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国外观感

奥绥其堡随想
蒋元椿
密苏里河在它一百来米宽的河床里向东流去。河水象泥汤一样混浊,流得很急,象一切大河那样显得深沉莫测。河畔绿草如茵,两岸疏林拱立,鸟雀争鸣。明亮温暖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我们来到独立城东北十四英里一个叫做阿尔特·西勃利的地方。密苏里河到这里形成一个U字形的大弯。在东面不远处,有一座发电厂和一座过河的铁桥。在我们身后,离河边七、八十米的地方,在五、六十米高的小山上,一座几乎全部用橡木建成的城堡突出在天幕上。这是奥绥其城堡。
奥绥其城堡建于1808年。那时,从东部到西部探险的美国人在这里建起了这个城堡,作为同印第安人进行贸易的据点,并以附近住的印第安人奥绥其部落的名称命名。有一个时期,城堡周围住着五千来名印第安人,还有许多从上游来的印第安人,在这里用水牛皮、鹿皮、熊皮、狐皮等同白人交换毯子、枪支、弹药、捕兽夹子、花布、念珠、银饰等。城堡里设有皮货加工工场。1825年印第安人从这里被赶走。由于白人互相争夺皮货贸易,1827年城堡被废弃。现在的城堡是战后根据原样重修的。整个城堡呈三角形,有五座双层的碉楼,一个工场,还有官员、士兵的住处。这些房子和外面的围墙,全用三米左右长的整段方木建成。城堡院子里,有一家装扮成印第安人样子的看守人。女的在制作印第安人的手工艺品,男的在墙上钉一张鹿皮。还有一艘新砍出来的独木舟,供游人照像用。这就是当年在这条大河上下生活的印第安人留下的“遗迹”了。
1787年,美国政府颁布法令,承认印第安人的主权,保护他们在拥有的土地上的权利。随着白人移民的增加和中西部的开发,印第安人逐渐被迫迁到保留地去。1887年,美国国会通过道威斯法案,规定按一定数量将印第安部落的土地授与印第安人个人和家庭。当时印第安人拥有一亿四千万英亩土地,由于这个法案,四十五年之后,印第安人的土地减少了65%。进入二十世纪,美国政府采取了同化印第安人的措施,允许印第安人出售分给他们的土地,与美国公民一样待遇。在这样的“优待”下,美国印第安人的情况如何了呢?
不久前,我和当地的外国留学生参观了堪萨斯州首府托皮卡附近一个印第安人保留地。向导是一位印第安人,黄皮肤、高颧骨,黑色长发结成两个小辫垂在两耳前。他夫人也一起去了,是个白人。一进入保留地的范围,道路就从柏油路变成了泥沙路。路旁是杂乱的树林和玉米地,以及经营得似乎很差的农场,有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这都是白人的农场。印第安人在这个保留地里约有三百人,成年人据说都在城里做事。他们的土地都已出售或出租给白人耕种。按规定,他们自己耕种的地不用纳税,但出售或出租土地所得的钱是要纳税的。
我们只是老远地看了一眼为印第安人修建的住房。房子式样一律,共十座左右,排成两行,都是平房。接着,我们参观了俱乐部,里面有图书馆、餐厅和一个不小的健身房。在部落会议办公的地方,没有找到人。据陪我们去的那位印第安人说,堪萨斯州这样的保留地共有三个,情况都差不多。
印第安人是美洲从阿拉斯加到安第斯山脉南端的原居民的统称。他们分成许多不同的部族,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以墨西哥为中心的阿兹台克文化,以厄瓜多尔为中心的玛雅文化和以秘鲁为中心的印加文化。他们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世界各国人民在生活上享用的农产品,许多是他们发现和培育出来的,如玉米(有二十个品种)、土豆(有四十个品种)、烟草、花生、西葫芦、西红柿、黄瓜、木薯、菠萝、番木瓜等,以及橡胶、棉花、可可。这些农产品早已从欧洲引进到中国,成为中国人民喜爱的食品与工业原料。在全世界流行的“okey”这个表示同意、可以的字,就是印第安人却克滔部落的用语。但是,近代以来,他们遭受了殖民主义的压榨,饱受种族歧视的苦难。在外来的更优越的文明前,印第安人日益衰落,降到了现在的地位。这对于当代世界上一切不甘没落的民族,都是很大的教训。印第安人两三百年来的遭遇,是历史的悲剧,还是喜剧呢?恐怕持哪一种看法的人都有。


第7版()
专栏:

在托尔斯泰故居
孙维熙
汽车离开繁华喧闹的莫斯科市区,疾驰了近三个小时,才到图拉的雅斯纳雅·波利雅纳小镇。寥廓旷荡的原野、苍莽蓊郁的森林、流水潺湲的草地,在鹅黄嫩绿的树丛中掩映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白色塔楼……这一片幽静的田园风光,使人感到恍惚进入了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农村。这儿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
1828年9月9日,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就诞生在这里。到1910年离开人世为止,他差不多有六十年一直生活在这座古老的庄园里。托尔斯泰出身于业已衰落的伯爵世家,母系是伏尔康斯基公爵望族。那座十八世纪的白色砖塔楼,就是作家外祖父所建,周围是一片古老的森林,葱茏碧绿,静谧幽雅。雅斯纳雅·波利雅纳的俄文原意为“明亮的林中空地”,位于群山环抱、绿树簇拥的山谷里。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没有我的雅斯纳雅·波利雅纳,我就很难描绘俄罗斯以及我对她的看法”。1921年,列宁命令将它建立为托尔斯泰博物馆。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十岁丧父,自幼就养成了独立生活与思考的习惯。他对贵族教育灌输给他的人生观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同情并热爱勤劳、朴实的农民,厌恶空虚、昏庸的贵族社会。因此大学没毕业就回到故乡。当图拉、梁赞和奥尔洛夫省陷入饥荒的时候,他积极筹集粮、钱,救济难民。1905年革命时他写道:“我自任一亿农民的辩护律师这个职务”。在沙皇统治的农奴制度下,他的这些做法尽管难以奏效,但却显示了作家正直与善良的心灵。博物馆楼房异常简朴,楼前的草坪上有一棵“穷人树”,就是当地农民为纪念这位文豪而特地栽植的。
青年托尔斯泰在这里写成了《童年》、《少年》与《青年》自传体三部曲,探讨人的使命与道德责任等严肃的社会问题。
托尔斯泰对旧社会的无情揭露引起统治者的惊惶不安和切齿痛恨,1901年,托尔斯泰曾被教会开除。作家书房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式样别致的条幅,是马尔采夫的工人表示支持托尔斯泰而送给他的纪念品。条幅表明,托尔斯泰是属于人民的。
博物馆二楼是托尔斯泰的藏书室,书约二万三千卷,有些是屠格涅夫、罗曼·罗兰、高尔基等亲笔签名的赠书。托尔斯泰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代起就为自己拟定了一个庞大的自学计划,除博览古今文学名著之外,还掌握了法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研究了历史、地理、统计学、数学、绘画和医学。有趣的是,托尔斯泰还是一位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他的单杠技巧竟使一位职业运动员瞠目结舌。
为了研究社会现实,托尔斯泰走出庄园,到高加索去漫游,在哥萨克村落定居,当过炮兵军官,并亲身参加过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然后到西欧去实地考察。他对十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都凝集在他的作品中,使人读了颇有感触。博物馆一楼有一间著名的“穹室”,保存着作家的手稿及社交信件。就是在这儿,他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教育的果实》、《活尸》等不朽著作。
由于历史与世界观的局限,托尔斯泰没有认识到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托尔斯泰主义”主张宽恕一切、与世无争与仁慈的爱。他反对以暴力抗恶。但他那“撕毁所有一切假面具”的批判现实主义,确是对旧世界的无情控诉。因此他的作品成了人类历史前进的真实反映。
距离白色塔楼三里左右有一座绿茸茸、山花烂漫的小山丘,那是作家长眠的地方。遵照他的遗愿,墓前不立碑石,不要任何装饰。这简朴无华的墓,令人肃然起敬,伫立在托翁墓前,风声贯耳,松涛如吼,蓦地记忆起了列宁的话:托尔斯泰的矛盾,“的确是我们革命中农民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一面镜子”。
今天,托尔斯泰故居完全按照作家生前的面貌保存下来,成为苏联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纷纷前来参观。(附图片)
托尔斯泰庄园景色


