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听乐札记

豪华落尽见真淳
——听巴西歌唱家、民乐小组演出随想
周荫昌
不久前,两位巴西歌唱家米略纳里约、若泽·雷格和一个四人的“绍罗”民乐小组来我国访问演出,把大西洋东岸的巴西音乐介绍给中国听众。他们洗练精湛的表演、生气勃勃的艺术神韵,给人以浓烈的感染,赢得了满场喝彩。
米略纳里约和若泽·雷格是我国观众所熟悉的人物,他们在影片《生活之路》中自然、淳真的表演,令我们至今难忘。这两位歌唱家的生活经历十分相似,共同的命运和理想使他们一见如故,决定合作登台,因配合默契而一举成名。《生活之路》这部影片,就是以他们作为生活原型的。
巴西艺术家为我国听众所作的演出,按时下的说法,可以叫作“通俗音乐会”,然而在演出中却没有那些虚华藻饰的东西。“绍罗”乐手们奏出的每一支美妙曲调,那华彩的变奏,精粗相间的变化,把属于民间音乐的本来姿色,表现得恰到好处,两位歌唱家演唱的歌曲,都取材于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色彩浓郁的民间音调。他们含着深深的情致吐出一字一腔,完全沉湎在音乐之中。唯其如此沉湎,唯其不施哗众取宠的外在之物,才使四座听众随着歌声慢慢步入他们创造的音乐意境,并进而沉静地、在自己联想所及的范围内,体味着,思寻着……
其实,朴实自然,冲淡舞台化的东西,加上浓郁的生活化、民间化的色调,正是“通俗”音乐的一大特征,也是它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性和强大生命力的蒂缘所在。“通俗”音乐是一个发展迅速、不断更新的艺术品种,随着时代、艺术、科学技术的前进,应当而且必然地要运用一些新的、必要的材料、手段、技术、设备于“通俗”音乐的创作、表演之中,这本无可非议。但是,任何品种的音乐,终究应以音乐取胜,而音乐的魅力(包括作品和演出),归根到底,在于以美的、得当的形式,载寓纯真质朴而又浓挚的情感。如果抛开时代的、人民的生活,丢掉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靠搜猎“外在之物”去谋求“通俗”音乐的开拓、提高,不仅不会有理想的结果,甚或难免误入左道旁门。试想:那些远离生活之源,或虚幻飘渺不知所云,或缺乏优美动听的旋律,甚至以怪为新的作品,会有什么持久的生命力么?那种矫揉造作、茫然、颠狂的演唱,会叩开人们高尚的情怀和遐想的心扉么?那些过分的炫耀、藻饰、堆砌和光怪陆离的附加物(包括演员的和舞台上的),是增添了畅适美好的艺术气,还是其它的什么气?我们应该追求的是“通俗”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
如果说,与此等状况相对照,崇尚质朴明快、天然真淳,向生活接近,向民族民间音乐的本色接近,是“通俗音乐”的一种“复归”的话,那么,我愿参加这种“复归”的呼唤。这“复归”绝不是倒退、封闭,而是前进中的校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质朴和纯真是艺术的高境界。
(附图片)
米略纳里约(右)和若泽·雷格在演唱
梁平摄


第8版()
专栏:文化交流

琴弦传友谊
郑小瑛
七月二十一日晚,当美国钢琴家巴诺维兹奏完了黄安伦的钢琴协奏曲的最后一个和弦,北京音乐厅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与掌声。我站在指挥台上,心情也十分激动。
巴诺维兹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钢琴演奏家,被誉为“演奏李斯特作品的泰斗”、“当代杰出的李斯特作品解释者”,经常在欧、美、亚洲演出。一九八四年应我国的邀请,他来华举行独奏音乐会,并热情地三次演出了黄安伦题献给他的《钢琴协奏曲》。他是第一位为我国青年作曲家的作品担任首演独奏的外国音乐家。他与中央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队和广州乐团合作举行过多次成功的音乐会,使中国听众有机会欣赏到他对李斯特作品的独到解释。不久前他在香港举办的第一届现代中国作曲家音乐节上再次演奏了黄安伦的这个协奏曲,还接受中国唱片公司的邀请为此曲录制了唱片,又在北京第五次公演了这部作品。他以其精湛的钢琴演奏艺术,和对中国人民极其友好的热忱,赢得了许许多多中国朋友的心。
我国年轻的作曲家黄安伦这部钢琴协奏曲的诞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九八二年的一天,巴教授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行车,无意间从电台的广播中听到了芭蕾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音乐,他一下子就被作曲家的音乐才能吸引住了,而当他知道这是一位新近赴加拿大深造的中国青年的作品时,更为惊奇。他经多方打听,才得到了黄安伦的地址,写信祝贺并希望得到他的钢琴作品。黄安伦被这位音乐大师的鼓励深深感动。两个月后,巴教授收到了一个厚厚的邮包,这就是黄安伦构思于一九七六年春天的一部悲壮的大型套曲《交响音乐会》中的第二部分——G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全部乐谱。巴教授为这戏剧性的礼物欣喜非常。可是当他翻开乐谱时,对中国现代音调和富有民族风格的韵味感到陌生,于是巴教授飞行了四小时来到了多伦多,千里“下问”。音乐使这两位生活在世界两端的新老音乐家成了忘年之交。
音乐作品必须得到演奏才具有生命,而对于演奏家来说,演奏新作品比演奏已被公认的优秀作品,往往是吃力又不一定讨好的。然而一位美国著名的钢琴家,却慨然承担了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作曲新人的第一部协奏曲的首演。巴教授付出了长期的、艰苦的劳动,终于使这部协奏曲得以在它的祖国首演,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我与巴教授曾几度合作,他的精湛艺术和谦虚、认真、热情的为人,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第8版()
专栏:出版枝叶

