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多种途径培养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国家教委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 高岩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四化建设的一个掣肘环节。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途径过于单一,研究生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用人部门的多方面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建立第二学士学位制度;建立岗位规范调整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审定和聘任标准;加强培训,开辟多种途径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以鼓励更多的人立志为四化建设实践服务。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高等教育到本世纪末,做到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能为自主地进行科学技术开发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出较大贡献。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培养出大批高层次的专门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各系统对高层次专门人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当前在实际工作部门中,高层次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北京机床厂的同志说,为了使产品具有竞争力,能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制订了产品“四个一代”的规划,即正在生产的一代,进行试制的一代,正在研究的一代和设想、探索的一代。这个规划的落实,需要一支十分精干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队伍。清华大学几位教授说,在他们所从事的焊接和电机专业中,从研究工作和论文的水平看,我国和国外差距不大,但产品却很落后,其原因之一是产业部门缺乏从事应用性开发和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有三分之二不能用于生产实际,也是由于缺乏领导技术开发推广的高级农艺师。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不足,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独立自主地解决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影响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四化建设的一个掣肘环节。
培养途径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途径上,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格和模式比较单一,基本面向高等学校和学术科研机构,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用人部门的多方面需要。
由于工作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不同。从事应用学科的要求知识面宽,实际经验丰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而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则要求基础理论深厚,独立研究的能力强,特别是在某一专业方向上要有较高的造诣。以高级审判人员为例,他们既要审理重大、疑难案件,又要指导、组织其他审判人员进行诉讼活动。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系统而宽厚的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丰富的其它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和较高的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办理各类案件的经验。而研究生教育主要侧重法学理论或历史研究,研究题目比较窄,实践训练又较少,经过这样培养和训练的硕士、博士,可以搞法学理论和历史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却很难承担审判员,特别是高级审判员的重任。
再如近几年培养的临床医学的硕士和博士,虽然医学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却往往较差,一些著名临床医学专家对此十分忧虑,担心若干年后我国第一流的临床医学专家将后继乏人。
培养研究生的制度起源于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大学,其特点是注重学术性的研究。这个传统对后来的研究生教育影响很大。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对研究生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强调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国家,如美国还把学位分为学术性学位和职业性学位两种,前者强调理论研究,后者强调实践。这两种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很不相同。美国职业性的法学或医学博士,有些就是双学士学位。获职业性学位者绝大多数到政府、企业和其他实际部门工作。1978—1980年间,英国毕业的硕士中33%就业于教育部门(大学占18%),39%进入工商界,23%进入公共服务机构;日本1985年就业的硕士中,从事制造业的占57%,服务行业占24.1%。现在不少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已由着重培养教师和科研人员向同时培养应用部门高层次人才的方向发展。各个国家发展水平不同,具体比例也是不同的,但这个趋向很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目前,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途径过于单一。我们的大学后教育只有研究生教育一条途径。如果实际部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都走现有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路子,既不适用又浪费,但其它途径由于没有相应的培养制度和政策措施又基本行不通。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应用部门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和高等教育效益的发挥。
目前,在高层次专门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社会上不少部门对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技术岗位规范,分析研究不够,对各个不同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是否都需要研究生,需要多少,高、中、初级专门人才是否配套,缺乏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往往把博士、硕士与高层次专门人才划等号,导致在做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时出现某些盲目性。有一个省要求到2000年每个县农科站都配备博士和硕士,有的县级法院提出2000年要有一百个法学专业研究生。由于目前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劳动工资制度,都与高学历挂钩,加上社会上的传统观念和办学思想不够端正等原因,使某些高等学校存在着盲目追求高层次教育的倾向,条件不具备也要求招研究生,办研究生院;而大学生也都追求升研究生。近两年研究生发展势头很快,198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比1984年增长一倍,达到应届本科毕业生的20%左右。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不仅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严重冲击本科教育,而且还带来其它问题。上海一些工程技术专家就尖锐地指出,优秀学生都考了研究生,工程技术第一线将缺乏大批优秀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九十年代上海的经济能否起飞,在技术队伍建设上就存在问题。
几点改革的建议
我们曾对八个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岗位及其知识和能力结构做过调查分析,感到这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应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将研究生教育和职前职后各种形式的教育同必要的实践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多样化的培养途径。
