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她的心系着祖国的未来
——记哈尔滨第三十五中学教师马熙茹
新华社记者 张持坚
一个中学的班主任,没有“级别”,论职务,可以说也是最“低”的一类主任了。但是,当了三十五年班主任的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教师马熙茹自豪地说:“我觉得班主任是责任最重大的主任,因为她的工作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老师的言行都印在学生的心里
一天,马熙茹带着学生坐在礼堂里,准备听一位老红军的报告。突然,一个男学生的抽风病犯了,两眼发直,尿撒了一裤子。坐在他旁边的同学捂着鼻子“哗”地躲开了。马熙茹马上把这个学生紧紧抱住,把他挪到旁边一把干净的椅子上坐下,她自己坐在那把尿湿的椅子上。那个学生慢慢地缓过来了。躲开的学生看着马老师的行动,一个个脸红了,围拢过来。以后那个男同学又犯过几次病,不管老师在场不在场,同学们都能主动照顾。
“学生在踏着老师的脚印‘学步’呀!”马熙茹说,她是从这件事里感受到了一个教师的言行,在处于启蒙时期的幼稚的学生心灵深处的价值。
一个长相畸形的孩子转学到三十五中,马熙茹爱抚地拉着他的手,把他领到班上。学生们学着老师的样子,争着要这个新同学和自己同桌。大家主动关心他,下雨了,女同学帮他背书包,男同学把他背回家……
有一天,两个流里流气的青年闯进学校打学生,还抢走了一个学生的帽子。学生们躲开了。马熙茹正好路过,她几步上前,一把把帽子从闹事的青年手里夺回来,厉声喝道:“这里是学校,不准你们胡闹!”那两个青年气势汹汹地说:“我们认识你,你不就是马熙茹吗?等着,有你好瞧的!”说着,溜走了。学生们担心地问马老师:“他们来打你怎么办?你不怕吗?”马熙茹说:“他们干坏事,是心虚的,我们怎能让他们吓住呢?”事过不久,又有四个流氓趁学生午休闯进教室,要抢一个学生的风雨衣,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围拢过来和他们斗争,男学生冲上去抓他们,女学生把住教室门。最后,硬是把他们扭送到了公安机关。
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禾苗,马熙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地影响着学生,塑造着这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1981年夏天,马熙茹带的一个班要毕业了。大家都说“励强华考清华大学没问题。”是的,励强华是班长,不仅是全班的学习尖子,还多次在市、区数学和物理竞赛中获奖。可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他报考师范。父母亲不同意,不少人都劝他改志愿,可马熙茹理解他的心愿,因为,励强华和她说过:“老师,在你身边的六年,使我认识了教师的意义。”结果,他以新生中最高的分数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后来,又成了系里唯一享受奖学金的优秀学生,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让每棵小树都成材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那年,马熙茹接了一个初一新班。这是一些怎样的学生呀!字识得不多不说,有些人连“小九九”也不会,可打架骂人却“不甘落后”。老师让交作文,有个学生竟把姐姐写给男朋友的信交上来了。有个家长干脆把孩子拉到马熙茹的跟前说:“这孩子算没治了,送给你吧!”
就是这样的一批学生,经过马熙茹和其他老师的六年教育,有四十四人考上大学,七人考入中专,其余六人上了电大、业大,现在已有十七人入了党,十人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有三人将出国深造。
多么不容易呀!
刚接触这届学生时,马熙茹心痛极了。可是,她没有抱怨学生,而是加倍地疼爱他们,抓紧为他们“医治创伤”,做思想工作,补习文化课。两年以后,想学习、爱学习的风气浓厚起来了。马熙茹又一个个地指导,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指明道路。
