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绣衣的魅力
——访上海川沙县北蔡绣衣厂
本报记者 计泓赓
到上海郊区转转,你就会突出感到,如今对乡镇企业,真得刮目相看。它们象一株株新苗,在出口创汇的田野里破土而出,有些在国际市场上还颇有点名气呢!
川沙北蔡绣衣厂,可以称得上“秀外慧中”。花园式的工厂,绿树,鲜花,黄墙,红门,车间洁净明亮,设备先进。他们出的丝绸绣花时装,远销日本、欧美等地。一件件款式别致、花样新颖、绣工精湛的丝绸时装,洒脱,飘逸,华贵,大方。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妇女,都把穿着中国丝绸时装,视为是对“东方文明”的一种享受。
川沙是有名的刺绣和“洪帮裁缝”之乡。过去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丝绸绣衣,盘香钮,中式领,款式、花样、规格不大合乎世界服装千变万化的潮流,销路有限,往往进不了外国大百货公司和高级时装商店。要改变这种状况,非走丝绸服装时装化道路不可。北蔡绣衣厂几年前只是搞内销的乡办小厂。后来,在中国丝绸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重点扶植下,几家在川沙有基础的乡办工厂,都做起出口生意来了。外贸部门除了在资金、原材料、设备等方面给以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乡镇企业了解国际行情,学会经营之道。
做出口生意并不容易。我国目前时装设计毕竟与国际水平还有一段距离。怎么办?“借船渡海”是个好办法。丝绸进出口分公司与国际著名时装设计师和服装专业集团合作,搞来样定制,定牌生产,使川沙的传统刺绣技艺与世界高水平的时装设计相结合,一件件手绣的标有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师名字和“中国制造”字样的高档丝绸时装,阔步进入国际市场,珠联璧合,声誉大增。
丝绸服装穿时舒服绣时难。仅绣花的针法就有一百多种,常用的也有二十种之多。不同的时装要求有不同的绣法。有一种双层缕空透明绣,在丝绸背面绣处,衬上一层薄如蝉翼的纱,双层连在一起绣,这样花型就比较挺括。可难度也真大,要求一点不露衬纱的痕迹,剪尖不能有分毫差错。加工一件高档绣花时装,光绣工就要用三四百个小时。别看它捏捏只一把,可创汇额能顶一辆半自行车。
北蔡绣衣厂有近千名职工,外加工队伍有近万人,分布在浙江山区。许多绣衣发至山区农村绣,过年,要特别防油迹;水果下来,要防水果迹;夏天,还要防汗防蚊蝇污染。绣衣上不能有任何污迹,连有一个大头针眼,客户都要提出意见。他们特别重视质量,经得起“挑剔”。去年,成品率达99.6%。
在外贸部门的帮助下,北蔡绣衣厂还懂得了生意经。他们这只“小船”,在国际市场的万顷波涛上,马力足,掉头快,适应性强。一次,美国一家绣衣行要这里赶做推销样品,偏偏不巧,外商把款式弄错了。如不能如期作出,外商对外的生意就要落空。北蔡绣衣厂临时增加了技师,赶了两天两夜,既补救了差错,又赢得了时间,半夜两点送到客商住地,赶上了第二天的飞机,客商大为感动。有的客商要求在一块丝绸台毯上,集五、六十种绣法之大成,他们也乐于接活。哪怕是赚钱不多的少量样品,他们也接。他们说,批量小,确实麻烦多,赚钱少,但是做好了,小批量可以赢得大批量,不赚钱可以变成赚钱和多赚钱。1985年,他们创汇八百二十五万美元。北蔡乡20%的财政收入是靠这个厂提供的。有人说他们是北蔡的“当家厂”。
上海郊区类似“北蔡”的乡办出口专业厂还有不少。光是丝绸出口服装,1985年上海口岸共收购了六百万件,其中五百万件是上海产品,而市郊乡镇企业提供的就有四百万件,成了出口的排头兵。


