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群众文化

从“窗口”看到的
——深圳罗湖区群众文化生活拾零
本报记者 蒋元明
颇出记者意外,在深圳特区,竟然还有一个坚持四年之久的群众业余文娱团体——罗湖艺术团。他们先后演出二百三十多场,观众达二十多万人次,被称为“特区艺苑一枝花”。
罗湖艺术团,四五十名演员,来自市区三十多个单位。他们中有工人、干部,有厂长、经理,还有教师、工程师,各有各的工作岗位,却自愿利用业余时间来参加无偿的排练和演出,经历数年,至今热情不衰。
在组建艺术团的当初,有不少人表示怀疑:搞经济特区,顾名思义,特点就是搞经济,还搞什么业余艺术团,简直是“背时”!何况,业余排练,义务演出,一两次尚可,长此下去行吗?这可不是“吃大锅饭”的年代和地方。
然而,罗湖区的文化工作者有自己的眼光。他们觉得,特区人不仅要有经济头脑,更要有社会主义观念;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特区人不仅需要有物质方面的满足,同时也需要精神方面的满足。偌大一个深圳,只有两家影剧院;香港电视,看多了也会腻,中青年以上的人将不会以此为满足;何况,对于资本主义腐朽的文化侵袭,也需要加以有力的抵制;火热的特区生活也需要用文艺的形式去反映……如此看来,特区的群众文化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还必须加强。
同时,他们还看到,参加特区建设的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文艺骨干和活跃分子,也渴望有机会使自己的文艺专长和爱好得到发挥。实践证明,四年来,没有一个参加者无故退团,大家都以身为艺术团的一员而感到自豪。这大概可以用时下的一句话来解释,叫做:追求人生的价值。
罗湖艺术团的出现,丰富和活跃了特区的文娱生活。他们自编自演各种文娱节目,深入到工厂、工地、部队、学校、海岛、农村、街道、旅游点,甚至还去香港新界演出,为特区的群众文化作出了贡献,为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然,一个艺术团是远远满足不了特区人的需要的,但它却象报春花一样,引来了罗湖区的粤乐社、老干部娱乐社、青年吉他学会、红领巾艺术团等业余文娱团体的相继诞生,引来了文学写作会、舞蹈学会、书法美术学会、音乐学会的先后成立,使大批的业余文艺爱好者有了自己的组织和阵地。
罗湖区还有十四间“歌舞厅”,每天晚上都有一批“业余歌手”活跃其间。这些“自由职业”者唱什么,怎么唱,不仅关系到他们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广大的听众。区文化局把这些“业余歌手”组织起来,成立了轻音乐学会和音乐厅工作者联谊会,帮助他们搞创作,抵制庸俗歌曲和低级的演出台风。
特区建设是一项长远的战略计划,特区的文化建设也要有战略眼光。罗湖区的群众文化工作还注意从娃娃抓起。他们办起了一所罗湖少年业余艺术学校,设有舞蹈班、声乐班、民乐班、小提琴班、钢琴班、美术班和书法班,几年来,培训了五百多名学员,这些学员成了全区少年文艺骨干。眼下,一座占地三万多平方米的罗湖文化公园正在筹建中。
记者的印象是:特区不仅在向物质文明的“窗口”发展,而且也在朝精神文明的“窗口”前进。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千朵莲花手上开
——看美国全国聋人剧团演出
刘厚生
