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文化交流

辉煌纯正光彩夺人
——听帕瓦罗蒂音乐会有感
赵沨
当代最负盛誉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卢契亚诺·帕瓦罗蒂最近来华演出,征服了北京的听众,严格地说是征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教师和声乐爱好者,他们为他的光彩夺人的声乐表演艺术,感动得欢呼雷动。帕瓦罗蒂本人也说:“听众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
中意两国人民在音乐文化上的交流,早在四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在中国明代末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第一次把欧洲的古钢琴带进中国的宫廷,并且用中文写了他的音乐著作——《西琴曲意》。
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中国的音乐爱好者早已熟知一连串声乐大师们的名字,从卡卢索到斯蒂方诺的歌声都通过唱片和录音带广为流传。但是中国听众能够亲炙意大利最负盛名的歌唱家的风采,这还是第一次,因此,难怪听众们爆发出如此热情的欢呼。
男高音歌唱家艺术上的魅力来自于声震四壁,光彩夺人,金属般的高音。而帕瓦罗蒂演唱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在头声部有纯正辉煌的声音,在中声部和胸声部也有着同样的光彩;不仅在戏剧性的强声有这种光彩,而且在抒情性的弱唱时也具有同样的音质。西方人称他为“高音C之王”,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无疑是不全面的。帕瓦罗蒂不仅有辉煌的“高音C”,而且有同样辉煌的低声部、弱声部,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帕瓦罗蒂演唱的曲目中,我愿意提出其中的两首。一首是歌剧《阿莱城姑娘》中费代里科的衷诉,一首是歌剧《小丑》选曲“穿上戏装”。前者的深情,后者的悲愤,在情感的处理上都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
中国人说五十而知天命,对于一个男高音歌唱家来说,五十岁应该是一个严重的关口,但由于帕瓦罗蒂具有惊人的天赋,完美的技巧,特别是正确的方法——宽广的气息,而且是富于弹性和灵活性的气息,支持着咽腔管的共鸣基础之上,这正象中国古代歌唱技法上讲的“累累若贯珠”——意思是说各个声音的共鸣点象一条线上穿着一串珍珠一样,因此,我深信,帕瓦罗蒂必将长久地保持其艺术生命的青春。但更重要的是帕瓦罗蒂不仅用声音去歌唱,而是用心去歌唱,他的歌声自始至终充满着激情。当他演唱《小丑》的咏叹调时,歌声已经终止了,但他许久许久不能从这个角色的悲愤的感情中自拔出来,好象听众雷动的欢呼,他都没有感觉到一样,可见他的心灵仍然随着音乐的颤动而颤动,这正是他的歌声所以能够感人肺腑的奥秘所在。
帕瓦罗蒂如今享誉世界歌坛,却从来没有进过权威的音乐学院,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父亲、一位声乐爱好者。1961年,他二十六岁时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64年进入世界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从此一举成名。
这次与帕瓦罗蒂同来的热那亚歌剧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乐队和合唱队的配合十分默契。乐队的演奏水平整齐,因而音响效果十分平衡和协调。合唱队的男声部无论在音色、音质上都十分突出。当然,这应该归功于资深的指挥家埃默森·巴查利。
今天,我国年轻的一代,正在开始热衷于交响音乐和古典音乐,应该说,这是我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个好的兆头。帕瓦罗蒂的访问演出,对于北京的“交响音乐热”,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8版()
专栏:

