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奇迹是怎样出现的
——记宋鸿钊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征服绒癌的事迹
本报记者 缪宜琴
5月15日,我国妇产科专家宋鸿钊代表协和医院,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授予他们的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八年前,也是宋鸿钊,代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了全国科学大会授予的奖状。
他们是受之无愧的。因为他们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根治绒癌的重大医学科研成果,并作了大量的普及推广工作。已经有许多、而且还将有更多的妇女,因为他们的工作,战胜死亡,获得幸福。
面对名人的论断
绒癌是一种恶性妇科肿瘤,绝大多数继发于葡萄胎、流产和正常分娩以后。一旦发病,病情凶险,很快向全身转移,病人常常在半年内死亡。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把此病判定为“不治之症”。国外有位著名的病理学家甚至断言:“凡得绒癌没有能活的,凡是活下来的就不是绒癌。”
在这些论断面前,宋鸿钊也曾认为自己“爱莫能助”不敢尝试治疗。可是,病人来一个死一个,和他共事多年的一位妇产科大夫,也因此被夺去了生命。作为一个医生,眼睁睁看着病人在面前死去,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呢?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开始反问自己:你说你“爱莫能助”,你“爱”了“助”了吗?你尽到了一个人民医生的责任了吗?他再也坐不住了。那是1958年,他和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同事们,在我国杰出的医学科学家林巧稚教授探索的基础上,开始正式研究治疗绒癌。
他们试用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并按通常采用的小剂量、长疗程的办法下药,可一个疗程还没有结束,病人就死去了。显然,按照常规是征服不了绒癌的。他们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对病人尸体作了解剖,发现病人体内肿瘤细胞大片坏死,这说明所用药物对癌细胞确有杀伤作用。可是药物在临床上为什么看不到作用呢?他们进一步作了分析:这可能是由于绒癌病情发展快,而用药量小、间隔长,药物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的缘故。于是,他们逐步加大用药量,以争取药力作用快于病情的发展。果然,当药量增加了一倍,用药时间缩短到一半时,奇迹出现了:协和医院有史以来的第一名绒癌肺转移病人被治好出院了。
失败孕育了成功,成功的事物,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剂量加大了,疗效提高了,但药物的副作用也随之增大。一名病人因严重的毒性作用死了,另一名则危在旦夕。情况十分紧急,他们沉着应战,一面分析那位病人死亡的原因;一面全力抢救另一名垂危的病人。医生、护士守候在病人床边,整整九个日夜,病人转危为安了,肿瘤也奇迹般地消失了。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他们终于掌握了药物毒性作用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规律,找到了一些防治的办法。
他们总结了大剂量用药取得成功的经验,认识到这不是偶然的,是因为大剂量用药的方法,符合绒癌发病快、病情急的特点和病人年轻、原来身体健康、能耐受大剂量用药的特定条件。以后,在大剂量用药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另外几种比较有效的药物。治愈率由原来的10%左右,提高到60%左右。绒癌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
“绝症”不绝
消息不胫而走。一些在外地治疗无效,癌细胞已在全身广泛转移的晚期病人也被送到协和医院。好心的人劝宋鸿钊:“这种病到了晚期就是要死的,不要白费心思了。”宋鸿钊也想:这样的病人,不治而死,自己没有责任。治不好死了,就有一定的责任。他真想横下一条心:让家属带着病人回去。
他步履蹒跚,走进病房。病床上,年轻的病人昏迷不醒;床边,她的丈夫嘤嘤啜泣;两岁左右的孩子死劲地摇着病人:“妈妈抱抱,妈妈抱抱”;两鬓斑白的老人,“扑通”一声,跪在了宋鸿钊的膝下:“宋大夫,救救她,救救她吧!”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宋鸿钊还能想什么呢?他唯一的念头就是:可恶的晚期绒癌,把不幸带给了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在这样的病人面前,你还考虑个人得失,你不怕沾污了一个“人民医生”的光荣称号吗?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千斤。急忙俯身扶起老人:“您不要着急,我们尽量想办法。”