陈峰,贪玩、懒散,作业总是涂抹得黑糊糊的一片,父母亲常找马老师来“告状”。马熙茹留心观察陈峰。她从陈峰迷恋打扑克、下象棋当中,渐渐发现他很善运筹。就象在尘埃下发现一棵嫩绿的小苗,马熙茹高兴极了。她就经常有意识地给陈峰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又引导他学数学。小苗儿一旦得到了阳光、雨露,长得多快呀——不长时间,陈峰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一心扑到了学习上,课余时间就在数学王国里探索。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其中数学全省第一名),考取了复旦大学,现在又在攻读硕士研究生。
聪明的李文博,初三那年就在高中数学竞赛中获奖。“出名”了,李文博有点“飘飘然”,不愿“答理”同学了,整天闷头搞自己的一套。马熙茹意识到:李文博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坎”了,能不能过好这个“坎”,对他的现在和将来都是很重要的。她和李文博作了一次长谈。她讲了许多自己年青的时候在对待成绩、荣誉和他人利益上的经验教训以后,诚恳地对李文博说:“一个人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才会不断进步。”这些话,打动了李文博的心,他感谢马老师给他下了一场“及时雨”。从此,他团结同学,在前进的道路上又迈开了新的步伐。1980年“五四”青年节,他在哈尔滨市的中学生中唯一获得了团中央授予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严理,这个当年差点被生活涌起的浪涛击倒的孩子,后来也进入了高等学府深造。考高中前,严理的母亲突然病故,活泼好动的严理一下子“蔫”了,情绪忽高忽低,学习受到了影响。马熙茹多次和严理谈心:“人的一生不会总是风平浪静,要经得起挫折和打击,你现在正处在学习阶段,耽误不得呀。”渐渐地,严理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学习劲头也上升了。谁知过了两年,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严理的父亲也病故了,家里只剩下他们姐弟三人。马熙茹闻讯后,难过地流泪了。她擦着红红的眼睛,对全班学生说:“从今以后,大家要多和严理在一起,关心他,温暖他。”马熙茹自己则常留严理用餐,和他谈心,介绍他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使他感到同学、老师就象亲人一样。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严理又一次经受住了打击,他放弃了父亲生前所在单位让他接班就业的机会,安下心来学习。以后,严理不仅考上大学,思想也迅速地成熟起来了。
一棵棵不成型的小树,现在都枝繁叶茂了。家长和学生们无不感慨地说:多亏遇到了马老师,多亏这位园丁的辛勤栽培啊!
无尽的责任
马熙茹的宿舍就在学校里,这里也成了许多学生的第二个家:哪个学生不舒服了,就到这里休息;哪个学生家长出差了,马熙茹就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对家里一时遇到困难的学生,她留吃留住……“这不是份外的事”,马熙茹说:“这是应尽的责任”。
马熙茹信多。从她身边毕业远走的学生们经常给她写信,谈思想,谈学习,谈工作,每封信她都认真地看,发现点“苗头”性的问题就立即回信。有个上大学的学生在信中流露出承担社会工作“吃亏”的想法。马熙茹回信说:做社会工作是为大家服务,是很有意义的,一个大学生不能只顾自己。当然,社会工作和学习的关系要处理好。有个学生在信中写到,他“恋爱了”,对方如何如何“漂亮”。马熙茹在回信中提出了“供参考意见”:一个人的容貌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化的,而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却是长久起作用的,在选择对象时应该考虑得全面些,远一些……马熙茹写了多少这样的信,记不清了,她说:“这也是应尽的责任。”
