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微电子技术复合化方兴未艾
民华
“谁控制微电子技术,谁就能控制世界。”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以最大的努力,投入大量资金、人才和资源,竞相研究和开发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面貌。在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上,“技术复合化”是成就最大、效益最高、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发展战略。
实现技术复合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由微电子技术与其他不同领域的技术复合,开拓出新的工业技术领域。例如,由微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医学技术、光学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复合,分别形成新的工业技术:机械电子技术、医学电子技术、光学电子技术、生物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技术。这些复合技术并非两种技术的单纯组合,而是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功能。
其次,由高技术与现有技术复合,使老技术(传统技术)得到革新。这种由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复合而成的新技术,最适用于对现有工厂设备和工业技术的改造。例如,汽车的生产工程自动化,无人操作化(利用机器人),以及“多品种混流生产”等生产技术的革新,使汽车工业的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由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复合,使产品高附加价值化和多功能化。目前,日本向海外倾销的许多商品,尤其是家用电器商品,几乎都是利用这种复合技术研制出来的。最常见的是附有电脑的收录机、电视机以及电脑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和电冰箱、石英手表、字处理机等。这些商品的最大特点是,由软件技术所产生的功能和价值都远比硬件技术为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软件,这些商品的价值和用处就会降低许多。
再者,由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技术的复合化,可以促成前者的工业化。这种复合技术的特点是,克服第一产业的根本性弱点,使其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下解放出来。由于第一产业受气候的影响极大,即使肥料和农药不断得到改良,农民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困境。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等技术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利用第二产业的高技术来减少不良气候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对农业环境进行有效控制。过去,历来都把培育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农作物当作改造农业的目标,而目前开始的复合技术研究开发,却是以控制自然环境,使之适合农作物生长作为目标。也就是说,过去的农业是由阳光、土地、农民三个要素来决定,今后农业的发展则取决于人造太阳、水耕栽培(又叫“营养液栽培”或“无土栽培”)、电脑控制。因此,农业必将由“自然的农业”向“人造的农业”转变,农业将实现工业化,农场将发展成为“植物工厂”。
另外,由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技术的复合,创造出新的服务产业。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信息业和新的服务业,大都是在微电子技术复合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例如,日本现在十分盛行的“人材派遣业”、“软件开发业”、“技术咨询业”、“数据资料情报服务业”、“委托设计业”。它们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大。
由于微电子工业发展中的技术复合化和产业复合化,进而实现了产品复合化,许多新型产品应运而生。日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三卡收录机”。它不仅具有收、录、放的功能,而且增加了“编辑”、“三卡连续放、录”等功能,将来势必还有“多卡”录音机,以及其他“彻底复合化”的电视机、录相机之类的产品问世。日本有些企业正研究一种“最彻底复合化”的手表,这种手表附加有辞典、翻译、计算、信息、娱乐、通信、疾病诊断等多种功能,成为一种“戴在手腕上的万用微型设备”。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不但在工业和农业方面,甚至在手工艺品和艺术领域中,人的劳动也将逐步由机器和机器人所取代。例如,雕刻、美术之类的工艺品以及制衣、制鞋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传统工业,也很可能被微电子复合化产业所取代。


第7版()
专栏:

铁尔诺,西班牙的光荣
佟丕礼
1986年1月21日。
西班牙首都一改平日的喧嚣,格外沉寂。在有三百多万人口的马德里市,从市政厅到东郊的宽阔的大道上,一百五十万人列成长龙,黑色衣衫伴着玫瑰花、石竹花,一片低沉肃穆。
下午三时,六匹黑色高头大马牵引着一辆灵车,在身着古装的卫士簇拥下,从市政厅里缓缓走出。冈萨雷斯首相等政府和各界要员列队执绋,为马德里市市长恩里克·铁尔诺·加尔万送殡。沿途哀声楚楚,百姓牵衣顿足,呜咽声夹着凄婉的呼唤:“老教授呵!”“铁尔诺!”这自发且隆重的送葬活动是马德里市民对铁尔诺的无声评价。
铁尔诺1918年生于马德里。内战时,他投笔从戎,保卫共和,并因此而锒铛入狱。获释后,他继续未竟学业,194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他毅然选择教书的职业。他授课并不囿于课堂内,每周至少对外演讲一次,讲哲学,谈政治,探讨民主自由,宣扬进步思想,因此受到学生拥戴。
他宣称信仰社会主义,不仅言传民主思想,而且为推翻西班牙独裁统治而身体力行,纵使屡陷囹圄也斗争不止。1978年,他为西班牙新宪法撰写前言,还被推举为工社党名誉主席。1979年又当选为马德里市市长。
他上任,算得上是“受命于危难之秋”。当时的马德里刚摆脱四十年的独裁统治,是一座既混乱又冷漠的城市,政治上的对立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十分明显。铁尔诺从文化工作入手,通过组织体育活动、传统节日庆典、文艺演出、居民联欢等,让市民走出家门,彼此交往,捐弃前嫌,和睦相处。从此,马德里渐渐有了新鲜空气,人们感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宽松。
他还大抓市政建设,修道路,整交通,既恢复古老马德里的原貌和特色,又使首都面目一新。他领导市政府给人民办了不少福利事业,如修建公园,办儿童游乐场。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办学校,成立幼儿园。他对曼珊纳列斯河的治理,马德里百姓更是有口皆碑。该河斜穿首都,以前垃圾横流,臭气冲天。经过治理,如今河水清澈,河中鸭禽戏水,两岸鸟语花香,成为市民留连忘返的休憩地。
他当市长,常与市民在一起,倾听他们的要求。事故火灾、节日庆典,凡是需要他的地方,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见到他的身影。马德里人,无论男女老幼,都认识他。1985年初,他患癌症做了手术,但他没有躺倒,反而更忘我地工作,每天仍准时到办公室,直到逝世前数日。市民称他是马德里有史以来最好的市长。为此,西班牙政府曾为他授勋。
正因如此,人们不难理解他去世前后为何马德里一片悲声。他是夜间十一点辞世的,那天傍晚七点钟,电台广播铁尔诺市长经多方抢救无望,危在旦夕的消息后,群众自发涌向医院,连老太太和小孩都临风默立,一遍遍收听定时公布的市长病情。以后,为了向遗体告别,人们得连续排队四五个小时,马德里道为之塞,市政府广场泪雨纷飞……
铁尔诺生前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1984年秋,他实现了访华的多年夙愿。他为中国的悠久文化所倾倒,更盛赞目前的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他预言,中国的改革将在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繁荣和强大将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基于这种信念,他促成了马德里与北京结成友好城市。他的话感人至深:“我们特别愿意同北京发展友好关系,因为北京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去了,这样地匆忙。他又没去,他的著作精神,他留给市民的马德里,都是不尽的缅怀,常青的纪念。(附图片)


第7版()
专栏:国外胜迹

里约热内卢揽胜
兰才基 吴志华
飞机在卡雷奥国际机场一降落,我们便置身于里约热内卢海湾——瓜纳巴拉湾的一个岛上。里约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千楼万宇就盘环在弯弯曲曲的山水之间。
在南美洲,里约热内卢堪称一座古城。1502年1月,葡萄牙人远航首先来到这里,见海湾深凹,误认为是一条河的入口,便把它叫作“一月之河”。在葡萄牙语中,“里约热内卢”就是“一月之河”的意思。从1763年至1960年,这里一直是巴西的首都。1960年以后,巴西虽迁都巴西利亚,但里约热内卢至今仍有巴西“第二首都”的美称。
里约城里古老建筑随处可见,且多保持完好,有的已被辟为纪念馆或博物馆。我们来到巴西国立博物馆参观,它就设在博阿维斯塔公园的前皇宫,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博物馆之一,收藏物总共有一百余万件。其中有拉美古老民族印第安人使用的各种武器、服饰、日用器皿,有成千上万种矿石和动物标本,还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等。其中最名贵的收藏物是在巴伊亚州发现的一块陨石,重达五千三百六十公斤。
里约热内卢是座海滨城市,海滩共有三十多处,总长达二百公里,其中最著名的海滩是“科帕卡巴纳”。这个海滩呈新月形,水洁沙白,风光绮丽。宽阔的海滨大道是由白色、黑色的小石头镶成,组成波浪形图案,道路两旁,挺拔的棕榈随着海风婆娑起舞。沿着海滩,一幢幢二三十层的旅游旅馆一直伸向遥远的尽头。现代化建筑与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谐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凡是炎热的晴天,延绵八公里长的海滩上,彩伞簇立,人声鼎沸,万头攒动,简直成了人的海洋!
环抱里约热内卢的群山,草木葱茏,奇峰突兀,蔚为壮观。面包山和科尔科瓦多山是游客必到之地。面包山位于海湾尖角的一个半岛上,它圆顶陡立,四壁光滑,形如面包,高近四百米,只有乘缆车才能到达山顶。站在山巅眺望,市容一览无遗。那些层层叠叠的高楼大厦似乎变成了小小的积木,五颜六色、南来北往的小汽车,宛若无数的甲壳虫在纵横交错的街道上缓慢爬行。海湾内,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飘浮着片片白帆,三三两两奇形怪状的小岛顶着海浪的拍击,时隐时现。远处,一条长龙飞架海湾两岸,这是尼泰罗伊长桥,这座十四公里长的公路桥把里约市和对岸的尼泰罗伊市连结一起。
科尔科瓦多山另有一番景致。在海拔七百余米高的峰顶建有一尊巨大的耶稣塑像,高三十八米,重一千二百余吨,是世界巨型雕塑之一。科尔科瓦多的山涧迷雾最负盛名,即使烈日晴空,有时也会突然腾起一团团浓雾,弥漫整个山头,顿成一片迷朦世界,置身其间,顿感飘飘忽忽,如入仙境。(附图片)
山水间的里约热内卢