对绒癌晚期病人的研究治疗就这样开始了。大量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过去治疗晚期绒癌效果所以不好,是由于癌细胞在病人全身广泛转移后,很多脏器受到癌细胞侵犯,单纯用一种药物,从一个途径治疗,因药物分布到各个脏器有先有后,有多有少,最后受药或受药量不够的癌细胞就很难被杀灭。于是,他们开始采用多种药物,多种途径,在多个部位给药的办法。这样,每一个转移瘤都受到足够的药量,果然取得了成功。一些过去认为绝对无治愈希望的晚期病人,从死亡的边缘上被抢救了过来。一位癌细胞已转移到肺、脑、肝及双侧卵巢等八个脏器的病人也被治好出院,现在,在农村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从1958年到1982年(1982年以后的病人,因未满五年,故未计入),他们共治疗绒癌病人一千三百多例,治愈率由过去的1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80%左右。其中近百名是癌细胞在全身广泛转移的晚期病人。治愈出院的病人百分之百存活五年以上,10%的病人超过二十年,经过反复探查都没有发现有复发或残余癌细胞迹象。绒癌这一被全世界妇女诅咒的“不治之症”,终于变成“可治之症”!
宋鸿钊等人为此而撰写的近五十篇关于绒癌研究的论文,先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文章以资料确凿、论据可靠、有说服力,深得同行赞许。他们编著的三十多万字的《绒癌的诊断和治疗》专著,一版再版,1982年被全国出版者协会授予优秀科技作品奖。
宋鸿钊总结这一时期的经验说:“只有没有被认识、没有掌握其规律的疾病,没有绝对不能治的疾病。心怀病人,不断探索,总可以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其他肿瘤的研究,也是这样。”
医学是为人类的幸福而存在的
凡是绒癌病人,都先切除子宫,再用药物治疗,这是国内外医学的常规。可是,许多还没有孩子的青年妇女要求保留生育机能。宋鸿钊邀请专家们来讨论。有的说:“活下来已不容易了,要想让长过恶性肿瘤的子宫生孩子,国际上也没有先例啊!”有的说:“保留下来的子宫能否受孕?会不会增加复发机会?如果不能受孕,却多了复发机会,岂不是得不偿失?”还有的说:“即便能够受孕,生下来的孩子也难免畸形。”从1943年就从事妇产科医疗工作的宋鸿钊,当然懂得这些“道理”。但有两件事情,使他难以忘怀:一位因绒癌切除子宫的年轻妇女,被丈夫赶出了家门,都快精神失常了,幸亏宋鸿钊等人多方开导,才另外组织了家庭;另一位妇女,也因切除子宫,不能生育,遭到丈夫的百般虐待,屡欲自杀。宋鸿钊想:这些妇女虽然获得了生命,却失去了幸福。作为一个医生,不单纯是让病人活下来,还要让病人活得幸福。医学的常规固然要重视,但医学是为病人的幸福而存在的,不是为常规而存在的。
一场新的攻坚战又开始了。他和同事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了大量的探索,观察了部分病人保留下来的卵巢功能,发现用药时,卵巢停止排卵;停药后,即恢复排卵;继而又在一部分不需要保留子宫的病人中,先用药治疗,再切除子宫,发现子宫内的肿瘤消失了,子宫也都恢复正常。这说明保留子宫怀孕是有可能的。这样,他们对于坚决要求保留子宫的妇女,不切除子宫,在治好以后,多服几个疗程的药,并定期复查。又一个奇迹出现了:一位病人出院十一个月,生下了一个六斤半重的男孩;五年以后,又足月分娩一女孩。男孩现在已经二十二岁了。到目前为止,共有三百多名妇女保留了子宫,其中80%都生育了子女。所生子女身体状况及智力发育都正常,有十多个孩子年龄都已二十岁以上。有的进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被选派出国学习。最近,对一百多名病人所生孩子进行了细胞染色体的检查,未发现在遗传学上有任何异常,说明这些孩子将来也不会比一般人容易发生肿瘤。同时,至今也未发现因保留子宫而绒癌复发的。这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史上,又增加了新的篇章。
普救众生 造福人类
绒癌可以根治了,可外地许多病人经长途颠簸,辗转来京,常常失去抢救良机。宋鸿钊和同事们考虑,应该让更多的医生掌握绒癌发生、发展和治疗的规律,才能挽救更多的病人。从1972年开始,他们在协和医院举办绒癌治疗培训班。每年二期,每期半年,到目前为止,先后举办了三十期,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三百多名医师。即使这样,远道来京求治的病人仍然很多。于是,宋鸿钊以花甲之年,从1978年开始,南下贵阳,北上吉林,先后去二十六个大、中城市举办治疗绒癌培训班。这种就地培训的办法,费用少,参加的人数多,除讲课外,还可利用课间诊视病人,为当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深受欢迎。
