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6-05-08

1986-05-08新闻联播 文字版

北仑新歌

第8版()<br/>专栏:<br/><br/> 北仑新歌<br/> 沈思 徐正<br/> 在这个看不到码头工人的码头上,一切都是那么恬静,就连碧波的抚拍,四大机的运转,也显出悠然自得的样子。银光闪闪的化肥,在望不到头的皮带机上滚成披鳞戴甲的长龙,游向二万五千吨级码头,在那儿灌成包,通过装船机,盘旋着吐入待发的货轮。试看那画一样美的流程,不仅展现了现代化港口的宏大气派,也凝聚着北仑人的智慧、勇气和胆识。<br/> 1981年底,正当这套专门用来装卸铁矿石的先进设备调试甫毕,突然传来“宝钢”推迟投产的消息。磨砺以待的北仑人心中,顿时翻卷起无法平息的波澜。<br/> “封存设备,停产待命。”好心人想出釜底抽薪的办法。<br/> ——捧着金饭碗,坐吃“维持”粮。北仑人的责任心不允!<br/> “把设备划归宝钢,趁机丢掉包袱。”糊涂人想出金蝉脱壳的主意。<br/> ——临困境而怯阵,嫁重担于他人。北仑人的自尊心不让!<br/> 怎么办?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柳暗花明”!<br/>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胡耀邦总书记、赵紫阳总理相继来到北仑,作出要搞活北仑港的指示。<br/> 港区党委果断地决定:改装设备,扩大经营,开拓北仑新路!<br/> 八级钳工陈维屏,几天内拿出了改造装船机的方案。<br/> 有人吹冷风:在成套的洋设备上开刀,岂非不自量力?<br/> “手术并非动在心脏上,只是在屁股上割一刀,万一有啥闪失,也不过贴上一块皮,留下一个疤。”<br/> 开拓者岂但“胆大包天”,且亦心细如发。他们早在调试和谈判中摸到了日方的不少软件信息和设计思想。所谓知己知彼,胸有成竹。胜券稳操在北仑人手中!<br/> 海风轻轻地哼着欢快的歌。十万吨级码头上,七十二米高的卸船机从容地抓取着巨轮腹中的散装化肥。发自中央控制室的指令,不时调整着皮带机运转的程序……一船船标有“中国北仑港”字号的整装化肥,络绎不绝地运往世界各地,赢来了成千上万的外汇。<br/> 沉浸在甜蜜和欢乐中的港区呵,如今你又在酝酿什么新的开拓?<br/> ……党委会议室里,书记肖群和港区领导一班人,指点着各种图表,运筹帷幄:宝钢今秋投产,转运矿石的任务非保不可,可是散货装卸也不能丢。从一机专用到一机多用,不仅开拓了技术路子,还为企业从生产型转化为经营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个海上灌包的构想形成了,而且说干就干。那艘从香港租来的海上散货过驳平台,就泊在北仑港区,一待安装就绪,即可投入生产。<br/> 还应当把视野扩大到整个中国和世界,伸展到遥远的未来。引进不光是为了使用,更大的价值在于消化吸收,将先进技术扩散到全国。还有技术队伍的知识更新,未来一代的教育培养……<br/> 于是,生活的屏幕上迭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br/> ——港区主任沈支俊的家里,这个六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园的工程师,深夜还在就着灯光自学第二、第三外语;<br/> ——新近晋升为副总工程师的汪宗华,正聚精会神地撰写着《试论日本胶带机系统》的论文;<br/> ——大课堂上,电子计算机普及班,一下吸引了那么多的姑娘、小伙子;<br/> ——港区幼儿园里,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指划着图画上的卸船机、斗轮机,奶声奶气地告诉阿姨,长大了他们也要跟爸爸一样看着电视机指挥机器。<br/> 晚霞烧红了港湾,港区的夜显得越发深沉。大海犹同一面金鼓,奏鸣着北仑人浑厚的心声——中国有个北仑港,北仑港造就着崭新的北仑人!