第7版()
专栏:国际副刊

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竞争激烈
马晓毅
今年5月3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上空又传来一声巨响,价值四千二百万美元的三角翼火箭在发射九十一秒钟后,因第一级发动机突然熄火,致使火箭翻滚下坠,控制人员只好惊恐地揿动电钮,发出“摧毁”指令,火箭顿时炸为一团烟云撒向大西洋,连同火箭同归于尽的有一颗价值五千七百五十万美元的气象卫星。
至此,美国三种具有卫星发射能力的运载工具在短短几个月里都发射失败。此前的二十天,美国空军大力神式火箭载有一颗侦察卫星于4月18日发射时发生爆炸。再早是1月28日,载有大型通信卫星和全部观测哈雷彗星仪器的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助推火箭故障导致爆炸,七名宇航员罹难。
这一连串的发射事故,严重地打击了美国的航天计划,降低了美国航天技术的信誉,也给那些利用美国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造成了困难。美国火箭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大削弱。
国际卫星发射市场是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逐渐形成的。地球卫星执行着全球通讯、天气预报、地质资源探测、搜集情报等重要任务,是高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为满足本国发展的需要,渴望拥有自己的卫星系统,但他们大都没有自己的卫星发射工具,只好求助于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从而形成了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目前,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组织提出今后几年准备发射的卫星已达上百颗,每颗卫星的发射价格为二千万英磅,这样就使国际发射市场成为一个数十亿美元交易的大市场,而且前景广阔。
截至1985年底,美国航天局和以法、意、西德为主组成的欧洲航天局垄断了国际卫星全部发射业务,相互竞争激烈。美国今年原计划发射六颗商业通信卫星,欧洲航天局迄今揽到的发射业务达二十八项。他们每年在发射商业卫星方面的收入都超过五亿美元。
但是,“幸运之神”也没有给欧洲航天局带来好运。
今年5月31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欧洲航天局“阿丽阿娜”火箭第十八次发射宣告失败。火箭载有一颗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价值五千五百万美元的通信卫星。这是“阿丽阿娜”火箭发射中第四次失败了。
美国空间发射能力大为削弱,西欧“阿丽阿娜”火箭发射又一再失败,这就使西方国家原订的卫星发射计划处于不可靠甚至停滞状态。有的不得不另找新的交易对象。
出现这种现象后,另一个空间大国苏联迅速改变了自己的一贯做法。过去,尽管苏联一年最高可以进行四百八十八次发射,但是苏联宇宙发射计划多数用于军事使命方面,而且是在保密情况下进行的。今春,苏联政府借加加林升空二十五周年纪念之机,首次邀请西方记者参观了莫斯科近郊的航天控制中心,并成立了宇宙设备总局,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不久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宣布苏联愿意在双方可以接受的条件下为外国发射卫星。6月20日,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传出消息说,苏联正在力争取代美国,为该组织发射第二代卫星。同一天,苏联国际联络部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宣布,苏联将于1987年开始实现商业太空计划,并准备于1987年上半年首次为印度发射一颗用于研究自然资源的卫星。
苏联打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给美国和西欧造成很大震动。里根总统最近多次发表公开谈话,一再宣称美国将坚定不移地执行空间发射计划。印尼在美国航天飞机失事后,曾一度宣称要寻求苏联或西欧帮助发射自己的通信卫星,但是在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压力下,印尼邮电部长于6月14日宣布,印尼仍计划用美国火箭发射它的通信卫星。
欧洲航天局现在正加紧研制更大型的运载火箭,计划耗资二十亿美元实现“海尔梅斯”航天飞机欧洲化。研制方案决定,先制造两架三角翼航天飞机,可将四至六名宇航员和三到四点五吨有效载荷带到三百至五百公里高空。它将由“阿丽阿娜”五型火箭发射上天,预计在1992年进行第一次试飞。欧洲航天局还声称,他们的发射日程已排到1988年,而发射价格则低于美国。面对这种情况,西方报刊估计,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今后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7版()
专栏:

墨西拿海峡上拟建长桥
意大利计划在墨西拿海峡上建造世界上最长的公路与铁路吊桥,以联结西西里岛与意大利大陆。
据说,设想建这座桥的构思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8年,当时迦太基人为入侵意大利,就曾设想架设一座浮桥,以便他们的大象队伍能越过海峡。
现在,墨西拿海峡公司拟出兴建单跨度的吊桥计划,从意大利大陆卡拉布里亚的海峡最窄点作为架桥起点,通过海峡上空,直达西西里岛,全长三点二公里,比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英国亨伯吊桥还长一倍。吊桥桥墩高一千三百一十二英尺,几乎与纽约帝国大厦高度相等,整个工程将耗资三十亿美元。另一方案是建设一条通过海峡的水下浮动隧道。
目前,意大利与西西里岛的交通来往频繁,每年靠轮渡运送二百五十万辆汽车、一百万辆运货卡车和六十五万节火车,既费时又费钱。
·边·


