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眼睛睁着,睁着……
王怀让
河南省浚县,有一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大伾山。这座山上,传说中居住过许多神仙。今天,大伾山又出了两位神仙的新传说。一位是大伾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胡玉德,一位是浚县文化馆的民间艺术家张希和。
五年以前,胡玉德和张希和在大伾山上勾起了手指头。胡玉德说:“不把大伾山的文物修缮保管好,我死不瞑目!”张希和说:“不把浚县的‘泥咕咕’弄出个名堂来,我死不瞑目!”五次寒来,五度暑往,一个是山上山下,奔走呼号;一个是乡里乡亲,八方求教。五年过去了,胡玉德把大伾山的一百多间寺庙亭台修葺一新,三百余处石雕题记保存完好;张希和呢,得了个“泥猴张”的美称,用大伾山下的胶泥捏泥猴,把泥猴捏到了大洋彼岸。
两位果然有点神。神在何处?我看就在那四个字:死不瞑目!
壮志未酬,死不甘心,这是一种精神状态。《三国志·孙坚传》载:“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不达目的,连死了也不闭上眼睛,这种精神状态怎能不感动上帝?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也是靠壮志、理想、韧战而唤起民众的。《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在诀别时这样唱道:“娘呵,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洪湖旁,将儿的坟墓向东方,让儿常听洪湖浪,常见家乡红太阳。……儿要听红军凯旋归,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她准备赴死,但死了也不闭眼。焦裕禄积劳成疾,在郑州住院,临终时对前来探望他的兰考县委的同志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抱憾离去,却不肯合上双目。正是这种不实现理想“死不瞑目”的决心和气概,生前鞭策自己,死后又激励着战友去前仆后继。他们似乎还睁着眼睛在看着后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那些已故的共产党人没有闭上的眼睛,到了今天,却看到了某些活着的同志把眼睛闭上了。这些人的精神状态大抵有三种类型——
闭目养神:意志衰退,无精打采,一杯浓茶泡日月,一支香烟燃时光,无论多么强劲的改革的春风,都不能把他们那耷拉着的眼皮吹开一条细缝。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理睬任何需要解决的问题,耍圆滑,充好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论多么肮脏的丑事从他的面前掠过,他都装着没有看见。
两只眼睛全闭着:好事,他都看不见,不敢褒扬先进,树立正气;坏事,他也看不见,不敢批判邪恶,打击歪风;更有甚者,见难而不思解,见死而不去救。
一种是死不瞑目,一种是活而闭眼,两种面目形象,两种精神状态,两相对比,反差何等强烈!
末了,且模仿一首很有名的诗,诌成四句:有的人活着,他的眼睛却闭上了;有的人死了,他的眼睛却依然睁着……


第4版()
专栏:

火红的望乡花
张涛
在远洋海轮那圆形的、方形的、长方形的舷窗里,时常摆着一盆盆花卉盆景。这些花几乎来自世界各地:法国的丁香,荷兰的紫罗兰,美国的蔷薇,非洲的棕榈……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四季盛开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形似荷而小如酒盏,正面色淡而微红,背面色深而紫,十分招人喜爱。这是生长在我们家乡福建的一种普通的山红花,满山遍岭皆是,乡亲们称它“望乡花”。
我从小就喜欢“望乡花”。每当爸爸的海轮远航归来,我总是噔噔地跑上船,先朝爸爸的舷窗张望。爸爸的舷窗最好寻找,因为“望乡花”就象一盆火,把舷窗映得通红通红。爸爸告诉我,远航在异国他乡,望望祖国的花草,闻闻家乡的泥土,浑身都添了劲哩!
我真正懂得“望乡花”在天涯游子心中的分量,是在我自己也成为一名海员,踏上远航的海轮以后。有一次,我随船来到一个外国港口。正巧,这里将举行引人瞩目的国际女排大赛。赛前,中国女排正与东道主女排进行热身赛。我挤到售票口购票,突然一只手伸到我眼前,用汉语恳求我代购两张票。我回头一望,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华侨。他身旁有个十多岁的华侨小姑娘,带副深色眼镜,手里还拎只旅行包。在异邦遇亲人格外亲切,我真想找他们聊聊家常话,可惜比赛时间已到。经过激烈争夺,中国女排获得全胜。比赛结束了,许多观众仍不愿离去,围着中国女排队员们问长问短。这时,我又见到了那一老一少两位华侨。他们挤到中国女排中间。老人默默地从旅行包里捧出一盆火红的鲜花,那花朵齐整整地朝着一个方向。呵,这不是“望乡花”吗!只见老人用颤巍巍的双手把鲜花捧在胸前,说这花是他祖父从祖国带来的,已经繁衍了几代。他已年近古稀,这花是他孙女代他养的。说完,老人把花交给了小姑娘。小姑娘双手献给了女排姑娘们。人们热烈地鼓起掌,这掌声使小姑娘激动地摘下眼镜。此刻,人们才看清,小姑娘原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
我不由得想起爸爸讲的关于“望乡花”的传说:古时候,一位远航的僧人临行抓前把家乡泥土放在舷窗上,思乡时就凑上泥土闻闻,久而久之,泥土里竟然长出一株火红的小花。奇怪的是这株花无论放在何处,花朵总是朝着家乡的方向。有一次在归航途中,遇见了罕见的暴风雨,罗盘坏了,海浪和雨雾遮住了远航者的眼睛……就在这时,老僧令人把那株火红的花捧到驾驶楼,安放在了望的舷窗上。顿时,了望窗变得异常明洁透亮,人们朝着“花儿”怒放的方向,仿佛望到了家乡的山峦和海岛,望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们终于战胜了风浪,回到祖国,回到家乡。从此,人们把“望乡花”作为吉祥物,逢年过节,摆在案头;飘洋过海远离家乡的人,更忘不了带上几株“望乡花”……
回到船上,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望着舷窗旁火红的“望乡花”,我似乎领悟了,这神奇的花朵何以燃烧得这般经久,这般炽烈……