乡情一曲寸草心

第8版()<br/>专栏:<br/><br/> 乡情一曲寸草心<br/> 文群<br/> “宁波人善经营;宁波人重乡情”,这是人们对宁波人的评价。对外开放以来,这两条确实成了促进家乡经济起飞的可贵因素。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把全世界宁波籍人士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而今,这一号召正在化为美好的蓝图。<br/> 1984年丹桂飘香时节,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阔别四十余载的故乡。在北仑港F型现代化码头上,他登高远眺,心潮澎湃——从踏上故土的那时刻起,他始终沉浸在醇酒般浓郁的乡情之中。<br/> 家乡的亲人们陪他访故里,谒祖坟,会旧友,结新友。往事的记忆,何曾被时间所消蚀!在当年花烛高挑的洞房,他面对童年时的陈设,不由勾起缕缕情丝;再看那先慈先严安息的坟头,新土弥合了历史的缝隙,春晖正催动寸草发根。这怎不叫他感慨万千!更使他喜出望外的是,在“南国书城”天一阁的“包氏宗谱”中竟查得千古名臣包拯是自己的第二十九世祖。这一切都使得四十几年来的飘忽梦魂有了踏实的附丽。而眼前那“东方大港”的雄姿和前景,更在游子的心头激起了层层波澜。<br/> “有了北仑港,家乡得福了!”包玉刚胸中萌动着开发这一黄金海岸的构想。他乘兴挥毫题辞:“支持家乡建设”“开发宁波,振兴中华”。<br/> 如今,由包玉刚投资五千万元的宁波大学已在他的家乡破土动工,不久即可招生;小港开发区也将出现由他合资兴建的综合大厦;北仑港附近,还将兴办一座大型钢铁企业……<br/> 包玉刚的故事在家乡广为流传。他的炽热乡心感染着在乡投身建设的宁波人。<br/> 1985年春节之夜,宁波城到处爆竹声声。建筑学硕士杨另圭,手捧深圳大学敦促他回校工作的来信,焦躁地在房中徘徊。适才副市长的来访,着实动摇了他离开宁波的决心。想当初还不是由于一纸条文,堵死了他施展抱负的大门,一气之下他才飘然去了深圳。那时候,人虽走了,心里却象是对家乡欠下了一笔帐。宁波毕竟是生他养他的故乡呵,寄旅海外的同胞尚且争献拳拳乡心,更何况自己呢?现在,副市长三顾家门,明确表达了市委、市府珍惜人才的至诚,再三恳劝他留在宁波,投身家乡建设,还热情邀请他参加宁波大学规划方案的评选。家乡需要他,他也离不开家乡!想到这里,这位已届不惑之年的高层建筑工程师,终于把感情的法码,压到了天平的这一边……<br/> 象这样交织着乡情的故事,在今日的宁波又何止一个两个。倘若用心收集,说不定四百九十万在乡宁波人和七万三千海外乡胞,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人哩!

“走遍天下,弗如宁波江厦”

第8版()<br/>专栏:<br/><br/> “走遍天下,弗如宁波江厦”<br/> 中青<br/> 江厦是宁波的一条街,地处城中三江口,虽不长,却从来是宁波这个商埠的菁华所在。当年的沿街两厢,鱼行、糖行、货栈、钱庄栉比鳞次,其热闹繁华之况,亦可由题目所举的那句道地宁波乡谚而想见。<br/> 宁波人勤劳能干,操奇计赢,名声昭著于近代经济史。“走遍天下”出自他们之口,洵非漫夸;宁波人又眷爱故土,上面那句乡谚,虽言之不远,却行之甚久,不少远游海外的同胞乡亲,尽管早已功成名就,干了一番大事业,见了一派大世面,但一踏上桑梓故土,依然会从心底里自然冒出这句祖传老话来。<br/> 然而老话总归是老话,时至今日,宁波人若举目四顾,就会发现宁波港的繁荣已同江厦街的昌盛一起随时代的跃进而相形见绌。刘宾雁初访宁波,所得观感是“市容同它的名声大不相称”。这评价诚可代表一般先闻其名后见其实的来客们的意见。如果宁波人再躺在光荣的过去自矜自夸,则恐让人除生“大不相称”之感外,还难免要窃笑的。<br/> 所以,当今之宁波人,无分在乡在外,齐思振兴;而宁波市也搏长风而鼓翼,外引内联,辟新港,开新埠,办大学,盖巨厦……一切先人所曾规想而未曾实施的兴业大计,均在一时间并举齐兴。盖亦为使那祖辈相传的荣耀;永不失其熠熠光彩!宁波之美轮美奂,使天下叹服“弗如”的日子,定会来到。