一个生机勃勃的画展
李瑛
看了1986届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专修班学员在美术馆举办的毕业生作品展览,最突出的一点是,给我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我想,这种生机首先来于沸腾的生活。我们常常说的“部队生活气息”,应该是部队战斗生活风貌和作者军人情愫的融合。而豪迈有力的军人情愫,最终来自生活的陶冶和锤炼。这二十多名年轻学员,大都是业余美术爱好者,来自部队不同的工作岗位,比较熟悉部队生活,有的还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平时就有不少火热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活在脑子里。如今,经过两年的专业艺术训练,他们是逐渐成长起来了。不久前,总政文化部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又分别组织他们去了广西前线、海防线和陕北老根据地生活作画,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思想,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积累。黄土高原、蓝色海疆和亚热带丛林,奔流的大河和燃烧的红土地,延安的窑洞和法卡山的猫耳洞,辉煌的过去和战斗的今天,都给他们的感情生活注入了新的血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产生了这样一批感情朴素真挚、生活情趣盎然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再现了我们部队生活的新风貌。有的作品,例如《雪晴》、《超低空飞行》,便是近两年来反映空军战斗生活的难得的好作品。
展览会所呈现的艺术生活,还表现在学员们对于艺术风格多样化的探索和追求上。艺术教学的封闭性,艺术风格上的单一化,不利于军事题材绘画艺术发展。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在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引导学员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胆地进行艺术探索,这是应予肯定的,是我们发展军事题材文学艺术所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这二十位青年人,都在各自的生活点上,努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理解生活,并努力寻求自己的绘画语汇,把它展现在画布上。这次所展出的作品,无论是国画与油画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我喜欢《雪晴》的深沉、《墙》的激昂、《傍晚》的质朴;同样,我也欣赏《超低空飞行》的冷峻、《草地上的鸽子》的天真、《红云》的稚拙、《潮声》的厚重。不难看出,同学们在手法上借鉴了古代和西方某些大师的艺术手法,也从当前国内一些有成就的军外画家那里,汲取了十分有益的营养,开拓出新的审美途径。同时,他们在纵向继承和横向借鉴的过程中,仍然保持了我们部队绘画的战斗传统和正确的创作道路。他们重视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入开掘,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深化以及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他们在写实手法的基础上,有的还恰当地结合了装饰、象征、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有的还在材料的运用上,寻觅新的表现力。尽管其中有的作品还觉稚嫩,但却都能传达出我们伟大时代前进的信息,使人感到富有情趣,亲切动人。
当然,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思想和技术上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鲁迅说,要有嘉林茂卉,却非有这萌芽不可。在军事题材美术的画坛上,要多开放奇卉异葩,要多生成参天大树,还有赖于这些青年人在部队和社会生活的沃土中,在孜孜不倦的艺术探求中成长。(附图片)
上图:月〔油画〕
徐兆前作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无言的长青树
——记《辞源》主编吴泽炎
袁晞
在图书馆、办公室,在私人书斋的案头,人们用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修订本来,得心应手,可对编纂这部书的人们和他们付出的辛劳却知之甚少。《辞源》三位主编之一的吴泽炎先生就是辛劳者之一。
老《辞源》成书于1915年,由于时间久远,解放后已不适应需要。修订工作始于1958年,吴泽炎先生从此投身其中,直到1983年修订本出齐。修订《辞源》要把原来的词条全部整理、重编、查实、考证,并增加条目,确定定义,查找源流,等于是重编一部巨著,通读一遍中国古籍。这需要多少知识和才能,多少时间和精力,又是多么浩繁的工作。
吴泽炎先生在二十多年中(除去“文革”间断)倾注全力于这项工作,把自己的才能和心血融进了《辞源》那三千六百多页中。他负责编辑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定稿,但从最初的收集资料、遴选条目,直到撰稿、初审、终审,每个环节都渗透着他的劳动。近三十年中,他做了四十余万张卡片,录自经史子集、戏曲小说、笔记杂书……还有报纸上的名词、商店挂的招牌。每条有争议的词条,经他定夺,总能得出满意的结果;每个来源不明的词字,经他查证,总能辨明源流,找到出处;每条文字不畅的解释,经他润色,总能言简意赅,文通字顺。《辞源》近十万词条,每条都经他审订修改,最后定稿。人们说,没有吴泽炎先生就不能这么快这么好地编成《辞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今年七十三岁的吴先生,1934年考入商务印书馆,如今是商务编辑部中资格最老的人。解放后,他长年担任汉语工具书编辑室主任,主管我国工具书出版工作,称得上是国内辞书界的权威。他参与制定国内汉语辞书的每项规划,编审了解放后国内出版的多数汉语辞书,有现今发行达一亿册的《新华字典》,有通俗易懂的《汉语成语小字典》,有人们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词典》,还有其他几十种书籍。
多少年来,吴泽炎先生的工作时间都是这样的:早晨六点起床,在家工作一个多小时,然后步行上班,八点干到十二点,从不午睡,下午又干四小时,晚饭后一直工作到十点以后,在《辞源》最后定稿的几年中,每每工作到午夜,节假日也不休息。
只要一上班,吴先生就忙着查对资料,抱书来去,时取时还,在五间办公室之间往返,同事们说“吴老大概每天得走十五里地”。在编《辞源》的日子里,吴先生家里的书桌都没了抽屉,全被老伴为吴先生改制成了卡片箱。
几十年间,不论刮风下雨,他总是按时步行到办公室,一九七六年因脑血栓瘸了一条腿,拄着拐杖依然如此。
在中国辞书界,吴泽炎先生可以说是一株参天大树,无言地生长在土地上,以其枝叶荫蔽着人们。这里记下的仅仅是几片树叶,但却是常绿的。
钱守仁 摄影(附图片)