第4版()
专栏:

矿区诗情(二首)
陈志泽
列车驰过煤田梦的边缘
列车满载着乌黑的煤,隆隆驰过煤田的梦的边缘……
它不急不慢,偶尔才发出一声感叹。
啊,这感叹,是对这无穷无尽往返的单调厌倦了吗——多少年了,这煤田任你千车万载,似乎仍然不曾有过消减!
或许,这感叹,是因为心中太多难以抑制的欢喜——在你的前方,你隆隆车声在茫茫大草原上酿制的诗情,将被分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闪亮在亿万人的眼前和心中!
列车满载着乌黑的煤,隆隆驰过煤田的梦的边缘……
草原上安详的肥壮的马,一匹匹都扬起头来,注视着它远去;
洁白的云朵轻柔地拭擦列车奔向的辽远的蓝天;
成群的乌鸦欢跃地飞起,它们可是为了车上那美丽、庄严的黑色而激动?
啊,庄严的列车,带着大草原心中情意的列车,隆隆驰过茫茫煤田的梦的边缘……
地窨子
当莽莽森林被翻卷入地底,那痛哭的呼喊,刹那间凝固成动人心魄的永生的宣告……
从上侏罗纪的这一黑暗而又辉煌的时刻起,大草原以它的厚爱包藏着每一株树木。那挺拔的躯干,不被扭曲,不被腐朽,而被熬炼得刚硬,乌黑闪亮!
它们以亘古不变的渴盼,以永远闪射的昭示,终于召唤来第一代开拓者。
一颗颗回应着召唤的,兴奋得抖颤的心扑进了草原的怀抱,热切而专一……
可是,过于珍惜怀中珍宝的草原说:不……
它挥撒着凶猛的雨雪,企望冻僵一颗颗通红透亮的心,裹住一双双迈开大步的脚……
一个个“地窨子”筑成了!
虽然,一只牛腿便能踩破它的屋顶,但茫茫风雪、倾盆大雨却无法闯入。
被感动了的草原终于用它的温馨、不尽的热力温暖着可敬的开拓者,激荡着他们的血脉,它敞开了自己的胸怀,让他们尽情掘取自己珍藏了亿万年的黑色的金子……


第4版()
专栏:文坛风景线

陈建功和“平头百姓”
赵晓东
陈建功以近乎刻薄的口吻,谈起他的《丹凤眼》和《飘逝的花头巾》:“避开了生活中的各种现实矛盾去找生活的哲理,太肤浅了!”我听了多少有些愕然。这两篇代表了他所熟悉的煤矿工人和城市青年生活题材的作品,风格迥异,却都荣获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然而,陈建功近几年来并没有热衷于追求作品的数量,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甘寂寞。但在这表面的寂寞之下,是异常活跃的自省和反思。当他把视野转向生活的最底层,当他和那些蹬三轮的、卖牛羊肉的、理发的、摆摊的、以及街头巷尾的戏迷票友们交上了朋友,当他从他们那里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真实的、带有悲喜剧色彩的故事,了解了这些最普通、最质朴,又不免因袭着种种陈陋意识,和狭隘观念的百姓们的喜怒哀乐的时候,他衡量出了自己以往作品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他要更深厚地积累和沉淀生活,挖掘北京人乃至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结构,剖析中国传统文化源流带给当代中国人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他来到永定门外文化站。一帮老头儿聚在这里唱戏,下棋,神吹海聊。从北京人爱找乐子,善找乐子的“雅好”中,似乎可探究出中国百姓坚韧忍让,温和敦厚的民俗渊源。
他来到成坊街摩托车交易市场。“本田”,“铃木”,“嘉陵”,纷呈姿色,各显其能。骑的人,看的人,或炫耀,或羡叹,与其说来这里谈买卖,不如说来图个过瘾。这瘾头里,不也显示出开放时期人们生活价值观的演变吗?
他来到红桥售票处,近千人正在抢购国际马拉松赛的彩票。拥挤喧嚣,其中竟还夹着两个盲人。这看去荒唐、可笑的场面,也多少含着某些值得悲哀的东西吧。
“要写他们,就要走进去,体味他们的思维方式;又要跳出来,审度这种思维的局限性。”陈建功对我说。
就这样,形形色色带着现实生活中新旧交替斑驳色彩的“平头百姓”,从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走进陈建功的中篇小说《找乐》、《卷毛》、《前科》……当然,作品中已不仅是陈建功对于生活的新的观察,新的挖掘,更凝聚着他对于生活的新的思考,新的追求。