(一)改革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
研究生的培养在面向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同时还应面向实际工作部门。对为实际工作部门培养的研究生,应根据各个系统和部门的不同情况,在招生、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改革。
目前某些应用学科研究生专业划分过细过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与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脱节的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应用部门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主要应是二级学科而不应是三、四级学科。研究生教育还应该正确处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三者的关系;工科应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性文科研究生的选题应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应重视发挥在实际部门工作的高级专家在培养人才上的作用。在研究生招生中,除国家指令性计划外,应鼓励用人单位委托培养,这也有利于促进培养单位面向实际部门需要,改进专业和课程设置。
我们曾在全国机械和电力工业系统的三十三个大型工厂和二十二个研究所,调查了二百八十四位高级工程师的成长过程,感到从高级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来看,尽管可分为从事生产指挥的“生产型”高工和从事技术开发推广的“科研型”高工,但都必须十分熟悉生产的过程和特点,其研究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因此,应当从有两年以上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中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同时大力培养在职研究生。还应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通过录取考试后保留入学资格,先到专业对口单位工作二至三年,再回培养单位攻读硕士学位的做法。根据对湖南、浙江两个省六个地(市)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单位的调查分析,培养高级农艺师的途径之一,也应采取上述做法。
为使一些具有长期实际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也能有机会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应设立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制度,逐步开辟多种渠道培养硕士与博士。例如,对经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可选择在企业或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若干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经领导批准、学校审查、导师面试合格后,录取为在职研究生,采取导师指导、指定参考书、定期写作论文等方式,积累一定学分后,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经答辩委员会通过,可授予经济管理硕士学位。
(二)建议建立第二学士学位制度
从八个应用学科的初步调查来看,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式比较适合部分应用性学科的特点。通过剖析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高层次财会人员的岗位规范可以看出,第二学士学位的培养途径比研究生途径可能更适合实际用人部门的需要。例如,搞财会专业的如果在职前或职后分别取得“经济学学士——法学学士”或“工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双学位,则比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或博士更适应部门和企业的需要;目前各类行业都很缺乏既懂工程又懂经济的“成本工程师”。在政法系统调查研究的结果也说明,培养高层次的政法人才,主要途径之一是本科毕业生到基层法院(检察院)实践几年,然后培训或攻读第二学士学位。例如,搞经济法的可以是“经济学士——法学士”,搞专利法的可以是“工学士——法学士”,取得第二学位后再到实际工作岗位,层层择优选拔。金融系统的同志也认为,靠单一的学士——硕士——博士的途径,难以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建议有针对性地设立职前或职后的第二学士学位制度。一些新闻业务部门的同志也认为其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攻读新闻第二学士学位更适应新闻业务某些方面工作的需要。
第二学位制度是培养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要使此路畅通,需在劳动人事制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三)开辟多种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途径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后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对于应用学科来说,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至少有研究生与非研究生两种主要途径。不少同志认为,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培养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的理想途径是:本科——实践——培训——实践——生产型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本科——实践——硕士研究生——实践——科研型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另外对某些需要横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进行工作的所谓“综合生产型”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农艺师等,则需通过学士1——实践——学士2的第二学士学位途径来培养。总之,根据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不同要求,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途径多规格的。对于通过非研究生途径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应坚持学用一致,讲求实效,层层择优选拔的原则,以保证质量。
大学后培训是高等教育的继续,是大学后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开辟多种途径来培养应用部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必须把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并应有相配套的劳动、工资政策措施。为此建议:国家对培训工作应立法或建立制度,包括培训机构和受训人的资格规定、培训的期限、方法和内容、培训成绩的考核、培训结业凭证的法律效力,以及获得高级专门职务者所必须经过的资格审定。提倡产业部门、工矿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办培训机构,聘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高级专家和学者(包括国外学者专家)讲学。
(四)建立岗位规范,调整有关的政策、法规与制度
目前,社会用人部门对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岗位规范,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通过对八个应用学科的调查,深感很有必要就此问题做艰苦细致的研究。我们觉得,逐步按系统和行业制定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岗位规范,是人才需求预测、调整结构、开辟多种培养途径的重要基础工作。
目前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审定和聘任的标准,都强调了与学历、学位的相关关系,这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由于对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注意不够,容易使许多青年技术人员不顾生产和工作需要,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学位,这对产业和实际工作部门是不利的。建议按照多途径、多规格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目前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审定和聘任标准,建立全国高级专门职务的资格审查制度和相应的机构。