通过大量的普及推广工作,目前,全国较大的医院已都能开展绒癌的诊断和治疗。据广州肿瘤医院、辽宁肿瘤医院、江西妇产保健医院等二十六个医院统计,共治疗三千六百多人,治愈率一般在60%左右,有的达到了80%。其中二百多名保留子宫的妇女生育了孩子。
宋鸿钊等人根治绒癌的消息传到海外,有人怀疑,有人信服,更多的人想交流交流。从1978年以来,宋鸿钊多次赴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交流经验或讲学。他还被美国癌症协会聘请为名誉会员。1982年他参加在肯尼亚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即绒癌)会议,被选为执行委员。他在这次会议上的两篇关于绒癌研究的论文报告,被美国《实验医学和生物学进展》杂志全文刊用。他们的理论探讨所得,能说明绒癌病变发展过程和反映预后的“绒癌临床分期”科研成果,在国际会议上获得了高度评价。1986年4月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上,宋鸿钊做了题为《二十五年治疗绒癌的经验》的学术报告。报告以后,应邀参加会议的一位国际绒癌权威上台宣布:他原定要讲绒癌的化学治疗,现在不讲了,换个题目。会后,他对宋鸿钊说:“你们的方法比我们好,我还讲什么呢!”
现在,宋鸿钊虽已年逾古稀,却还在继续寻找更新、更好的绒癌治疗方法,同时他还准备运用治疗绒癌的经验,去研究解决其它妇科恶性肿瘤。(附图片)
宋鸿钊(左二)和他领导的绒癌研究小组的同志们。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把文化发展战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闭幕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赵兰英、人民日报记者肖关根报道:为时五天的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5月14日闭幕。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朱厚泽评价这次会议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迈出了新步子,指出文化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种讨论还需要持久地开展下去。
这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次关于文化发展的大型研讨活动。应邀出席会议的有京沪两地的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以及从事文化领导工作的同志,共三百多人。
为使上海的文化发展战略建立在科学的定量依据上,为会议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上海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上海四百多名专家走向社会,对文化问题作了大量调查,撰写了一百多篇论文和调查报告,拟定了一份《关于制定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草案)。这份草案设想,上海要在九十年代初形成现代文明的、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充满生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为一体的文化环境;层次不同、布局合理、形式多样的文化设施网络;高质量的、门类齐全的精神产品生产系统;宏大的、高水平的、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文化队伍;有利于文化交流的气氛。
与会者从理论的高度和现实的基础对上海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意见。中国文联副主席夏衍说,制定上海文化发展战略必须认清市情和国情,规划才能订得切实,可行性大。光明日报社的杨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包遵信等认为,上海在文化发展上要重视对外文化交流,发扬善于吸收世界文化的优势。《历史研究》杂志的庞朴提出,上海在文化上应该成为我国向内向外两个扇面辐射的枢纽,即在广泛吸收国外一切优秀科学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大力宣扬祖国的一切优秀科学文化成果;在向内地无私传播一切优秀科学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虚心学习内地各民族的一切优秀科学文化成果。与会者还提出了许多实施这个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还有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上海市市长江泽民、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以及钱昌照、苏步青、姜椿芳等。