第7版()
专栏:域外拾零

神气与丧气
陈功
为了认识夜色中洛杉矶的面目,在《洛杉矶时报》实习的日子,经朋友介绍,兰帕特警察分局好容易才答应让我跟警察一起夜巡。
朋友惊诧,都叮嘱我小心:与警察上岗,实在是玩命的事儿,尤其在兰帕特地区——洛杉矶市犯罪率最高的地段之一,更不可当儿戏!
星期二晚上七点,我准时来到警察分局。由巡官迈克·布莱克本先生负责带我乘警车夜巡。
迈克四十出头,一米有八的个儿,长得虎背熊腰,抖一套警服,贴身笔挺,更显魁梧。腰间,手枪、子弹、手铐、电警棍、步话机……一串真家伙直挂到腰后,神气十足!算是认识了,我拍了迈克后背一下。哎哟,拍得手掌颇为疼痛。迈克嘿嘿一笑,这才知道,他外套里还裹着件防弹衣!
钻进警车,他先简介了车里的微型计算机。然后交代规矩:如遇动枪险情,我缩在车内不得乱动,他先下车擒敌,待险情解除,才允许我下车看个究竟。达成君子协定,于是出征。
为让我今晚能亲眼看看美国夜幕下的罪恶,迈克打开计算机,请联络中心随时报告各个地段的情况。我们东游西转,出城区,穿好莱坞大道,进落日街,寻觅了三个多小时,结果一无所得。天公还不作美,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怪哉,今晚的洛杉矶平静得出奇。迈克也说,这是他多年难遇的宁静之夜。我虽啥也没看成。不过,这平安无事,倒是洛杉矶市民的幸运。
想看的,“踏破铁鞋无觅处”,事先未指望听到的,却“得来全不费功夫”。夜巡闲逛中,迈克与我海阔天空地聊,他谈自己,谈警察这个职业,也谈社会。
他干这门“提着脑袋”玩儿的差事已有十七个春秋。刚开始时,的确一腔热血,踌躇满志,以为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减少犯罪,消灭邪恶,改变社会,所以着实置自家性命于度外,豁出去干过一阵子。可怜,他犯了年青人的幼稚病。他亲手抓进警察局里的罪犯,没过几年,都出来了。为寇的依旧打家劫舍,杀人的照样行凶作恶,社会还是那般老样子。唯一的变化是,以前无忧无虑的警察,如今倒变得草木皆兵,时刻提防暗处射来的冷枪飞弹。
更可气的还在于,那些应与警察共同执法的法院、律师,却常为罪犯开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警察舍命保护的庶民百姓有时也不理解警察,唯恐警察身上手上有血腥,搅了自家安宁,更担心警察滥用职权;舆论界与警察在思想感情和认识上也有距离。迈克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当地的报纸曾登过一幅漫画,大意是一位平民的爱猫上了树,他自己无法将猫引逗下来,故求能者相助。警察称能,掏出枪“砰”地一枪将猫打死坠地。我听后忍俊不禁。迈克以苦笑作答:你听了觉得好笑,我们可恨死这类漫画了。它歪曲了我们的形象,活象我们都是磨牙吮血的冷血动物。
世界上恐怕没有比不为人所理解更令人痛苦的了。吃力还不讨好。到处受气使警察的心理变态象疫病一样流行起来。迈克的同事中很多人变得愤懑愁苦:上班,一声不吭地闷干;回家,还是沉默寡言,不愿把自己所见的凶杀、血淋淋的惨状告诉亲属子女,他们与家庭日益疏远,不为家人所理解,简直弄得里外不是人!同事中,有些好端端的家庭就是这样解体的。
在美国,当警察真不容易啊!迈克倒还幸运,虽然也有过遭人暗算的经历,但毕竟“后院”没起火。但就是这样的“钢杆儿”,也人心思走。他说,要能找到一个比他现在挣钱更多的职业,他会毫不迟疑地与警察“bye—bye”,若来世再选职业,他去做生意,赚钱,决不再干这赔命的买卖。说起当年的同事已“解甲归田”,安居乐业,迈克的眼神里,嘴角边,无不流露出心向往之的神情。
就要与迈克分手了,我望着他那全副武装,还是那身打扮,不过在先前的活现神气中还深藏着另一种全然不同的东西——丧气。