第7版()
专栏:国际副刊

法国商店失窃严重
王世生
尽管法国众多的商店都安装有电子技术装置进行监视,还有三千名身穿便服的警卫和许多检查人员进行看守,可是失窃现象仍然相当严重。目前法国各类商店每天发生的失窃案件多达十万起,经济损失占营业总额的2.5%。1985年法国商店因失窃而造成的损失创历史最高纪录,高达二百亿法郎。
商店被偷的商品小到糖果、香水和纺织品,大到录像机、电脑终端机等高档商品。据计算,若把全年失窃的商品装上卡车,一辆接一辆,那末可以从巴黎一直排列到尼斯。
盗窃者男女都有,其中也有青少年。
此外,商店的收款员和售货员侵吞货款的现象也不断发生。如巴黎有名的奥西马诺春天商店每年有二十个左右的收款员有盗窃行为。售货员搞鬼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售货员与“顾客”合谋,在付款票据上作文章,如某“顾客”购买的商品价格实为一千法郎,可票据上写的却是一百法郎,售货员与那“顾客”幕后再分那九百法郎。有的收款员虽深知其奥妙,然而也不“出卖”同事。
有趣的是,商店老板明知有的职工行为不轨,却不敢深究:一怕深究起来会传播他们的作案手法,带来严重后果;二怕激起众怒,不好收拾。于是老板们只好提高商品价格,以弥补失窃损失,若不如此,许多商店会因此而倒闭。最终吃亏的当然还是顾客。


第7版()
专栏:国际副刊

地球在变暖变暗
石宁
“平均说来,地球是变暗和变暖了。”这是苏联科学院宇宙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分析多年来地球卫星探测的资料后所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地球“变暗是因为地球的反射能力减弱——它的反射率比过去认为的低百分之几”;而变暖则是由于“地球有效温度所决定的地球辐射变强了”。
近二十年来,世界许多地区的科学家都在观察、研究地球上异常的天气状态,而且都认为,地球在改变温度与亮度,其直接原因是大气中聚集的无色无明显异味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迅速增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象一面单面透光的镜子那样在起作用,它使太阳光不受干扰地照射到地球表面,却反射不出地球的热,这种“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统计表明,上个世纪,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二百六十五,而现在却已达到百万分之三百四十,预计到下个世纪中期还将增高一倍。科学家们的看法是,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那么,几十年后地球“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变暖”。
最近,英国公布了一份由电脑计算出的地球气候变化表(见图)。人们从这份科学测定的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过去一百多年来以及今后几年间的地球气温变化。地球南北两半球,从本世纪初以来温度逐渐升高,变暖了。其中变化最突出的是两个时期,即一九二○年至一九四○年和八十年代初,都平均升高了零点五摄氏度。但从这份表上看,一九八四年与一九八五年北半球的气温为何又有所下降呢?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因为一九八二年墨西哥火山爆发后,大量尘垢卷入大气层,从而遮住了太阳辐射,使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美国国立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也认为,未来数十年全球性气候将变暖,到二○五○年,地球升温“至少摄氏一度,多半会升高五度”。这种升温预计可能持续到二十二世纪。未来世纪的气候条件,“在地球史上至少过去一千万年之间从未出现过。”所以从总的趋势来看,地球在变暖变暗,温度在升高。
世界科学家在对过去一百多年地球冰川的测试中,也证实了地球变暖的论证。荷兰乌勒支大学的学者研究发现,冰川对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特别敏感。极地冰层有所消融。
科学家们从研究非洲的旱情中也发现,近年来蔓延在非洲的干旱,也同地球变暖有关。英国气象学家把海洋温度的变化与非洲干旱地区出现的旱情资料作对比分析,发现这些地区所以干旱,是同南半球海洋以及印度洋的水温转暖有关。这些地区旱情的严重发展,恰好发生在南半球海洋与印度洋水温高于北半球水温的年份里。
地球在变暖变暗,这种发展趋势必将给地球本身与地球生物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生态平衡将被破坏;农业生产会大受影响;两极冰层将消融,海水增多,五十年后,海平面可能升高二十至一百四十厘米,而有的科学家认为,一百年后,海平面可能升高五米至十米。到那时,大片陆地将被侵吞,而赤道地区的干旱面积则将大大增加。所以科学家发出警告说,地球的变化将给人们带来威协性灾难。他们呼吁,必须设法大幅度地减少污染大气的气体的排放量,以便有效地防止地球变暖变暗。(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