找马熙茹的人也多。有家长,有现在的学生,更多的是她过去的学生。每逢寒假、暑期,她的宿舍就象茶馆一样热闹。有的读了一本新书,来谈体会;有的思想上结了“疙瘩”,请马老师解开;有的大学要毕业了,去工厂还是机关,来征求老师的意见;入夜了,有些二十出头的女学生钻进马老师的被窝,悄悄地述说着“个人问题”。马熙茹的休息时间几乎都被他们占用了,然而她高兴,也情愿,她说:“年轻人需要有人引导,给他们一些指点,使他们在人生的路上迈好步子这不也是老师应尽的责任吗?”
1983年入夏的一天,马熙茹偶然在校门口遇到了八一年考入外省一所重点大学的一个学生。“没放暑假,你怎么回来了?”原来,这个学生突然患病退学了。马熙茹好心痛啊!她了解到这个学生患的病比较难治时,就连续向全国一些有名医院写信求医。北京一位医生回信,介绍他们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试试。马熙茹就和另一位老师一次又一次地陪他就诊。马熙茹知道他家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就安排他在自己身边生活和养病。经过整整一年的治疗,他终于恢复了健康。马熙茹又指导他复习功课,结果,他又考上了大学。这个学生的姐姐找到马熙茹,扑到她的怀里,哭着说:“马老师,是你救了我的弟弟啊!”马熙茹擦着她的眼泪说:“快别这样说,学生有困难,老师能不帮吗?”……
为了学生,马熙茹总感到有一种无尽的责任,“因为学生和祖国的未来紧紧相连啊!”马熙茹就是这样想着,做着,把自己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情感一点一滴地灌输给了她的学生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们成长起来了,他们理解了这位共产党员的心情,他们在沿着她的脚印走着,走得脚步“咚咚”……
(新华社5月21日电,本报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二百多位毕业生家长写信
支持子女毕业后到艰苦地方去
新华社南京5月21日电 (通讯员邵建新、李欣)“父母只生儿女身,是党和人民培育他成人。我们坚决支持孩子到边疆去工作,为祖国和人民做更多的贡献。”河南省宝丰县农民张文成、郭秀英夫妇最近给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领导写信,请求将他们即将毕业的儿子分配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个多月来,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陆续收到了二百三十九名应届毕业生家长的来信,信中都表达了同张文成、郭秀英相同的心愿。
这些家长中有普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有领导干部,其中相当部分居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一位叫宋焕章的基层干部在信中说:“请院领导告诉孩子,他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当我们出来参加革命工作的时候,没有讲过价钱,如今他也是共产党员了,党和人民需要他到哪里去,就应到哪里去,这也是我们的心愿。”
一位叫张永林的农民这样写道:“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就不会有俺的小家,政府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俺们没有什么报答,只能教育孩子服从需要,为人民多作贡献。”
一封接一封的来信,在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已有三百零九名应届毕业生向组织提出书面要求,请求把他们分配到前线、边疆,决心哪里艰苦哪安家,脚踏实地干四化。
这个学院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说,毕业分配前,这么多家长从四面八方写来这么多感人肺腑的信件,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它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党风、社会风气的确有了很大好转。