第7版()
专栏:

矫正口吃有仪器
唐若水
几百年来,医生们一直为较有效地矫正口吃而努力,但苦于未能设计出专门的仪器或设备。苏联医生们认为,口吃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患者发音器官有什么缺陷,而是由于大脑对音响的反应比正常人迟缓。所以,为了矫正口吃,患者应有意识地放慢说话的速度。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全苏电子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们设计了一种名叫“阿伊尔—2”的矫正口吃器,外形上它比香烟盒稍大些,全重仅二百克。使用时患者可把仪器开关打开,放进衣袋里,同时把与仪器有细导线相连的一付耳塞塞在耳朵里,这时患者可听到自己的说话声。如果口吃者的语速依然很快,那么耳塞中听到的声音便会慢半拍,犹如在空荡荡的剧场里听到的回声似的。为了使从耳塞里听到的声音和说话的声音节拍一致,患者就必须放慢语速,拖长声调,从而渐渐达到完全矫正口吃的目的。
据报道,患者每天使用二十分钟“阿伊尔—2”即可获得明显疗效。最近一次的调查证实,百分之九十四的患者口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三分之一的口吃病人完全治愈。


第7版()
专栏:世界一角

我看到的英国酒吧
陈冠英
提起西方的酒吧,往往有人以为那是个黄色、下流的去处,其实并不尽然。
“吧”音译自英文“Bar”,原意“卖酒的柜台”或“小酒店”。它是英国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场所。
英国人不喜欢登门访友。晚餐之余,往往换上整洁的衣服到酒吧间喝点啤酒,与朋友谈天。有些人乐意在这里欢度佳节,有的全家出动,狂欢到深夜。有的人喜欢在酒吧里度过生日,摆上一些三明治之类的食品,由人们自由取用,素不相识者来吃上几块,寿星也很高兴。
到酒吧里来的人,老中青皆有。老年人多选僻静之处。也有的就近坐在柜台前的长腿高椅上,边饮酒边听音乐,不时也随乐曲哼上一段。中年人则多四五人围一圆桌,谈天说地,或笑讽世态,或针贬时弊。青年人就不那么安分了,他们往往无固定坐席,或回旋于酒桌之间,或穿梭于朋友之中。
英国人嗜好饮酒,但在酒吧里大多饮啤酒。除了供应各种软硬饮料外,酒吧还备有各类小食品佐酒,如各种风味的炸土豆片、花生米等。有时附近快餐店的伙计还手提竹篮串卖各种汉堡包、热狗等快餐食品。有的酒吧里备有各种娱乐设施,如台球、飞镖、电子游戏机以及各类赌博机器。
乡间的酒吧别有一番情趣。有次我和朋友来到一个坐落于田野丛林中的古老酒吧。它的室内与都市酒吧一样考究,但更古朴素雅,室椽上悬挂着一色的陶器装饰,窗边的台灯全部安装在长筒皮靴式的座子上。客人多是附近的农场主。他们一边畅饮,一边谈论当年的收成。卖酒的女郎也格外殷勤好客。坐在这传统的英国式壁炉旁,木柴燃烧发出的清香沁人肺腑,足以使人醉意三分了。
在英国,酒吧门前都有一个明显的标志,那是一个身着猎装、手持酒杯的胖绅士的画像,上写有“泰特利”几个字,所以有人开玩笑说,英国只有一种酒,就是“泰特利”。某些酒吧门口挂着“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内”或“游民不得入内”的牌子,据说,后者是针对吉普赛人的。
当着装整洁、彬彬有礼的酒吧女郎高喊收杯时,那就意味着该离去了。这时,你会看到酒兴正浓、流连忘返的人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直到熄灯方才互道晚安,拥抱吻别。
当然,在英国也有那种低级、下流的酒吧。这种酒吧往往门票昂贵,一般要三至五英镑一张。门口,贩卖毒品的流浪汉、小偷、拉皮条者和浓妆艳服的妓女……在寻觅对象。这时,人们可以看到这片国土上社会阴暗面的缩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