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让企业自由选择工人
让工人自由选择企业
——北京市部分厂长经理谈劳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本报记者 张国荣
一次分配定终身,一辈子端“铁饭碗”,惯坏了一些人,企业没有活力,工人积极性受压抑。统包统配的劳动制度,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吗?实践使人们反思。厂长、经理们对旧体制的弊端更有切肤之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现行劳动制度存在的弊端议论得愈来愈多。最近,记者在北京市采访了一些厂长、经理,他们谈及这个话题,真是感慨丛生。
“铁饭碗”害人
记者所接触到的厂长、经理都认为,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实行“统包统配”,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劳动制度,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劳动制度没有随着情况的变化而相应改变,以致弊端越来越突出。北京内燃机总厂副厂长李君感慨地说,现行的劳动制度在建国初期,对废除旧社会的雇佣劳动制度,保证劳动力就业起过很大的作用。从旧社会过来的一些老工人,如今提起这件事还感激不已。他们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以,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工人大多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
现在的青年工人,却没有这种新旧社会对比的亲身感受。他们对现行的劳动制度的感受,更多的是这个制度给他们带来了“铁饭碗”。少数人更认为可以躺在这个制度上优哉游哉,别人也奈何不得。李君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们厂为了鼓励青工学文化,学技术,曾规定,凡参加学习的,每人长半级工资,结果,报名者寥寥;后又改为不参加学习的,每人降半级,依然是收效甚微。有些青年工人把现行劳动制度看透了,觉得只要端上“铁饭碗”,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至于升降半级那几块钱,对一些人来说实在是小意思,还不够他们一个晚上揽买卖所得的零头。还有个别工人,不好好干活,工资、奖金还要照样拿,稍不如意就骂娘,好象国家和企业天生欠他们什么似的。
国家地震局地震仪器厂厂长刘毅对此深有体会,现行劳动制度中的弊端,确实“惯坏”了某些人。
“刺头”动不得
现行劳动制度的另一弊端,是对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领导,难煞法院”的极少数违纪职工束手无策。近年来这方面虽有一些规定,但要真正实行起来却是难而又难。访问中,厂长、经理们对此无不摇头叹息。有的厂长也曾硬着头皮开除或辞退过极个别严重违纪的职工,其结果是四面加压,连一些派出所、街道居委会也找上门来,施加压力,认为工厂是把“祸水”泼向社会,影响社会治安。最后,工厂又不得不把这些“小爷们”请回来。
北京市城市建设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李凯同志对这个问题感触尤深。这个公司是从原铁道兵、基建工程兵整编过来的,绝大部分工人的家都住在外省市农村。前几年,公司开除和除名了极少数严重违纪的职工,没想到各方都不支持,原籍不要,本市也不收。最后,公司只得自认晦气,把这些人又收回来。李副经理表情苦涩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可学“乖”了,只要公安局不抓,我们最多采取开除留用的办法,免得自寻烦恼。
“包办婚姻”定终身
在同一些厂长、经理的交谈中,他们感到现行劳动制度的又一个头痛问题是,企业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又推不出去;职工用非所长,想流动流动,也很难跳“龙门”。对这种“包办婚姻”、“捆绑夫妻”的劳动制度,企业不满意,职工也不满意。北京有家工厂,因为生产不景气,曾让一百一十九名没活干的职工拿80%的工资回家待业或自谋出路。但这种方法上级又不批准。没有办法,又让这些职工回厂,拿全工资,还影响其他工人干活。这个厂的新任厂长颇为感叹地说,固定工制度实在是太死了,它束缚了企业的手脚,要是实行合同制,就会比较容易解决这类问题。
前些年,为了缓和城镇劳动力就业的矛盾,实行了“子女顶替”和“内招”的办法,现在看来,弊端也不小。煤矿需要井下男工,一些人只有女儿去顶替;纺织厂需要女工,有些又只有儿子去接班。结果是造成一些企业需要的人严重不足,不需要的人绰绰有余。“顶替”、“内招”还容易造成企业的“近亲繁殖”,引起企业素质和职工素质下降。厂长们说:我们切不可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啊!
现行的劳动制度,还使企业,特别是一些老企业,拖累很重。工人一进厂,从吃喝拉撒睡,到生老病残死,工厂都要管,一年到头厂长能有多少精力抓生产?北京制药厂是个三千多人的大厂,现在已有离退休职工六百多人,而且近期还要增加。对离退休的工人,当然要照顾好,但全由企业承担,压力太大。
最忌半途而废
改革才能带来生机。采访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厂长、经理们那种迫切盼望搞活用工制度的心情。他们对劳动制度的改革寄予厚望,但同时又流露出某些忧虑。他们知道,进行劳动制度的改革,不仅是厂长、经理们的愿望,也是那些真心关心企业发展的广大职工的愿望,一定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但是,贯彻实施起来,也会有相当大的难度,工作一定要做得认真细致,特别要防止大的动荡和摇摆。他们强烈地希望,只要大方向正确,就要扎扎实实地走路,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下去,不完善可以逐步完善,决不能半途而废。


