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挤”出来的新格局
——苏州农村经济发展巡礼
本报记者 吴长生
人进苏州,第一个印象就是“挤”。街上人挤,河中船挤;庄稼几乎种到了屋前墙下,看不到北方农村那种宽敞的院落;工厂也大都异常紧凑。因此,有人诙谐地说:小巧玲珑的苏州园林、盆景,恐怕就是“挤”出来的文化艺术奇葩。无独有偶,近年来苏州农村初步形成以乡村工业为支柱、以种植和多种经营为两翼的新格局,似乎也与这“挤”有着密切联系。
苏州确实“挤”得可以,平均每平方公里六百二十七人,相当于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六倍。解放后,农村增加了一百六十万人,却减少了近六十万亩耕地。现在全市六县一郊区,四百多万农村人口,耕地只有五百多万亩。尽管优越的自然条件、精良的耕作技术,使此方之民得以较早地实现了温饱,但人多地少、劳力剩余的矛盾还是日趋尖锐。特别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城镇不仅吸收不了农村的剩余劳力,每年还要下放成千上万知识青年,就更加大了农村的压力。就业的欲望,致富的要求,成为突破农村传统经济格局的内在动因。
百分之百地种植双季稻,全力以赴抓粮食。在“以粮为纲”的年月,苏州人曾不顾一切地这样干过。他们用提前育秧等办法赶季节,把种粮指数提到了248%;各地填塘、毁桑、围湖造田,几乎砍光了所有多种经营。报上称这为“把天拉长,把地加大”。结果怎样呢?粮食产量上去了一些,单产达到了六七百公斤,劳力都被占住了,可整个农村经济却被窒息了。产品日趋单一,粮食质量明显下降,次质籼米代替了粳稻。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双倍的投入并未换得相应的产出,农民终年忙得喘不过气来,收入却增加无几,相反倒出现了一大批高产穷队。全地区人均收入长期在百元上下徘徊。亩产吨粮的沙洲县西张乡,人均分配只一百三十多元。
相比之下,人们发现,另一种探索——悄悄兴办的少量乡村企业(当时叫社队企业)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们能使人们“有事干”,能得到“高收入”。因而它们受到农民的特殊偏爱,尽管多年受农村大环境的约束,不时受到敲打,但始终象草根一样,顽强生长不息。到1978年全市乡村工业的产值悄悄地增长到了十亿多元,接近了农业的产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农村的大环境,积郁的强大内在动力遇到良好的外部条件,推动乡村工业长足飞跃,势头越来越猛。到1985年,全市乡镇工业产值达到九十多亿元(建国初期全国工业产值仅一百四十亿元),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81%。企业发展到一万三千多个。
1962年才建县的沙洲县,在全市六县中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一千零八人),人均耕地最少,只有九分田,乡镇工业发展得最快。去年乡镇工业产值居六县之首,达二十四亿多元,比1978年增长近九倍。全县四十万农村劳力中已有二十二万就地转为工人。
1978年,全市农村人均收入一百九十多元,而去年,人均从乡镇企业就得到了二百三十多元。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较充分的就业机会,较快地改善了经济状况。
其实,乡镇企业不仅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去年,苏州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二百一十四亿元,除去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榜首。而其中45%的产值是乡镇企业创造的,超过了市、县两级企业产值的总和;乡镇企业提供的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8%。
许多乡镇企业主动与城市国营、集体企业挂钩。苦于“伸不开腿脚”的城市工业,也积极下联,与大批乡镇企业建立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个专业化大生产的“群体”。生产“长城”牌电扇的苏州电扇总厂,与六个县的十多家乡镇企业组成长城电扇公司,实行高层次的经济联营。三年间,这个厂在基本没增加厂房、劳力、设备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了五倍,产值、税利分别增加了六倍多,成为国内最大的电扇生产厂家之一。
乡镇企业在稳定城市市场供应方面,也做出了不小贡献。1984年开始,苏州市郊区采用“产、供、销”一条龙办法向市区数十万居民供菜、肉、奶。人们吃到鲜嫩的蔬菜、猪肉、牛奶时,是否想到郊区每年要从乡镇企业上交利润中拨出五百万元用于“补菜”、“补肉”、“补奶”呢?而国家每年用于这方面的补贴款只有一百八十万元。沙洲县杨舍镇所属四个村的菜农进县城办菜场,取代国营蔬菜部门,发挥平抑物价的作用,为此全镇每年要从工业利润中拿出三十四万元“补菜”。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受惠的不止是农村,而是整个社会。难怪不仅农民把乡镇企业视为“命根子”,而且全苏州上下都有一种呼声:没有乡镇企业的兴起,苏州农村就难以摆脱“高产穷队”的困境;无工,农业也难以稳定发展。
这“挤”出来的新格局,正是千百万苏州农民经过切身实践,慎重比较、选择的结果。


