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创造更多的儿童文学精品
束沛德
儿童文学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一代“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方面,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当今的少年儿童,十年、二十年之后就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下个世纪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主要寄托在他们身上。我们要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努力把少年儿童一代培养成为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思想活泼、性格顽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建设者。儿童文学在这方面应当提供更强大的助力,为塑造新一代民族性格发挥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时期儿童文学领域里呈现出创作活跃、新人辈出的一派喜人景象。各种体裁、样式,包括小说、诗歌、童话、剧本、科学幻想作品等,都出现了一批深受小读者欢迎的优秀作品,整个创作显露一种生气勃勃、多彩多姿的发展势头。但是,毋庸讳言,我们的儿童文学在思想、艺术质量上,与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相比,与三亿多儿童少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亿万小读者热切地呼唤更多的闪耀时代光彩、富有迷人魅力的儿童文学精品的诞生。
儿童文学应当更加鲜明、有力地表现新的变革时代的风貌和当代少年儿童的心声。既要多侧面、多角度地描绘新时期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他们的希望、追求、欢乐和苦恼;又要善于按照少年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题材,表现成年人的劳动、生活和斗争,为可敬可亲的四化建设者和保卫者塑像。把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更多地引进儿童文学的画廊,不仅可以更好地沟通大人和孩子的心灵,而且将为小读者树立学习的榜样,启迪他们对时代、对人生的思考。我们还要着力塑造当代少年儿童的典型形象。坚持从生活出发,努力把握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理、性格特征,充分揭示他们生活、思想感情的主旋律——奋发向上,好学多问,敢于探索,勇于拚搏,等等;同时又不忽略十年动乱和当前社会的不正之风在他们心灵上投下的阴影。力求把对当代少年儿童独特心理的揭示与色彩斑驳的现实变革图景交织在一起,这样才有可能塑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有血有肉的、令人难忘的少年儿童典型形象来。在鼓励作家紧扣时代脉搏、拥抱现实生活的同时,要坚持百花齐放,进一步提倡题材、主题、人物、形式、风格的丰富性、多样性。儿童文学理应在孩子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绮丽的、充满情趣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世界。古今中外,天上人间,王子仙女,花鸟虫鱼,宽广的天地任凭作家的笔墨自由驰骋。凡是有助于陶冶情操、纯洁心灵、启迪智慧、愉悦身心的,都可以在百花园中占有自己的位置。当然,我们期望这样的作品也力求渗透着当代的审美意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光彩。