第5版()
专栏:

中国科技大学四千多名在校学生胸怀“为中华崛起”的大志奋发学习。图为在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博士生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少年班大学生任勇(右三)和部分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傅振欣摄


第5版()
专栏:

建议举办高等农业人才边疆班
孙翔
到讲师团工作的一年,使我有机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通过实际调查,我发现黑龙江省不仅在职人才流动大,每年培养的新人才流动量更大。据1985年统计,考出省外的大学生达三千多人,而同年分回的大学生仅二百多人,这二百多人还要打不少折扣,素质较差,不安心,不稳定等。农业战线上的高等人才培养更是困难,基层的高等人才奇缺,特别是边境县。如黑河地区的逊克县从未分过一名农业大学生,抚远县目前全县仅有一名本科农业人才。从全国来说,我国三十年来,仅培养了四十万左右的农科大学生,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五名(改行的就有一半左右),黑龙江省每万人口仅零点一七名大学生。
我感到要振兴黑龙江的农业,除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外,还必须有相应的高等农业人才。高等人才犹如针尖,针没有尖端是缝不了衣服的。没有高等专业人才,想提高科学技术的水平是十分困难的。为此,我提出了在沈阳农业大学为黑龙江省的边境县举办高等农业人才“边疆班”的建议。“边疆班”采用招生分配一体化的办法。即在按国家计划正式录取后,用人单位分别与录取的考生签订培养和服务合同。这次试点先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佳木斯市所属的十一个边境县及四所农校所在地区招生,共招本科生30名。所需专业根据用人部门或单位商定为农学、农业气象、土壤农化、果树、蔬菜、农产品贮藏加工等十一个专业,“边疆班”从1986年暑期开始招生。考生录取后,由用人单位到学校与学生签订培养与服务合同。学生入学后,实行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结合,以校内培养为主的办法。用人单位和黑龙江省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共同为培养合格的边疆农业人才而努力。
建议提出后,得到了农牧渔业部领导和教育司的赞同和支持,并受到了黑龙江省政府、省教委、省农牧渔业厅的欢迎。在“边疆班”的启示下,黑龙江省政府作出了决定,今年将由东北农学院、黑龙江医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边境市(县)定向招收农、医、师本科学生。


第5版()
专栏:

五天九个会 苦恼何时了?
我们区有一个中学校长,五天内参加了九个会,搞得精疲力尽。他应付开会都来不及,哪有功夫抓教学?
会议要压缩,虽经报上再三呼吁,但近期似乎又有所抬头。这位校长参加的会议从县级到区级,同样的会议逐级陪坐。有一些会议实际上是与教学业务无关的,也要学校派代表参加。名曰“尊师重教”,实则形式而已。希望有关部门要把尊师重教落实在行动上,切莫流于形式,减少会议,让这些校长有更多的时间抓教学工作。   金宗炳 陈俊


第5版()
专栏:师生来信

集镇中小学学额膨胀严重影响教学
这几年,农村集镇学校学额膨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地方的农村集镇(含县城)中小学班级的学生高达六七十人,有的甚至过了一百大关。学额膨胀,已经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干扰教育体制改革,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引起重视。
造成学额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这几年,农村集镇发展很快,集镇人口急剧增加,学校却没有相应增加,或学校的规模没有相应扩大。其二,非集镇户口的学生大批流入集镇的中小学校就读。其三,有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视上级规定,大量招收往届毕业生插班重读,有的则让在校学生回头重读,过去是一些高级中学这样做,现在不少初级中学,甚至有些小学也这样做,从而造成班级学额恶性膨胀,同时也造成了财力和师资的极大浪费。
教师和学生都迫切希望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存在这个问题的地方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这个问题。
湖北沔阳县 叶泽其


第5版()
专栏:

自贡市改善城乡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为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川省自贡市三年来集资一千七百多万元,加上省、市同期下达的有关专款和教育自筹款,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共二千五百五十多万元,使全市城乡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改善。校容有明显变化的学校一千七百一十五所,占学校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六以上,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过去,全市城乡中小学的危房面积有二十三万平方米。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加固危房校舍十万平方米,拆除严重危房面积十三万八千多平方米;同时拆建、新建学校房屋二十万平方米,使校舍面积新增加六万多平方米。添置木质课桌凳十三万多单人套,城乡学生缺少木质课桌凳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王典洪)


第5版()
专栏:

磐安拨出十万元维修学校危房
磐安是浙江省的一个贫困县,在县财政有赤字的情况下,仍然拨出专款十万元维修全县中小学的危房。
今年夏季,磐安县的主要领导人先后到全县二十三个乡镇,对二十七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到全县中小学校危房情况很严重,为此,县委、县政府召开了解决学校危房的专门会议,县长当场拍板从县地方财政拨款十万元,用于维修中小学危房;下半年如财政好转,还将继续追拨。 (陈新中 朱根新)


第5版()
专栏:

南安侨胞热心捐款办教育
福建省南安县的旅外侨胞、港澳同胞集资办学的热情很高,一九八○年以来,全县各地接到捐赠的款物达人民币三千万元,有二百五十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兴建,得到侨胞的资助。
许多华侨捐资办学非常热心。投资一百多万元创办新营中学的华侨李先生夫妇,先后近二十次回乡,从选择校址到落成剪彩,从学校建设到发展规划,他们都亲自参与。洪梅乡旅外侨胞黄先生为了在家乡建校办学,也先后十多次专程回乡规划学校蓝图,捐款几十万元。
(陈守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