第2版()
专栏:

农民的“连心店”
鲁昭元
山东省招远县辛庄供销社所在地的东南村农民,因对供销社的经营方法有意见,于前年另起锅灶,办起了一家商店。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加之信息不灵通,开业半年时间,商店分文没挣,还赔了钱。辛庄供销社看到这种情况后,觉得东南村商店位置好,设施好,资金多,便产生了与其联营的想法。村里也想到供销社请几个能人,帮着“救活”这个商店。两家一商量,决定办家联营店;供销社派去两名职工,一名任经理,一名任会计,投入四万元资金。村里派出七人,其中一人任副经理,一人任出纳。一联营,商店很快发生变化。半年后,实现利润二万五千元,村上和供销社都得了利。
由于这种形式的联营店符合农民的心愿,许多村都找上门要求与供销社联办。去年,辛庄供销社先后又与四个村办起了联营店,经济效益比第一个联营店更好。
联营店明确规定,联营店不是供销社的下属单位,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联营店的性质为民办集体合作商业组织,具有法人地位,任务是为一定范围内的农民和企业供应生产和生活资料,推销工业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农民说:联营店很象建国初期的供销社。这首先表现在它由农民当家作主,是农民自己的集体合作商业组织。从资金构成上看,农民的股金占57%,供销社的股金占43%。农民联营店的资金,完全由自己掌握,任何单位无权调用。这样,农民打心眼里认为联营店是自己的,村里的车外出办事,都要到联营店去问一问是否往回捎货。联营店的货一进村,农民都自发帮着搬运。有些老人逢集还帮助联营店看管货物。
二是联营店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需要,已初步成为一定范围农民的综合服务中心。他们及时把农民需要的农药、化肥、器械和种苗供应到户,还引进良种、传授技术。去年,有两个联营商店,为帮助所在村的农民销售快要腐烂的葡萄,与供销社采购站的同志一起,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为农民减少损失八万余元。联营商店在经营上处处为农民着想,对农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油、盐、酱、醋、针、线等小商品,都做到满足供应。农民反映说:“有了联营商店,俺们的生产生活方便多了。”
三是联营店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农民可从中得到较大的实惠。从已办起的几个联营店看,经济效益均大大超过供销社。拿在辛庄街上的供销社百货门市部和东南村联营店相比,两个企业的固定资产基本相同,供销社门市部有二十四人,流动资金十四万元;联营店仅有职工九人,流动资金八万元。而去年两个企业实现的利润都是四万元。由于联营店效益高,农民的分红比例也就高。去年,农民将一百元资金投到联营店可分红四十七元,而投到供销社只能分到九元七角。


第2版()
专栏:

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要求
切实做好今年棉花收购工作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就做好1986年度棉花收购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坚持合同定购,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切实做好今年棉花收购工作。
通知说,1986年棉花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但由于棉区人民政府加强对棉花生产的领导,广大棉农抓紧田间管理,目前棉花长势良好。今后如果气候正常,可望丰收。
通知对如何做好今年棉花收购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坚持合同定购,并逐步完善。在不突破国家下达的1986年棉花定购数量的前提下,允许各产棉区对植棉户的定购数量作适当调整。对多种或少种棉花的,可以增加或减少合同数量;对种了棉花但未签订合同的,可以补订合同;对没有种棉的,可注销合同。凡向国家交售的棉花,都按规定的比例价同棉农结算。对等外棉,鉴于棉农自己消化有困难,为了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增加棉农收入,在征得棉农同意后,可以列入合同定购计划,由国家收购。国家收购棉花奖售化肥的政策,应切实落实,保证肥源,并督促供销社及时调拨供应。
二是正确执行国家标准,认真贯彻按质论价的原则。要向群众公开陈列棉样和收购价格,动员棉农搞好棉花分摘、分晒、分存、分售,不摘生花,不卖统花。检验人员要秉公办事,做到既不压级压价,也不抬级抬价,防止收购“人情棉”、“关系棉”。各级供销社监事会要加强监察,协调收购站和棉农的关系。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供应价格,不得自行变动。
三是棉花价款结算要尊重棉农的意愿,坚持谁卖棉花同谁结算,要现金的给现金,要转帐的提供方便。棉花经营部门在同棉农结算时,除收回棉花预购定金和代扣农业税外,一律不得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扣款,不得为扣款提供方便。
四是要为售棉群众提供方便,适时开秤收购,不准推迟收购时间。要加强棉花交售的组织工作,在收购旺季,要适当延长收购时间,做到当天交售的棉花当天收完,棉款当天结清。
五是产棉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棉花收购工作的领导。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解决收购中的问题,纠正收购中的不正之风。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维护售棉秩序,加强市场管理。要坚决制止强买强卖、非法牟利、欺行霸市的行为,为搞好棉花收购创造良好条件。


第2版()
专栏:

湖南省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工作
多方面放宽政策 三年内解决温饱
本报讯 最近,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工作的决定。强调在着重激发贫困地区内部活力,增强“造血”功能的同时,从多方面放宽政策,减轻负担,扶持、帮助贫困地区在近三年内解决温饱问题。
——逐年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贷款指标。从1986年起,开发性贷款年末余额力争达到八千万元,以后每年再增加二三千万元,由省财政贴息一半,贴息五年。对财政收不抵支的贫困县,逐步实行提前预拨财政补贴的办法,并帮助他们开辟财源,早日实现财政自给。
——从1987年起,省不向贫困县下达粮食合同定购计划,实行粮食购销调拨包干,一定五年不变。所需补助粮由省安排,补助粮按合同定购价格销给群众。
——省、地、州、市安排工业建设项目时,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同贫困地区的横向联系,在经济利益上给贫困地区以照顾。
——继续抓紧抓好“以工代赈”工作。1986年和1987年工程项目所需配套资金,由省财政、省直有关部门和地、州、县每年各解决五百万元,每年由省安排平价钢材二千吨。
——将在贫困县、乡的国营林、牧场,划出一部分交当地群众承包经营,或与当地群众联营,以增加农民收入。
——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在外贸出口、外汇分成方面给予照顾。
——近二三年内,省、地、州、县分别扶持贫困县办好一所教师进修学校,一所职业高中,并从发达地区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五年一轮换。
(申昱 刘绍祥)


第2版()
专栏:

平度县重视农村技术教育
十五万农民受训 一万五农民成才
编者按: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农村商品生产能否较快发展,人才往往成为第一位的制约因素。有了人才,就有了知识,有了技术,有了继续振兴农村经济的力量。不然的话,纵有丰富资源,也难以开发利用;甚至有了产品也变不成商品,变不成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山东省平度县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农村智力,确实是高见之举,值得各地仿效。
本报讯 平度县适应当前农村改革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村培养技术人才。到目前为止,全县各类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已发展到一千三百多处,先后有十五万多农民受到不同程度培训,其中一万五千多人成为各业技术人才。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委、政府清楚地看到,农村经济的振兴,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决定县、乡(镇)都成立农民教育委员会,并配齐专职农民教育辅导员,各村成立了农民教育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农民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民教育。一、县办两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主要为乡镇办学和村办学校培训师资,另一所主要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和电子技术人才。二、乡(镇)办三十九所农技学校,主要为本乡镇培养初级技术人才。一般开设文化、电工、机械、财会、维修等课,使农民通过培训学到各自所需的知识。三、村办业校九百一十多处,根据生产需要,向农民传授商品生产知识、农业科学技术和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向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常识。
(段发强 孙秀畔)