为了儿童文学创作的更大繁荣和提高,大家期望儿童文学家和业余作者应当更好地投身于人民生活激流和少年儿童行列,真正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进一步了解儿童,熟悉儿童;并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借鉴中外古今一切优秀文学成果,不断锤炼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勇于在艺术上开拓创新。希望文学艺术团体,文化、出版等有关部门,把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加强儿童文学队伍建设列入工作日程,组织、吸引更多的为成人写作的作家,特别是中青年作家来为孩子们写作,大力发现、培养儿童文学新人,为他们的学习进修、深入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希望以成年人为对象的各种文学刊物能以一定篇幅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供家长、教师、辅导员、儿童文学工作者阅读、鉴赏,并通过他们把优秀作品推广到小读者中去。同时,加强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研究和评论,开展有关作品和创作问题的讨论、争鸣,帮助作家总结创作经验,促进创作质量的提高。希望改进和完善儿童文学创作评奖制度,大力鼓励优秀创作,奖掖文学新人;对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作家,要给予重奖。儿童文学读物的出版、发行等部门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改进工作。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热切期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支持儿童文学的发展,千方百计地为亿万小读者提供更多的儿童文学精品。
(本文是作者在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上的发言的部分内容)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报告文学的好势头
——读《唐山大地震》等三篇新作
贺兴安
报告文学创作在沉寂了一个时期以后,最近出现了良好的势头。一批作家敏锐地捕捉重大题材,多视角地考察社会生活,大胆地反映现实,写出了宏篇巨制式的作品,如钱钢的《唐山大地震——
“7.28”劫难十周年祭》(《解放军文艺》第三期)、张嵩山的《一个“傻子”和一个瓜子市场的兴盛》(《解放军文艺》第一期,以下简称《傻子瓜子》)、苏晓康的《洪荒启示录——洪汝河两岸访灾纪实》(《中国作家》第二期)等。这些作品气势磅礴、丰厚真切,读之如感受江河在大地上沉稳地运行,如感受生活肌体的脉搏的真切跳动。
纪实文学的品类繁多、兴旺发达,它比起虚构文学,有时显出某种迅速争取读者的优越性。重大的社会题材,人所共知的真人真事,日出日没发生的新人新事,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使他们相对摆脱某种超然的观赏心理。人们在寻思,这些真实的事情降临到我头上,该怎么办?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除了传统的占优势的人物特写之外,又分支出了一种宏观性、全景性的种类。前一种形式颇近小说,描写细腻,写一人一事,或名人轶事,或凡人奇事。但是,现代生活繁复多变,当作家需要对它进行全面综合的把握时,后一种形式就迅速发展起来了。从刘宾雁的刨开表土、理出根须的《人妖之间》开始,这种形式不断有人实践。举其大端,有陈祖芬的写经济改革的系列作品,也有李延国的浩歌长啸式的写引滦入津、写胶东农村改革的全景式作品。这些堪称宏构之作,的确把报告文学的辐射面和容纳量大大扩充了。
《唐山大地震》等几篇作品,就选择了这种形式。要对生活作出全面的、深入的认识,要对人的命运和社会问题作出综合系统的研究,显然,人物特写的形式不够用了。作者发掘和利用了报告文学的潜能:坚持文学性,又加强报告性,加强社会调查性,加大信息量。他们以人的命运为中心,勾画出一种全方位、多维化的一览图。在信息需求量增大的现代社会,在人们要求独立地思考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当今时代,在提倡文学反映经济改革、发挥认识现实的功能方面,事实证明,这种报告文学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如果说《傻子瓜子》以横向综览取胜,《洪荒启示录》则以纵向的今昔参照发人深省。张嵩山围绕“傻子”年广九的命运,写了芜湖整个瓜子市场,包括个体户的兴衰以及国营的“迎春瓜子”的急起直追,并且放射到因竞争而引起的出人才、促技术、促优质价廉、争夺全国瓜子市场以及觊觎国际市场的空前盛况。里面有上至中央下至芜湖市各层次人物的活动,又有全市个体经济周详的调查和统计数字。苏晓康写河南洪汝河两岸灾情,从头至尾注意采用复调手法,给今天熟悉农村大好形势的读者提供历史与现实两个参照物。写城郊“逐客”,写诬民“刁顽”,作者拿史料和现实对比,让我们看到那里深厚的封建意识积淀。作品一开始介绍八十年代的洪汝河两岸出现成千上万的人“逃荒要饭”这样一幅十分刺目的画面,就追溯到相似的历史现象。人们不禁发问:悠悠千载,此种饥馑冻馁之状要持续到何时?抑或,这仅仅是天灾么?
