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打破独家修路框框 多渠道发展铁路
国家批准合资修建十一条铁路
总长近一千四百公里。“七五”期间还有五条铁路陆续动工
本报讯 人民铁道报报道:铁路基本建设打破独家修路的框框,采取多渠道集资的形式,努力发展合资修路,取得了可喜进展。到目前为止,经国家批准已开工的国家和地方合资铁路有七条、九百零四公里,今年又有四条四百九十五公里要动工修建。“七五”期间还将有五条铁路陆续动工。
合资建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铁路形式。它把国家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具有更多的优越性。这些合资铁路,遍及新疆、广西、广东、山东、安徽、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西、河南、浙江、云南、宁夏、山西等十四个省、自治区,不仅在路网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地方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其中有开发煤炭、化工资源的包(头)神(木)线、阳(泉)涉(县)线、孝(义)柳(林)线、宝(鸡)中(卫)线、西延线坡(底)秦(家川)段、益(都)羊(口)线和广茂线三(水)腰(古)段;有港口后方通路南(宁)防(城港)线,还有为发展边疆经济修建的北疆线等。这些铁路的建成,对于改善我国铁路布局,发展交通,活跃经济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对合资建路十分重视,积极给予扶持和鼓励。已经开工的七条铁路,进展较为顺利。其中由铁道部、化工部与广东省合资修建的广茂线三(水)腰(古)段九十二点七七公里,今年将开始承担云浮硫铁矿的矿石外运任务。铁道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资建的南防线,全长一百七十三公里,今年将全线铺通,开始简易运输。铁道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合资,国家给一定投资补助的北疆铁路一期工程,全长二百四十公里,去年5月1日开工,当年铺轨到昌吉,目前铺轨施工正向乌苏挺进。


第1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们这里领取避孕药具难
避孕药具的生产和供应,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而我们南京市,只有少数几个药店发放一种避孕口服药片,其它什么都没有。这一状况已有两年了。因为没有办法避孕,不少妇女怀了孕,不得不做人工流产。这是关系计划生育的大事情,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江苏南京航空学院 一个负责计划生育的干部
调查附记
收到“一个负责计划生育的干部”的来信后,我们先后走访了全国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其他一些单位,了解到群众领取避孕药具难已成为目前计划生育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关同志告诉记者,近年来避孕药具的生产量没有减少。据统计,到1985年底,仅避孕套全国就积压六亿个。那么,为什么许多人领不到避孕药具呢?
首先,发放避孕药具的网点少。六十年代,群众领取避孕药具很方便。那时城乡的医药公司、供销社、百货公司、代销店和医疗单位,都设有计划生育药具专柜,敞开供应。有些地方的卫生部门,还组织人员送避孕药具上门。这种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许多避孕药具供应点被撤销了。以北京市的王府井大街为例,这里医药和百货商店很多,过去大部分都供应避孕药具。现在,继续供应的只剩两家医药商店了。这两家商店中,王府井医药商店设有避孕药具专柜,药具齐全,能够保证群众需要;而百草药店虽供应避孕药具,但不设专柜,人们很难发现。南京、成都、武汉、无锡、苏州等大中城市,避孕药具供应网点的变化情况,与北京差不多。江苏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南京市只有十八家医药商店发放避孕药具,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其次,有关部门配合不够,致使避孕药具供应面小,供应量不足。尽管避孕用具大量积压,但在北京市东单医药商店,每年计划发放只有五十箱。营业员说,他们店一年中有三、四个月无货供应。有的单位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图省事,往往将一年计划发放的避孕药具一次发完。以后,职工需要也无处领取。有的单位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对避孕药具卡得过严,发放量很少。有个小单位甚至把避孕药具锁在工衣柜里,一年多没有发。避孕药具的缺乏,给许多人带来了苦恼。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服装厂的三位女工,因领不到避孕药具而怀孕,不得不做人工流产。
造成群众领避孕药具难的最根本原因,是发放避孕药具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工作责任心。记者询问一些商店的负责人:“你们原来供应避孕药具,后来为什么不供应了?”回答是各种各样的,但核心都是因为避孕药具是“无价商品”,无利润可得,经营是“白忙活”。设专柜或在面积有限的柜台内摆放避孕药具,经济上不合算。医药商店的避孕药具供应量不足,基本上也是这样的原因。北京市东单药店、长春堂第二门市部等单位的同志说,进多了会挤占仓库,所以不想多组织货源。因为无利可图,营业员对领取避孕药具的人也不热情。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避孕药具领取难的问题,不仅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计划生育工作所必需。人们期望有关部门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本报记者 崔悦温 刘建华


