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闭幕,任中林谈今后任务
加强监督 既要管住 又要搞活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记者陈芸)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任中林在今天闭幕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上说,加强监督、改善管理,既要管住、又要搞活,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主要任务,借以确保经济体制改革中各种经济活动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曾就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市场管理和广告管理,以及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认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搞好了,可以避免或减少放开、搞活过程中的消极因素,支持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既要管住、又要搞活,是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法制上逐步适应这个形势。
任中林说,今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首先要坚决刹住党政机关、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不正之风,与此同时要把清理整顿公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清理整顿研究政策界限,划清哪些该办,哪些不该办,哪些是合法,哪些是非法。
任中林说,横向经济联系是改革中的新事物,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积极给予支持。这种支持不仅限于积极做好经济联合体的企业登记工作,在集市贸易和各类专业市场、个体工商业、商标注册、经济合同以及广告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上,都要为支持横向经济联合做工作。
在谈到继续发展城乡集市贸易、加强各类市场管理问题时,任中林特别强调,当前在蔬菜和肉、禽、蛋、鱼等副食品大部分是通过集市贸易供应的情况下,一定要把集市贸易管好管活,使其更好地发挥在蔬菜、副食品供应方面的作用。要发展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吸引各个方面、各条渠道的蔬菜、副食品进场交易;支持多形式、多层次、跨地区的蔬菜、副食品横向联合经营;要保护市场合法经营蔬菜,制止非法牟利,严禁欺行霸市,哄抬菜价。
对工业产品质量的监督,也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一项重要任务。任中林说,当前要狠抓一下冒牌商品的问题。
任中林十分强调要纠正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不正之风。他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工作作风,克服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的不良作风;要坚决纠正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不正之风,不许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市场上白吃白拿或贱买商品,不许从登记发照中捞“好处”,不许对企业和个体户进行勒索;对少数索贿受贿、贪赃枉法,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投机倒把、走私贩私的违法犯罪分子,按党纪国法惩处。


第2版()
专栏:

红与黑
——记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的鞍山化工二厂厂长倪亦方
新华社记者 李新彦 李柱安 刘欣欣
(一)
鞍山。八十年代的一个奇迹。
一个十多年前几乎与世隔绝的劳教工厂,在这里以令人瞩目的姿态崛起:这个厂生产的两种碳黑夺得了两块银牌;1985年实现利税一千七百四十万元,成了全国同行业中产品质量第一、利税总额第一的重点化工企业。
这家工厂的厂长,是著名的碳黑专家倪亦方。
五十四岁的倪亦方和这家崛起的工厂同样引人注目。
1985年11月,他被评为化工系统劳模;今年五一节前夕,他荣获了“五·一”劳动奖章。奖励、荣誉,象红色的火球接踵而来。然而,他却有一段令人吃惊的“黑”色履历。
1954年,在鞍钢担任工长的倪亦方受到免职、记大过处分;1957年,倪亦方被划为“右派分子”,继而被定为“现行反革命”;1958年,倪亦方又被判刑一年;……
在二十多年的坎坷生涯中,倪亦方背负沉重的“黑锅”,顽强地在碳黑生产技术领域中攀登,默默地向祖国奉献了赤诚的心,谱写出一支激人奋进的信念之歌。
(二)
倪亦方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任香港荷兰好实洋行保验部经理,1952年他的全家都迁往了香港。
就是这一年,走出北京大学校门的倪亦方却主动要求留在内地,参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他满腔热情地奔赴鞍钢,后来又申请到生产第一线,到本溪钢铁公司筑炉工地当了副工长。
但是,未等他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厄运就降临到他的头上。由于他给领导提了意见和在技术问题上“顶撞”了外国专家,双“罪”齐发,带着“右派”加“现行反革命”的帽子而鎯铛入狱。当他刑满释放,来到鞍山市公安局劳教处办的自强碳黑厂就业时,已经是1959年夏天了。
他象一粒种子,被命运的旋风刮到了这一角荒凉的土地上:黑天、黑地、黑房、黑树。倪亦方并不感到悲观失望。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碳黑,就立即被它吸引了。碳黑是增强橡胶制品耐磨抗拉性能的补强剂,轮胎中三分之一的原料是碳黑。当他了解到,因为我国不能生产,不得不用十多吨大米去国外换一吨硬质碳黑的时候,这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要为中国人争口气!”
倪亦方把铺盖搬到了离碳黑炉只有十米远的一间用秫秸搭成的小屋里,开始了我国第一座硬质碳黑炉的设计。
北国隆冬,小秫秸房黑冷如冰窖。没有桌子,他把自己的铺盖卷起来,硬板床成了制图桌;没有制图工具,他请木匠帮助做,从自己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钱来买。他几乎忘掉了还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分。这年年底,他终于完成了全套图纸,在这片黑色的荒原上,建起了第一座硬质碳黑炉,成功地生产出国家急需的硬质耐磨碳黑,一年就创造了八十万元的价值。
此后,这个厂又建起了第二座、第三座碳黑炉,到1966年,已建成了四条硬质碳黑生产线,这个厂的产品也纳入了化工部的计划。
(三)
生产碳黑要排放大量的尾气,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的身体健康。1966年,在一次设备检修中,管道中的碳黑尾气偶然被气焊枪火焰点着燃烧起来。倪亦方受到启发,设计了一套回收尾气烧锅炉的装置。
他带领几名就业人员奋战了七天七夜,锅炉建起来了,最后一道工序是点火。因为没有测试仪器,无法判定尾气中各种成份的含量,如果含氧量过大,点火就要发生爆炸。他有一定的把握;即使万一遭到了不幸,把血洒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也是心甘的。
点火试验获得了成功。
这是一项我国首创、被誉为“世界奇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碳黑厂推广应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五十万吨,相当于一个中型煤矿的年产量。
十年动乱开始了。倪亦方再一次受到了残酷的折磨和打击。化工部在鞍山召开了尾气回收技术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可是作为发明者的倪亦方却被解雇了。
他的心痛苦到了极点!
人,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不能选择祖国。他是“黑人”,可他的心是红的;头上的乌云是黑的,但祖国的前途,终究会是光明的!
他想方设法又回到了碳黑厂。
他做过收碳工、炉前工、清炉工等最苦最累的活,他还一次又一次地被管制劳动。可倪亦方默默地忍受着,还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断搞出新的科技成果。他的近百项技术革新,四项国内首创的科研成果,有一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的。倪亦方的革新和研究,大大缩小了我国碳黑生产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时间差。我国从碳黑进口国变为出口国的路途上,洒满了倪亦方的汗水和心血!
(四)
曾经涂抹在倪亦方身上的黑色终于被历史的浪潮洗去了。
1978年,倪亦方的冤案得到了彻底的平反昭雪。
1979年,倪亦方被任命为鞍山市化工二厂副厂长。1983年3月,倪亦方当选为厂长,同年,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给倪亦方提供了施展身手和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他的目光紧紧盯住了世界先进水平。切切实实地干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他提出了主攻方向和措施,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对上百台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对生产工艺逐项整顿,使工厂面貌迅速改观。产品品种由原来的三个扩大到九个,有两种获国家银牌奖,一种被评为省优质产品,质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第二件事情是,不断进行技术开发。倪亦方先后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碳黑厂商进行技术洽谈,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985年,这个厂同化工部碳黑研究所实行联合,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四千吨新工艺碳黑生产线。现在这个厂的产品已开始销往英国、印度、泰国、日本等国家。
第三件事是,推行现代化管理。厂内的“碳黑山”搬走了,黑水河填平了。岗位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新厂房、职工食堂、托儿所和俱乐部盖起来了,职工的福利事业有了大大发展。碳黑粉尘对环境的污染也得到了根治。
倪亦方第一个任期的目标已经如期实现。
今年元旦前夕,鞍山市拟任命倪亦方为市化工局副局长。化工二厂工人们三五成群地到厂部探问,有的干脆到市里去要求:“可不能把倪厂长调走啊,化工二厂不能没有他!”
这时,倪亦方也向鞍山市委书记交上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恳挚地说:“我热爱碳黑事业,我不愿离开专业而另就高职。我愿为‘七五’期间把化工二厂建成全国第一流的现代化的碳黑厂而贡献自己的力量……”鞍山市委理解并同意了倪亦方不担任副局长的请求。
获得金色奖章的倪亦方,从旷野上原始落后的碳黑小厂开始跋涉,终于踏上人民大会堂的红色地毯。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户营为基础服务作保证
铜山县养鸡业持续发展 
本报讯 江苏省铜山县养鸡业近几年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每年递增一百万只左右,去年年底圈存量达四百八十多万只。全县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二千五百多万公斤鲜蛋和四五百万公斤活鸡的年生产能力。
铜山县地处淮北平原,毗邻徐州,禽、蛋销售有很大市场,饲料充足,又有较多的剩余劳动力。该县把养鸡业作为商品生产的一个重要项目来抓,形成了以专业户为主体的商品经济格局。全县养鸡专业户的巩固率在80%以上。
使养鸡业稳定增长的保证是生产服务业的同步发展。为了解决品种、技术上的问题,满足养鸡户扩大规模的要求,这个县的良种繁殖体系初成网络,县有家禽良种繁育中心,四十个乡大部分办了父母代养鸡场。全县现有炕坊一百六十多个,一次孵蛋可达百万只。1985年全县炕孵苗鸡七百九十多万只。今年已炕孵苗鸡三百多万只以上,保证了良种鸡供应。各乡加强技术训练,办技术训练班。三年来,仅县里办的训练班就达九十多次,听众两万多人次。同时,还编印散发了养鸡技术等资料六万多册。县里建立了二十多个饲料加工厂,日加工能力十五万多公斤。集资一百多万元建立了一个年产五百多万公斤的自动化饲料加工厂。这个县还建立了禽蛋加工厂和肉禽食品店,广开产品销路。仅微山湖畔的柳泉乡就办了十多个变蛋坊,去年加工禽蛋五百多万只,远销东北三省、鲁南等地。不少乡村请来了符离集烧鸡师傅、德州扒鸡师傅传授技术。三堡、张集、柳新乡的烧鸡不仅在本县和徐州市内销售,而且销往无锡、连云港等地。
(张震峰 叶歧山)