这种宏观、综合的写法,它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也是综合性的,是“超文学”的。《唐山大地震》写了一个城市的毁灭和拯救,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从政治家、科学家到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傻子瓜子》除了年广九这个形象的文学价值,还让我们对个体经济、商品经济有个全貌性的认识。作品正面介绍了年广九雇工二百,年利一二十万元,同时也指出他一年交税一二十万元,工人工资普遍提高,瓜子成为市场畅销的拳头产品,搞活了一个地区的经济。作者把这一切留给经济学家和读者来思考。
掩卷之时,我又默想,在一些类似的报告文学之中,这几篇又给人以丰厚真切之感。我最初把它归因为作者的胆量与见识,他们敢于面对现实,揭露问题。不,不单是这样。最根本的还是作者们投身生活的深度。一般说来,写出有份量的报告文学,要经历两个层面:采访层面,实践层面。当然,采访也是实践的一种。但是,后者要求作者沉到生活的深层中去,从体察、真知、动情,到命笔,包括到描写的那个天地里去厮混、摸爬滚打。如果只是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参加会议,个别访问,虽也能描绘、引证、联想、发挥,有时也能生发出某些幽默、抒情和哲理,但总给人以轻飘之感。这种作品,虽有冲浪者的敏捷,总缺乏潜水者的深沉。这三位作者不然,他们确实是下了功夫。有的是长达一年的采写结晶,有的是家乡父老痛苦生活长期拍击心扉、郁结心头的产物,有的是作者积存数年乃至十年的泪水提制而成。
生活的感召,不仅开阔了作家的思想和眼界,而且给作家以勇气,使作品获得底气。苏晓康扎到洪汝河两岸采访,发现在那里少数干部把经济改革加以改头换面,为我所用,以谋私利。他不避“只看支流”之嫌,下决心“给我们这个正在摆脱贫困的时代,再唱一支贫困的挽歌”。作品的出现,就标明作家敢讲真话,开始获得创作自由的良好环境。
沉入生活,还能获得最佳观察视角。张嵩山采写年广九,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做到了亲切感与距离感。这恰恰是报告文学写人物的一个成熟的标志。作者有时候倾注赞赏之情,写他精明、吃苦、有胆识、富于冒险。同时,作者又高视角俯瞰他,写他滑头、迷信、游民习气、甚至动手打工人。如今,读者饱有经验,对那种写改革的轻飘飘的颂歌,对那种一好全好、一坏皆坏、一经变革便物换星移式的描绘,常常有一种谨慎的保留。艺术法则是一视同仁的,功夫不到,难免浮泛,虽大手笔也难以豁免。
《唐山大地震》还提出了一个较新的课题:为人类写作。大震十年了,作者在八十年代的今天再一次回视了十年动乱末期发生的那次大灾。死亡二十四万多,重伤十六万多。对这场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给人类带来的最惨重的灾害,作者近乎要发出地问、天问式的呼喊。作者当初亲临救灾,十年萦系于心,寒署采访,缀成近十五万字。作者说:“唐山无疑已属于人类。”“我要给整个地球上的人们,留下一部关于大毁灭的真实记录,留下一部关于天灾中的人的真实记录,留下尚未有定评的历史事实,也留下我的思考和疑问。”
优秀之作都是属于人类的。但是,自觉地、明确地意识到为人类写作,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文学里解放思想、视野宏阔的一个表现。这篇作品流荡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它涉及白种人和黄种人,异国朋友也投身救护,以同样精神回报。作者不带成见,注视现实,如看守所囚犯的勇敢行为,精神病患者的顿时规矩,盲人参加宣传鼓动,个别身智健全的人反而掀起抢劫风潮,都可列为心理学饶有兴趣的材料。此外,十万解放军挺进唐山,军民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援救的各项措施和翔实数字,孤儿不孤、震后免疫的动人业绩,让读者看到了人类抗震史上的光辉篇章。
文学的思考在根本上说就是对人的思考。人的自身发展和解放,是这三位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作者们的艺术激情,也是深深寄寓于这个问题的感受与思索的。钱钢布局在地震背景上的各种人物,粗笔勾勒,即催人欲泪。张嵩山洞晓了年广九这个人物的优势与局限,他不过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旧交接点上的一个人物。苏晓康涉笔人的命运时,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公社书记韩某死了一条狗,普通农民孙金龙吃了狗肉,结果遭致游乡示众,这是封建性的对人的践踏和虐杀。
钱钢在作品里作过这样的介绍:人类今天“生存、繁衍的七大洲,是二百多万年前一个‘联合古陆’漂移或断裂而成,那么,就可以说,七大洲是在一系列强烈地震中诞生的”。如果说,我们的远祖在地动山摇中降世并创建了初级文明,我们也是朝着认识主体和客体、求得人自身的不断解放与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自我否定、向前跃进)中。抖掉身上的尘埃,从废土中站立,经死伤后再造。我们的作家日益意识到这一历史潮流,自觉地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第7版()
专栏:

为三亿小读者拿出好作品
——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述评
袁晞
八十年代的中国处在一个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八十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也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儿童文学创作如何增强时代特色,塑造能鼓舞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新的人物形象,在思想、艺术上有所创新,是时代向儿童文学工作者提出的课题。最近在山东烟台召开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酝酿着中国儿童文学的更大发展。