第1版()
专栏:

多写写这样的知识分子!
本报评论员
今天本报介绍的沈树雍教授,是个埋头苦干、鲜为人知的奋斗者。他周围的人们对记者说:“早该写写这样的知识分子!”先进人物“门里开花门外香”的情况是有的,但里里外外都香的,也不少。沈树雍三十多年来呕心沥血,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不计名利,他那种高尚的“铺路石”精神,值得讴歌,值得赞扬。
人们崇拜名人,也尊敬默默无闻的奋斗者。只要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不管有名无名,都是榜样和旗帜。我们的事业需要名人,也需要更多默默无闻的奋斗者。这就象在运动员中,需要有人去摘金牌,捧金杯,当冠军,更需要有人甘当冠军路上的“铺路石”。“铺路石”虽无耀眼的光彩,却在无言中作出实实在在的奉献。
名人是受人崇拜的,特别受青年的崇拜,他们对人有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名人所以成为名人,在于他们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对社会有特殊贡献。他们受到崇拜是很自然的。有些人怕别人出名,嫉妒甚至压制别人。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不利于我们的事业。要看到,中国的名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我们要努力为多出名人、出大名人创造条件,包括使一些默默无闻的奋斗者得到应有的荣誉。
当然,从整个社会来说,有名英雄毕竟是少数,无名英雄是多数。知识分子的队伍也是这样。社会有不同的分工,工作有不同的岗位,有许多事无名无利或少名少利,但非常需要人们去干。人与人有不同的奋斗,也有不同的机遇,结果,有些人出了名,有些人不出名。一个有崇高理想的知识分子,在他投身工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应当是有名或无名,而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很难想象,一个热衷于名利的人,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建功立业。在名利面前,考验着每个知识分子。
现在,是我国知识分子的春天。英雄有用武之地,志士有报国之门。历史是公正的,人民是有情的。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就会受到人民的尊敬。沈树雍教授是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奋斗者中的一个代表,我们应多多宣传这样的无名英雄!


第1版()
专栏:

陕西着手整顿“路霸”作风
权惠民等人滥用职权将受到查处
新华社西安4月27日电 (记者张哲锋、张若愚)陕西省临潼、长安两县一些交通监理人员滥用职权拦截车辆事件被揭露后,陕西省交通厅对这一事件十分重视,目前正采取措施整顿本系统的“路霸”作风。
陕西省交通厅党组认为:在临潼、长安两县交通监理部门发生的事件性质严重,情节恶劣,影响很坏,是“路霸”作风的一次大暴露。
为纠正交通监理系统中的“路霸”作风,陕西省交通厅决定:一、组成六人调查组分驻临潼、长安县王寺监理站,严肃查处权惠民等人滥用职权的严重事件;二、将这一事件通报全省交通监理系统,防止再发生类似事件;三、以这一事件为反面教材,在全系统进行遵纪守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清除交通监理队伍中的“路霸”作风和特权思想,切实提高监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据了解,在陕西省交通厅的干预下,长安县王寺监理站站长张文杰已停职检查,其他有关人员也将受到处理。


第1版()
专栏:

你看——山东新华制药厂幼儿园的小朋友,此刻笑得多么甜美。年轻的阿姨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她们坚持寓教于乐,自己制作各种智力玩具,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张志东摄


第1版()
专栏:

围绕经济建设开展科研工作
城乡建设系统一批科技成果效益好
本报讯 本报记者报道:全国城乡建设系统坚持以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紧紧围绕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建筑业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大批有较好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科技成果。1985年度,有三十七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有八十项成果获得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建设部在部属几个科研单位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单位也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到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城乡建设系统的科技体制的改革全面铺开,迅速发展,促使科学技术进步呈现出一派崭新的形势。
城乡建设系统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效地加强了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的联系,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的周期,促进了生产、建设的发展。例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技术投资、技术服务为主,与全国各地的有关单位建立了十八个专业技术联合开发部,使一些参加联合的生产、建设企业迅速扭亏为盈。天津市建筑科技设计研究院用科技成果武装乡镇企业,同武清县蒲洼乡建立了合营的混凝土减水剂公司,不到一年,产值达到一百多万元,利润二十七万元,产品远销国外。


第1版()
专栏:凡人新事

“拣”回来的油层
荣记一等功;
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提前一年转正……3月5日,在河南油田的庆功会上,荣誉向着披红戴花、长着娃娃脸的闵占华涌来。不久前,这位学徒工“拣”回来一个油层。
去年12月11日深夜,河南油田在一个油区边缘地带打了一口探井,其中的一个试油层被解释为水层,宣判了“死刑”。
人们曾对这个探区寄予厚望,耗费了百万元投资。如今它面临厄运,年方十八,入厂刚满十个月的学徒工闵占华陷入了沉思。他审慎分析油层泥浆的颜色,辨别井内冒出的气味,暗暗地断定油层有油。
这位普通的学徒工决计向油田找油的权威们求援。晚上临近子夜时分,他从宿舍提上暖水瓶,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井场,从起出的油管上刮了满满一瓶黄黑色泥浆。第二天清早奔向近二十里处的候车点,搭上过路交通车,赶到了百里外的油田机关。
行家们听了闵占华的陈述后,化验小闵带来的泥浆,欣喜、赞许地点头了。重新试油的结果令人振奋——一个可年产原油一千五百多方的被丢失的油层被“拣”了回来。时隔不久,加强勘探开发这个油区的方案也问了世。郑州大学新闻系
王天兴


第1版()
专栏:

加强部际横向联合的良好开端
石油部地质矿产部携手 合作勘查油气后备资源
本报讯 记者肖体焕报道: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最近主动协商两个部门的石油地质队伍,加强横向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协力开展油气地质工作,加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改变地质队伍部门所有、各自为政的局面,推进地质体制改革。万里同志赞扬这是加强部际横向联合的良好开端。
两位部长认为,建国以来,石油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两部地质队伍以及科研、教育单位的地质力量,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两位部长认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充分发挥勘查资金的总体经济效益,两部油气地质工作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协调进行,并相互提供、交换各自工作区的资料,地矿部门的石油地质队伍,通过勘探也应探求一定级别的储量。在地质工作做到适当的程度后,可按有偿转让办法移交给石油部门进行详细勘探和开发。在某些地区可以进行研究性开发,以提高对油气规律的认识和积累资金,增强地质队伍自我改造和发展能力。
两位部长商定,两部分别成立两个工作小组拟定合作具体方案,交换意见,于今年上半年就“七五”工作地区、1986年工作区进行合理划分,双方严格遵守执行。


