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改革促使农村就业结构变革
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显著增加
本报讯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一份专题统计资料表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一直变化很小的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在最近五年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到1985年止的我国三亿七千多万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为三亿零三百多万人,比1980年增长6.9%;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近三千九百万人,增长73.7%;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达二千八百多万人,增长一点三五倍。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由1980年的89.2%下降为81.9%;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则由1980年的7%上升到10.4%;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3.8%上升到7.7%。这表明我国农村已开始改变全部农村劳力困在有限耕地上、出现产业变革的好势头。
在第一产业中,从事林牧副渔业的劳动力增长最快,而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则有所减少,所占比重下降。在第二产业中,从事农村建筑业的劳动力增长最快。在第三产业中,从事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增长最快,所占比重上升;从事科学研究、文教、卫生、行政管理和其他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则有所下降。
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85年,全国现价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六千一百九十五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0年增长87.3%。每个农村劳动力(包括国营农场职工)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为一千六百七十一元,比1980年增长62.2%,年平均递增10.2%。分部门看,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是农村工业和商业、饮食业,其次是农村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是农业,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只相当于工业和商业、饮食业的18.8%和22.33%。可见,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国是不均衡的。东部沿海地区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达27%,而西部边远地区只占9.7%。由于这两类地区劳动力结构和经济水平不一样,劳动生产率差别很大。此外,从全国来看,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然较多,需要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地减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


第1版()
专栏:

有了富民政策 须有富民干部
山东扶贫从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入手
五千多个村党支部整顿后以治穷富民为己任
新华社济南6月11日电 (记者程德源、通讯员侯严峰)“有了富民政策,还必须有富民干部”,“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山东省农村一些刚刚告别了贫穷的山区、库区、滩区的干部群众,这样概括他们脱贫致富的经验和体会。
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山东省各地注意从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入手。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水县是革命老根据地。这里的人民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了极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贫困面貌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1984年,全县有80%的村庄人均收入在二百元以下,有的村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县委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村之所以长期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县委先后从复员退伍军人和回乡高初中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有头脑、会经营,思想作风正派的优秀党员,经选举充实进基层党支部。1985年,全县调整了97%的贫困村党支部,从而大大改变了相当一部分贫困村党支部成员年龄大、文化低、素质差的状况。这些调整后的贫困村党支部都制订了脱贫致富的长远规划和当年规划,有一百一十个村实现了当年脱贫。
山东省贫困农村的基层党组织以治穷富民为己任,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东营市河口区协胜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滩村。到1983年,人均年收入还不足七十元。1984年冬,村党支部改选后的第二天,就分别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向全体党员和群众立了“军令状”,决心两年内摘掉穷帽子。他们利用邻近油田的优势,提供劳务,发展为油田生产服务的项目,终于叩开了富裕之门。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一千零九十元,等于1983年的十六倍。
治穷先治根,扶贫先扶本。去年以来,中共山东省委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加强贫困村党的建设、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并精心组织,分类指导,狠抓落实。据统计,全省共抽调两万多名干部参加扶贫工作,对五千六百多个贫困村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85%以上。
“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退之”。向富裕迈进的贫困村的广大党员,大都具有这种朴实而崇高的精神。


第1版()
专栏:

讲求投资效益 分别轻重缓急
全国煤炭基建速度加快周期缩短
据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通讯员陆斌)“七五”计划开始实施以来,我国煤炭基本建设速度加快,周期缩短,正走上一条讲求投资效益的发展之路。
目前,煤炭行业一百零八处矿井的建设在祖国广阔的疆域里顺利展开。其中十五个重点矿区工程完成的投资头四个月比去年同期增长8.4%,井巷成巷进尺也超额完成了计划。河北的开滦、山西的古交、辽宁的铁法、河南的平顶山等一批重点矿区实现了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目标,即完成的投资和开拓井下巷道同步增长。从现在工程进展的情况看,今年计划投产的二十四处矿井可望全部按期投产。这样好的建设局面,是过去少有的。
“七五”时期,国家对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的投资由前五年的一百八十八亿元增加到三百一十五亿元,增长67%,开工总规模一亿八千万吨,投产总能力一亿六千七百万吨。如此大的建设规模,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史上还不曾有过。
目前,我国的煤炭基本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分清轻重缓急保重点的新态势。十五个重点矿区计划今年投产的矿井和洗煤厂能力分别占到全年新投产能力的40%和75%,它们所需要的投资、材料、设备已优先得到满足,各项建设工作正顺利进行。负责承建大同四老沟矿一个立井工程的建设者们加强施工管理,使井筒工程的工期比合同要求提前了九十二天,工程成本降低2.7%。


第1版()
专栏:

胡耀邦在伦敦发表演讲
详细阐述我国基本国策并答听众问
新华社伦敦6月11日电 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1日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了题为《认识中国未来动向的钥匙》的演讲。
胡耀邦分四个问题详细阐述了我国的基本国策。这四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关于中国的对外政策,关于国际与建设的关系和中国的基本国策会不会改变。
他指出,“中国的基本国策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用改革和开放的政策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保证建设能够专心致志进行而不致中断。抓住了这条线索,就掌握了认识中国未来动向的钥匙。”
新华社伦敦6月11日电 (虞家复、苏金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天中午在伦敦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演说后答听众问时说,中国坚决主张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坚决主张苏联停止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
他强调指出,这种给人民带来灾难的非正义战争应该结束了,再坚持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他的这番讲话在全场引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有位听众站起来,请胡耀邦谈谈中国的权力下放的问题。胡耀邦说,过去几年,我们进行了坚定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简政放权”。这一决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绝大多数人是赞成的。当然也有少数干部舍不得放权。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是思想不通,也有习惯势力的影响。但是,他们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改革。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用说服教育的办法加以解决。我们将继续执行“简政放权”的政策,并努力把它搞得更加完善。
胡耀邦说,我们可以坦率地告诉朋友们,我们在改革过程中,经济改革并没有停顿,更没有后退。这就象开汽车,前几年我们跑八十英里,现在慢一些,跑六十英里,过几年我们还会跑八十英里。
当一位听众问及中国是否同意达赖喇嘛回国时,胡耀邦说,我们一直欢迎达赖喇嘛回去,并将根据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很妥善地安排他的生活和职务。
他说,我们将说服人民和各民主党派人士尽量把他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比较宽厚。
当有人问到人权问题时,胡耀邦说,“我可以负责地告诉朋友们,‘文化大革命’以后,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政见不同而被抓到监狱里去的。只有触犯了国家刑法而被依法监禁的人。”他说,这使我想起法国启蒙时期一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的一句话: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胡耀邦还请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回答听众提出的中国农村政策和计划生育等问题。
在演讲会结束时,主持会议的英国前首相卡拉汉说:“胡耀邦所表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讨论问题时的坦率风格,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附图片)
胡耀邦总书记在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演讲。 新华社记者 陆运祥摄


第1版()
专栏:

马里总统特拉奥雷即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应李先念主席的邀请,马里共和国总统穆萨·特拉奥雷上将偕夫人将于6月19至26日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今天下午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
这将是穆萨·特拉奥雷总统的第三次访华。


第1版()
专栏:

各地积极支持军队搞好精简整编
第一年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
据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盖玉珉)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第一年的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已经顺利完成。1985年度全国各地接收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占计划数的99.8%。
今天召开了1986年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提供的材料表明,邓小平同志去年6月宣布中国政府决定裁减兵员一百万以后,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召开会议,向全国各地下达了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任务。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把安置好军队转业干部,作为落实中央战略决策,支持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实际行动,认真做好工作。各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积极探索安置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分配和安置。许多地区相继召开了“推荐会”、“预分协商会”和“专业技术干部交流会”,扩大了安置渠道,加快了分配安置的进程。
在过去一年中,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有新的发展。各地普遍建立了培训机构,本着先培训后上岗、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好培训工作,有85%的军队转业干部接受了各种专业培训。
为了解决转业干部住房等实际困难,许多地区压缩别的开支,腾出财力用于安置转业干部,仅建房一项,省级财政拨款就达近亿元。对转业干部的随调家属,基本上做到了与转业干部同时接收、同时安置。


第1版()
专栏:人物介绍

秘鲁部长会议主席阿尔瓦
今天到达我国访问
秘鲁部长会议主席路易斯·阿尔瓦·卡斯特罗应邀今天到达我国访问。阿尔瓦1942年2月17日生于秘鲁特鲁希略城。毕业于秘鲁特鲁希略国立大学经济系,是著名经济学家。1957年阿尔瓦加入秘鲁人民党,后成为该党具有专长的年青领导人之一,曾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
1980年大选中,阿尔瓦当选为拉利伯塔德省全国众议员,并曾担任过北方地区发展办事处主任、拉利伯塔德省工业委员会主席。他曾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1985年大选中当选为第二副总统、众议员。同年7月28日被加西亚总统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兼经济、财政部长。他曾负责制定现政府的应急经济计划。
阿尔瓦主席积极主张发展和增进秘鲁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他此次来访必将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新华社)(附图片)


第1版()
专栏:

认识中国未来动向的钥匙
——胡耀邦总书记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讲话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一日)尊敬的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有机会来到你们这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和权威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同诸位杰出的国际事务专家和学者会见,我深感荣幸和高兴。
对于有些西方世界的朋友来说,中国似乎是一个“不可捉摸”的神秘国家。这是因为彼此相隔遥远;各自的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不同;在近代历史上各自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国曾经长期闭关锁国;一个多世纪以来,进行了翻天覆地的争取解放的斗争;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三十多年来,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又出现了许多迂回曲折和变化。所有这些都增加了这种“神秘”的色彩。
那么,中国究竟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我愿意告诉各位,本世纪以至下个世纪,中国的基本国策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用改革和开放的政策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保证建设能够专心致志进行而不致中断。抓住了这条线索,就掌握了认识中国未来动向的钥匙。现在请允许我用这把钥匙打开认识中国的大门,向诸位谈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我们走过一段弯路之后认识到:新的社会制度确立之后,我们最根本的任务应当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而要使国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对外开放,必须改革过分集中的、用行政方法管理经济的僵化体制,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此最近六七年来,一方面,我们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大胆探索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现在已全面展开:既涉及经济、科技、教育等体制,也涉及政治方面;既在物质领域进行,也在精神领域展开。这几年来国民经济取得了全面、迅速、稳定的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这些表明改革和开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人民对此是满意的。
国外曾经有些人不赞成我们的开放和改革,怀疑我们的方针是“异端邪说”,有“离经叛道”的危险。近年来,人们这种怀疑减少了,而且也另眼相看了。另外一些人则希望我们的开放和改革会向西方社会的模式靠拢,并最终向西方社会看齐。三十多年来的实际情况是,社会主义已使中国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在世界上站立了起来,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人民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有可能再经过六、七十年的努力,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痛苦经历和总结了自己的经验而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这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根本信念。要改变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不仅中国人民不会同意;而且还将回到过去那种动荡不安的状态,对世界的稳定与安全也不利。
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开放没有使中国走上“邪道”,改革只会不断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努力减少工作失误,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
第二个问题,关于中国的对外政策。有的朋友问,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这一政策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赵紫阳总理在不久前召开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已经概述为十项。简单来说,这十项内容包含三个基本点:一是,凡有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事情中国都支持,凡属霸权主义的行径,不论来自何方,以何种形式出现,我们都反对;二是,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任何一方结盟,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三是,中国坚决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伸张公道与正义。
在和平中求发展,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更是十亿中国人民的根本愿望。中国之所以需要和平,不希望打仗,道理很简单。中国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曾经饱受外来侵略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灾祸,至今仍未根本摆脱贫穷落后。而要弥补历史造成的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几十年以至上百年的和平建设,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决心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努力,不让战争在本世纪发生,也不让战争在下个世纪发生。就我们的愿望来说,永远不打仗最好。
穷兵黩武的战争政策,是同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信念和原则背道而驰的。迷信武力,争夺霸权,以各种借口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甚至出兵占领别的国家,到头来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们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即使将来中国富强了,也要永远实行和平政策,永远不称霸。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中国依附于某个大国,或同它结盟,不但使中国自己受制于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也有害于自身的发展,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定。因此,我们决心在对外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和好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将为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尽可能有利的国际环境,将使十亿人口的大国能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好的贡献。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不会因为国际风云的一时变幻而改变。
第三个问题,关于国防与建设的关系。搞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投资,扩充军事实力,更需要增加经费,这两者是有矛盾的。要两头并重是办不到的。坦率地告诉诸位,我们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本来就缺乏资金,要大量拨款来扩充军事实力,不仅现在不可能,今后几十年也不可能。我们只能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强自己的防御力量。这是我们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得出的结论。我们决不参加军备竞赛,而是反对军备竞赛,尤其反对核军备竞赛;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化学与生物武器、太空武器,并且大量裁减常规军备。
当然,我们是现实主义者。我们充分认识到,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消除,要防备外来的突然袭击。但是我们的能力只允许我们做两件事:一是,保持适当的防御力量;二是,跟踪和研究世界先进的防御手段。当然,我们也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军事技术,目的只是为了加强我们的防御力量。我们不会把有限的外汇大量地花在购买武器上。如果有人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也不会被吓倒。中国幅员广大,回旋余地很大;中华民族人口众多,有抵御侵略的觉悟和力量;来犯者可以有他如意的算盘,我有我的自卫方法,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卫自己的国家。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去年6月,我国政府决定裁减军队员额一百万。我们的国防经费在国家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也在近几年内逐年降低。
第四个问题,中国的基本国策会不会改变。当我向各位介绍了我们的基本国策之后,有人可能会问,谁能保证今后几十年你们的基本国策会长期坚持下去呢?确实,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这几年来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我可以负责地告诉诸位,中国的基本国策是有深厚根基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原因主要有四条:
现行的方针政策已经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好处,因而得到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已经扎根于群众之中,并为群众所掌握,任何人都不可能轻易地违背民意,而根本抛弃这些政策。当然,任何一项具体政策都有时间的局限性,应当随着实际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把这样的发展叫做“变”,那么我们政策的变化,只会越变越完善。
现在中国实行的一整套重大决策,是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包括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和各界人士商量之后,共同作出的。不错,老一辈领导人起着掌舵作用。但我们的政策不是由某个人决定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们还决心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其制度化、法律化,发扬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确保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和有效监督。这样就能使我们的一整套正确方针政策,得以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持续稳定地贯彻实施。
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人年轻化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大批精力充沛,具有实际才干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对于保持我们事业的旺盛生机和方针政策的延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了以上四条,就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基本国策不会由于领导人的更替而改变。中国将会沿着她今天的正确方向,顺利地走向二十一世纪。
贵国是我这次西欧之行的第一站。三天来,我同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和贵国政府其他领导人进行了深入有益的会谈,同贵国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受益非浅。我们两国有一句共同的谚语说得好:“善始善终。”我深信,对贵国圆满顺利的访问,是我西欧之行的良好开端,它预示着我的这次访问将圆满顺利,从而有助于中英友好关系以及中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有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谢谢大家。
现在乐于回答朋友们的提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