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锻炼自己
——中央机关讲师团两青年给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回信××:你好!
从你的来信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三年前,同你一样,在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我们也曾踌躇满志,以为象我们这样的“天之骄子”,社会自然会为我们安排好成才的优越位置。然而,面对现实,我们中的许多人,却首先经历了一段苦闷、迷茫和空虚的时期,工作岗位不尽人意,领导不“重用”自己,所干的事又大都细小琐碎。我们因此常抱怨时运不济。
记得去年,我们参加中央讲师团到地方支援教育时,你也同一些人一样替我们惋惜,在北京尚未找到成才的最佳位置,还要到基层虚度年华。但是,现在我们却要告诉你:正是下到基层的这一年,才使我们初步、然而真切地体验到年轻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中的使命和价值,找到了生活的支撑点。
山西雁北地区,曾是有名的贫困地区。我们所在的雁北教育学院,专门培训在职的初中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们感觉到,长期的闭塞、落后,造成教育学院的学生知识结构较陈旧,视野较狭窄。可是,他们却肩负重任。因为他们大多来自全地区几十所中学,可以讲,他们的水平将直接决定雁北地区大批中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说,是影响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雁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我们作为“园丁的园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认识黄土高原以外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和较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如果雁北能有这样一批新型的教师在各校耕耘。那么,总有一天,这块如今还十分贫瘠的土地,定会有较大的改观。这,对于象我们这些年轻知识分子来讲,应该是一种莫大的责任。
我们两人担任了“心理学”和“新闻写作”课的教学任务。倘若图省事,按现成的教材照本宣科就行了。但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的想法是:不仅要传授新知识,而且要传播新方法和新思想。因此,各自参阅几十本书,广征博引,自己编写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那些日子,我们真可以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晚上停电,便点上蜡烛备课到深夜。生活虽然紧张、清苦,甚至十分单调,但我们却没有往日的那种苦闷和空虚,时时处处都感到内心充实。我们还常到学生中去同他们交谈,把带去的诸如“美学小丛书”、《人的现代化》、《歌德与贝多芬》等书推荐给学生看。我们还在课余开设了如“西方新闻作品选读”、“东西方民族心理比较”、“西方十大音乐家介绍”等讲座,举办了一些讨论会。在课堂上,我们不止一次赢得了学生的掌声。这些掌声表明,他们是多么渴望更多更深地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从这些掌声里,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一种幸福。那种在你作出了奉献并且得到了回报的幸福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今年4月,完成教学任务后,我们骑自行车奔驰一千八百余里,考察了雁北十一个县的经济和教育状况。传统的重负、贫穷和山村青年的牺牲精神……,使我们隐隐地感到:在我们过去所熟悉的那种生活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
在左云县一个叫五峰嘴的小山村里,我们见到了二十八岁的青年教师马肇文。他一个人教一所小学,从学前班到四年级。学生十二个,挤在一间窑洞里上课。白天,马肇文要给全“校”学生讲七个多小时的课,晚上还要辅导自习。学生回家后,他才能静下心来,自修函授课程直到深夜。这里滴水如油,吃水要起大早到深沟里去挑。马肇文一周挑一次水,二十多天赶四十里地回家一次。山村的生活艰苦、单调,但他毫无怨言。
在雁北其他一些偏远山村里,我们遇到过不止一个象马肇文那样的教师。他们把艰苦看得很平常,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几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山村的孩子。正是他们,塑造着贫穷山村的希望。
那天,当我们顶着风沙,艰难地登上五峰嘴附近海拔二千米的截口山时,我们曾经为自己的壮举感到骄傲。然而,就在那一瞬间,我们想到了马肇文。他每次回家都要翻过这座山。对他来讲,山高、坡陡,还有风沙、大雪、骄阳,都已习以为常。相比之下,我们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就在那个风沙凄厉的山头上,我们两人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我们这些“天之骄子”的价值。我们是在七十年代同八十年代的交替过程中读完大学的,受过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自以为是清醒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我们渴望着一个更加富强、更为健全的社会,并愿为此尽心尽力。但有时现实和理想的不合谐,使我们常常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所困扰,把握不住自己,把握不住生活。现在,一个普通山村教师平凡的生活照亮了我们的灵魂。马肇文吸引我们的,首先是他那种不可动摇的责任感:他是属于五峰嘴这个小山村的,他痛感它的落后,但不是袖手一旁,指责、叹气,而是自觉地与山村人民一道背负着历史的重负艰难地向上爬坡。山村有他确切的位置,以此展开他的生活、奋斗和抱负。有了这种责任感,然后就需要一种实实在在的献身精神。多年来,我们常在各式各样的发言与文章中大谈“献身”,其实,“献身”实行起来谈何容易。有时,它意味着牺牲生命,但更多的时候,它意味着那些平凡、琐碎甚至单调乏味的工作,意味着灵魂要从自我价值观的范畴中走出来,融进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广阔天地中去,只有在四化的建设实践中,在对社会、对民族的奉献中,才能体验到自我价值。
也许,你会说,难道只有在贫困地区才能找到我们大学生的社会位置吗?你们不也要回到北京吗?是的。然而,这一年来,透过那些平凡、细碎、甚至单调的事情,我们找到的是不以时间和空间为转移的人生坐标。我们从早先那种表面孤高自傲、实则内心空虚的所谓优越感中走出来;我们由不了解实际情况,只从一己之念来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中解放出来,真正感觉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什么时候,也不管在什么地方,不愿脚踏实地干实事,人生价值就趋向于零。我们把早先自以为得意的一副对联:“自由自在,我行我素,”横批:“乐在其中”,改为:“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横批还是“乐在其中”。
也许你还会说:你们这是在回避社会矛盾,宣扬个人修行助世的苦行僧哲学,一年基层生活磨平了你们的锐角。请不要匆忙地下结论。准确地说,下来以后,我们对那些阻碍社会前进的矛盾看得不是少了,而是更真切了,更有切肤之痛!也正因为如此,才更想致力于切实地解决矛盾。平时,我们总爱抨击时弊、“指点江山”,但实际上,我们又踏踏实实地做过多少事呢?还记得鲁迅先生的话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谁要只等炬火来了才燃烧,谁就只会成为一块朽木;谁要是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合起来就必然会成为炬火。
在我们讲师团里,还有许多和我们经历一样的年轻大学生。他们也感到,一年的实际工作,象蜡烛,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我们这些先行者的体验,也许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吧。
胡广华 赵奇