第1版()
专栏: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记国内鲜为人知的沈树雍教授
本报记者 高新庆
“你们当记者的,应该多写写这样的知识分子!”我接受建议,登门拜访了一位鲜为人知的教授。
“我是个平平常常的人”
“这是沈老师”,经人介绍,他向我伸出手紧紧地握着。只见他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子,一只右眼凹下去,显然已失明。脸颊清瘦,上身穿老式对襟灰褂,下身也是半旧的灰裤子,看上去,象位旧时帐房先生。我心里嘀咕:这就是北京邮电学院沈树雍教授吗?!
“要我谈点什么?”一坐下来,沈教授和蔼地问,“实在没什么好谈的,我是个平平常常的人。我建议你访问访问我们院的其他几位教授。他们要成果有成果,要事迹有事迹,你去写写他们,就饶了我吧!”这第一次采访,收获不大,我确乎有点失望。
有人建议:“知人莫若妻,何不找沈师母聊聊?”那天,我前去拜访沈师母,她一见面就抱怨开了:
“他呀,我是又气又怜又心痛!他这人心里只有工作。说来你不信,1953年我俩结婚那天,他没请假,晚上客人到了,他在实验室还没回来哩!那时他在天津大学,成天不是泡在实验室,就是带学生去工厂实习。
“成立北京邮电学院,他调到北京。你说他怎样工作?早晨三四点就起床了,活动活动,就上计算机搞计算。早饭,可能九点、十点或十一点才回来吃。回来就要吃,来不及,先上床睡上个把小时,起来扒口饭,又上班了。现在还午睡一会,过去身体好,根本不午睡。中午大家休息,计算机空了,他上机去了。那一年,他负责筹建计算机中心,经常中午不回家。有一天中午吃面条,热了三次,面条都成糊糊了,他还不回来,直到下午两点,我去喊他。他反问我:‘我没吃饭?’真是可笑又可气。”谈到这里,沈师母声调酸楚,“一年三百六十多天,总有二百多天,他吃饭要我送去或催他、喊他。”“晚上也要学习、工作到深夜。半夜想起什么,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又是写又是算。我说,‘你明天干不行嘛!’他说,‘明天还有明天的工作’,头也不抬,干他的。别人干活有钟点,你看他,哪有钟点?老校长对他说,老沈呀,要注意身体,歇着点干。他说什么?咳,不行呀,担子重啊!”
“担子是不轻,又是计算机研究中心顾问,又是计算机应用学科组长,还要带研究生,还是什么评委,谁评级,谁出国,计算机碰到疑难,也都找他,机房、办公室、路上、家里,找他的人真不少。”
“就这样干,‘文革’中还把他揪出来,说他是‘历史反革命’、‘反动学术权威’。”沈师母说到这里来气了,“我想找他们评评理,那年月,有理无处诉。老沈关进了牛棚,我也遭殃,工资扣了,只发生活费,他父母,我母亲,加上三个孩子,一家八口,日子真难熬。小女儿得肺炎要住院,拿不出钱,只得四处借。”沈师母说到伤心处,直掉眼泪。“就那样的环境,他也不忘工作。从牛棚出来,不久与同学一起下乡,帮助农村培养广播人才、修理电话机,普及电的知识,一下去就几个月。农民挺欢迎,还送了块光荣匾哩!”沈师母谈到这里,嘴角微露一丝笑意。
“难道他文革受委屈,没有一点气?”我问着,“咳,哪能没点气?他这人,一给工作把什么都给忘了。第一次招工农兵学员,他为了适应这批学员程度,只得重新编写教材,那认真劲别提了。地震时,余震不断,人心惶惶,他却头顶烈日,以膝当桌,编写教材,又自己刻蜡板,自己油印、装订。背上,被烈日烤脱了几层皮;大腿、小腿上,被蚊子叮起麻麻密密的小斑点,奇痒难熬。胡子拉茬,头发老长,象个犯人。”说着说着,沈师母又流泪了,“他这人一点也不顾惜自己。你看他,右眼也瞎了,右耳也聋了,大小肠子长着密密的小疙瘩,医生说是淋巴组织增生。还得过肺结核、肝炎。现在每天抱着药罐子,可哪一天不工作十几个小时?”沈师母数落着,“他的病况还老瞒着我。一次偶然的机会,才从他留美学生的来信中,了解了真实病情。他给学生信中说,我干的时间不长了,要振兴中华,很多事得‘赶快做’呵!今天,看来又撑不下去了,一大早自己悄悄去医院看病了,咳,我这倔老头……”沈师母一边说,一边又掏出揩眼泪的手帕。
“人生无非是做点铺路工作”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沈树雍追求什么?