“阿拉”畅想

第8版()<br/>专栏:<br/><br/> “阿拉”畅想<br/> 董薇<br/> 三十年代的地理课本中有“无宁不成市”的谚语,当时血气方刚的宁波学生是很以此自豪的:阿拉宁波不仗炮舰,而是凭信用,靠灵活,流汗水驻足四方的。浪迹客地的宁波人,凭一声“阿拉”就足以引来一片热情招呼的乡音呢!<br/> 宁波人寄身江海的开路人是陶朱公范蠡。吴亡后,他偕西施游五湖,栖身的第一站就是宁波的东钱湖。史称他“耕于海畔……无几何,致产数十万,以分与知友乡党”。树高招风,惟恐勾践查缉,他才移家北去,止于定陶,“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不久,又“致资累巨万”。作为他旅居时的乡党,阿拉宁波就步其后尘,向五洲四海开拓去了。<br/> 宁波人在第二故乡促进了这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赢来了“无宁不成市”的美誉。他们也继承了范蠡的仗义疏财之德;无论身寓天涯,家处海角,一旦得悉故乡有建桥、办学诸义举,无不以争献拳拳桑梓情为快。今天,为了让宁波早日建成新型的国际性港口城市,阿拉旅外同乡,不又在竞相反哺自己的智力与财力以效“寸草”之报吗?

在行将消失的山冈上

第8版()<br/>专栏:<br/><br/> 在行将消失的山冈上<br/> 萧星<br/> 脚下的大地还在颤抖,我从横水山的南坡拾级登上刚被炸药劈去半壁的山峦。俯视山麓,推土机、挖土机和运土车队,运行得有气势,也有节奏;眺望前方,泛起万只金色眼睛的碧海,正把惊疑投向点点白帆和翩翩银鸥。<br/> 这里,曾经蒙受倭寇盗船的蹂躏;“皇家海军”的重炮、日本“皇军”的登陆快艇,一次又一次凌辱过这方还在散发咸味的地坪。说不定就在我的身旁,留有戚继光、林则徐和佩带红色领章将军的足迹,怀着几代人的仇恨,他们指点江山,谁都想把这道山梁,与雄峙甬江两岸的金鸡、根宝诸峰,垒成一道山的铜墙、海的长城。<br/> 如今,炮声响了!<br/> 可是小浃江口并无张着异国战旗的舰艇;呼啸而出的,也并非曳光带甲的钢弹,而是坚硬的岩块和迷眼的砂尘。这是因为我们站住了脚跟,熨平了一个半世纪以前强加给宁波的伤痕。现在我们正着手把当年怒目相斗的战场改建成笑通有无的港城,开始从地图上抹去这座小山,将四平方公里的原野拓平。然后,让拔地而起的群楼挂上霞彩,让如林的吊塔迎来不同肤色的佳宾,迎来友谊与科学,迎来小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沸腾的黎明……<br/> 伫立在行将消失的山冈上,我听到了山的笑语,海的欢唱;我看到了宁波——这颗明珠在东海边上喷射的又一轮璀璨的莹光。

溪口的黄昏

第8版()<br/>专栏:<br/><br/> 溪口的黄昏<br/> 力虹<br/> 溪口的黄昏<br/> 从雪窦山金黄地倾泻而下<br/> 在爬满青苔的巨岩间<br/> 溅起雪瀑<br/> 于怀旧的暮色中<br/> 汇成绵绵剡溪,流向<br/> 那镶嵌在溪畔的<br/> 象牙般精致的小镇<br/> 憩水桥。乐亭<br/> 静卧千年的龟山<br/> 在夜曲中沉入冥想<br/> 丰镐房前的老银杏树<br/> 沉沉地<br/> 沉沉地把苍老的虬枝<br/> 垂向南天<br/> 钓鱼台下的鲇鱼<br/> 不曾遗忘不曾遗忘那遥远的童趣<br/> 落日。古迹。往事<br/> 在此时辉映于碧水剡溪<br/> 直到暮鸦归林<br/> 直到樵歌唱晚<br/> 历史无情<br/> 又最有情<br/> 君不见源自雪窦山的剡溪<br/> 半个世纪还在绵绵沉吟<br/> 君不见武岭门已修葺一新<br/> 黄昏中阅尽百年兴衰<br/> 夕阳下远眺千里归鸿噢!溪口,望断秋水的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