第2版()
专栏:

省柴省时卫生 兴林兴牧增粮
沂水21万农户用上节柴灶
本报讯 7月底,被列为全国改灶节柴试点县的山东省沂水县经农牧渔业部验收合格,获得节柴改灶合格证书。
经过三年努力,这县已有二十一万七千一百户农民用上节柴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东部。境内无煤炭资源,山岭薄地又不宜高秆作物生长,农村燃料长年紧缺。据统计,全县年缺柴草一亿三千万公斤以上,致使毁林砍柴现象难以制止,进田挖根掘茬成为习俗。从1983年开始,沂水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在十八处乡镇设点,与农民一起试制出结构科学的“沂水单体节柴灶”和“沂水连体节柴灶”。这两种新型炉灶烧开五公斤水,仅用五百克柴、十分钟,比传统炉灶省柴、省时。基本定型以后,他们向全县推广。
沂水县改灶节柴试点三年来,农村中毁林砍柴、扒山皮、刨草根现象大量减少,水土保持面积和林地面积都比三年前有较大增加。
(陈平)


第2版()
专栏:短评

这种联营好
东南村联营店是农民和供销社一起办的,它很象建国初期的农村供销社,具有多年来人们强烈希望的“组织上的群众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农民能真正当家作主,因而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农民要自己办商店,主要原因是商品生产发展了,迫切要求有更广阔的交换场所、更多一些的流通渠道。另外,至今还有一些供销社“官商”作风未改或改得不彻底,叫农民不能称心满意,所以要自办商业。供销社的改革已经四年,还要进一步深入,关起门来搞改革是不行的。辛庄供销社从农民的要求出发,抽出人力、资金,和农民一起办商店,这种改革尝试是很有意义的。
目前,不少地方的农民有要求、也有一定的条件自己办商店,供销社不应排斥他们。同时,农民办商店又很希望得到供销社的帮助。因为供销社有长期经商的宝贵经验,有一整套经营设施,还有遍布各地的信息网络……这些都是办好商业所必不可少的。供销社应积极地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来一个对外开放,走出去帮助农民办商店,支持农民进入流通领域,这对活跃农村商品经济很有益处。东南村联营商店的成功,对各地供销社的改革不无启发。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强按牛头不饮水”
谢德选
两天前,我们单位的会计到银行取工资款,谁料银行将工资的30%扣下,强令购买“有奖储蓄券”。发工资那天,领到“储蓄券”的职工叫苦不迭。
现在,银行在搞“有奖储蓄”。这是一件积累资金,调动群众储蓄积极性,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但是,“有奖储蓄”必须遵循“存取自由”的原则。俗话说,“强按牛头不饮水”,如果不问群众意愿,强人所难,不仅违背金融政策,也会伤害群众储蓄的热情。对此,银行方面应三思。


第2版()
专栏:

物资供应何必舍近求远
——鞍钢采访札记
新华社记者 周保华 本报记者 江绍高
搞建设,讲求经济效益,这个道理很多人懂得;然而一接触到实际,是不是都照这个道理去办,则不见得。
最近,记者在鞍山采访,就了解到这样一些情况:
鞍山钢铁公司搞技术改造,今年需要二十二万吨水泥,除少量高标号水泥外,大部分是四百号。鞍钢自己有一个水泥厂,现在年产二十多万吨四百号水泥。该厂以前归建材局管过一段,1978年交还鞍钢时定下来,每年上调给国家统配水泥十九万吨。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鞍钢产的水泥往外运,鞍钢用的水泥求大连,找沈阳,去抚顺,给交通增加了压力,每吨还多花十几元冤枉钱。原因是:上调的水泥归国家建材局管,鞍钢要用的水泥归冶金部管。
类似这样舍近求远的事,还可举出好些例子。比如用油,鞍钢用鞍山炼油厂的油很方便,从炼油厂到用油地点只五公里。可是,眼面前的油不准用,非要鞍钢用抚顺炼油厂的油,每年多花十五六万元运费。主管部门把这叫做“统购统配管理”。再如,鞍钢需用硫酸,大连就是产地,有关部门却把一部分计划下达到南京。我们问,是不是大连的产量有限,分配不过来?他们说,不是。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据鞍钢材料供应处的同志反映,主要是缺少一个协调机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他们回忆,“文化大革命”前,国家物资总局在鞍钢设有一个办事处,专门协调物资流向问题,事情办得快,经济效益也好。现在没有这种协调机构,往往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该解决的问题长期解决不了。他们呼吁有关部门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协调机构,真正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题目作文章。