第2版()
专栏:

电子工业部下放168个部属企业
本报南京电 记者龚永泉、崔秀芝报道:电子工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5月6日在南京联合召开大会,宣布将原属电子工业部的南京无线电厂等七个在宁企业下放,依托南京市。至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电子工业部一百七十二个部属企业,已有一百六十八个企业下放完毕,占97.6%。


第2版()
专栏:

塑料制品与机械展销会在京开幕
本报讯 由轻工业部举办的全国塑料制品与机械展销会5月6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开幕。展销产品分塑料制品及机械、模具等部分。其中塑料制品包括农用、日用、包装、建材、工业配套及其它六大类,数千个品种。


第2版()
专栏:

广州市大型宾馆酒家服务规范化
本报讯 近年来,广州各大宾馆、酒家,根据国际上一流酒店的先进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包括仪容仪表、礼貌语言、操作程序、安全卫生、纪律守则、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的服务标准,并建立了一套把服务规范执行好坏与奖惩挂钩的制度。实施后,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受到了内外宾客的一致赞扬。被中国国际旅行社评为综合服务质量最佳城市。


第2版()
专栏:

佳木斯羊毛衫厂建立“炕头车间”加工出口产品
佳木斯市羊毛衫厂建立“炕头车间”,对出口产品进行细加工,没增加一分钱投资,三年创汇四百万美元。这个厂把一些需要手工操作的工序扩散到附近农村,组织农村“巧媳妇”在羊毛衫半成品上刺绣和缝合。经过加工的羊毛衫图案精美,式样新颖,而且可以按照外商的要求随时变换花样,颇受外商好评。三年来,这个厂80%的出口产品经过“炕头车间”加工,产品出口到美国、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


第2版()
专栏:

齐齐哈尔冰刀厂成为我国冰上体育器材生产基地
齐齐哈尔冰刀厂经过扩建和改造,能向市场提供十大类三十种上百个规格的冰上体育器材,成为我国唯一门类齐全的冰上体育器材生产基地。现在,这个厂不仅能够生产不同档次的各种冰刀、冰球刀、冰球护具,而且新建了冰上体育器材研究所和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检测室。他们生产的高级速滑冰刀,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先后荣获国家银牌奖和金牌奖。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短评