第2版()
专栏:短评

创汇的一支新军
今天,本报刊登的川沙县北蔡绣衣厂的见闻,向人们传递了佳讯:乡镇企业也可以成为一支创汇的生力军。一些大城市郊区和传统出口地区的一些乡镇企业,产品质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出口创汇很有潜力,前途十分广阔。例如上海市郊就有十万农民直接从事出口商品生产,间接或业余接受出口加工任务的农民约有五十万人。去年上海乡镇企业出口产品的收购额达十六亿元,占全市出口产品收购总值的16%;有三百七十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对商品样式的需求变化快,质量要求高,有些商品批量一般又比较小,这就需要企业以质量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乡镇企业经营灵活,船小掉头快,在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性,这正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优势。此外,乡镇企业的用工制度也比较灵活,出口任务紧张时,可临时增兵添将;任务轻闲时,一些人又可离工务农。
当然,乡镇企业并非没有弱点,比如在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等方面基础较差,经验不多,人才不足,一些企业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求得城市企业特别是外贸部门的支持。
很多事实说明,工贸结合、农贸结合,可以使乡镇企业的出口生意越做越兴隆。有了外贸部门的牵线搭桥,介绍客户,沟通信息,提供咨询……乡镇企业这支生力军,就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创汇优势。
“春色满园花胜锦,黄鹂只拣好枝啼。”乡镇企业一旦跳上出口创汇的“枝头”,就一定可以使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川。


第2版()
专栏:

根据我国特点治理水土流失
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成效显著
五年共完成治理面积五万多平方公里,其中种草千余万亩,水土保护近六千万亩,造田近九百万亩
本报讯 记者陈健报道:近年蓬勃发展的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责任制,把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据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的有关专家和水利电力部的调查表明:仅黄河中游流域就有30%左右的农户参与这一活动。五年共完成治理面积五万多平方公里,其中种草千余万亩,水土保护近六千万亩,造基本农田近九百万亩。以户承包综合治理小流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
三十多年来,我国虽在水土保持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治、管、用脱节,治理者责、权、利分离,治理成效不高。近几年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由农民率先搞起来的户包治理小流域责任制,把水土保持工作推上了依靠群众、讲求效益的新阶段。现在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水土保持经费约一点六亿元,实行户包责任制后,由于责、权、利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几年农民自愿的投入也有大幅度增加。
现在,各流域已涌现出一大批经济、生态和保土蓄水效益突出的典型。山西省吉县柳沟实行以户为主、多层次承包治理的责任制后,三年多来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体系,粮食总产和各业产值均比三年前提高了二倍多,人均收入提高了五倍多,而全流域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五十多万吨。象这类突出的典型在黄河流域已逾千个。山西省吕梁地区推行户包治理责任制,三年治理的面积就相当于建国以来治理总面积的42.7%。户包责任制的效果是明显的。
有关专家指出: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责任制,使我国开始摸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情的水土保持路子。现在国家有关政策已明确规定: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三十至五十年不变,允许继承和折价转让等。这样干下去,我国的水土流失区是有希望治理好的。


第2版()
专栏:

跨流域引水国际学术讨论会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国际水资源协会1986年跨流域引水学术讨论会,从6月15日起在北京举行,这是国际水资源协会第一次在我国举办学术讨论会。
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印度、西班牙、泰国、法国、尼日利亚、中国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位科学家,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的官员等。我国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杨振怀在讨论会开幕式上说,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多,但按人口平均比较少,同时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不平衡。跨流域引水,是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法之一,不仅在缺水的北方需要跨流域引水,南方丰水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也需要跨流域引水。
科学家们为会议提供了四十八篇高水平的论文。
讨论会预计进行三天。会后科学家们还将到我国的引滦入津工程和南水北调江苏渠首工程实地参观考察。


第2版()
专栏:

变“对手”为联手 取长补短
沙尔布拉克供销社竞争中走新路
本报讯 据新疆日报报道:面对日益增多的个体商业竞争新形势,基层供销社的出路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沙尔布拉克乡供销社适应新形势,变“对手”为联手,取长补短,获得好的效果。
近两年来,沙尔布拉克乡供销社独家经营的局面已被打破,陷于五六十家个体商业竞争对手的包围之中。这些对手拾遗补缺,经营灵活,使供销社零售额显著下降,一些分销店濒临关门的境地。对此,他们采取了新的措施:
——提供批发服务,变“对手”为联手。针对个体户进城购货批量小、路途远、费用高的实际情况,该乡供销社于去年5月成立起三级批发服务部,方便个体户就地进货。到年底,批发额已达十三万多元,获利一千三百元,补回了零售环节减少的营业额。
——化整为零、灵活经营。把一部分供应范围广的分销店化整为零,基本上实现一人一店,营业额明显上升。逶迤数里的拜西铁列克村过去只有一个分销店,年销售额为九万元,分成三个店后,去年销售额已增加到十六万元。
——分销店实行家庭承包,增强活力。在实行“三定(即定销售、库存、损耗)一奖”责任制基础上,允许营业员家里人到店帮忙。政策放宽后,营业员一人营业,全家帮忙,弥补了以往营业死板的短处,竞争力明显增强。去年,基层分销店营业额较上年增长8.5%,已由下降转为上升。


第2版()
专栏:

用湖重在养湖 开发同时保护
洪湖实行季节性封湖禁渔
本报讯 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洪湖,从4月20日至7月10日实行封湖禁渔,严禁一切捕捞生产活动。据水产部门测算,封湖禁渔八十天,可使洪湖今年增加二十五亿尾新生幼鱼。
今年初,省委提出“综合开发利用洪湖”的意见,确定了“用湖重在养湖,开发同时保护”的方针,成立了洪湖地区封湖禁渔总指挥部,颁发了《洪湖水域实行季节性封湖禁渔的布告》,规定所有在洪湖捕捞的渔船、渔具,一律在4月19日撤离禁区,沿湖涵、闸、坝、电泵站禁止张设渔具,严禁单位、个人入湖收购水产品,以利鱼类繁衍和菱藕生长。 (胡洪斌)


第2版()
专栏:

天津市十四个大型夜市陆续开业
本报讯 据天津日报报道:最近,天津市决定在市内开办十四个大型夜市,并要求夜市的灯迅速全部亮起来。实行夏时制后,群众要求开办夜市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繁荣活跃本市夏令市场,方便市民生活,天津市除了要求有条件的区、街和商业部门开办夜市外,确定市内六个区的十四个街道本周内开办风味小吃、消夏冷食、服装、百货等综合性和专业性夜市。这些街道是:南市食品街、滨江道、辽宁路、开封道、厦门路、大营门、中山路十月市场、幸福道市场、烈士路、西市大街、西站、明江池门前、郭庄子新市场、中山门市场。


第2版()
专栏:

随州出现从事创汇的专业厂村户
本报讯 据湖北日报报道:一批多层次、多结构的创汇专业厂(场)、村、户在随州市相继出现,并正向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辐射。据统计,该市生产出口产品的专业厂(场)已达二十八家、专业村近一百个、专业户近千户。产品包括轻工、纺织、丝绸、化工、医药、矿产、工艺美术、农副产品等十二大类、一百零五个品种。其中近两年开发的新品种六十个。创汇能力逐年递增,一九八○年出口总额一千六百二十三万元,一九八五年增加到四千四百零六万元,今年可望达到六千万元。元至五月创出口额二千五百零八万元。


第2版()
专栏:

岳西县调整林业结构发展经济林
本报讯 安徽省岳西县调整林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今年春天就栽种板栗、油桐、猕猴桃等近两万亩。位于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是个山多地少的山区县。过去造林,不是种松,就是栽杉。今春,县委、县政府决定,发挥山场优势,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经济林,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县成立“经济林建设指挥部”,县林业局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并对造林农户从技术、种苗、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今年,全县种植的经济林相当于该县近十年来经济发展林面积的总和。
(姚佐安)


第2版()
专栏:

葡萄“无土育苗”新技术见成效
本报讯 据内蒙古日报报道:由内蒙古葡萄花木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员林守仁培育成功的“无土育苗”快速繁殖葡萄新技术,已在生产上见到效果。近两年来,这里共向社会推广无土育成的葡萄苗十万余株,今年培育的近十万株也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林守仁于一九八三年开始“无土育苗”快速繁殖葡萄的研究工作。经过艰苦努力,一九八四年,他在不到一分地的温室里育出了上万株葡萄苗,从而改变了过去常规育苗周期长、见效慢和引进品种杂、苗木损失大的状况。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反正是公家的
郭开国
到某地出差,在一家国营饭店就餐,店内十几张餐桌的四边被弄得破破烂烂,坑坑洼洼。见此情景,我感到很奇怪。
片刻,对面坐下两位青年顾客,顺手将几瓶啤酒放在桌上,向服务员借启盖工具。“对不起,我们这儿没有”。话未说完,其中一青年站起身,拿起酒瓶在桌边往下一磕,瓶盖儿下来了,但桌边随着也掉下一些木屑。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问服务员:“你们宁愿餐桌被弄坏,也舍不得给顾客配备启盖工具,划算吗?”“反映过多少回了,领导就是不理睬,反正是公家的”。
据我观察了解,这种现象并非仅此一家。在这些饭店中,顾客要喝瓶酒是很困难的,不用牙咬,就得去桌边上磕。这样做既损坏了饭店的设施,也麻烦了顾客,实在应该改一改。


第2版()
专栏:

防风固沙 增收致富
西华县林果并举收入增加
本报讯 河南省西华县摆脱单一营造防风固沙用材林的生产模式,创出了一条用材林和经济林相结合,农桐间作、农果间作与大面积果园协调发展的新路子。1985年,林果业总产值达三千三百八十多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3.12%。
西华县地处豫东黄泛区腹地,过去虽然有一些沙荒防护林,但是由于林种单一,农民从林业获得的收入很低。
西华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调查发现:本县九万多亩土地大都是飞沙窝的红花乡,由于在农桐间作的同时,又搞了一万亩林果间作,1980年全乡产苹果、红枣二百五十万公斤,林业总产值达七百七十一万元,人均一百七十五元,成了全县的首富之乡。西夏乡谭庄行政村北坡,号称“北大荒”,1972年定植苹果七百亩,1980年以来,苹果收入在农业总收入的比重逐步上升到50%。这使西华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想使农民增加营林收入,必须走用材林和经济林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经过科研部门对全县地理概貌、土质状况作出科学论证,他们在全县划定了林果生产的三个区域。对发展林果生产困难较大的乡村和农户,县里先后拿出三十多万元予以扶持。截止今年春天,全县已发展农枣间作四万余亩,以苹果为主的果园十多万亩。
现在,西华县木材积蓄量已达六十二万立方米,仅木材一项,全县每年可增加收入一千五百万元。同时,干鲜果收入大增。目前,仅进入盛果期的苹果树、枣树年产干鲜果品二千三百五十万公斤。每年深秋,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前来购买苹果的车辆川流不息。
去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三亿一千五百四十万元,人均总收入达五百零八元。 (王玉丰)


第2版()
专栏:

“绿”字文章富易县
本报记者 晓渡
河北省易县,“七山一水二分田”,过去人们说, 易县穷就穷在这七分山上。1982年4月18日,胡耀 邦同志来这里时提出,发展易县经济,要有两个转 变,一是由单纯抓粮食转变到同时注意抓多种经营,
 二是由单纯搞水利建设转变到同时注意搞水土保持 和改善大地植被。县委领导受到启示,他们开始紧 紧围绕“绿”和“富”做文章。全县划出八十万亩 自留山,一百二十万亩责任山,发给群众山权使用 证、造林合同书和公证书。迅即出现了个体、联合 体、集体、国家一起上,乔、灌、草都进山的新局面。
县委农村工作部的干部田福义,就是在这样的 时刻,经县委批准,于1984年3月回到家乡奇峰村 搞绿化的。他当时订下的合同是,每年完成一千亩 宜林荒山绿化任务,奖励现金二百元,五年完成五 千亩的任务,晋升工资一级。  
当年四十四岁的田福义,凭着他的工作经验和 对植树造林的热情,回乡后采取自愿申请、自由入股的办法,联合二十五户,成立合作社,开展“小流域”治理和整土挖坑植树等工作。同时,还组织力量上山采集荆条,开采上水石和片石,“以短养长”。两年时间,五千亩绿化任务完成了60%。小屋里,我们见到了他们养的兔和鸡,也见到了刚刚破土而出的杨树和山楂树苗。田福义告诉我们:虽然初见成果,任务还很艰巨,现在已种下的树,上山浇一次水,来回就要二十五天。绿化荒山,确实需要这样一种雄心和毅力。绿化太行牵动了全县人的心。狼牙山脚下北管头村的青年杨献利,邀集另外四位青年人,成立了“狼牙山青年林业社”。他们说得好,抗日战争时,五壮士为保卫河山可以献身,我们今天为绿化狼牙山流汗还不行吗?1984年,他们承包了狼牙山西侧六千亩荒山的绿化任务。当时他们当中最大的二十三岁,最小的十七岁。新一代“五壮士”上山时,在悬崖上写下了“献青春,创大业,绿化祖国,造福人民”的誓言。两年来,他们已绿化荒山二千七百亩,为了实现“以工补林”、“以牧促林”,还办了一个电料加工厂,养了十五头牛,建立了育苗基地。他们的行动,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赞扬,团中央授予他们“绿化祖国突击队”的光荣称号。当年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同志,也从湖南给他们写来了深情的信,赞扬他们有理想、有大志。
在西陵乡太平峪村,我们见到了三十四岁的“育苗女状元”赵凤香。她从1984年开始和丈夫一起治山育苗,在片马岩结构的山坡上,垫起一层黄土作苗圃。赵凤香培育的“荫珠红”山楂苗远近闻名。
今年4月19日,当耀邦同志又一次来到易县时,县委向总书记汇报了干部和群众为绿化太行作出的努力。四年来累计造林一百一十二万亩;现已成林面积由1981年的四十万亩增加到七十八万亩;全县个体和联合体造林已占总数的85%;还有家庭承包的小果园、小山林、小苗圃、小花园、小桑园一千多个;四年来林业总收入逐年增加,1985年达两千五百万元,人均收入平均每年递增30.9%。干部和群众,由过去的愁山、丢山、毁山,变成了爱山、治山、靠山。
当我们穿过西陵的万亩林地,爬上南大地层层果林的山坡,眺望远山的深绿,看到近山的新苗时,我们感到了绿色的生机,看到了太行的希望。


第2版()
专栏:

萧山形成多层次多门类络麻加工业
本报讯 浙江省萧山县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麻制品工业,今年以来,全县麻制品产值达四千万元,利润六百万元,上交国家税收四百五十万元,给国家、集体和农民都带来了好处。
萧山是全国络麻重点产区,年产络麻五千多万公斤,但是,由于销路不稳定,经常积压,影响了农民的种麻积极性。为此,县里于1982年首先建成了规模较大的国营萧山麻纺厂,当年加工熟麻五百多万公斤。接着他们又扶持浙江工艺鞋厂,扩大生产能力,大量生产国内外市场欢迎的麻编工艺鞋。许多乡镇也根据自己的条件兴办起投资少、见效快的麻制品工艺厂。这样,全县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麻加工系统。现在,全县共有国营、集体、家庭麻纺厂三家、麻编工艺厂四十多家。去年,共加工络麻二千四百万公斤。
由于就近加工,减少了运输和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再加上精制细作,质量又好,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共出口麻袋二千五百万条、麻编鞋一千五百多万双,为国家创汇三千余万美元。(柏遂 朱鸣)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避暑山庄的蒙古包
河北省承德市位于北京东北方向二百五十公里处。市区驰名中外的避暑山庄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即1703年),它集全国南北景物于一园,夏季多凉爽,冬季少严寒,去年吸引了六百三十一万中外游客。今年,市人民政府在避暑山庄内又兴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宫廷式蒙古包,设有客房、酒吧和舞厅等,内装空调、彩电、卫生间和沙发等,被人称为山庄中漂亮的“小蘑菇”,许多外国客人一到承德就提出:我们要住蒙古包。
上图:避暑山庄的蒙古包。
右图:联欢晚会在大蒙古包内进行。
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