第3版()
专栏:

我国研制成功高能档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新华社南京五月十五日电 (通讯员丁小宁)我国第一台高能档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日前在南京通过鉴定。专家们认为,这项成果标志我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先进放疗设备。过去,我国仅有少量的进口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治疗需要。由南京大学、南京第一医疗器械厂、南京长江机器厂、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工学院、江苏省肿瘤研究所、南京电子管厂等单位联合攻关、研制成功的这台加速器,设有两档X线能量、七档电子线能量,能适应不同深部肿瘤的治疗需要。
今年二月以来,经过对三十一例肿瘤患者治疗,近期疗效显著。沭阳县一位农民患食管癌,无法进食。治疗两个月后,病变基本消失,现在已能正常吃饭。经临床验证和专家鉴定,这台国产高能档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性能优良,剂量和能量均匀、稳定,安全可靠。


第3版()
专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成绩卓著
本报讯 最近,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写信给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表扬他们在支援国防建设和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测绘学院建院四十年来,在完成军事测绘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帮助地方有关部门做好测绘保障工作。
——培养的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在内的一万三千五百八十八名测绘技术干部,相继参加了发射我国每一颗人造卫星和火箭、导弹,长江确切长度和源头的调查,建造黄河大桥,开发胜利油田和三门峡,珠穆朗玛峰高程数字的测量,北京人民大会堂、地铁等大型工程的勘测,铁路公路修筑,地震预测预报等测绘保障工作。
——召开了十三次学术报告会,先后提出八百多篇论文,其中有十篇论文参加了国际专业会议的学术交流,另有四篇论文获得了国际上有关专家的好评,为作好国防建设和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测绘保障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完成了近百项科研成果,其中有二十多个项目先后受到了全国、总参和有关部门的奖励。特别是研制的“光学仪器缓蚀剂”,已用于精密光学仪器防霉、防雾、防锈,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奖;研究的“地图投影变换软件系统”,已用于气象雷达定位测量和其它部门,其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地形图自动刻绘软件系统”,已用于部队和地方的有关部门,它能使手工绘制地图实现自动化,提高工效几十倍;研究的“常用地图投影通用程序”,已用于教学、生产、科研等部门的快速计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聂荣臻勉励测绘学院的全体人员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在为军队与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和支援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中作出新贡献!(王友齐)


第3版()
专栏:

“征集文物展览”在京开幕
本报讯 “征集文物展览”5月15日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开幕。展出的三百多件文物,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从多年来收购和接受私人捐赠的五千多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其中不少文物是孙照、章乃器两先生的家属及其他人士所捐赠。如元代倪瓒《水竹居图轴》、明代徐有贞《桃花书屋图轴》、周臣《沧浪亭图卷》、文征明《真赏斋图卷》为孙照先生家属捐赠;新石器时代的青玉回纹环、商代人面夔龙纹铜弓形器等为章乃器先生家属捐赠。(余章瑞)


第3版()
专栏:

第二届全国林业好新闻评选揭晓
据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第二届全国林业好新闻评选于5月12日揭晓,八十八家中央和省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的二百零一篇作品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的二十九篇,二等奖的一百七十二篇。
这二百零一篇获奖作品,是评选委员会从中央和省级一百一十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推荐的六百三十篇作品中认真评选出来的。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比较准确及时地报道了林业改革和种树种草绿化祖国的新经验、新事物、新人物。《“野人”张侯拉轶事》、《好啊,速生丰产林》等作品,受到评委会的一致好评。


第3版()
专栏:

汉字印刷文件可直接贮于电脑
据新华社哈尔滨5月16日电 一种能大量处理和贮存汉字文件的微电脑系统——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昨天在哈尔滨通过航天工业部部级鉴定。这个被称作“为汉字文件保存开辟新途径”的系统,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的。它目前能识别一种印刷体文字,识别率达95%,一次可自动输入三十页文件。


第3版()
专栏:体育

东亚网球团体赛决出两强
中国一队与南朝鲜队争金杯
本报武汉5月16日电 记者刘小明报道:东亚网联男子网球团体赛半决赛,从今天上午十点一直打到晚上八点钟才结束,中国队和南朝鲜队分别以2∶1的相同比分战胜了中国二队和日本队,取得了决赛资格。这两个队将于18日下午争夺本次比赛的桂冠。
近几年,中国队与南朝鲜队在亚运会、亚洲加法尔杯赛以及戴维斯杯东方区预赛中,有过几次交手,双方互有胜负,南朝鲜选手稍占优势。中国一队主力队员刘树华说:我们同南朝鲜队有一拚。这场比赛是双方在今年秋季参加重大国际比赛前的最后一次较量,我们要力争打出风格和水平。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网球协会主席吕正操和国际网球联合会发展部部长,今天都抵达武汉观看比赛。


第3版()
专栏:体育

为发展亚洲网球尽力
——访东亚网联主席胡法光先生
本报记者 刘小明
第二届东亚网联男子网球团体赛正在我国武汉举行,比赛期间,记者采访了东亚网联主席来自香港的胡法光先生,请他谈谈成立东亚网联的宗旨和活动情况。
成立东亚网联很有必要
胡法光说:“七十年代,我担任亚洲网联主席时,看到世界网球运动发展非常快,就想,我们亚洲网球运动也不能落后。可是亚洲那么大,东亚与西亚相距又那么远,组织一次竞赛很不容易。看来,除亚洲网联外,有必要成立地区性的网球运动组织,这是互相加强联系、切磋技艺的好办法。1982年,来自中国、香港、日本、南朝鲜、中国台北、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香港开会,一致同意成立东亚网联。在那次会上,我当选为主席。”
重点提高青少年选手水平
东亚网联的宗旨是促进东亚各国和地区网球运动的发展,特别把重点放在提高青少年网球水平上。东亚网联组织的第一个活动是教练员训练班,后来又在每年的4月举行东亚地区青少年各个年龄组的网球比赛,让小选手们多见世面。举办两年后,效果不错,于是在秋季又增加了一次青少年网球系列赛,共设有六站。
在成年选手方面组织了男子团体赛,以弥补戴维斯杯赛互相交流少的不足。去年,第一届东亚网联男子网球团体赛在香港举行,中国男队夺得了冠军。今年是第二届,今后准备年年办下去,明年的比赛初步定在印度尼西亚或南朝鲜举行。此外,东亚网联还举行城市元老赛。
愿中国网球早日腾飞
在谈到怎样尽快提高内地网球水平时,胡法光说,近年来,内地各城市培养了一批技术不错的网球运动员。在亚洲,中国队水平与日本、南朝鲜队差不多,应该排在前四名之内。但是总的来说,国内的网球开展还不普及,希望今后加强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多建一些网球场地,多参加国际比赛。同时希望中国运动员在大赛中早日取得突破,获得好成绩。


第3版()
专栏:体育

全国女子体操赛
湖南队荣登冠军宝座 老牌劲旅广西队落第
据新华社长沙5月13日电 (记者毕靖、邹云)五次荣获全国冠军称号的广西女子体操队今天在这里举行的全国女子体操赛团体赛中,因主力队员受伤,被挤出前六名。这是该队自1972年来首次在全国比赛中落第。
湖南队以强劲的实力登上冠军宝座。这个队的马英获得个人全能冠军。
曾荣获去年青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的湖南队阵容整齐,后备力量较为充足。
浙江队在这次团体规定动作比赛后名列第三,但在两轮自选动作比赛中发挥较好,最后夺得亚军。
获得团体第三至第六名的是北京、广东、云南和吉林队。
获个人全能第二至第六名的是许叶梅(广西)、俞枫(广东)、王晓燕(吉林)、王晓荣(北京)和白鹭(江苏)。
据新华社长沙5月14日电 湖南选手今晚在全国女子体操赛的单项比赛中,又获得三枚金牌。其中,个人全能冠军获得者马英又夺得自由体操和跳马的第一名,陈翠婷获得高低杠冠军。贵州队的吴仁英夺走平衡木金牌。