农业稳产的一个重要保证
江苏省铜山县的养鸡业为什么能比较稳定地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服务做得好。事实说明,一个发达的完整的服务体系,对于发展大规模的农业商品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们习惯认为,影响农业生产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天灾。无灾则丰,有灾则歉,盛衰起落仅仅同自然灾害直接相关。在自给经济的条件下,事情确实是这样。商品生产发展起来后,农业生产的起落,除了自然灾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和生产服务业的影响。明明自然条件不错,并没有什么灾害,只是由于市场发生波动,或者流通渠道不畅,或服务工作没跟上,也能导致商品生产大起大落的现象,并不鲜见。
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是贯穿于商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商品生产所需要的服务业仍很落后,这是生产发生较大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商品生产受价值规律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帮助、指导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做好服务工作,虽不能杜绝一切波动,但可尽量防止大起大落式的波动,保持商品生产的相对稳定,避免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第2版()
专栏:

肇源县综合利用水资源
本报讯 黑龙江肇源县综合利用水资源,一个以围塘养鱼为重点,种芡实、育苇柳、养鹅鸭、引水种稻的多方开发水资源的格局已经出现。去年全县水产产值达一千二百多万元,比上一年增长63%。
地处松花江、嫩江左岸的肇源县,自然泡沼星罗棋布,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优势和潜力。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县委、县政府决定把综合利用水资源作为战略重点,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上给以鼓励。县、乡、村、户一齐上,池塘、泡沼、低洼地全面开发,已形成养鱼水面二十万零二千亩,全县有四千五百人从事水产养殖和捕捞,涌现出捕鱼、养鱼联合体五百九十个。
为发挥水资源的潜力,全县各乡镇和水面承包户普遍由单纯养鱼转到一水多用上来,义顺蒙古族乡自1984年到去年底,已在水边育苇两万亩、插柳六万亩,水上养鹅鸭九万只、种芡实三千亩,引水种稻二千亩,光去年就收入一百九十八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1.7%。县委、县政府还通过总结新站镇四合村、二站镇丰收村引水种稻致富的经验,今年在全县落实水稻种植面积二十万亩。
(苗旺)


第2版()
专栏:

昔日荒山秃岭如今一片嫩绿
陈菊生带领民工两年造林五千亩
本报讯 两年前,受到胡耀邦、万里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承包五千亩荒山造林的安徽省旌德县林业干部陈菊生(见1984年2月16日本报第三版),现在怎么样了?今年3月,记者带着人们关心的问题,来到皖南山区他承包的山场。
面孔晒得黝黑的陈菊生,边走边告诉记者,他与县林业局签订的三年造林五千亩的合同,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到3月10日,陈菊生带领民工已营造杉树丰产林三千五百八十九亩,直播松林一千四百九十亩。除一千亩松林外,其余都已经县林业部门验收,成活率高达90%以上。目前,他正在将一千亩直播松林改造为丰产林,并带领民工对其它林地进行缺棵补植。
这里称作鸦雀山,过去满目的荒山秃岭,如今远远望去,已被数不尽的幼树占领,呈现一片嫩绿。近看,1984年营造的那片一千五百多亩杉木新林,高的已达二米以上,一般也达一米五左右;去年营造的大片大片杉木林,树高约四十厘米。陈菊生懂技术,严要求,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在本县名列前茅。
两年多来,陈菊生在过去没有人居住的鸦雀山,与几十位民工一起,睡窝棚、喝山泉、战风雪,坚持荒山造林,历尽艰难。去年植树季节,他劳累过度,又加受了风寒,病倒了,高烧不退,三天粒米未食也不肯下山,后来被民工硬背、扶出山,才在县医院住了三天。
(沈祖润 叶世和)


第2版()
专栏:

适应市场变化 提高竞争能力
抚松县调整人参生产结构
本报讯 素有“人参之乡”之称的吉林省抚松县,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对人参的生产结构实行调整,增强了抚松人参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改进品种,调整人参栽培比例。抚松人参个头大,价格便宜,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过去由于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从今年开始,他们增加新的人参品种,山参基地由原来的一千四百多亩扩大到四千八百亩。
——改革单一栽参生产模式,加强综合利用。过去抚松人参只卖人参主体和参须,忽视人参茎、叶、花果,以及人参露、人参膏、刷参水等剩余物的再利用。今年这个县计划变废为宝,使更多的人参剩余物得到利用。 (刘聪恩)


第2版()
专栏:

我国最大的钽铌矿投产
新华社南昌5月7日电 (通讯员熊雪阳)我国目前最大的钽铌矿生产基地——江西宜春钽铌矿一期工程,最近经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生产。钽铌是重要的战略金属。目前,这个矿的各类试产产品已远销国内外。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节日的礼物
必奇
“六一”节快到了,幼儿园、托儿所和孩子们的家长都在计划着为儿童购买过节的礼物。前几年,礼物偏重物质方面:玩具、衣服、食品;这两年人们已开始重视为孩子们准备精神“食粮”了,许多人都张罗要买些儿童喜欢的录音带。
文化部直属中国录音录像公司为孩子们做了一件好事——赶制了一批录音磁带,有《幼儿歌曲选》、《儿童节奏乐》、《交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童唱唐宋诗》等。
这个公司既重视经济效益,更重视社会效益,用实际行动给“祖国的花朵”们以爱和温暖。他们的行动是值得称赞的。


第2版()
专栏:

苗族农民的眼光
宋学春
暮春时节,我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郊卡房村,在苗族农民杨昌荣家同主人坐在一起谈心。
“你房前有牛棚猪圈,屋里有缝纫机、粉碎机,看来日子过得满不错的?”
主人高兴地说:“现在好过了,比前几年好多了。吃穿不愁,也有酒喝了。”他笑了笑接着说:“1980年承包耕地后,每年收入都增多。真正好起来,是近两年的事。1984年收的粮食多。到去年我才找到致富的门路。”
他用他那不时带有苗话的汉话告诉我:“1984年在一次会上,我听说有人种姜致富,也想试一下。在我们这个交通不方便的山村里,致富门路不好找。从气温、地质来说,种姜很适宜,是一大优势。我是个初中毕业生,能看些介绍种姜技术的资料,还向别人学了些种植方法。在市委“帮农致富”干部的帮助下,1984年贷款一千多元,买了八百多公斤姜种。1985年种了四亩二分姜。”
我接上他的话说:“第一次种四亩二分够多的,也够胆大的。”
他点头说:“胆子是不小!开始下种时,村里的人笑我,说我光想致富,种这玩艺天知道行不行。可是我从施肥、下种到管理,都用科学方法。结果,我这四亩二分田共产鲜姜一万七千多公斤,平均亩产四千多公斤。收姜时人们服气了。
“姜卖出去,平均一公斤四角钱,收入六千八百二十元。同时我家还收获一千五百多公斤大蒜和三百公斤油菜籽,各收入六百元和二百四十元。还养了十六头猪,收入二千五百元。再加上养牛、养鸡、养鸭、养鹅和稻田养鱼,以及加工打米、缝纫的收入,1985年共收入一万四千多元,全家每人平均两千元。”
杨昌荣不怕露富,把他的经济收入一宗一宗都对我说了。我问他,你花钱没问题了,吃粮问题呢?他笑笑说,他1985年收粮二千九百多公斤,人均四百多公斤呢。我又问他:“若是种姜的人多了,是不是销路就有问题了?”
他从容地回答道:“我去年种的姜,除留下姜种外,都已卖出,销路基本没问题。将来种姜的人多了,我也不愁。我种的姜,一窝有两公斤多,块大质量好,有竞争力。”他拿来两大块姜给我看。又说,“我们要占领本地市场,还要向湖南、浙江等地推销。我们旁海区供销社建了一座生姜烘干加工厂,有的外商已来看过,还要同供销社签订买姜合同呢!”
他这几句话使我很感兴趣。真没想到,在贵州山区,一个苗族农民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们已不象过去那样种田吃饭,而是在想多种经营,想商品生产。他们的眼光不只看本地,还看到外地,甚至开始瞄向外国了。
杨昌荣很实在地说:“这里大多数人还比较穷,现在党的政策好,大家都想富和敢富了,关键是找致富门路。我们缺乏科技方面的知识,如养鸡的、养猪的、种天麻的、种姜的等都是这样。”他有一个想法,等致富以后,要努力学一些生产技术知识,去帮助乡亲们也增产致富。
我离开杨昌荣的木板房,又到了杨崇敏、杨胜棠等人的家,看到他们有从苏州等地搞来布料加工服装的、有用科学方法喂猪的。苗族农民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正纷纷找致富门路,有的已走上富裕之路,有的还在寻找中。他们精神足、劲头大。长久贫困落后的山区少数民族兄弟富裕在望。


第2版()
专栏:

“三北”地区林草种植合理配置,对一些自然保护区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图为黑龙江省扎龙鹤类自然保护区生长栖息的丹顶鹤。
新华社记者 马玉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