参加会议的许多同志都在儿童文学园地洒下过辛勤的汗水,度过冷暖的冬春,大家一起谈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昨天和今天。回溯过去,中国儿童文学在五十年代曾有过一段繁荣时期,出现了不少体现时代精神的好作品,塑造了一批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左”的思想阻碍了儿童文学的发展,“文革”十年更使这园地满目荒芜。1978年统计,儿童文学是“四个二”:即二亿多少年儿童只有两个少儿出版社、二百个儿童读物编辑、年出书仅二百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儿童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四个二”的局面早已改观,在三亿少年儿童面前有二十六家少儿出版社,年出少儿图书三千多种;儿童文学作品在内容的深度、形式的多样、题材的开拓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参加会议的二百多位代表就是这种进步的证明。其中,有勤奋笔耕几十年的老作家,也有才华初露的新一辈。他们代表着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儿童文学作者,他们交给小读者的作品包括城市和乡村、历史和未来等各种题材,他们也驾驭了小说、散文、童话、诗歌等各种儿童文学体裁。在这初步繁荣的形势下,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同时期百花竞妍的成人文学相比,与八十年代三亿少年儿童的需求相比,儿童文学创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还拿不出能跟上社会前进步伐,为广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又能得到社会好评的高水平作品来。这是与会代表对形势的基本估价。于是,提高创作质量的问题,突出地摆在了广大儿童文学工作者面前。
提高创作质量,就是要写出有时代风貌的作品,塑造出能体现时代特色的少年儿童的形象。有的同志认为,今天的少年儿童很难把握。的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与过去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少年儿童面对的是一个变化万千、五光十色的世界。存在决定意识,这些现实生活映照和折射在儿童身上,使他们的内心也成为一个色彩斑斓的天地,他们的心态和言行都在不断变化。但是,大多数同志认为,难以把握并不是不能把握。只要作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文学修养,熟悉社会,就能认清少年儿童渴求知识,盼望长大成才,为四化建功立业这一主流,也就能从多方面写出有益于下一代的好作品。儿童文学不能强求只写严肃认真的大主题,它的主题范围是十分宽泛的。凡有利于少年儿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有利于启迪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操和自信开放的性格;有利于少年儿童欢快幸福地成长……等等,这样的作品都应说是体现了时代精神。作家们表示要致力于此,认为淡化主题、追异求奇的创作倾向是不宜提倡的。
同志们认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文学形象也应是千姿百态的。那种单一的人物形象,已满足不了广大儿童的精神需要。我们有生活在高楼大厦或小巷院落的城市儿童,也有生活在乡间地头或山林草原的农村儿童;有稚气十足的学龄前儿童,也有即将步入青年的中学少年。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文学形象都有不同的要求;就是同一年龄,同一生活环境的孩子也还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爱好。作家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使用各种文学形式,开拓各方面的题材,写出多种人物形象,奉献给孩子们的应是一个形象万千的“美术馆”。当代儿童文学的人物形象也有自己的主旋律。这就是,讲文明,富有责任感,有创造性、想象力和判断力,有勇敢、自信和开放性格的新形象。很多作家说,我们应想着这个主旋律,用自己的才能和心血塑造出一批为孩子们欢迎的文学形象。
在儿童文学的形式方面,大多数人以为应提倡多样化,支持种种借鉴和创新,同时更要重视我国文学传统和我国儿童的欣赏习惯,努力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
要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作者的素质十分重要。参加会议的同志认为,现有的这支队伍数量已经比较可观,但素质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提高作者的素质的根本方法,还是两句老话,一是提高理论和文学修养,二是深入生活。提高理论水平,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去分析问题,努力做到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总体把握,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写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好作品。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世界上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思想、新流派、新学科,儿童文学工作者也需要努力学习,力求较多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新的知识。儿童文学工作者要多读书、多总结,作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新一辈的作者尤为重要。