第3版()
专栏:体育知识

网球——球类项目的老大哥 奥林匹克的新客人
在球类项目中,网球的年龄恐怕是数一数二的。早在欧洲中世纪(十三世纪时),网球就在英、法等国的宫廷中开展,不过,那时的网球与现在不大一样,最大的差别是没有使用球拍。现代网球运动开始流行是在十九世纪初,从欧洲传到美洲、亚洲。目前,网球已成为欧美国家最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国际上各种各样大奖赛、系列赛几乎一年到头不断。
英文中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网球,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网球形象地比喻为在地上打的大乒乓球。网球传入我国到现在已经一百年了,它是最早介绍到我国的几个西方体育项目之一。一九一○年旧中国第一届运动会,网球就是正式比赛项目。这种运动对场地器材等条件的要求比其它小球项目要高。现在,网球在我国开展还很不普及,参加这项运动的人远远少于欧美国家。
网球运动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它以前一直未成为奥林匹克比赛的正式项目,直到最近,国际奥委会才决定增加网球和乒乓球为一九八八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这对于网球在世界各地的进一步开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肖敏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病院融融来春风 白衣映红心 贵州省人民医院便民措施有十项
  农舍青青添柳色 戈壁见绿洲 嘉峪关断山口村户均植树四千株
《贵州日报》省人民医院开设星期天门诊,增设专科专家门诊,实行急诊病人不必先交费即可治疗等十项措施,解决看病难
《甘肃日报》嘉峪关市断山口村农民从几里路外拉土植树五年,户均有树四千多株,使不毛之地的戈壁滩出现绿洲
《科学报》全球性气候变暖将要到来,中国科学院加紧研究对策
《重庆日报》江北机械厂用一千三百多台国内一流离心机武装全国五百多家小氮肥厂,使其产品普遍升为一级、特等品
《山西日报》两个村联办的山西沁源钢铁厂建成投产不举行剪彩仪式,请内行改进生产操作省了万元开支
《湖南日报》沅江县农民今年新添置农业机械七千多台
《沈阳日报》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七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大中型企业逐项落实企业自主权
《湖北日报》公安县各级党政机关到4月底止,受理的七百二十四件请示报告,都在十天内处理或回复
《大连日报》甘井子区上沟村投资万余元创办一所经营管理专业学校,一百三十四名本村农民已进校学习
《云南日报》全省在小龙潭露天煤矿周围建起三十多个企业就地将褐煤转化为电力、化工、建材、轻工等产品
《江西日报》吉安县农村出现五十九个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
《吉林日报》洮安县养羊五百只以上的专业户已经发展到一千三百多个
《中国环境报》新疆甘草资源破坏严重亟待保护
《陕西日报》延安革命纪念馆干部贺树才非法经商,从中牟利二万多元,被依法逮捕
《中国教育报》成都科技大学一千多名应届毕业生纷纷表示服从国家分配
《辽宁日报》鞍山市两所小学六百名学生食用霉面包中毒,经抢救全部康复。主要责任者关俊山已被逮捕
《深圳特区报》深圳幼儿园购置十六台电脑,对大中班幼儿施行电脑教学
《中国商业报》由郑州粮食学院和河南省粮科所共同研制的我国第一条馒头生产线研制成功
《广州日报》全市中药配药成方率稳定在97%以上,基本解决多年的抓药难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