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计量——现代化的支柱
李亨
一提起计量,人们自然会想到尺、斗、秤。然而现代计量早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观念范围。例如在集成电路生产中所使用的“尺”已绝非普通的尺所能比拟,其测量精度可小于一根头发丝的万分之几。国际上现代计量学已发展成为包括长度、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化学、电离辐射、无线电和时间频率等十大门类的独立学科。计量技术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及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
常言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计量的不准确,一时的疏忽往往铸成大错。今天世界不少国家医院里广泛使用临床放射性检查和治疗,准确地掌握放射剂量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尤其是对于癌症病人进行放射治疗时,放射剂量如果超过标准10%,则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速病人死亡!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测量的准确性。现代计量学就是对于测量进行研究的科学,它为测量的准确性提供基本保证。
任何测量的过程都是与标准参考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买布需要用尺量,买米则要使用秤。它们的数值要用某种单位来表示。十九世纪前,各国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单位制。1875年以后,在“米制公约”的基础上,单位制在国际上逐渐走向统一。但是目前一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单位制混用的情况,这不仅对社会发展不利,甚至可能是危险的。去年日本波音747飞机失事,造成五百二十人死亡,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单机空难事件。失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日本航运管制中计量单位尚未统一。作为世界十大机场之一的成田机场仍用英制管理,由该场起飞的飞机到采用米制的美国等国着陆时,会产生许多重大矛盾,非常不利。
可以认为,计量学是在统一国际测量单位的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科学。目前世界上有三个权威性的国际计量组织,这就是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米制公约和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现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共有七十四个成员国。而且,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使本国的计量法令和规程与国际建议一致,以便更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和交往。
在工业生产中,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就没有质量,更谈不上全面质量管理。先进的计量技术与优质的原材料及现代化的工艺装备被人们称为是现代工业的三大支柱。即使生产一辆自行车也需要十多个工种,上千道工序,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检验,统一的单位量值,是无法组装成一辆合格的自行车的。而在大型企业中,计量测试水平则是衡量企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我国武钢从国外引进的热轧、冷轧、硅钢三个厂,配备的各种计量检测控制仪表多达七千多台,能把生产中各种压力、温度、尺寸等千百个参数随时测试出来,由计算机综合处理,做出判断,发出指令,调节与控制整个生产过程。
计量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手段,它帮助人们认识新的世界。在美国国家标准局,吴健雄博士正是通过精密测量,用实验方法验证了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
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并且在规定条件下可以重复获得。例如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的角度十分重要,如果小于一度飞机就会被弹出大气层回不来了,如果大于四度飞机就会因摩擦太烈而烧毁。可见对于角度的准确测量和控制是多么重要。
在商业、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方面,计量都直接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保障社会各方面权益不受侵犯,世界各国都运用法律,对计量的某些工作实行强制管理。例如,日本计量法规定,出租汽车里程表、煤气表、水表、油量表、电气计量器具及其它政令规定的计量器具虽已检定合格,但超过有效期仍在使用的,判处三年以下徒刑或罚款。
世界现代计量学的发展在于努力追求“极限准确度”。希望采用具有最佳恒定性的物理现象来定义基本单位。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计量学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内容,出现了计量经济学、科学计量学等新的学科。它们从宏观的角度来建立一个国家的经济计量模型,通过定量分析来研究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方向。这为现代计量学的发展又开辟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第7版()
专栏:

古老而稀有的红杉
劳崇聘
夏初的一天,我们从旧金山市区出发,驱车经过金门桥,逐渐进入多山地区。
茂林公园就坐落在美国西部海岸山脉的天马派亚斯山区的一个峡谷里,是一个天然的森林保护区,方圆十平方英里。这里生长着古老而稀有的红杉树。1769年被探险队发现,但从化石文物中考古证明红杉已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现存的美国红杉是世界上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红杉林。
茂林公园真是名不虚传。我站在山岗上远远望去,整个峡谷被高大挺拔的红杉树所占据,橡树在它的树荫下生长着,美丽的菁苔和高及腰际的剑齿叶布满其间,野花朵朵,色彩斑斓,置身于这静寂纯洁的红杉林中,仿佛在欣赏一首深沉浑厚的交响诗。
公园历史文物陈列馆前的草坪上摆着一棵巨大的杉树横切面,好奇的游客数着树上的年轮,因为这树年龄太大,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据介绍,这棵树已有一千多年的生长历史了。我们还看见一棵巨红杉高达七十三米,树木粗大,遮天蔽日,树干几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这是公园里最高的树,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树之一。美国朋友说,最著名的一棵红杉叫“领袖”,它大概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植物了,它的树身有二十七层楼高,如用它做一个箱子,可以装下一艘远洋客轮,真是不可思议!路旁几棵高大的杉树,不知在什么年代树干被火掏空,有的洞大如门,有的成了一个隧道,可以通过一部小汽车,甚为奇特,游人穿过,兴趣盎然。
红杉的生命力极强,被砍倒之后,它的尖叶经过五、六年才干枯,木头也不会腐烂或变软。因雷电引起林火,这是常有之事,森林火灾会使成千上万的树木死亡,但红杉却依然无恙。尽管火灾后红杉伤痕累累,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烧灼的部分又会长出新树皮和新树冠。美国朋友说,有一棵红杉人们叫它做“挨打”的树,曾经在一次闪电中撕成上百段,令人惊奇的是,它居然还活着。红杉与其他树不同,具有很强的防火特性。根据历史记载,这里的红杉虽然发生了林火,惨遭人为的乱伐,但它仍然活着,依然蓬勃生长。它的种子在火灾、水灾或山崩后在泥土中照样生根发芽,生长成林,造福于人类。
美国的红杉,以古老、高大而闻名全球,它们能活多久,谁也无法确切知道,有的树已经活了四千多年,看来还可以活下去,甚至可以成为长生树。茂林公园里就有这样高大古老的红杉树。
夕阳透过树林的隙缝,射进一条条光束,把林间照亮,轻纱般的山雾、缭绕弥漫,唧唧喳喳的鸟儿归巢了,游人也渐渐离去,我们也登车回旧金山。当我回头看那郁郁葱葱的红杉林时,它那多灾多难的历史,给人们深刻的启迪,高大的树冠在晚风中摇曳,象在向我们挥手告别呢。(附图片)
挺拔高大的红杉树


第7版()
专栏:国际副刊

“大力神”巨轮沉因新发现
陈封
1912年4月14日,四万六千多吨的豪华巨轮“大力神”号从英国首航美国,不幸在距纽约港东北一千六百英里海面沉没。轮上乘客有一千五百多人葬身海底,仅七百零五人乘救生艇死里逃生。这是一次大的海难事件。影片《冰海沉船》对此曾做过逼真的描述。
“大力神”号的沉没,据说是由于船身被冰山撞了一条九十米长的裂缝。七十多年来,它的残骸沉睡在深不可测的海底,没有任何人去一探究竟,所以,一切记载都无一例外地说它是被冰山撞裂而沉没的。
去年9月,美国一家公司的探海队利用深水小潜艇在北大西洋四千米的海底发现了已断成两截的“大力神”号。今年7月正式派潜水员随潜艇下海深潜十一次,作了较仔细的考察。
潜水员巡视巨轮的外壳,船头两英尺高的大力神铜像完好无损,但未发现遇难者的骸骨,亦没有发现船体上有任何大裂缝,唯见一部分焊钉脱落而使钢板脱离。潜水员还使用遥控摄影机,在沉船内部作电视录像,拍片近六万张。只因海底漆黑,录像照片均不清晰。潜水队的领导人巴拉德说:“我们绝对没有发现大裂缝的任何证据。”这就完全推翻了多年来“冰山撞开裂口”造成巨轮沉没的解释。巴拉德认为“大力神”号可能是底部撞到冰山的水下部分而搁浅,因力量太大,船身断成两段,随即翻入海底。