第5版()
专栏:编后

在四化建设的实践中体验“自身价值”
梁雨
读了山西省雁北地区中央机关讲师团胡广华、赵奇两同志写给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一封信,感到十分亲切、真实、动人。他们用切身的体会告诉我们,年轻的知识分子只有投身于祖国四化建设的实践,到基层中去锻炼,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
胡耀邦同志说过,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就是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当代年轻知识分子成长的必由之路。过去,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教育战线出现了以干代学,忽视基础理论的错误倾向。粉碎“四人帮”后,这种错误倾向得到了纠正。但是,有的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其他种种原因,又出现了忽视思想教育、忽视劳动教育、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年轻的娃娃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十几年学校生活很少接触社会,在家庭他们是重点保护对象,考进大学的又都是分数竞赛的优胜者。这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优越感。因此,经常有这种情况,起先过高估计自己,以后一旦受到挫折,就怨天忧人,叹息、气馁,甚至消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我们国家的国情,对社会,对群众缺乏基本的了解。胡广华、赵奇两同志的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事例,展示了当代年轻知识分子成长的道路。
到实践中去磨练,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弱点,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体验到群众的亲切、可爱,体验到祖国是多么需要你的知识,多么需要你用自己的行动去为四化建设增砖添瓦。这时,你才会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充实的,你才会真正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第5版()
专栏:

中专教育体制的一项改革
河南省教育委员会 汤瑞桢
中专教育担负着培养中等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层次。过去,由于我们对中专教育重视不够,以致造成高级专业人才与中级专业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调。近几年来我们强调加速发展中专教育,但收效依然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中专教育的管理体制过死,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
现行的中专教育体制是按行业系统由其主管部门来管理的。因此对中专人才的需求预测、学校及专业的设置、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计划的制定等方面,都是从本系统的需要出发,不能全面考虑社会的需要。这种体制已不适应今天经济开放、社会各个方面急需要大批中专人才的新形势。例如,河南省财政系统有三所财会学校,毕业的学生补充本系统的需要还不够,根本无法满足其他部门的需要。至于近年来蓬勃兴起的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更是分配不到中专财会专业的毕业生。
针对以上问题,1984年下半年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决定改革中专教育体制,在全省试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规定:职业中专学校的性质和普通中专学校一样,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级专业人才,职业中专学校采用同类或同专业的普通中专学校的学制、教学计划和教材;职业中专学校的招生计划须经省批准,参加本地区中等学校的统一考试。学生毕业后实行“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政策,被录用后享受中专待遇。这一改革,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先后有三十多个单位申请举办职业中专学校,经过对办学条件的认真审查,省教育厅批准了二十三所学校。一年来,这批新办和改办起来的职业中专学校,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已显示出它的蓬勃生机,初步看来它有以下好处:
一、为中专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我省去年批准的二十三所学校,经过办学单位的积极筹备,有十八所学校当年就招生二千一百六十三人,占全省中专学校招生人数的6%。今年又有三十多个单位提出办学的申请,大大加快了中专教育发展的步伐。为了保证职业中专学校的教育质量,我们采取积极稳妥、逐步发展的方针,坚持只有经过审查具备了基本的教学条件之后,才批准招生。
二、打通了中专人才通往基层和农村的渠道。已办的二十三所职业中专学校,由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合办的十二所,其他部门自办的十一所,开设的专业有电子技术、地质调查与找矿、企业管理、财会、统计等五十多个。这些专业都是根据本地区或办学单位的需要开设的。例如,地处伏牛山区的栾川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为了给开发这些资源培养人才,他们办起了一所工科职业中专学校。还有六个县为了解决农村缺少医药人才的问题,办起了卫生职业中专学校。
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中专实行“不包分配,择优录用”政策,学生没有了“铁饭碗”思想,大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普遍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比普通中专好。他们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在学校就开始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家长对这种新型学校也十分满意。