美国全国聋人剧团最近来华访问,这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件新事。他们在北京的演出取得很大成功,令人高兴。
聋人剧团是美国数以千计的戏剧团体中极有特色的一个专业剧团。它的演员大都是聋人。但他们演的戏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哑剧。哑剧的特点是表演某些不需要语言、单凭动作就可以看得懂的故事片断或小品;聋人戏剧则是同一般话剧一样说话,只不过他们不是用嘴和声音说话而是用手势说话。为了让常人也能看懂这种戏,他们又配备了两个能懂手势语、又能说正常语言的演员(一男一女),为舞台上的聋人演员的手语同步配音。这样,他们创造了一种常人和聋哑人都能听或看得懂的戏剧。这是一项具有非凡想象力的创造。这种戏一方面为世上成千上万的聋人的艺术创造能力开创了一条道路,让他们能在舞台上驰骋自己的才能,从而使他们更有自信心,更为自尊,更能成为生活的主人;另一方面,又为舞台艺术宝库增添了一种全新的戏剧品种。看聋人戏剧,使人产生一种印象:人的双手有多么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啊!演员们无穷尽的手势变化,真好象从指掌中绽放出千朵莲花一般。这也不失为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美国全国聋人剧团是美国著名戏剧家大卫·海斯先生在1967年创建的。早期附属于尤金·奥尼尔研究中心,后来独立出来。近二十年中,他们成为唯一走遍美国五十个州的剧团;其间还出访了二十几个国家,不仅到处受到欢迎,而且散播种子,推动许多国家建立了自己的聋人剧团。他们的演员仅仅十二人,其中聋人十人,加上其他人员一共不过二十多人。有时还要分为两组演出,确实是人员精简,机动灵活。
美国聋人剧团这次带来了三个节目。《竹林之谜》是根据日本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即日本著名电影《罗生门》的底本)改编的。故事描述了对一桩杀人案的审理过程。这样的情节内容,它的社会内涵及其哲理,同我们的观念是有距离的。但是这出戏在舞台处理上很有特色。导演用十个人手持毛竹竿示意为竹林,他们在舞台上的移动组合也就表示了空间的变换。这是现代戏剧思潮的手法,但同中国戏曲也有相通的一面。整个戏的节奏和调度都很稳重有力,在灰黑的背景前用一长段红绸示意为流血也很有特色。几位聋人演员的表演舒展自如,很有表演艺术的分量,绝不在常人演员之下。
《别了,我的老伙伴》是一出短短的散文式喜剧。二十年代,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T型汽车,风靡一时。其实用今天的豪华眼光看,还是相当原始的。作者回想当年乘车者伺候这种老爷车的辛劳、苦恼和“英勇”,很有风趣。
我最喜欢的是那一组小小的《美国寓言故事》。其中如《贡献树》写一棵大树同一个男孩子交朋友,不拒绝他自幼至老的每一个要求,贡献了自己的一切,表现了大树为别人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高尚气概,寓意深远而又富于儿童情趣,非常动人。这个小寓言也使我感受到聋人剧团领导人大卫·海斯先生和他的一群快乐的伙伴的献身精神。他们为了残疾人的艺术事业,筚路蓝缕,艰苦创造的精神,对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是不无借鉴意义的。(附图片)
左上图:《别了,我的老伙伴》剧照大卫·海斯摄