不见面的老师
——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杨光裕
坐落在上海市区的少年儿童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少儿出版社。它自1952年建社以来,共出版了六千余种图书,总印数达十二亿册,还编有十多种期刊、丛刊。现在,它每天为小读者奉献一种新书,被孩子们誉为“不见面的老师”。
少儿社出版的图书、刊物,大都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其中《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和《小草的奋斗》被全国中学生评为“最喜欢的书”。《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国古代神话》、《动脑筋爷爷》、《乱世少年》以及“少年自然科学丛书”、“少年科技活动丛书”和“外国儿童文学丛书”等等,也深得小读者的喜爱。《在森林中》、《鱼背上面汽车跑》、《我们的故事》和《小蝌蚪找妈妈》等图书还在国际展评活动中获了奖。
历史悠久的少儿刊物《小朋友》和《少年文艺》发行量分别达到百余万册,它们拥有许多祖孙三代的忠实读者。新创办的《娃娃画报》、《幼儿文学》和《儿童文学选刊》、《万花筒连环画报》发行量日益增长,《故事大王》月刊于1984年举行全国十二省市孩子讲故事比赛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小故事员,推动了各地的讲故事活动,发行量上升到一百五十余万册,成为1983年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
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最强的。他们常常会问:“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下雨?”“喝了凉水为什么会肚子痛?”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少儿社组织各方面专家,按学科编成自然科学知识读物《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一版再版,累计已印七千一百五十余万册,至今畅销不衰。它还被译成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文和朝鲜文等文出版,不仅成为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也受到成年人的欢迎,在国外也拥有不少读者。
少儿社出版了不少好的社会科学读物,向孩子们进行道德和理想教育。如有些学生看了《三百六十五夜》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故事后,改正了抄别人作业的毛病,决心做一个诚实勇敢的孩子。
为了使出版的书刊更适合孩子们阅读,少儿社的编创人员经常深入到幼儿园、少年宫和中小学,熟悉儿童,了解儿童,有的还把编好的稿子读给孩子们听,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有的还不时到新华书店去做营业员,直接听取小读者意见。副社长陈伯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经六十余年,写了两百多万字富有儿童情趣的作品。前几年他将自己的稿费五万五千元捐献出来,作为儿童文学园丁奖的基金,以鼓励儿童文学创作。
少儿出版社被人称为作家的摇篮。当今中国文坛上不少中青年作家,都曾经在这里发表过他们的处女作。
近年来,少儿社积极发展与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宝船》、《中国神话》、《中国古代寓言》等,已先后译成英、法、日、泰等文出版。


第8版()
专栏:

画如其人
苏光
我和靳及群同志相识,是因公到太原市委宣传部,他作为文艺处长接待我。给我的第一印象,他是一位以诚待人、忠厚老实的中层领导干部。当时,他谦虚地自我介绍说,自己也是一位美术爱好者。我相信了,因为我还不曾见到过一位专业美术工作者担任如此繁重的党务工作。后来,接触到他的作品,才了解到他就在日常从事紧张工作上下班之后,还坚持艺术上的勤学苦练,三十多年如一日“笔无暂暇”,这就是他在绘画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之所在。
靳及群的创作生涯,当然不是关在“斗室”里摹拟古人;他要坚持上班,也不可能“遍观天下名迹”;只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选取题材。靳及群毕竟还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家,他早年曾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为著名花卉画家邱石冥先生的高足,1946年又在华北联大美术系就读。他虽然三十多年担任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不但没有妨碍他的艺术实践,反而使他从政治理论的高度深刻领会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培养了他在艺术上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对山水花鸟画的作用的看法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这就与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他没有夸大其社会效益,也不认为它是无益无害。即使在“四人帮”把花鸟画当作“黑画”批判的年代,也未改变过他的看法和作法,对于翎毛花卉的练习,未尝一日或辍。
作者在《野草闲花》中写道:“野草闲花,本寻常之花草,高堂贵苑多非之,余喜此花之生命力顽强,山隅石隙,皆能生长……誉为长寿花。可见花无贵贱,全在识画者焉。”然而他的艺术处理,却不仅仅限于这段文字的说明。他未落古人写翎毛花卉的窠臼,而试图把他学到的中西画法,以山水与花卉结合的形式来突破传统画的章法,再运用淡墨墨痕组成山石冈峦为背景,衬托出白色芬芳的山花,从而构成幽谷中芳香的意境和寓雅于野、显示出疏淡美的情趣。这是靳及群作品的一例,又属小品,但却有作者风格的一定代表性,值得注意。
靳及群同志画风谨严,他的画学古而不泥古,能自辟蹊径。这与他走过的道路,与他的政治和艺术修养分不开。他作画从不信手挥洒,而是更多地思考、构想,直到胸有成竹为止;落笔时也是细心着墨,仔细敷色,从不草率敷衍。他的信条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人,实实在在地作画。


第8版()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星光奖”电影评论征文发奖中国记协电影电视记者协会与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联合举办的首届“星光奖”电影评论征文最近揭晓,并于八月十八日举行了发奖大会。艾知生、丁峤、袁文殊等出席了会议。
“星光奖”电影评论征文从今年年初开始,截至六月底,全国各地电影观众的应征文章共有数千篇。这些文章分别对十多部影片作了认真的分析和评论。经过评选委员会讨论,共选出二等奖文章十二篇,三等奖四十篇和鼓励奖五十篇。(梅奉)
△《北京革命遗址史话》最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自“五四”运动以来发生在北京山水名胜间的革命故事,溶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五四”运动老战士许德珩题写书名。(陈泰生)


第8版()
专栏:

映雪〔中国画〕
靳及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