第3版()
专栏:

宁夏海原县畜牧兽医站副站长员学文是宁夏农学院1982年毕业生。他经常深入山村,为牲畜改良和畜病防治作出了贡献。
新华社记者 陈思禹摄


第3版()
专栏:编余短论

家长的考验关头
叶伴
毕业分配,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是考验关头;其实,对于毕业生的家长来说,何尝不是一个考验?儿女们听父母的话,是中国许多家庭的传统美德。在毕业分配的关头,父母的意见,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几年,每逢毕业分配,都有许多青年人站出来听从祖国挑选,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在他们的身后,往往有家长的鼓励和支持。但每年也有少数毕业生不服从分配,不去报到,在他们的背后,往往也有家长的指使和怂恿。至于在毕业分配中找关系、走后门,更非家长之力莫能为。
做父母的,没有不爱子女的,但爱的方法有不同,效果有好坏。真爱子女,就该顺应时代潮流,鼓励孩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把孩子锁在身边,为他们经营一个安乐窝,实质是害了子女。今年的毕业生分配工作刚开始,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就有二百多位毕业生家长写信支持子女毕业后到边疆去,到艰苦地方去,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随着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这样的好消息,一定会越来越多。


第3版()
专栏:

我国第一艘海上代医院船通过技术鉴定
本报讯 最近,我国第一艘海上代医院船,经过严格的技术鉴定,从海上安全归来。通过十三次试航试诊,证明我海军南海舰队这艘船能完成中近海医疗救治任务。船上设有伤员分类场、手术室、X光室、检验室、药房等,可收容一百三十名伤病员。 (杨礼清)


第3版()
专栏:

“一代词宗”夏承焘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一代词宗”,缀有这四个大字的一面红旗,覆盖在我国著名词学家夏承焘教授遗体之上。红旗敬献者这一高度评价,正是学术界对教育家夏承焘先生的公论。
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大学教授夏承焘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夏承焘先生1986年5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七岁。
鲜花环绕着夏承焘先生的遗体。礼堂正中悬挂着夏承焘先生的遗像。“千门桃李绛帐重茵传绝学,一代宗师春风词笔满中华”,这巨幅挽联垂于礼堂前方两侧。四周陈放着的花圈,分别是习仲勋、乔石、胡乔木、邓力群、张劲夫、张爱萍、赵朴初、叶圣陶等同志,以及中央国家机关一些部委、杭州大学和文化界、学术界人士送的。
哀乐声中,周谷城、杨静仁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首都文化、学术界知名人士,杭州大学师生代表等向夏承焘先生遗体默哀致敬,并向他的夫人吴无闻及其亲属表示慰问。
夏承焘先生字瞿禅,晚号瞿髯,1900年生,浙江温州人。1918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解放前历任杭州之江文理学院、浙江大学教授。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员;《文学研究》杂志编委、《词学》杂志主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他曾任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被誉为“词学宗师”的夏承焘先生,三十岁前后专攻词学,弘博精深,对我国词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他一面继承历代词学之长,一面对传统词学作了多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体、词乐、词律和词史,大大扩展了词学研究的领域,为词学走向科学化、系统化与理论化的轨道作出了突出贡献。
凝聚着夏承焘先生毕生心血的近千万字著作中,有已出版的词学专著近三十种,未结集论文百余篇,待整理出版的著作尚有多种。其中《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都是有词学以来少有的巨著。他还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代表作为《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诗集》,并写了独具特色的《天风阁学词日记》。夏承焘先生的学术成就,也得到国际上高度评价。
从教六十多年来,夏先生善于奖掖人才,扶植后进。桃李门墙,济济多士。然而他“但开风气不为师”,从不以师道自居。出于夏氏门下的,都深受其赐而又不为所限,有的在学术上得以独立发展。夏先生是一位全心全意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导师,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外国学者慕名远道前来向他求教的,络绎不绝。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
夏承焘先生热爱祖国,毕生追求进步。抗战时期,他创作了不少救亡诗词,编选两宋爱国词为《宋词系》,以激发民族正气。抗战胜利后,他一面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面参加民主运动。解放后,他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词学,创作了大量诗词歌颂新社会、新生活。十年动乱中,夏先生关注着国家民族命运,不废学术上的执著追求,体现了高尚的风貌。
四百多位各界人士今天向夏承焘先生遗体告别。近六十幅挽联悬挂于礼堂大门周围,表达了人们对于著名学者夏承焘教授的仰慕与悼念之情。(附图片)
夏承焘同志遗像


