,在会见胡耀邦总书记时,总书记发表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四点意见”,阐述了为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应该正确对待历史,尊重对方的国民感情。中曾根首相和日本政府都支持这“四点意见”。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根据胡总书记的这“四点意见”,在防止扩大和切实解决两国之间所发生的问题上,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石川忠雄回顾了一年来的日中关系。他说,这一年来,在日中关系上发生了各种情况。一方面有日中外长协商及五百名中国青年访日等不断对话交流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又有靖国神社正式参拜和教科书审定的消极因素。他表示日中两国领导人以及大多数人民都强烈希望日中关系进一步友好和稳定,这是日中双方的主流。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应该为加强构成日中关系主流的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及其影响而尽最大的努力。
石川忠雄说,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犹如人的一生,已经经历了幼年期和少年期,而进入了青年期。能否使幼年期和少年期所培养的友谊坚如磐石,都将取决于青年期。
石川忠雄认为,需要正确认识彼此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一步增进互相了解,具体而言,就是需要使经济、科学技术、青年、文化各领域的交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得以扩充。
最后,石川忠雄祝愿会议能真挚、活跃和直言不讳地交换意见,沟通思想。他表示,愿同王兆国委员一道为本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获得圆满成功而尽最大的努力。


第6版()
专栏:一句话快讯

  一句话快讯
▲委内瑞拉、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十二个拉美国家专家21日至25日在加拉加斯举行会议,交流电力方面的经验。
▲法国已于21日部分撤走驻黎巴嫩南部的维持和平部队,原阵地由尼泊尔维持和平部队接管。
▲英联邦四十九个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将于23日在圣卢西亚岛首府卡斯特里开会,讨论油价下跌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
▲沙特阿拉伯政府于21日向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利雅得的代表递交了一张二千八百五十万美元的支票,作为对巴解组织的财政援助。
▲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21日在伊斯兰堡举行为期八天的专题讨论会,讨论科学政策的制定和发展的问题。
▲澳大利亚政府21日决定建立航天局,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发展澳大利亚的航天科学和技术。
▲欧洲共同体各国中央银行行长21日在英国举行的会议上商定,采取联合行动干预市场,阻止美元下跌,支持欧洲货币体系范围内的货币汇率。
▲美国驻埃及大使和埃及计划部长21日签署了一项协议,美国将向埃及提供六亿四千九百万美元的援助,用于埃及十五个恢复和发展项目。
▲孟加拉国一千名新闻工作者、九千名各报社雇员、七千名医生和三千名大学教师21日举行罢工。 (本报讯)


第6版()
专栏:

  斯德哥尔摩欧洲裁军会议闭幕
  通过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协议
本报斯德哥尔摩9月22日电 (记者顾耀铭)历时两年半的斯德哥尔摩欧洲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和裁军会议今天上午在这里结束。三十五个与会国就欧洲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达成一项协议。协议包括下列内容:
各与会国重申对任何国家的领土或政治独立不进行威胁或使用武力。
各与会国必须将一万三千人以上或三百辆坦克以上规模的陆基演习至少提前四十二天预报并以书面方式提供详细情况。
各国必须在每年11月15日以前,提前两年预报七万五千人以上规模的演习,提前一年预报四万人以上的演习。
每年11月15日以前交换下一年将在欧洲举行的应预报的演习日程表。
各国互邀观察员对一万七千人以上规模的地面部队演习进行观察。
任何国家对另一国是否遵守斯德哥尔摩协议如果有怀疑,有权对该国的军事演习进行地面和空中核查。每个国家一年只接受三次核查,核查时使用的飞机由双方商议选择。每个与会国每年只能对另一国进行一次核查。
这个协定将从1987年1月1日生效。
瑞典外交大臣安德松出席了今天的闭幕式。他在会上表示:“希望斯德哥尔摩会议文件能有助于改善所有与会国间的关系,增强它们之间的信任和安全。我相信,这次会议的结果将对其他裁军会谈产生有益的影响。”
与会国代表在今天大会上的发言中对斯德哥尔摩协议普遍表示满意,认为这是自1979年第二次战略核武器会谈以来的第一个重要的军事控制协议。它将使所有与会国提前预报演习活动并互派观察员进行核查,从而有助于欧洲的军事形势的稳定和安全,有可能防止任何国家集结军事力量以图对别国侵略或威胁,也有助于缓和东西方对峙的紧张关系。