当日寇的铁蹄蹂躏国土时,年轻的沈树雍日夜盼望赶走侵略者,祖国尽快独立强盛。他以同等学力报考大学,同年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北师大数学系,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的电机系,为了更好伸展“科学救国”的抱负,最后决定上天津北洋大学(后改天津大学)电机系。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0年毕业,学校领导决定他留校任教。他记住领导说过的话:“百业待兴,人才奇缺,教育要先行!”他愉快地服从分配,一心扑在教育上。执教三十多年来,改了四次专业:五十年代改搞电路理论和电子测量技术;六十年代改搞电子技术和仪表;七十年代改搞数字通信和逻辑设计;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搞计算机。虽然学科比较接近,但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研究领域和独特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改起来很不容易。而每一次,沈教授都根据教学需要和组织安排,默默地接受任务,刻苦钻研,艰苦探索。改一次专一次,改一行精一行,逐渐成为所改专业的“权威”。沈教授对我说:“我一生中改行次数比较多,最后一次又在年迈花甲时,半路出家,搞发展速度和知识更新速度最快的电子计算机,不管从体力和脑力上,都感到非常吃力。但一想到知识更新快,是八十年代的一个特点,就是老专业不开拓新的领域,也将被科技发展速度所淘汰。躺在老专业、老知识上吃老本是不行的,必须奋起直追,努力拚搏!”沈教授就凭这种努力拚搏精神,攻下了一个个教学、科研难关,采撷了一批批丰收的果实。
就拿搞计算机来说吧,二三年时间,就写出了《软件基础》、《计算机辅助逻辑设计》、《E——80汇编程序设计》、《PASCAV程序设计语言》等教材。还在计算机协会、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学组的年会上宣读过多篇论文。这期间,他研究的“实用化32端输出组合逻辑设计软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组合、时序逻辑设计程序”获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人们说,凭他的钻研精神,可以获得更多的科技成果和奖励;沈教授编写了很多教材,但还没有一部长篇巨著。大家说,凭他的深厚基础和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本可以写多部头宏篇巨著。言下之意,深为惋惜。
沈教授听到议论,莞尔一笑,然后严肃地说:“我总觉得人生无非是做点铺路工作。对前人的知识、成果,自己怎能坐享其成;对同代人和后人的前进、幸福,理应尽自己应尽的义务。”他停顿了一下,又说:“自己著书、出成果,当然好;但作为人民教师,首先应考虑的是培养人才,快出人才。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尽可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和多方面开拓性智能。这是最大的社会效益。”听着这些发人深思的话,我脑子里又翻腾起几天来人们谈到的沈教授感人至深的“铺路精神”……
1979年邮电学院决定为筹建中的计算机中心购买一台罗马尼亚中型通用电子计算机。为更好掌握该机硬软件技术,又决定由沈教授带一批人出国考察、学习。沈教授接到任务后,反复思量:自己从未出过国,带队出国考察、学习,机会难得。但自己是计算机中心主要负责人,现在基建工作和其他筹建工作正紧张进行,把这一摊子事,推给副手许义贞这位女同志好吗?……对,自己留下!第二天,沈教授就找学院领导人,提议让许义贞带队出国,自己留下负责基建等筹备工作。为此与许义贞发生争论,但最后许义贞拗不过沈教授。学院领导看到沈教授情辞恳切,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最近决定他带队去日本考察的,他又推给了“年轻人”。至今,沈教授从未出过国,但他为别人出国学习、考察写的推荐信却不少。