第3版()
专栏:体育

第二届海鸥杯女排赛大赛前的秘密
本报沈阳5月21日电 第二届海鸥杯国际女排赛开赛在即,四支参赛队伍今天已全部抵达沈阳。她们都抓紧赛前时间全力以赴地进行准备。但四个队做法各异,引起了记者们的极大兴趣。
远道而来的古巴队,经过一系列调整比赛后,率先抵达沈阳,开赛前她们每天都要进行两次训练。古巴队为显示自己出众的弹跳,训练时将球网升高,进行扣球拦网训练。中国女排的一位教练在其训练后测量网高,竟达二米四六,比男网还高三厘米。古巴队中最引人注目的路易斯略显发胖,但其扣球依然雄风不减,十号冈萨雷斯、九号卡波特等老队员竞技状态都显得很好。她们在训练中注重进攻,以扣球和跑动进攻为主,很少练接发球和防守。
苏联队是第三支到沈阳的队伍。到沈阳的当晚,该队即投入训练。训练中最引人注目的队员是身高一米九二、年仅十九岁的萨尔采维奇·尤莉雅·亚历山大罗夫娜。她身高臂长,弹跳好,左手扣球,在二号位、四号位都多次扣出超手球。
日本队今晚才到沈阳。该队这次调整较大,其中五名新队员颇为引人注目。日本队教练大泽真说,经过调整的日本队水平有所降低。
中国队目前分成两个组,主力阵容这个组正全力以赴为比赛进行认真训练。年轻选手组成的另一组主要把这次比赛作为一个练兵机会。
(吴骅 江正茂)


第3版()
专栏:体育

邓若曾教练赛前谈兵
中国女排有三大差距,实力受到影响
在第二届海鸥杯国际女排邀请赛开幕前夕,中国女排教练邓若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邓若曾教练说:中国队自去年世界杯女排赛后就下决心培养新生力量,组织新队员出访欧洲,增加比赛经验,以防青黄不接。
这次比赛,中国队四名新手是否上场还未确定,但我们尽可能让她们多锻炼。我们的目标是今年的世界锦标赛。
邓若曾教练还说,中国女排现在不是处于鼎盛时期,与1981年相比,有三方面差距:一是年龄差距,大小队员年龄相差七八岁;二是思想上的差距,新队员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三是技战术上的差距,明显不及老队员。这次比赛由于主攻手郎平和二传手杨锡兰因伤病缺席,我们让姜英或侯玉珠顶替郎平,苏惠娟担任二传。因此对中国队实力来说是会有影响的。
邓若曾最后说,我们这次参赛方针是锻炼队伍,打出风格水平,增进友谊。
(吴骅 江正茂)


第3版()
专栏:体育

中国队在国际射击赛中获胜
据新华社东京5月21日电 (记者姚力)中日国际射击比赛今天在日本埼玉县朝霞市结束。中国队夺得全部十四个项目比赛的二十八枚金牌中的二十二枚,日本队获得六枚。
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还获得十一枚银牌和八枚铜牌,并打破三项中国纪录、平一项世界纪录。今天进行的最后一个项目是男子标准手枪比赛,中国队夺得冠军。中国选手冷树彬、张晓东和李钟琪分获个人前三名。
据新华社东京5月20日电 (记者姚力)中国射击队今天在日本埼玉县朝霞市进行的中日国际射击比赛第四天较量中平分秋色,各获两枚金牌。至此,中国队金牌累计已达二十枚,日本队获六枚。
今天进行了男子标准步枪三乘二十和男子手枪慢加速射两项比赛,中国队夺得这两个项目的团体冠军。


第3版()
专栏:体育

中国男排在法国国际排球赛中胜世界劲旅巴西队
据新华社巴黎5月20日电 法国国际男子排球邀请赛今晚在巴黎顾拜旦体育馆拉开战幕。中国男子排球队首战世界劲旅巴西队,以3∶○告捷。
这是中国男排经过去年再次调整阵容后,首次在重要的国际比赛中亮相。全队平均年龄二十三岁,平均身高一米九三,除三号队员张仁江外,其他都是年轻选手。巴西队是1982年世界男排锦标赛亚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二名。在今晚的比赛中,中国队不畏强手,打得颇有士气。全场比赛,中国队失误较少,防守好,仅拦网就得了十六分。
中国队是在访问了南斯拉夫(四战四胜)和意大利(四战三胜一负)后于19日抵达巴黎的。