第8版()
专栏:电视之窗

小船悄悄起航
——看电视剧《绿岛小球迷》
马光复
电视剧《绿岛小球迷》(上下集,厦门电视台录制,张力、陈元麟编剧,陈栋梁导演)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许多看过电视剧的孩子都说:“我们也要象电视剧中的亮亮和他的伙伴们那样,遇到问题,靠自己、靠集体、靠友谊去解决,而不要事事都依赖父母。”生动的故事,真实的表演,再加上浓郁的诗情画意,电视剧自始至终都紧紧吸引着孩子们。
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花园海岛鼓浪屿。小胖子俊俊态度傲慢地炫耀自己的爸爸从香港带回一只高级外国足球,激怒了小伙伴们。他们说:“靠爸爸妈妈神气,算不上本事。我们要靠自己挣钱买一只国产球。”于是,他们唱着“今天羽毛虽不丰满,明天展翅过海漂洋”的歌,去钓鱼,去拾贝壳,去搬砖,去回收瓶子。他们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而且内部还发生了争吵;失败了,不气馁,再想办法。终于,靠自己的智慧,靠自己的劳动挣来了钱,买到了一只漂亮的足球。足球风波不仅锻炼了孩子们,使他们懂得了应该热爱劳动,自强向上,珍惜友谊,而且也教育了千千万万父母们,不要把这些宝贝疙瘩关在房子里,不经风雨,不见世面。
众所周知,当今的独生子女几乎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如果他们向父母伸手要钱,甭说一个足球,就是十个八个也会照买不误。可亮亮他们偏偏不当“伸手派”,要用自己的手去开拓,去创造;用自己的汗水去换取问心无愧的收获。《绿岛小球迷》给孩子们的教育和给家长们的启示意义正在这里。
长期以来,儿童电视剧在表现儿童少年的生活时,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图解、说教、小大人气十足的弊病。《绿》剧编导着力于捕捉儿童心理和儿童情趣的自然美和真实美,是有突破的。该剧大部分用实景拍摄,切换合理,剪接简洁。小演员都是岛上的孩子,屏幕上的父母就是小演员们生活中的父母,因而,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很浓,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另外,鼓浪屿如锦似绣的迷人风光,作曲家王酩的极富特色的配曲,也为该剧增色不少。
不久前,邓颖超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希望你们不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我们从这部电视剧中看到了,我国亿万儿童决不会辜负前辈的期望。你听,孩子们的歌声多么嘹亮:满载着金色的希望,小船已经悄悄起航……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文艺新书
△刘继才、柳玉增编著的《中国古代题画诗释析》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共选我国东晋至清代的题画诗一百七十八首。
(丹)
△老作家马识途的长篇新作《巴蜀女杰》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说描写了年轻的女地下工作者深入敌穴、历经艰辛的传奇故事。
(钟青)
△孙荪的《让艺术的精灵腾飞》最近由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入作者探讨创作问题的文艺评论文章三十多篇。(曾凡)


第8版()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绍剧“小百花”来京演出浙江绍剧院“小百花”演出团应文化部邀请将于7月8日起在北京演出新编古装剧《相国志》。这是绍剧第三次晋京汇报演出。该团演员平均年龄十七岁,是浙江省剧坛上继越剧小百花后的又一束新花。
(迅乡)
△中央电视台将播出电视片《话说运河》在这二十八集的连续节目里,观众将综观运河古今形成、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到运河两岸的经济、文化、风光、古迹的概况和风情民俗;还可通过现状去思考关于运河未来的许多问题。
(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