第8版()
专栏:影评

献给战士的歌
——影片《索伦河谷的枪声》观后
吴坚
根据刘兆林获奖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片《索伦河谷的枪声》,在表现手法上虽没有很多新奇之处,然而却深深地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原因就在于这部影片表现了当前边防部队丰富厚实的生活和战士们的真挚情感。在题材开拓、思想开掘和艺术审美上也颇有新意。例如战士郭云河为了入党提干而冒充高干子弟,买礼品来笼络人;战士刘天明因车祸被判刑,代连长受过;刘天明出狱后,为了报恩和车祸受害人妻子之间所产生的特殊感情……这在过去反映部队题材方面是很少见到的。但从现在的银幕效果来看,并没有丑化我们的连队,而是反映了我们的战士也是血肉之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态不可能不在我们战士的身上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这丝毫无损于我们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而是更证明了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
面对新时期连队战士知识结构的变化和部队建设中一些新的问题,作为一个连队干部应如何去做好思想工作?导演通过两个方面展示了影片的情节。一条线是连长王自委和新任指导员冼文弓之间在对待战士态度上的根本分歧;一条线是指导员冼文弓深入到战士中间,悉心研究战士心理,虚心向战士们学习,尊重战士的感情,成为战士们的良师益友。
艺术的创造,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决无一成不变的法则。然而,艺术的力量只有融会进思想的力量和感情的力量,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这部影片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八十年代新型指导员冼文弓的形象。围绕着刘天明的不杀到杀狍子,是极其感人的一段情节,是指导员的真情实意打开了刘天明的心扉。
影片的最后一场情景,可以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刘天明十分珍爱自己驯养的狍子,因为这只狍子曾为他和李老师之间传递过书信,使他得到过感情上的慰藉。但为了帮助指导员冼文弓治好腰疼病和尽快养好伤,他决定杀掉心爱的狍子,给指导员做一条狍皮褥子。就在那茫茫雪原的索伦河谷的旷野间,刘天明举枪瞄准了狍子,那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山野的宁静,也震撼着观众的心灵。从这枪声里,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战士对自己指导员的赤子之心和诚挚的爱戴。《索伦河谷的枪声》所展示的生活是美的,这种美不是一般粗俗的美,它表达了我们八十年代部队千百万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心灵。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叶浅予谈《罗平安画展》
叶浅予先生对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罗平安画展》非常感兴趣,对罗平安的作品有十分中肯的评价。
叶先生认为罗平安的画最可贵处是,画中充满了感情,他所画的,都是陕西、黄土高原上的平凡景物:一池水塘、林间小路、水中的路埂、坡上的草垛……,然而他给这些别人可能不注意的、司空见惯的平凡景物以生命,象人一样有性格,有感情,在你眼前活现出来,吸引你,感染你。通过罗平安的画,可使人们更坚信一条真理:对艺术家来讲,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罗画就是从那些最平凡的生活中,把美的东西发掘出来,再现出来,让大家都感到美。
叶先生一再讲:罗平安的画在目前的形势下展出,很有意义。现在不少人都在讲“观念更新”,我看罗平安同志的观念就很新,过去的中国画,没有这样表现过。他的画新,但大家都能理解,能接受,能在感情上、审美上引起共鸣。
叶先生说,他看了这个展览心里十分高兴,感到长安画派后继有人。从罗的画中,可以明显看出长安画派几位大家的影响。其中有赵望云的东西,有石鲁的东西,也有方济众的影响。他吸收前辈名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又走出了自己的路,产生了自己的面貌,实际上是向前发展了一步。(李宝林)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该教孩子唱什么歌
电视台经常选播一些电视剧的主题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听众的欢迎。但有些小学随意选择其中的歌曲作为课堂上的音乐教材,则不一定合适。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时,有的小学就教唱《万里长城永不倒》;现在有的小学教师在上音乐课时教唱《济公之歌》。音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时选择一些电视台播放的优秀歌曲推荐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课余文娱活动时演唱。但教学中还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所编《中小学音乐教材》教课,不要乱选电视剧的歌曲代替教材。(朱胜娣)


第8版()
专栏:雨丝集

要浇水施肥
思音
中国广播说唱团和北京市曲艺杂技家协会,今年初春联合举办了免费相声演员培训班,以发现和培养新一代有文化的相声表演人才,推动业余文娱活动。姜昆、郝爱民等在紧张的工作、演出之余,到班讲授相声知识,进行表演指导。这一义举,受到人们的赞扬。
汗水会变成硕果。经过园丁的辛勤浇水、施肥,有的种子会发芽成长的,几年之后,他们很可能成为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演员。我们今天活跃在舞台上的不少受人欢迎的相声演员,当年也是业余演员,也曾在培训班里受过专业相声演员的培养帮助。
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这样热心的园丁,在文艺园地上栽培,让艺范开出更多新的花朵!


第8版()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火焰山》参加“大阪国际木偶剧节”由中国泉州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的神话木偶剧《火焰山》,最近赴日本参加首届“大阪国际木偶剧节”。此剧革新了旧式木偶剧舞台,场面调度和木偶操纵都更加自如灵活,表演上以提线木偶为主,并巧妙结合了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同台演出,进一步展现出泉州木偶表演细腻逼真、动作准确、优美传神的艺术特色。(陈维敏)
△《茶馆》献演温哥华北京人艺《茶馆》剧组在香港连演连满十场之后,近日又应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戏剧节的邀请飞往温哥华,将作为该戏剧节首轮剧目演出十场。六月中旬,北京人艺还将在新加坡戏剧节上公演《茶馆》和《推销员之死》。(仁)
△南昆东渡访日著名昆剧演员张继青最近率江苏省昆剧团在日本作为期一个月的巡回演出,将上演《牡丹亭》、《朱买臣休妻》等剧目,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阿昆)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月色〔中国画〕 罗平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