第6版()
专栏:

  舒尔茨:不解决丹尼洛夫事件美苏首脑不可能会晤
新华社华盛顿9月21日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今天说,不解决丹尼洛夫事件,美国总统里根就不可能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举行第二次首脑会晤。
舒尔茨是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这番话的。他还说,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美苏两国首脑不可能举行一次“富有成果的会晤”。他说:“我们必须解决这一事件以便(为举行首脑会晤)创造气氛。”
舒尔茨还表示,“如果有实质性问题需要讨论的话”,他愿意本周在纽约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再次举行会谈。
与此同时,苏联外交部发言人格拉西莫夫今天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说,解决丹尼洛夫事件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格拉西莫夫说:“我们不希望这一特殊事件成为我们关系中的一个障碍,我们可以找到某种解决办法并释放他。”
另据报道,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20日与舒尔茨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丹尼洛夫和扎哈罗夫事件的机会是存在的。


第6版()
专栏:

  为遏制难民涌入西德和西柏林
  民主德国实行过境新规定
本报波恩9月19日电(记者江建国)民主德国外交部昨天宣布将实行新的过境规定。据称,这一措施直接有助于遏制大量难民涌入西柏林和西德。西德朝野和西柏林市政当局对此表示欢迎。
民主德国外交部的公告说,“考虑到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采取的入境签证规定,从10月1日起,只有持有其他国家签发的入境签证的人员,方可获准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过境旅行。”西德政府发言人奥斯特认为,这将大大减少涌入西柏林和西德的难民人数。在野的社民党也认为,这一决定有助于双方发展良好关系。
西德舆论界今天纷纷发表评论欢迎民主德国的决定。《总汇报》评论说,两个德国自己解决问题,使两德关系走出死胡同,这对于改善美苏首脑会晤前的气氛也是一个贡献。


第6版()
专栏:

米塔格会见我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柏林消息: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米塔格18日在柏林会见了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梅行为团长的代表团,双方进行了友好谈话。代表团是9月5日抵达这里进行访问的。


第6版()
专栏:

  “丹尼洛夫事件”的风波
  张亮
  外长会谈桌上的突出问题
9月19日,里根总统突然召见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苏联继续拒绝让丹尼洛夫回国表示强烈气愤。在本月19日和20日举行的美苏外长会谈中,“丹尼洛夫事件”突然上升为双方会谈桌上的主要问题,而使原定的会谈目标即何时举行第二次美苏首脑会晤悬浮于未定之天。
外长会谈结束后,国务卿舒尔茨和谢瓦尔德纳泽外长各自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舒尔茨说,在丹尼洛夫事件给两国间的关系蒙上阴影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能够举行富有成果的首脑会晤。谢瓦尔德纳泽则称,美国有些做法已经使人们怀疑是否有可能举行首脑会谈,其中之一就是要求苏联把驻联合国使团的人数减少二十五人。两位外长的谈话表明,“丹尼洛夫事件”引起的影响仍在延续。
 莫斯科河畔丹尼洛夫被捕
所谓“丹尼洛夫事件”,其经过大致这样:8月30日,苏联安全人员逮捕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驻莫斯科记者丹尼洛夫。苏联称,丹尼洛夫是在莫斯科河畔接收一位名叫米莎的苏联公民递交的一束黑花时被当场抓获的。安全人员从花束里搜出一些“秘密材料”,包括苏军在阿富汗的分布图,标有军事装备分布地点的示意图,还有二十六张武器样品和苏军士兵和军官的黑白照片。
9月7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侦察员和军事检察员对丹尼洛夫正式提出起诉,指控他按照美国情报机构布置的任务,利用外国记者在苏联的地位从事间谍活动,用各种方法搜集秘密情报来“损害苏联的民族利益”。
丹尼洛夫被监禁后,美国立即作出强烈反应,称苏联拘留丹尼洛夫“毫无根据”,是“粗暴的挑衅”行为和“诬陷”,并要求苏联马上释放他。9月4日里根还亲自出面干预,他专门就此事致函戈尔巴乔夫,担保丹尼洛夫不是间谍,并警告说,监禁丹尼洛夫将会危害美苏关系。但是苏联没有理睬里根的呼吁,依然决定对丹尼洛夫正式提出起诉。美国对苏联行动的反应是更加强硬起来,白宫官员声称要采取严厉的报复措施。一下间,双方的争执达到“白热化”程度。
 纽约地铁站扎哈罗夫就擒
9月12日,经过双方周旋,丹尼洛夫事件暂时出现转机——苏美当局各把以间谍罪拘留的丹尼洛夫和扎哈罗夫交给对方使馆监管,但都没有撤销对各自拘留的“间谍”的起诉,美国仍然坚持拒绝以交换方式平息这场风波。
扎哈罗夫是谁?是美国联邦调查局8月23日以从事间谍活动而拘捕的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的苏联公民。据美国称,扎哈罗夫是在纽约市皇后区地铁月台上被捕的。当时,他正在用一千美元向美国一家军火制造公司的雇员换取三份有关飞机发动机的设计秘密材料。美国曾于9月9日对扎哈罗夫提出起诉。扎哈罗夫被捕恰好发生在美国记者丹尼洛夫被捕一周前,因此美国认为丹尼洛夫事件完全是苏联设置的“圈套”。但苏联否认这种说法。
 风波未平息待看事态发展
新的事态发展是,美国9月17日宣布,要求苏联召回其驻联合国代表团中的二十五名成员,并限令他们在今年10月1日之前离开美国。虽然国务院发言人称,美国此举同丹尼洛夫事件无关,里根政府早在3月份就决定要求苏联分阶段削减驻联合国的人数。但西方人士认为,此时宣布这项命令是异乎寻常的。苏联指责“这种决定是非法的,不负责任的和挑衅性的”,并表示苏联可以同样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21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进一步放话:不解决丹尼洛夫事件,美苏首脑就不可能举行会晤。
丹尼洛夫事件今后将如何发展,目前尚难以预料。但它无疑是最近美苏关系中的一场引人注目的风波。


第6版()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雅鲁泽尔斯基率团抵蒙古访问
应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和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的邀请,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雅鲁泽尔斯基率领的波兰党和国家代表团二十二日上午抵达乌兰巴托对蒙古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蒙古党政领导人巴特蒙赫、索德诺姆等迎接代表团。乌兰巴托数万名群众夹道欢迎。
北约在西德举行两大军事演习
北约部队十多万官兵九月二十二日在西德北部和南部同时举行两个大规模秋季军事演习;法国首次派出了一个坦克师部队参加在西德南部的演习。
据德新社报道,北约共派出六万多名官兵参加了在西德北部石荷州举行的代号为“勇敢保卫”的军事演习。
另外,在西德南部巴符州举行了代号为“法兰肯盾牌”的军事演习,北约五万名官兵参加了演习。
阿根廷政府加紧迁都准备工作
近月来,阿根廷政府正在加紧将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迁往具有“特殊战略位置”的巴塔戈尼亚地区的准备工作,以便按计划实施早先提出的迁都方案。据报道,迁都计划分三个阶段在十年内完成,正式迁都工作将在一九八九年新政府成立时开始。
阿根廷未来首都位于内格罗河下游,距别德马和卡门—巴塔哥内斯垂直线七公里。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波兰人爱看《少林寺》
新华社华沙9月21日电 据波兰《人民论坛报》报道,波兰去年上映的影片中,中国和香港合拍的故事片《少林寺》上座率最高,观众达一千零六十万人次,票房收入近十亿兹罗提(约合六千三百万美元),创波兰电影史上最高纪录。1984年冬天,《少林寺》开始在华沙试映,倍受欢迎。1985年初在全国上映,场场爆满。波兰一些影院至今还在放映。电影《少林寺》在波兰扩大了中国武术的影响。波兰武术界人士表示希望同中国武术大师们保持联系,得到中国武术协会的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