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摘要)
  李鹏
自从去年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来,教育战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形势很好。这几年,高等教育发展很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际工作只是刚刚开始,工作中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我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来加以解决。
  一、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充实现有学校和提高现有学校的素质上,以进一步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的效益。当前要集中力量把现有学校办好,一般不提倡再开办新的学校。“七五”期间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要有相当大的增长,这主要依靠发展现有学校,使之达到合理规模来实现,同时要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到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高等学校应该按照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要做合理的分工。根据各国的经验和我国高等学校现有的基础,高等学校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少数教学和科研力量都比较充实的学校,除了培养本科生以外,还要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逐步形成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以培养各种高层次人才;二是大部分学校,要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也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研和学术活动,多搞一些应用科学研究,开展科技服务;三是各类专科学校,应以教学为主,除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三个类型的学校在分工上有所不同,培养人才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样重要的。总之,高等教育必须按社会需求,以合理的比例进行各类层次人才的培养,每个学校都应当按自己所负担的任务,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办出特色,成为各种类型的高水平的学校。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发展高等教育要两条腿走路,在办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函授、业余、夜大以及自学考试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在办好全日制的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努力增加函授、夜大学的招生比例。我们要重视发展电视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教育将逐渐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电视大学在招收在职人员的同时,也要向应届高中毕业生开放,实行自费学习、不包分配的制度,使国家和社会通过这条途径培养出更多的各类专门人才。
二、改革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的管理权限
在高等教育领域,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改革:
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去年已经开始了,今年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改革助学金制度,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要慎重行事。今年准备选择部分学校的部分专业进行试点,取得经验以后,再逐步推广。
要改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制度。今后招收研究生,要根据不同专业提出不同要求,有的可以从应届本科生中招收;有的则提倡从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中招收,特别是社会科学、财经专业和工科专业,应当首先开始试行。要逐步改革和改进研究生的培养办法。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力求切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研究生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但不宜太多,学习年限也不宜太长。要通过试验逐步建立多种培养博士的途径,使一些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在职人员,也能有机会取得学位。还可以考虑设立“工程博士”、“临床医学博士”等学位,以开辟一些使具有高水平的实际工作者获得学位的渠道。
为了增强高等学校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必须在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的同时,扩大高等学校的管理权限。国务院已发布《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这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一项具体措施。这个规定的主要精神是给高校以更大的管理学校的自主权,使每个学校能结合具体情况,在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工作等各方面都能进行大胆的探索,逐步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经验。
三、改进和加强出国留学人员的选派和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国派遣大批留学人员出国学习,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绝大多数出国留学人员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学习刻苦,成绩优良,不少人在科研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成为教育、科研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实践证明,通过各种形式派遣出国留学人员完全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符合四化建设的需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当然,在留学人员的选派和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派遣计划紧密结合国家建设的需要不够,对留学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对这些问题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订出政策和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进一步明确:派遣出国留学人员要从我国四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密切结合我国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以解决科研、生产中的问题和增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出国留学人员工作要做到: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努力创造条件,使留学人员回国后能学以致用,心情舒畅地发挥作用,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对出国留学人员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教育,使他们树立艰苦创业、振兴中华的思想,勤奋学习,学成及时回国,参加国家建设工作。对回国留学人员,除按学以致用的原则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以外,还要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的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激励他们学习老一辈留学回国人员艰苦创业的精神,与所在单位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工作。
自费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条途径,应该予以支持。对自费留学人员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应该象对待公派留学人员那样,给予同样的关怀,做到一视同仁。
  四、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高等学校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体现,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是有共产主义的觉悟和品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四化献身精神的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依靠德育,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我们面临着全面改革的新形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四化建设和各项改革,特别是教育改革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帮助学生和教职工正确分析形势,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分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潮,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总目标上来。
我们的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的,应该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学术空气。学校党委在政治思想领域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必须明确,但工作方式要恰当。对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的方法,压服的和禁锢的方法,相反要鼓励和允许青年学生思考和探索,但是在行为上必须受纪律的约束。领导和政工干部对学生要从爱护出发,平等待人,以诚相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要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高校政工队伍。政工干部的配备,应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注意从品学兼优的教师和学生中选拔,这不仅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而且有利于思想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学科,政工人员是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该聘任他们担任相应的教学职务,以稳定和发展这支队伍。教师都要做到既育才又育人,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觉悟,做到为人师表,这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政治课的内容应更广泛一些,要把形势、政策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针对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进行教学,这是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到学校去作报告、开座谈会应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掌握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改变单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育。
“七五”期间是我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十分繁重而艰巨的。改革的工作刚刚起步,需要高等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和领导干部,发扬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改革,走出一条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相配套的中国式的办高等教育的道路。
(全文载《中国高等教育》1986年第7期)