深入生活是写出好作品的前提,对我们老中青的儿童文学工作者都是如此。老中青作家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以各自喜欢的方法接近少年儿童,以求了解大多数少年儿童的思想和心理,喜他们所喜,爱他们所爱,为他们工作。
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多年来是一个薄弱环节。希望有更多的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希望文学评论家经常把目光注视着儿童文学,表彰新人新作,对不足之处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也希望文学刊物拿出一定的篇幅,刊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请作家不时把笔触伸向儿童文学领域,大家都为下一代尽一份责任。
儿童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一个环节。儿童文学工作能否发展,不仅靠儿童文学工作者,还取决于教育、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


第7版()
专栏:佳作信息

《红高粱》〔中篇小说〕
作者 莫言 载《人民文学》1986年第三期
抗日战争已不是新鲜的小说题材,但是青年作家莫言的《红高粱》却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手法,以及他自己独特的感受力去理解和表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作品似一部沉重的史诗。爷爷、奶奶、父亲、罗汉大爷……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立体形象。在他们身上,虽也有些流氓无产者的不良习性,却同时也强烈地裸露着我国义勇农民的精神素质。他们与邪恶不共戴天,对不义深恶痛绝,和日寇誓死战斗到底!也许他们永远占不了“正史”中一席之地,而从他们身上,却看到了中华民族得以不倒的坚强性格!
作品又象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诗。植根于胶东大地的红高粱形象,以浓郁的色彩,艺术地融入了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我们从这里看到了作家的艺术功力,也看到了作家对脚下这块古老可爱的土地,对我们这个勤劳善良的民族,对为这土地和民族作出贡献和牺牲的父辈们的深沉真挚的爱。
红高粱——中华大地上极普通的一种庄稼,它称不上美味佳肴,但却默默地养育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它浸透着一种崇高的美,一种庄严的美,一种实实在在的神圣的美。
(青风)


第7版()
专栏:

历史小说创作座谈会
本报讯 由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联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首次当代历史小说创作问题座谈会,最近在湖北鄂城举行。来自全国的七十多位历史小说作家、研究者、编辑等参加了会议。
新时期以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据统计,粉碎“四人帮”以来,全国共出版和发表了历史题材的长篇六十多部、中篇近七十部、短篇数百篇。其中,有的获得茅盾文学奖,不少作品受到好评。同时,历史题材的戏剧、电视剧、电影也大量出现。创作的繁荣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座谈会上,大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于历史小说的定义,许多同志认为,不必拘泥于概念,对于作家来说,主要是依据各自对历史的理解,发挥审美创造力。
关于历史小说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与会者从不同角度作了分析,认为,既不要拘泥于史实,又不能脱离史实基础,违背历史发展的可能性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发展的必然性去随心所欲地虚构。大家认为,依据特定历史环境和作品整体需要,恰当地掌握二者结合的分寸,是历史小说创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如何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先进的思想意识观照历史,开掘历史小说的当代意识,是历史小说创作亟需解决的问题。与会者指出,近年来,一些低劣的历史题材的戏剧、影视等,盲目渲染历史生活中的封建糟粕,应引起重视。有的作者从自己创作出发,认为在历史小说中反映过去的生活时,应站在当代先进思想意识的高度,对封建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进行艺术的反思和批判,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创造历史。
与会者认为,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学矿藏,这是历史小说发展的优势。有作为的历史小说家,应该研究历史、深入生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做贡献。
著名作家萧军、姚雪垠和中国作家协会有关负责人鲍昌、韶华等参加了会议。
(江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