第7版()
专栏:国际副刊

在西柏林小啤酒店里
张宝林
西柏林的初夏昼长夜短,已经晚上九点半钟了,天色还很亮,象是北京傍晚七八点钟光景。我们决定在街上随便走走。
空气很湿润,很清新。晚风习习,送来阵阵说不出是什么花树散发出来的清香。街上行人很少,路边停靠着一辆挨一辆的小卧车。在这样宁静的傍晚散步,是很惬意的。
突然,我们在西柏林的陪同霍夫曼问道:
“你们想去小啤酒店喝一杯啤酒吗?”他解释说:“在这样的小啤酒店,你们会遇到一些普通的德国人。”
我们表示赞同。霍夫曼是柏林大学的学生,他的住处离这一带不远,他很熟悉这里的情况。
不远处就有一家啤酒店。我们信步走了进去。这啤酒店有里外两间。两间屋子各有一两台电子游戏机,虽然没人玩,它们的液晶体也在自动地显示和变换着各种图象。我们进屋时,酒店里已有七八个人,几个中年人正围着柜台边喝酒边谈论着什么,里面围着方桌的是几位年轻姑娘和小伙子,有两个简直还是孩子。
我们这伙不速之客的造访显然使他们略有惊奇。围在柜台边的几位向里挪了挪,两个坐在高脚凳上的中年人索性站起来,打着手势请我们就座。
霍夫曼为我们每人要了一杯啤酒,这种啤酒,在德国是颇有名气的。店主人用德语同霍夫曼交谈了几句,大概是询问我们的来历吧。这时,方才给我们让位子的那个个头不高,络腮胡刮得干干净净的中年人插了进来,用很快的德语说了一大番话。
霍夫曼边听边为我们翻译。这位中年人说,他感到很奇怪,一个中国的新闻代表团怎么会在这个时间来到这么一个小酒店。但是他还是很高兴有机会见到几个中国人。他说,他看过一些杂志,知道一些中国的情况。中国现在有个邓小平,他的政策是使中国强大起来。和几乎所有德国人一样,他常常用耸肩和各种手势来加强自己的语气。他说:现在,世界上有个强大的美国,有个强大的苏联,还应该有个强大的中国。中国不要和苏联联盟,也不要和美国联盟,要走一条新路。有一句话,他说完后,霍夫曼和我们的另一位全程陪同苏碧清小姐都大笑起来,原来他说:中国人不要喝美国的可口可乐。
我们告诉他,中国有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不会依附任何大国。现在我们执行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正是要使中国强大起来,以使自己对世界有更多的贡献。他听了,很高兴地竖起大拇指。
我们问他的职业是什么,他说是汽车司机,没事常来这里喝几杯啤酒。又问他有没有机会去中国,他耸耸肩膀,双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中国太远了,去中国要很多的钱,而他不可能有那么多积蓄。……
时间不早了,我们起身同酒店老板和这位热情的络腮胡子告别,他同我们每个人紧紧握手,祝我们在西柏林一切顺利。
我们重新踏上充满淡淡花香和树叶散发出来的清新气息的小街,心中涌起许多感想。这位德国人,不是政治家,不是学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司机,但他显然懂得政治,也了解中国。他很健谈,很坦率,很真诚,并不掩饰对所听到的中国某些做法的异议。但这一切也说明,他关心中国,注视着中国,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友好的感情。我们来到联邦德国虽然只有短短几天,却常常感受到德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第7版()
专栏:世界艺苑

心弦的拨动
张小鹭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为情而造文”。鲁迅则说:“创作总根于爱”。伊东深水的日本画能够打动人,是在于他把对生活的炽热感情,升华成一首拨动观众心弦的乐曲,与人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弹拨》(见图),没有奇异的构图,也没有复杂的情节,仅仅是选择了一个普通的生活场面,平淡中却表现了画家对人民真挚热爱的感情。一个晚秋的雨夜,色已近衰的歌舞伎,独自在寂寞的屋里,无力地倚依着门旁,心不在焉地拨动着琴弦,是在消愁解闷,还是在倾吐自己胸中的忧郁?美丽的眸子低垂着眼皮,眼缝里流露出暗淡无光的神色。身穿半旧的蓝条子和服,暗示着她坎坷的经历。屋外,淅淅的秋雨,把伤感的缠绵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不已,如歌如诉地表现了她对前途绝望的情绪,塑造了一个被社会摧残的沦落妇女的形象。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种淡淡的伤感情调。舍去了生活中歌舞伎衣着,用具的浓艳的色彩,背景处理较暗,色调沉着,用笔细腻,这样可以更加烘托出画面的意境。在构图上,采用了大胆的构成手法,门框的竖线,将画面分割成大小二块,即和人物的衣服曲线形成对比,又与怀抱着的琴把直线相呼应。这在传统的日本浮世绘的表现形式中,无疑熔铸了一些外来的因素。
伊东深水(1898——1972),是日本现代著名画家。他的名作主要是仕女画,其它如以风景和民俗为题材的作品,也有不小成就。画风笔姿秀丽,色彩鲜明,风格独具,感人肺腑。(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国际电视会议新设施
现在欧美一些国家召开国际会议,各国代表不必远涉重洋,彼此往返,而可以通过电视会议设施,坐在自己的国内办公室里直接面对面的交谈,既方便省时,又安全可靠。这种国际电视会议线路设备是由英国国际通讯公司研制提供的。国际电视会议欧洲第一条线路,已在英国和西德间开始启用。
英国国际通讯公司还为英国和加拿大及美国之间的电视会议设施提供了新的数字式设备。此外,这家公司还向用户提供咨询业务,出售建立电视会议系统所需的设备,使用户能够自己建立电视会议系统。
欧洲国际电视会议线路费用以小时计算,平均每小时六百英镑。
王涛