第3版()
专栏:体育

红魔队在最后一场热身赛中失利
本报布鲁塞尔5月20日专电 记者林军报道:比利时国家足球队——红魔队,昨晚在布鲁塞尔海泽尔体育场同南斯拉夫足球队进行的友谊比赛中,以一比三败北。这是红魔队在进军墨西哥之前的第二场,也是最后一场热身赛。
在昨晚的比赛中,南斯拉夫队在技术上明显高出一筹,传带和过人的技术都很好,紧逼盯人防守严密。南斯拉夫队的三个球都是在上半场进的。第一个是在七分钟时,斯科罗接到同伴从左边传来的球,于禁区内头顶入网,首先立功。第二个是在二十二分钟时,斯拉卡恩在禁区内踢一地滚球破门,再下一城。第三个是在三十五分钟时,红魔队防守犯规,弗尤维克罚点球又得一分。
下半场红魔队的攻势加强,到十四分钟时,在南斯拉夫队门前的混战中,由前锋克拉森踢进一球。随后,红魔队又多次发动进攻,由于南斯拉夫队密集防守,盯人很紧,常常没等起脚,便把球丢了。还有几次是想两边沉底传中,但是由于配合欠佳,头球不是顶高了,就是顶偏了,终未能再有建树。
红魔队刚从瑞士的山区欧罗纳兹训练归来。在那里,队员们住在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地方,每天出发攀登白雪皑皑的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峰,此外,还进行足球、跑步、打网球等训练,以适应高原气候。红魔队将于21日开赴墨西哥。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农家儿女早受教 唱罢儿歌又识字 邕宁千方百计
淤泥煤灰终变宝 制成砖瓦还造田 南通一举两得
《广西日报》邕宁县农村入幼儿园、幼儿班学习的幼儿已达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多人,占全县农村学前幼儿总数的87.4%
《新华日报》江苏省南通县利用长江下游淤泥、开河积土和发电厂煤灰制砖瓦,年产九亿多块,还平整出耕地近万亩
《宁夏日报》南部偏僻山区彭阳县的一批农村青年办起二十二所个人小学,方便了儿童上学
《河北日报》永年县城关镇五十二名离退休教师,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天津日报》市工商银行成立科技开发信贷部,为科技事业筹集发放专项资金
《重庆日报》20日凌晨,重庆市十三个区县遭到狂风、暴雨、冰雹袭击,造成重大灾害
《湖南日报》永兴县太和乡女村民侯满秀开展义务文化扫盲活动,使本村一百六十人脱盲
《湖北日报》武汉市工商银行积极协助武钢清理拖欠贷款,使武钢成为全国冶金行业第一家没有外债的大型企业
《大众日报》山东莒南县农民从事石雕、草编、柳编等出口创汇产品生产,每年为国家创汇一千多万元
《大连日报》市机械局等十个单位分别由领导带队奔赴农村,对六十八个贫困村实行对口支援
《中国机械报》我国已有十六家企业生产彩色照相扩印设备
《贵州日报》贵州从今年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总数中拨出30%用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县的教育
《甘肃日报》临泽牛场将准备修建的场区砖围墙改为栽植沙枣树墙代替,节省投资三十万元
《山西日报》沁县物价部门举办违价商品实物展览,展出了擅自提价、非法经销的三十一种商品
《四川日报》全省六百万农民从事第三产业,90%以上的从事交通运输、商业、饮食等传统行业
《吉林日报》通化市供销社系统与省内外五百三十多个单位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联系,扩大了销售渠道
《江西日报》江西省确定今年在四十个老区县定向招收大学生九百名、中专生二千二百七十名
《云南日报》云南砖瓦厂到今年4月止同“老、少、边、穷”地区的三十多个县、乡、村合资兴办砖瓦厂
《陕西日报》韩城市办起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参加听讲的家长达一万三千人次
《长江日报》武汉市二七街党委聘请一批作风正派的居委会干部和街办企业职工代表,担任党风监督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