第2版()
专栏:

特种旅游增情趣
本报记者 计泓赓
当今,人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的风光游览。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求知,求新,求奇,已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3月中旬在杭州举办的中国特殊旅游项目交流会上,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项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事业正在迎头赶上。
祝君康复
以中医中药为主要特色的保健旅行,是我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特殊旅游项目。日本、东南亚客人和港澳同胞,对此尤其心旷神怡。每年4月到11月,日本每月至少有一二个团到无锡太湖边的疗养院作保健旅行,十天一个疗程,多数在此逗留二十天,疗效都比较好。一位日本朋友右胳膊举不起来,在日本治不好,到无锡经针灸、推拿、吃中药等治疗,胳膊已经能举起来了。一位直不起腰的日本妇女,经治疗后也能直起腰杆走路了。日本的《中国医药报》对此作了专门介绍。每一位受到良好疗效的日本客人,还各自撰写文章,汇集出书。
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馀堂。杭州的保健旅游,巧妙地把治疗、增进对中医中药宝库的了解和欣赏古建筑结合起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胡庆馀堂,是我国保存得最好的中药老店。“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经营宗旨,使它一大批传统名牌丸散膏丹,名扬海内外。俯瞰全店宛如仙鹤的三进院落,古朴典雅,飞檐画廊,营业大厅的柜台、药柜全是一色红木原物。旅游者到这里既可治病购药,又可了解我国享有盛名的药店发展史,观赏古建筑。不少人留连忘返。再如练气功、学推拿、按摩、针灸,学打太极拳等,每年也吸引了不少嘉宾。
采风之旅
采风,我国古已有之。外国旅游者来采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具有现代活力国家之风,无不感到新奇有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改革,他们关心;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民俗风情,他们倾心。“风吹草低见牛羊”,骑双峰驼或蒙古马遨游草原,有兴趣的话,与蒙古族摔跤手决一雌雄,住在有现代化卫生设备的蒙古包内品尝草原风味,观赏蒙族歌舞,何等惬意;进入黔东南苗乡侗寨,饮上一斛牛角美酒,观赏那苗家吊脚楼和侗家那犹如宝塔耸立的木结构鼓楼,参加那服饰奇异的苗族、侗族歌舞会,使你会大开眼界。云南彝族的火把节,大理白族的三月街,石林撒尼族的土风舞,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4月中旬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的傣族新年盛会和泼水节,更是令人久久难忘。
近几年,专程远道赶来参加我少数民族节日盛会的外国游客和港澳同胞,一年比一年增多。
有些国家的游客还专门组织学习旅游团,来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针灸等学问,或者学习中国的烹调技术。前来登山、滑雪,观赏哈尔滨冰灯、吉林树挂的,也大有人在。
贵在一个“特”字
在特殊旅游项目交流会期间,各地代表谈到,搞好这种项目贵在突出“特”字,要力争做到与众不同,别出心裁,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较高。也就是说,地方色彩要浓,乡土味要足,要多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比如,绍兴王羲之兰亭书法圣地、西安集书法大成的碑林、文房四宝的著名产地,开展书画之旅就比较好。自行车旅游要有较好的道路和丰富多彩的沿线观赏项目。保健旅游要根据本地区的医疗条件量力而行,都不可一哄而起。
特种旅游,给我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锦上添花,我国新兴的旅游事业将会更加兴旺。


第2版()
专栏:

提高企业素质 提高产品质量
上海光明灯头厂参加全国质量评比五次夺魁
本报讯 上海光明灯头厂是嘉定县战浜、嘉西两个乡联办的企业。这个厂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灯头质量达到一流水平,在全国灯头质量评比中,获得1981年以来五届第一名。
光明灯头厂建于1971年,职工绝大多数是农民。企业管理水平低,职工技术素质差,生产无工艺,操作无规程,检测无标准,产品质量差。有一次,市里组织灯头质量测试评比,这个厂抽样取出七十五只灯头,不合格率竟达96%以上。外地订户纷纷退货,产品大量积压。沉痛的教训,使厂领导意识到,不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只有垮台。
他们首先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从1980年开始,实行政企分离,企业选贤任能,打破只在本乡选才的框框,重新建立领导班子;加强企业管理,把质量管理放在重要地位,在全厂上下强化管理监督体系,按照产品规格要求生产,各道工序严格把关,做到灯头出厂“全检验”,有效地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他们狠抓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几年来,企业在这方面舍得下本钱,他们花工夫组织新职工学习灯头技术知识和补习文化,重点培训科室、车间各类管理人员。先后送出十七名职工到上海科技大学电子专业班等高等院校去学习。这些人回厂后,不仅担负重要技术工作,而且在厂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职工,提高科技水平。现在,全厂形成了“人人讲质量,个个争当文明标兵”的好厂风。
灯头厂建立了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将30%的浮动工资用于考核职工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其中60%的奖金用在质量的考核上。该厂还发动群众改造设备,攻克技术难关。还先后从联邦德国、日本引进了镀层测原仪、剪压力试验机,从复旦大学购进试验台等先进设备。 (秦宝文 马锦熙)


第2版()
专栏:短评

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素质
我国乡镇企业近几年发展很快,企业数量已达一千多万个,其中有一半左右素质有所提高,另一半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企业素质低。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素质,是摆在乡镇企业广大职工、干部,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企业素质包括职工队伍、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等几个方面,是企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决定因素。在合理的经济体制和正确的经济政策指导下,企业素质要通过人才培训、革新技术、改善管理等措施来不断提高,逐步完善。企业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以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取得社会承认,获得经营上的成功。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远见,决不能为了图眼前现得利,放松提高企业素质这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有一些乡镇企业,片面理解“船小好掉头”,今天这个利大生产这个,明天那个货俏生产那个,船头掉来掉去,就是不在提高企业素质上下功夫。结果,产品虽然一变再变,花样不少,但企业素质始终处在低水平上。这些企业早晚会在竞争中吃亏。
应该看到,农民办工业,在许多方面先天条件不足,不少企业开始难免显得“土”气。对此,有关方面应多扶持、少指责,决不能因为乡镇企业暂时素质不高而限制它的发展。乡镇企业提高素质,要有一个过程。要兼顾企业当前与长远利益,统筹规划,积极而稳妥地抓好企业素质的建设。乡镇企业活力强,经营受市场调节影响大,竞争激烈,企业进步的动力比较足。在城乡交流日趋活跃的新形势下,只要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乡镇企业素质定能逐步提高。


第2版()
专栏:

葛洲坝五十万伏变电所
将投入输电线路系统试运行
我国目前输送功率最大的葛洲坝大江五十万伏变电所,四月二十七日结束升压试验,运转情况正常,即将投入输电线路系统的试运行。这个变电所的建成,不仅可以减少线路电能损耗,增加输电量,而且还可将葛洲坝电厂发出的电力通过正在建设的葛洲坝至上海五十万伏直流输变电线路送往华东电网,使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成一体,对缓解华东地区电力紧张状况,合理调配两大电网的峰谷差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2版()
专栏:

为一百七十多名患者登门服务
女修脚工曹铎受到群众爱戴
哈尔滨市龙江浴池的修脚女工曹铎,以“千人千面待我,我以一面待千人”的准则,热情服务,三年来先后为一百七十多名患者上门修脚。
一九七七年,组织上调曹铎到龙江浴池当修脚工。每天,前来修脚的患者很多,小曹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人,她主动扶到椅子上,送上开水,帮助他们解鞋带、脱袜子,细心地为他们修脚。她还经常带上工具,顶着风雪去给那些行走不便的患者治脚病。曹铎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多次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古浪三万农民离乡出省务工
本报讯 祖祖辈辈守在穷山沟里的甘肃省古浪县三万多农民,如今离开家乡故土,活跃在西北六省区的建筑工地、装卸货场和矿井深处。去年一年全县劳务输出收入一千多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六分之一,既为一些地方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又为发展古浪山区经济挣回了大量资金。 (据甘肃日报)


第2版()
专栏:

淅川西簧乡发现彩色花岗岩
本报讯 河南省淅川县西簧乡的卧龙岗和三岔一带,储藏着稀有的彩色花岗岩,已被命名为翡翠红和翡翠绿。矿体厚十米,露出地表面积约二十五平方公里,可采储量一亿立方米。国内花岗岩专家说:截止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这样的品种。 (据河南日报)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乐为农户好后勤
伍柏
常熟市浒浦乡供销社,今年供应给当地农民搭建棉花尼龙育苗棚的竹片,由原来的九尺长缩短为七尺长,每根少收二分钱,这样既符合农民使用的要求,又省了钱。该乡以一年使用二十三万根竹片计算,即可降低农业成本四千六百多元。
有些单位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组织和销售利润较低的支农产品,更没有把诸如怎样让农民在每根竹片上节约二分钱等问题,摆到议事日程上来。浒浦乡供销社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农民服务,当好后勤,所以值得提倡。