第5版()
专栏:

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同济大学 丁润令
近年来,同济大学在教学改革中,注意和加强对理工科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毕业分配时,许多单位“抢”着来要人。他们说:“这些学生在实习时就显示出才华,来了马上能派用场”。建筑系毕业生糜秋灵,工作两年多就已成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第一个主持重点设计课题的年轻人。他提出的规划、开发黔西风景资源的战略性设想,受到了贵州省和中国城规设计研究院的好评。另一个分配在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的邵纪容,参加工作仅十个月就获得“詹天佑纪念馆方案设计竞赛”、“有色金属材料测试中心”等重点设计项目的优胜奖,被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改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制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实行一学年三个学期,其中两个学期为十八周,一个学期为五至六周,主要用于实践性教学环节或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动脑筋去钻研。本学期,学校共开选修课八十门,占全校开课数的五分之一。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太窄、学术思想不活跃的状况。
在基础课教学方面,学校打破教学上的一刀切,按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级教学。高等数学、物理分两个层次,英语分五个层次,即对同一年级学生,分别开出从一级到五级的五个层次英语班。而且各层次之间呈有进有出的动态,低班学生可以参加跳级考试升高班,高班学生负担过重可申请退回低班。这种做法不管是对有单一专长,还是对有多方面专长的学生,都提供了智力发展机会,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政治理论课着重改革教学内容的重复、陈旧和教学方法的教条、呆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走向社会的能力。我们采取突出重点,走出去(带领学生作社会调查)、请进来(请有关的专家作报告),辅之以教学电影、录像等形式。并改革考试制度,试行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考基本原理与调查报告相结合的办法。一年中,全校一、二、三年级有五千多人次到社会作调查,写了五千篇调查报告。
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促使学生成才。全校现有学生社团三十个,会员二千五百多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1985年有一千多名学生参加课余科技咨询,承担与专业密切结合的、社会迫切需要的研究与设计课题,完成八十多项设计、研究项目。环境工程系组织了40%以上的学生,参加结合课题的勤工俭学活动,比如参加“杭州湾海域排污扩散试验”、“城市团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等科研项目,培养了学生的业务能力,为今后适应所从事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改变过去“高分低能”的现象。


第5版()
专栏:

理工科院校应增设经济管理课
鞍山钢铁公司副经理 陈世南
我国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根本原因是管理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要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就必须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管理干部的水平。
1980年以来,我国先后同西欧、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联合举办九个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各省市兴办九十二个干部管理学院。如果平均按二百名毕业生计算,每年约培养二万名管理干部,这个数字远远适应不了我国四十万个企业的需要。就拿我们鞍钢来说,现有各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企业中层管理干部一万余人,各类专业管理干部近两万人。每年送省、市、部干部管理学院及有关培训中心培养的人数总计不足一百人。所以,只靠管理学院和培训中心培养企业管理干部是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要求的。
经济管理学科与理工科联系密切,因此,我建议在全国近八百所理工科大学和近千所中等专业学校中普遍增设经济管理课。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5版()
专栏:园丁新事

冥思苦想制幻灯 帮助学生解难题
1984年在全国小学数学电化教学研讨会上,评选出了五十八个优秀电化教材奖,其中,浙江省桐庐县小学教师邵梦熊一个人就获得三个奖!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邵老师感到“相遇”应用题是教学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他想用幻灯来帮助同学理解。怎么设计得既符合计算法则,又能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计算出准确的答案呢?他静坐在房间里冥思苦想。时针指过夜里十二点,一点……一个晚上,又一个晚上过去了,他的无数次尝试都失败了。他感到腰酸、眼花、头晕、手软。可是,一想到学生,他又咬了咬牙继续钻研下去。
经过整整十三个月的努力,1983年10月,“相遇”应用题的幻灯片终于问世了,在课堂上试验,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它既可运用慢镜头分解,又能正常运动。难懂的数学题变得好理解了,学生高兴极了。
就这样,邵老师六年来先后制作了两百多框小学数学幻灯片,被浙江幻灯制片厂出版一百十五框。(其中二十框与他人合作)他还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写成十多篇体会文章,发表在《电化教学》、《教学月刊》、《小学数学教师》等杂志上。中央电化教育局把邵老师的五套幻灯片推荐到加拿大展出,其中有一套就是“相遇”应用题,受到外国朋友的称赞。
宋志云


第5版()
专栏:

辽宁省锦铁第一小学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他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
图为航模小组的学生正在制作飞机模型。
李铁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