第7版()
专栏:

爱德华八世退位新解
朱福铮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即位仅十一个月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宣布将王位让给其弟乔治六世。接着,他便离开了英国。当时这件事曾在全世界广泛传扬。
五十年前,英王爱德华八世之所以让位,是因为当时的王室与内阁一致反对他同美国妇女沃丽丝结为夫妻。英国王室历有婚不下庶民,及不得与离婚女子成婚之禁规。爱德华八世继位数月后就要同这个平民出身、两度离异的女子结婚,触犯了王室禁规,因而遭到强烈反对。这样,摆在爱德华八世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要当国王,就须同沃丽丝分手;否则,揖让王位。最终爱德华八世作出抉择:让出王位,同沃丽丝结合!婚后数十年,他们感情如初,直至银发浮首。
今年四月,沃丽丝病逝,西方舆论又纷纷旧事重提,大做文章。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论调不同于五十年前那样充满愤怒、嘲笑,而是注意对此事的客观分析,尤其是一些西方历史学家提出了颇为有趣的看法。他们认为国王所以“牺牲”王位,如此痴迷地定要迎娶一位并非绝色闺秀的女子,这同他本人所特有的鲜明个性颇有关联。
这位王子自降生之日起,就生活在一个优裕、显贵、威严的环境之中。但是,他自青少年时代起,就对自己如此雍华特殊的地位产生一种愈来愈强烈的忧悒感。
英国殖民地饥荒、动乱的消息不时传到他耳里,使他忧心忡忡。当他为此激动地要说话时,往往被父王粗暴地打发开。一九七二年,他病危之际,曾对人们讲过当年无以名状的忧虑心情:父王乔治五世叮嘱他——“你要知道,你自己是个什么人。”“于是我就在想:我到底是个什么人呢?我的脑子里紊绕着这个问题,却总也找不出答案……”有一天,他竟脱口出言道:“一想到要当国王,我心里就感到害怕。”
身为王子,他的骑术不佳,但又不得不去进行他所厌烦的骑术训练。每当他从马上摔下来,摄影师都不会放过这个镜头。即便他没有跌落,也会听到周围的人议论他骑马姿势不雅的风言冷语。对此,他不仅反感而且心中暗暗滋生着一股反抗的情绪,于是,他干出的不合自己身份的事也越来越多。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爱德华八世身上这种反对陈规旧习表象的后面,蕴藏着一种誓做现代人的意念,而这种意念恰恰是当时的权贵们所深为忧惧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他希望成为一名“悉知内情的国王”。而这一点,在他于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日继位之后,就显露出来:他喜欢头戴便帽,到人群中走走;他拒绝乘坐高级豪华轿车,访问贫困地区;他同情生活困难的工人,仗义之辞,相当激进,乃至他手下的大臣都瞠目结舌地感到,君王之言简直同布尔什维克讲的如出一辙。
在深入分析爱德华八世与沃丽丝成婚的缘由时,有的史学家倾向于这样一种看法:爱德华八世自幼形成的个性,势必使他对头一个能使其摆脱皇家陈规旧俗枷锁的女人萌生眷恋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