第2版()
专栏:

全国水上交通事故有所上升,交通部要求各地
坚决制止违章驾船和超载运输
据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张锦胜)记者从交通部了解到,最近一个时期,全国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比往年同期有所上升,一些翻船和撞船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交通部要求各地坚决制止违章驾船和玩忽职守的恶劣行为。
据交通部介绍,近来有些地区水上客(渡)船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其中有80%左右是个体船、联户船、农副渡船因违章操作和严重超载运输而发生的沉船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水上交通事故比较严重的有山西、江西、浙江等省。
交通部分析认为,发生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不宣传、不执行交通部、公安部有关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的规定,对船只管理不严或无人管理。例如有的单位和集体把船只承包给个人后,只顾收钱,对安全问题不问不管;一些客货运输船和渡船无证无照行驶,违章操作;有的只顾赚钱,成倍超载旅客;还有的船只长期不检修维护,以致酿成严重事故。
目前正值春游季节,交通部要求各级交通部门和当地政府紧密配合,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深入渡口、旅游点,认真检查水上交通情况,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严禁违章航行,超载运输。对贯彻执行规定不力、造成严重事故的责任者,要严肃处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2版()
专栏:

甘肃省武山县工艺美术厂利用当地鸳鸯石资源,大力生产夜光杯,产品很受顾客欢迎。图为工人们在加工夜光杯。
新华社记者 刘发辉摄


第2版()
专栏:

朝阳,从这里起步
辽宁日报记者 郭洗尘 本报记者 卢小飞
山杏花开了。春已到塞外辽西朝阳山区。山坡上植树种草、开犁播种的三五人群,山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农贸市场上攒动的人头,都使人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融融春意。
从大黑山到努鲁儿虎山,从大凌河到老哈河,昔日那个穷而没有生气的朝阳,在脱贫的道路上起步了。
唱好自己的拿手戏
人们无法忘却,十五年前这里曾出过一篇“朝阳起宏图”的大新闻。宏图未展,贫窘依旧:1984年以前全市有55%的农户缺吃少穿;70%的农户每年缺柴三个月以上;三十五万人、十三万头大牲畜吃水困难;二十六年累计吃国家返销粮二百八十万吨;花国家民政救济款二亿二千万元。朝阳,成了“国家级”的贫困地区。
去年农村的第二步改革,放手按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是朝阳山区起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朝阳有不少拿手戏。靠资源取胜的,有北票的黄金、建平的沙棘、建昌的林果;靠技术取胜的,有姜家窝铺的小磨香油、凌源的红砖。可是,以前唱得并不得心应手。
有个统计:1959年到1984年的二十六年中,农业总产值一直在四、五亿元间徘徊,人均收入长期在五十元左右。“以粮为纲”是主调。拨乱反正之后,人们还迟迟未能从中解脱出来。
还有个统计:1985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16.5%,林、牧、副业的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6%、33%和11%,农村社会总产值十八点四亿元,人均收入达到二百三十多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思想是:种植业以经济作物为主,大农业层次以林、果、牧为主,农村产业以采矿业、加工业和劳务输出业为主。
各有各的拿手戏,各有各的唱法:
干旱高寒、水土流失严重的建平县,去年靠市场信息,因地制宜种植四十七万亩向日葵,仅此一项,全县平均每人增收一百元;
具有发展果业条件的建昌县,“上下齐唱果业歌”,去年以来新栽果树三百万株,等于建国以来的总和;
喀左自治县坤都营子乡,是有名的“困难营子”。去年仅六千亩旱烟,就使全乡人均收入三百元;
以烧红砖驰名的凌源县,同外地联办砖厂一百一十六个,输出劳动力和技术人才四万多人,增收二千多万元……
看了各地的拿手戏,得出这样的观后感:每个县、每个乡、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把那些对粮食生产不利而对其他生产有利的自然因素利用起来,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摆脱贫困就有了突破口,也就有了希望。
下好一子全局皆活
一个不起眼的小厂,土里土气的,坐落在凌源县西南一条三十五公里长的大沟深处。院子里排立着上百个带着草帽的大缸,缸里腌着销往东三省及内蒙古、河北的二十六种锦州小菜。
这就是建厂不到一年的大王杖子乡二龙山酱菜加工厂。
小菜清爽利口,杏仁、地环儿、嫩黄瓜真够味儿。更耐人寻味的是,围绕着酱菜,全乡一万八千亩、年产七万五千公斤的山杏仁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农民靠加工杏仁收入二十多万元;八百四十户农民的一千亩蔬菜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一百零七户编织专业户的筐筐篓篓派上了用场;五十六个运销专业户生意兴隆。它直接间接吸收的剩余劳动力难以详计。
余味无穷。它使人悟出朝阳山区发展商品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选准起步项目,有板有眼地抓住不放,就可以起到下好一子、全局皆活的作用。
沙棘,漫山遍野的沙棘。辽宁全省有五十万亩,建平县就占了四十四万亩。过去,人们只把它当作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却很少知道,它的鲜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每百克是苹果的二十到二十五倍,维生素A比鱼肝油含量还高。
市场需求的信号,促使全县形成了六个沙棘饮食品加工厂。去年生产出三百吨沙棘原汁、三十吨汽水和十几吨酒,以及“血宝”、“健宝”等畅销各大中城市的固体饮料。农民靠卖沙棘果收入三十五万元,加工又使其增值一百三十多万元。
建平计划在近年内把沙棘扩种到一百万亩。经济的开发,在无形之中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建设。
山楂,漫山遍野的山楂。建昌县新开岭上的山楂有百年的历史。
一株高产山楂树,可收入一百多元,多次加工可多次增值。又是这一规律推动了全县的山楂加工业,县带乡,乡带村,光是新开岭乡加工厂就带起了六个村和户办的加工企业。山楂系列产品应运而生。
今年建昌县的山楂加工业注重挖潜、改造,四个乡级加工厂已经动起来了。新开岭乡加工厂打算从外到里、直至加工到山楂核制的卫生香。
生活随之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大姑娘说亲,过去看有没有瓦房,现在看有没有山楂树;老人们过去愿给后代置房买柜,现在却琢磨,置房买柜不如先建山楂园。
点上的突破,使祖辈厮守的穷山,正逐步变成宝山。谁还能坐得住呢?
加油,“老裴大哥”们!
细雨的清晨。我们去凌源县半截沟村。村头的一家姓李,依山的小院。房里没有电,也不点灯。靠了透进窗纸的光亮,才看清三口之家只有一床被子,没有褥子,炕席缺边少沿。
吃粮?老天爷赏脸,才能闹个蛤蟆逮苍蝇——刚供嘴。花钱?几只鸡腚对付买点油盐酱醋。现成的出路是乡里组织的劳务输出,却又舍不得丢开妻小。
这般光景的,全市农户里大约有30%多。
这里的地理位置并不偏远,却如此封闭。党中央给了富民政策,但不少农民还是“自主权挺大,主张没有”。当地有句土语:穷懵了,不知出哪家门子。他们渴望明白人领路出门。
一批领头的新人脱颖而出。他们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学游泳,已闯过“碰大运”的阶段。
新开岭乡党委书记裴玉海说:“全世界死亡率最多的是心血管病,而山楂是极有效的防治品。”他的市场空间在全球,起点是身边的山楂树。
这个乡已发展了四十多万株山楂。裴玉海收集有关山楂的各种信息,登门上科研、情报部门走访。他在乡里逢人便说:国内山楂市场的年需求量八亿五千万公斤,现在只有五千万公斤多一点。
1983年,全乡肥山下放给了农户;1984年,实行谷川让地于果;1985年,全乡出现摽劲栽山楂的动人场景。到今年春天,人均四十株山楂树,户户都有摇钱树。
当别的乡也兴起山楂热的时候,他已把注意力转向产品创优。农牧渔业部的山楂良种繁育基地在他那里。沈阳农学院的山楂专家及省、市、县的果树科研人员是他那里的座上宾。乡里办了果树技校,一百零八名学员一年毕业后,成为各村的科技推广骨干。
去年山楂红了的时候,沈阳农学院山楂课题组张育明教授进山,向他提出有关山楂的六个问题,裴玉海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娓娓道来。“你是哪个农学院毕业的?”裴玉海答说只念过中学。这使教授惊喜不已。
人们亲热地管这位三十四岁的书记叫“老裴大哥”。
改变山区农民的素质,除了农民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还需要裴玉海这样一层人承上启下的作用。
面临着我国广大山区还比较贫困的现实,加油哇,“老裴大哥”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