第5版()
专栏:大学生论坛

暑假开始了,同学们你怎样安排假期生活,让它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今天本报刊登了耿秀河和晓立同学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往年的假期“旅游热”,正在被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所代替。到实践中去锻炼自己,丰富知识、弥补不足,是大多数同学的愿望。祝大家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并希望你们把假期中的收获、体会,写成短文寄给我们,教育专版将择要选登。    ——编者
  实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浙江大学管理系 耿秀河
去年暑假,我们刚结束基础课,到实践中去试试自己能力的强烈愿望,鼓动我们几个还是二年级的“毛头小伙子”来到杭州照相器材厂,向厂长忐忑不安地提出要找点事做,尤其想在管理方面做些工作。出人意料,厂长立即答应了,希望我们帮助把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重新设计一下。当时,我们一方面为“出师得利”而高兴,另一方面“生产工艺流程”是个什么东西,我们还一窍不通,能否担当此任?自尊、拚搏的愿望强烈地鼓动着我们,不管大小难题,先接受下来再说。期末考试一结束,别人都忙着旅游度假去了,我们几个忙着借书、查资料,详细了解与“工艺流程”有关的国内外最新资料,经过几天的紧张准备,我们住进了工厂,并且一住就是一个月。
在工厂,我们“双管齐下”,白天了解工厂的实际情况,晚上查资料,讨论。经过调查了解,我们认为:目前厂内最突出的问题是中间产品大量积压。其主要原因是生产作业计划不善,而且由于积压造成的流动资金匮乏又反过来影响计划的执行,加重了中间产品的积压,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重新设计生产工艺流程的方案。为了使这个方案能顺利地让厂方接受,我们又采用网络计划技术方法编制工厂的主要产品计划网络图。这些图表不仅给工厂提供了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的时间依据,而且还提供了零件加工优先顺序的依据,工厂表示满意。任务完成了,我们战胜了困难,也战胜了自己!
假期里的勤工助学为我们开拓了新的知识领域,实践检验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在干一件事情之前,或多或少的担心是难免的,但决不能让这种担心束缚手脚,决不能总是期望以后如何如何而不去尝试。所以首先必须走出去!其次是接触实际问题后,必须踏踏实实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懂可以看书、可以讨论、可以请教。这样才能搞出点东西,才会有自己的创造!另外,我们务必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摆恰当,用前者来指导后者,用后者来充实和加强前者。也就是说,充分利用自己的现有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社会上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


第5版()
专栏:

  成都军区后勤部幼儿园十分重视培养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习惯,积极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种学知识、开眼界活动,提高了幼儿教学质量。图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微机技术知识。        王达军摄


第5版()
专栏:大学生论坛

  实习归来的思考
  贵州大学法律系 晓立
实习,是法律系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理论学习的检验。是真功夫还是花拳绣腿,此时正是比试的良机。
谁知,我们一上阵便撞个“头破血流”。那些看来简单的具体法律程序或一些司法工作的基本功,一下子变得似乎有点高深莫测。举个例吧,无论是检察机关的起诉,律师的辩护或代理,还是人民法院的审判,都离不开司法部门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查阅案卷。实习之初,我们拿起厚厚的案卷材料,竟无从下手,茫茫不知所措。出庭该够神气的吧?可开始我们一上庭,就头上冒汗,脚下打颤,平时那些引以为自豪的理论术语不知都跑到哪里去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认为,这种校内气粗,校外气短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造成这种难堪局面主要是两个因素,即来自客观和主观的影响。多年来我国提倡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反映在教学方式上是上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之类的程序,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实际能力的训练则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更有甚者,大学被当作“世外桃源”与社会隔离,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因此,且不谈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如何,一接触外界,就难免“伤风感冒”。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拘泥于学习本专业的教科书,对一些经典专著、名著却不大问津,即便阅读一些跨学科的课外书籍,也只满足于一些第二手资料。别看我们有时交谈起来一套一套的,似行云流水,但就一个问题深入讨论下去,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头头是道了。这大概与我们理论功底差有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可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座右铭,但读万卷书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当我们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检验自己“读书”的效果和“行路”的本领。要重视社会实践,这是我实习归来思考获得的答案。