第2版()
专栏:

青岛市郊建设出口商品基地
本报讯 山东省青岛市农村外贸出口已提前五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出口收购额达二亿四千余万元。
青岛市近几年建立了二十余处单项商品生产基地,初步建成了肉鸡、肉兔、水貂、水产品、花生、葡萄、芦笋、草制品、石墨等九个包括试验、生产、加工、贮藏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化外贸生产体系,出口的品种达到二百多个。
(郭光)


第2版()
专栏:

吴江七个月外贸收购超亿元
本报讯 江苏省吴江县按照国际市场需要,积极发展外贸生产,外贸收购额连续四年超一亿,去年达到一亿四千万元,名列全国县级前茅。今年该县合理调整出口产品布局,注重老产品的延伸和新产品的开发,一到七月,外贸收购总额已经达到一亿零一百五十七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 (钱志林)


第2版()
专栏:

贵州涌现一千多专业村
贵州省农村出现一千零六个专业村。这些专业村是各地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引导农民利用当地资源、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逐步形成的,经营的项目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加工业、采矿业、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一般都形成了小型商品生产基地,为社会提供的商品逐年增多。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来信

农技服务体系需扶持
全国农牧业全民所有制单位现有职工一百八十余万人,其中原(良)种场、种畜、种蜂、种禽场、蚕桑茶果药园艺特产场等六十五万人,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畜牧兽医站等三十八万人。建国以来,他们为农业科研成果的研究和应用,农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是未来我国农牧渔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当前农业科技队伍的状况很不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存在不少问题:
一、经费紧张。“六五”期间,全国农业事业费支出虽有所增加,但由于事业的迅速扩大,人员逐步增加,开支项目增多,费用标准提高,加上有的地方农业事业费有逐级被挤占的现象,所以,增加的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农业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性负担重。其中,离、退休人员的费用比重大。重庆市种畜场1985年退休费三十五万元,场内压力很大。此外,粮油倒挂等政策性开支等也很大。
三、用工制度不合理。由于农业工作艰苦,工资劳保福利待遇低,加上现行用工制度不够合理,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如现行用工制度不允许农业部门从农村招用熟练工人,只允许从城镇招聘待业青年,这种硬性规定,直接影响了农业职工队伍的补充。保护和支持这支队伍的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 (部农)


第2版()
专栏:

列车旅客批评
冷饮为什么挤走白开水
本报讯 《人民铁道报》9月2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反映广大旅客要求火车上不要丢掉供应白开水的项目。
文章说,往日乘坐火车,列车开动后列车员就开始给旅客倒上一杯杯开水。乘坐一路,开水不断。可是,近来有些列车为旅客送开水的项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从广播里传出了这样的声音:“旅客们,现在列车员为您送冷饮,请您把零钱准备好”。
文章指出,时值盛夏,天热口渴,吃点冷饮固然解暑,但有胃肠病的人不宜吃冷饮,很多旅客也习惯用开水冲茶解暑。所以,卖冷饮不能代替送开水。
这篇文章呼吁:为旅客送开水已是铁路部门多年优质服务的一个主要项目,千万不可轻易丢掉。


第2版()
专栏:

上海延安饭店在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饭店人员的业务素质。图为他们邀请全国商业系统劳动模范、上海人民饭店服务员瞿惠钧、中百一店营业员马桂宁来店传授服务技艺。
韩积明 杨汉鹏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