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来自湘西山区的喜讯
初夏,记者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吉首、凤凰、花垣、大庸等地,从苗寨到乡村工厂,随处可以看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兴办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山区经济的喜人景象。近几年来,全州农业总收入不断增加,1985年比1984年增长一倍半,人均口粮达二百八十五公斤,一百四十多万贫困农民中,已有十二万多人开始向致富的道路迈进。这里采集的几个镜头,就是勤劳智慧的湘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进程中的缩影。
《湖南日报》记者 田应坤 摄影报道
从事长途贩运的村民们在赶场途中。
  全州绝大多数乡镇都通汽车。这是被称为“中国公路奇观”的湘川公路矮寨路段。它全长七公里,有十三个急转弯,每天通过的汽车达两千多辆。
  在高寒山区,地处山腰的土家苗寨,常常十天半月不下雨,人畜饮水十分困难。近年来,人民政府拨款修建饮水工程五百多处,为农民解决了用水难题。这是一苗族妇女正在饮用甘美的泉水。
  凤凰县三拱桥乡拉务村老支书龙祥生带头广开致富门路,生活越过越红火。瞧,他的儿子龙志平和儿媳石月伍,在新婚之夜客人闹洞房时,笑得多甜。
  吉首市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近两年先后与上海、广州、长沙等八城市的四十多个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引进技术人才一百一十五人。图为著名的上海老城隍庙餐馆的营业员与吉首市大饭店联营生产的小笼包受到各族顾客的欢迎。
  花垣县民族工艺厂生产的二十七种民族工艺品,有七种获得部级优质奖,远销日本、意大利、菲律宾、希腊、阿根廷等国。这是工人们在精心织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