第5版()
专栏:

  学生视力下降应引起重视
  远治 新琴
最近,山西省运城行署教育局、卫生局、体委三单位联合对该地区三个县(市)二十五所中小学八千多名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调查,发现中小学生视力严重下降,呼吁人们必须高度重视。
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高度近视也大幅度增多。七岁年龄组的五百五十人中,高度近视四人,占0.7%;十三岁的六百八十三人中,高度近视一百三十五人,占19.8%;十七岁的九百四十六人中,高度近视者上升到三百五十八人,高达 37.8%。调查组共测试了八千四百多名学生,视力低下者占35.7%,高度近视者占20.1%。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多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繁重,考试太多。有的学校随意取消体育课和文体活动;有的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室光线不足;等等。从调查的结果看,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是学生近视率增长的高峰期。因此有些教师说:“学校的升学率上去了,但是学生的视力下降了”。


第5版()
专栏:

  让教育家的业绩长垂青史
  ——读《中国现代教育家传》
我国有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是举世无双的。我国现今有一支由上千万人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教师队伍,也是独一无二的。
在推动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近现代,涌现出多少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躬耕校园的丰富实践,他们在教育理论上的真知灼见,他们的丰功伟绩,都清楚地表明,他们是真正的专门家,是我们民族的教育家!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那种鄙薄教育风气,影响了对于教育史、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家的研究。我们至今尚没有一套体系完备、资料齐全的教育家传记。
谁算教育家?一不能靠投票选举,二不能靠行政机构任命,要看他对教育事业(包括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贡献。有人说“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专家”,是有道理的。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专家。名人词典、名人传记、名人轶事传遍天下。而给这些“家”启蒙教育的老师,在教育的园地里辛勤躬耕,培养了大批功绩卓著的人物,却不被称为“家”,甚至“名不见经传”,这是很不公道的。
由首都一群热心教育的新闻工作者编撰、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教育家传》,开了一个好头。
这部多卷本《中国现代教育家传》收编了自五四以来社会公认的一百多位教育家的传记。这套书客观、实事求是。象胡适、陈独秀这样一些历史人物,不以政治原因而废弃,根据他们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贡献,他们确实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该书就为他们立传。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这套传记中,不仅编撰了诸如徐特立、吴玉章等这样一些革命家同时又是教育家的人物传记,编撰了象陶行知、蔡元培这样一些大教育家的传记,和一大批声名显赫的大学校长、教授的传记,同时,也给广大从事中小学工作的教育家们以应有的地位,象陶淑范、斯霞、王企贤、霍懋征等一批小学教育工作者也被列入教育家之林。这套书还收入一些去世已久、在目前鲜为人知,而又确实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教育家的传记。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发掘工作,对研究我国现代教育史和建立现代教育理论体系,都是重要的基础工作。这套传记在注意思想性、理论性、史料性的同时,还注意可读性。全书具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汪盛


第5版()
专栏:园丁新事

  为了家乡的孩子们
1983年初,二十多岁的刘义群从湖南省宁乡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宁乡县西北边缘山区的祖塔村小学任教。他一人负责四十四名学生两个班的教学。
由于交通不便,吃的、用的,都要他爬坡过坳去挑进山,挑一担水,也要往返一里多路。由于山高坡陡,一遇恶劣天气,他还得起大早,接学生入校,放学时,将年纪小的学生一个一个背送下山。他家住在黄材乡,星期天往返一次四十几里,他却从未因此而耽误课程。白天,他伴着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度过;入夜,他在煤油灯下,一丝不苟地为学生批改作业。三年多来,他就这样不停地辛勤耕耘着。有人曾好心地劝他说:“你有中师毕业文凭,又近而立之年,还不往条件好的学校飞”。其实,这些事小刘也考虑过。但是他生在山区,长在山区,看到家乡处于“上学无门,诊病求神”的落后状况;看到同辈中,不少人因为读书少,不能很快地脱贫致富;看到家乡落后、贫穷,他感到痛心。他下决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家乡的新一代!为了家乡的孩子们,他宁肯自己多吃点苦。
朱志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