第4版()
专栏:

赶会的姑娘们
远洋
三月三在野滩子铺上了春光
仿佛星星点点的小花飘摇起五颜六色的喧嚷
庙会上最惹人注意的是姑娘们花儿般的笑脸
挤呀闹呀碰出串串雨珠的脆响
笑脸和笑脸之间
是旗幌招展的白布篷
是白布篷下摆满的古老与新鲜
那新鲜吸引多少山径般弯弯曲曲的目光
她们在惊异的喜悦中变成美丽的小鸟
于是有山喜鹊开始吱吱喳喳
有黄鹂鸟低声婉啭歌唱
有野鸽子窜来窜去
有金翅雀炫耀地抖着花翅膀
这些从村庄的瞳孔从泥窝窝飞出的女儿
很快地便在时髦衣衫和遮阳帽的飘舞里
很快地便在小伙们火辣辣的撩人的瞥视里
带着一股股旋风加入了种种情调的无伴奏合唱
她们在雨珠中被春天搔痒
搔痒了早已悄悄萌动的愿望
不愿再是土坷垃憨模样
不愿再是小泥鳅钻在田沟沟
不愿再是苦菜花,践还在摇窝时订下的婚约,
象奶奶母亲的命运悲惨又凄惶
这一切正如她们不喜欢那坍塌多少年的庙宇
而喜爱多彩的新生活铺展在庙会上
怪不得全都一大早就踩弯一条条田塍
翻越道道山梁乐不可支地赶来
三月三在野滩子铺上了春光
星星点点的小花飘摇起五颜六色的喧嚷
当姑娘们装满新的心事儿点亮新的追求
蒙蒙细雨里庙会却在展销阳光


第4版()
专栏:新书架

《董必武诗选》增订本出版
今年是董必武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特编辑出版《董必武诗选》以资纪念。
董老的诗作丰富,仅1939年至1975年,就留有约一千三百首绝、律体诗。这些诗无疑是他革命生涯的重要记录,也是部分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反映。他的诗多为感时记事、酬唱述怀之作;情词朴茂,律切精深。
本集为1977年版的增订本,根据手稿或其它定稿核校过;除作者自注外,编者适当地增加了注释:全书共有一百五十八题,大部分是第一次发表。其中增补的七十三题是新从董老遗稿中发现、整理的,为一般人所未见。(晖)


第4版()
专栏:大地漫笔

尊严
伊人
有一种尊严映现在颐指气使的脸上;还有一种尊严存在于脊梁中;我敬服后一种。
* * *
脊梁也该有弯的时候——在孺子的面前,在民众的面前,在真理的面前。
虚假的、浅薄的尊严,犹如“皇帝的新衣”,自己得意非凡的时候,人们却正在心里嘲笑。
* * *
让真理屈从自己的尊严,必然会受到惩罚。
而且受到惩罚的不仅是自己一个。可叹的是:有的人受到了惩罚,还觉得那种尊严丝毫不可触犯呢!
* * *
把“尊严”分成等级,按照身份、地位、权势、名气、金钱,甚至按照鼻子高度、肤色深浅来区别对待,这种人绝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
* * *
珍视别人尊严的人,才会珍视自己的尊严。
诗人惠特曼说得好:
“我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向你屈尊,
你也不该对别人自低身份。”


第4版()
专栏:新书架

《中国现代格律诗选》
《中国现代格律诗选》(1919—1984),邹绛编,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其中汇选了“五四”迄今六十五年间,一百六十八位诗人的三百多首格律体新诗。编者在前言中,对什么是现代格律诗、现代格律诗与古典格律诗、现代格律诗与外国格律诗、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现代格律诗的展望等方面作了阐述。这本诗选的出版,对新诗百花争妍的促进,无疑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
(授)


第4版()
专栏:

为实现七五计划再展宏图 〔宣传画〕 李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