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密特朗总统拒绝签署私有化法令
  总统与新政府“共治”四个月来出现首次重大分歧
据新华社巴黎7月17日电(记者陆明珠)密特朗总统16日拒绝签署私有化行政法令,在法国政坛上引起了新的激荡。这是社会党总统与传统右翼新政府“共治”四个月以来出现的第一次重大分歧。
希拉克政府上台后,加速执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以取代和改变社会党政府近五年来所制订的一系列政策和法令。为了避免议会辩论延误时间,政府根据宪法要求议会通过了授权法案,根据法案,政府可以以行政法令形式来推行其政策。
在政府所提出的行政法令中,人们特别注意关于六十五个法国国营银行和企业的私有化法令。7月14日密特朗总统在国庆庆祝仪式之后,对法国电视一台发表谈话说,他不准备签署这项法令,因为在保卫国家财富上,他未握有可以在私有化行政法令上签字的足够保证。他认为,这项法令将危害国家的利益,会使得法国财富有可能落入外国人手中。
在16日举行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这一法令,密特朗如他所警告的那样,拒绝签字。
希拉克总理16日晚上在电视台上发表讲话表示,密特朗的担心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政府准备的私有化法令中已采取了措施严格地保护国家利益和法国人的利益,而且每当政府认为必要时,它将禁止和拒绝任何外国参与,如果这种参与危及国家利益的话。
希拉克总理说,在总统拒绝签字的这种“史无前例”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政治危机和尽快执行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政府决定将法令改成法案,提交议会审议讨论和表决。
人们估计,尽管左派总统和右派总理“共治”局面已经出现了裂痕,但“共治”还不至于破裂,目前双方还不会马上摊牌。这是因为,大部分法国人赞成“共治”。左派和右派都不愿,也不敢冒破坏“共治”的风险,因为那样会影响1988年的总统选举。


第7版()
专栏:

  里根正草拟致戈尔巴乔夫信件提出裁军建议
  要求核试验和战略武器同时削减
本报华盛顿7月17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据今天的《纽约时报》报道,里根政府正在考虑向苏联提出一项建议,要求把减少地下核试验同削减战略核武器联系起来。这项建议将包括在正在起草中的里根总统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信件中,建议要求各方对每年进行的核试验和战略武器作相应的削减,如地下核试验减少30%,则战略武器也削减30%。
据报道,这一建议的支持者认为,减少核试验并不会影响美国的安全,但能延缓对方武器的发展,并可照顾到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切。反对者认为,这将束缚自己的手脚。
16日,美国政府宣布,美苏两国专家将在本月讨论核试验问题。美国主管裁军的官员称,双方在核试验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各有自己的打算。苏联想恢复中断了六年之久的苏美英核试验谈判,目标是要求美国完全禁止核试验,而美国是想把会谈的议程主要集中在讨论核试验的核实方式上。
与此同时,白宫证实,美苏已同意在本月下旬举行常设磋商委员会的特别会议。这个委员会是1972年美苏根据反弹道导弹条约设立的,主要用来讨论有关违反核条约的问题。这次特别会议是应苏方要求召开的,以便讨论里根总统于5月27日宣布不再遵守1979年的核条约的有关问题。


第7版()
专栏:

增进了解 交流经验 发展合作
  中美大学校长举行第二次会议
新华社华盛顿7月17日电(记者吴士嘉)第二次中美大学校长会议7月14日至17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行。
来自中国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十所高等院校的十一名正、副院长、校长,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等六所大学的校长和美国大学协会主席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历时四天的会议中,中美两国大学的校长们围绕着五个专题,展开了认真、坦率而热烈的讨论。这五个专题是:一年来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和变化;面对新的技术革命挑战,高等院校应采取的对策;教育现代化问题;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问题;中美两国大学的交流与合作问题。
会议结束后,中国代表团团长、南京大学校长曲钦岳对记者说:“在去年第一次会议的基础上,这次会议在增进中美大学之间的联系与了解,交流经验与设想,以及发展友谊与合作等方面,又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经验,也都面临着许多问题。通过双方会晤,交流看法,讨论问题,将有助于各自在教育实践中相互借鉴,有助于启发思想,开拓新路,使大学教育更加富有活力。对我国来说,可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7版()
专栏:图片新闻

7月17日,英国在伦敦拍卖行拍卖了喜剧大师卓别林在二十年代无声电影中随身必带的黑色大礼帽和手杖。电影评论家大卫·罗宾逊用一万五千英镑买下了这两件东西,比估计的价格高出三倍。卓别林的这两件物品明年将在泰晤士河南岸他出生地附近的一座博物馆展出。图为礼帽和手杖。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

  英国成立“星球大战”机构
据新华社伦敦7月16日电 英国16日正式成立“星球大战”办公室,以帮助英国公司获得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的订货合同。
这个名叫“参加战略防御倡议处”的机构隶属于英国国防部,由斯坦利·奥姆主任。
据奥姆在16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明年英国公司将能从美国得到总值为五千万英镑的“星球大战”计划的订货合同。


第7版()
专栏:

  美国又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
  塔斯社指责美国新的核爆炸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7日电 美国能源部宣布,美国17日在内华达州核试验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这次试验的当量为十五万吨梯恩梯。
据新华社莫斯科7月18日电 塔斯社今天指责美国17日进行新的核爆炸。塔斯社认为,美国无视苏联暂停核试验的呼吁,“继续奉行核对抗方针”。


第7版()
专栏:

  日本对日元升值采取紧急对策
为了对付日元继续升值,日本政府十七日决定,除努力执行以前制定的综合经济对策和日元对策外,将进一步降低小麦、牛肉、衣料品等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降低汽油、电、煤气的价格,使日元升值的益处反应到国内市场上。同时,政府还在考虑进一步降低官定贴现率。
日本政府人士希望这些紧急对策在下月就能实行。


第7版()
专栏:

  共同体同美达成一项出口协议
欧洲共同体十五日同美国签署了一项关于共同体向美国出口粗轧钢限额的协议。双方同意取消他们在争论这一问题时单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新协议规定,一九八六年共同体可向美国出口三十万吨,一九八七年出口六十二万吨,一九八八年出口六十四万吨,一九八九年出口五十万吨。这些限额比美国去年十二月起实行的限制有所放宽。此外美国将继续允许英国钢铁公司每年向美国出口二十万吨粗轧钢。


第7版()
专栏:

  苏愿同欧佩克成员国易货贸易
苏联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席卡图谢夫十七日在科威特对科通社记者表示,如果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在同苏联的贸易中由于石油降价而不能用现汇支付,苏联准备接受这些国家的工业产品。
卡图谢夫率领苏联经济代表团本月十四日抵达科威特访问,同科威特方面就两国在经济、石油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

  美股票市场平均指数急剧下跌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指数七月十四日跌到会产生重大心理影响的一八○○点以下,即跌到一七九三点四五,这是今年五月二十一日以来的最低点。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在上星期内已跌了一百多个点,这表明美国经济越来越疲软。
(本报讯)


第7版()
专栏:

  中国袈裟成了日本“国宝”
据报道,日本古都奈良元兴寺保存的一件古代袈裟,最近经过鉴定,已被证明是公元八至十世纪期间中国织造的“藕丝织品”,因而已被日本有关方面定为“国宝”级文物。
在日本,曾传说中国的“藕丝织品”是用荷花的根茎——藕的丝织出来的。实际上,它是用上等丝线织成,工艺上要求极高。
上述袈裟采用当时中国华中地区盛产的优质丝线制成。它红中略带茶色,日光映照,可呈鲜艳紫色。袈裟长一点三五米,宽二点二米,是日本奈良时代高僧智光法师传下的。
据有关专家说,在日本,被保存下来的中国“藕丝织品”大概有十件。迄今得到确认的已有三件。另外两件是奈良正仓院保存的圣武天皇御用袈裟和奈良东大寺保存的良辩和尚袈裟。
·达君·


第7版()
专栏:美国通讯

  杜鲁门图书馆
  ——研究历史的人们感兴趣的地方
  本报记者 蒋元椿
堪萨斯城东南独立城的杜鲁门图书馆,是研究历史的人们感兴趣的地方。
美国从胡佛总统起,历届总统卸任以后,政府都在他家乡建立一个总统图书馆,保存他的档案文件。杜鲁门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档案馆。
哈里·杜鲁门生于密苏里州的拉玛尔,三岁时随父母迁居独立城附近。他务过农,一次大战时当过炮兵军官,战后在堪萨斯城开过商店,后来当选为县法官,民主党参议员。1944年罗斯福竞选连任总统时指定他为副总统候选人。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由副总统出任总统,1948年再度当选,1953年离任,1972年12月逝世于独立城,享年八十八岁。
杜鲁门在职期间,正是二次大战即将结束和战后世界格局逐渐形成的时期。他经手的事情有: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参加波茨坦会议,制订“第四点计划”和“马歇尔计划”,朝鲜战争,封锁台湾海峡等等。研究这些事情,对了解战后国际关系史和中美关系的变迁,都很有意义。
杜鲁门图书馆于1957年7月落成。馆内藏有杜鲁门从1922年到1972年的文件和材料,以及三百二十名政府官员和内阁成员提供的材料,共有文稿一千三百万页,以及一部分视听档案和印刷品。这些文件除一部分与国家安全或与某些尚在世的人的声誉有关者外,已于1972年解密,向研究工作者开放。按规定,阅读文件须经馆长批准,在特设的研究室内阅读;只能作摘录,不得复印;进出研究室时须经检查。
记者在馆长佐勃立斯特先生引导下参观了图书馆的展览馆和档案馆。展品很丰富,其中有杜鲁门下令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时用铅笔写在一小张白纸上的手令,以及他在白宫的办公室的复制品。在图书馆落成后,杜鲁门在馆内设了一间办公室,室外有一个大院子,院子中央现在就是杜鲁门和他夫人的墓地。两块白色石碑平卧在一小方绿草地上。前来参观的游人都要在墓前伫立一会。面对着这个大院的,就是档案研究室。
研究室约有四五十平方米,两壁是书架,放着与杜鲁门时代有关的书。一侧有一扇门,门对面就是保存档案的地下室。档案分类保存在长方形的纸盒里,主要有总统秘书档案和白宫中央档案,由档案管理员按研究人员的要求,将有关档案放在一个三层的金属推车上送到研究室来。记者承馆长的好意,获得了一张一年有效的阅读证,看了几天有关中美关系的档案,意外地发现了我国著名作家和记者杨刚同志1946年写给杜鲁门的一封信。杨刚曾任《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1944年赴美留学,兼任《大公报》驻美特派记者,1946年之后,以中国记者身份,在美积极从事反对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打内战的活动。她的信就是要求美国不要支持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看着这四十年前存入美国总统档案的文件,想起她1948年秋返国,新中国成立之后担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鞠躬尽瘁,明年将是她逝世三十周年,不禁有很多感慨。
杜鲁门图书馆的西面就是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的工程学院。学校的班车就在图书馆外面。记者最后乘班车离去时,天正中午,晴日下远近一片新绿,让人觉得,冬天终于远去了。(附图片)
  图为杜鲁门图书馆外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