许义贞一走,沈教授更加忙活了。既要管行政工作,又要管机房等建设,准备设备安装;既要自己钻研计算机技术,还要负责人员培训,真是千头万绪呵!每天三四点起床,六时左右,从西郊的邮电学院急匆匆骑自行车赶到新街口,再改乘公共汽车到东郊的经济学院听罗马尼亚专家讲电子计算机技术。听完课回到办公室处理问题。当拖着十分疲惫的步子回家时,已到晚上九十点钟了。
当沈教授为工作、教学分秒必争,顽强拚搏时,他家也遇到了最大困难和麻烦:照顾瘫痪在床的八十岁老母和承担整个家庭生活重担的贤惠妻子刘素和,腰部因严重摔伤,又耽误治疗,终于病倒了。三个孩子,两个大的又不在身边,最小的还在上小学,沈教授第一次感到无比艰难:工作火急火燎,病人要治疗、照顾,还要料理家务。领导考虑、老伴也希望:把在昌平工作的孩子调离家近一点,好照顾照顾家里。沈教授谢绝了。沈教授人更消瘦了,肠胃病严重了,经常手按腹部,豆大冷汗“叭哒,叭哒”往下掉。在这样艰难情况下,沈教授还不忘出国学习的同志,他把自己的听课笔记、心得体会整理出来,自己动手和四处求人翻译了很多资料,给在罗马尼亚学习的同志寄去。接到沈教授寄来的材料,同志们非常感动。
1984年,邮电学院进了一批微型计算机,只有一套完整的英文资料,大面积推广应用不可能。沈教授很着急,他主动以计算机学科的名义贴出告示:准备创办微机短训班,欢迎全校师生报名参加。一下就有二百多人报名。微机,对沈教授来说,也是陌生的。但他知识面广,又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他一边翻译、钻研资料,一边上机实践,结合体会编写教材。第一次上课,听课的挤满了教室,只得临时改到会议厅去讲。沈教授一边讲,一边示范,同志们说,把微机课讲活了。为了让更多的人听课,总是利用晚上业余时间讲,一讲就三四个小时。别人业余讲课,收这个那个费,他只收教材纸张费。人家劝他多收一点,组织上也要给他兼课费,他说,我这是尽义务,哪能乱收钱?
沈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同时又给予热情的照顾。
他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铺路”,扶他们成才,如今,桃李遍天下。难怪北京邮电学院的人,谈起沈教授,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沈教授却感到不安。“千万不要写我!现在我已感到负‘债’过重了。没做什么事,一评劳模、先进,大家老把我往上推,占着位置,占着荣誉,真正好的倒评不上。我已经六十一岁了,半个残疾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想退下来。”“不是不干工作,我这个人也闲不住,是想腾出那个教授位置,让年轻一点的同志上去!”
沈教授是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默默劳作的铺路者。然而,他的精神却吸引和感动了许许多多学生、同事,以及象我这样素不相识的人,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啊!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梦生醉死”
德民
云南省泸西县农机公司用公款宴请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大吃大喝,两位局长酒后蹒跚入厕,跌入粪池丧生。人说:这叫“梦生醉死”。
这是个不幸的事件!但愿它能使酩酊之徒猛醒。酒不是不可以喝,但要看什么酒。挥霍公款,大摆筵席,这种酒就不能喝。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铺张浪费。现在吃喝风有所收敛,但有些干部仍然我行我素,“来客一人,陪客一群”的事时有所闻。猴头燕窝,茅台西凤,觥筹交错,统统都是“工作需要”,酒足饭饱之后,抹抹嘴巴而已,腰包是不掏的。
群众对这种餐桌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泸西县两位局长因喝醉淹死粪坑后,县委不但不严肃查处,还认定死者为“因公死亡”,为其举行隆重追悼会。老百姓说:“花圈还是掩盖不住臭气!”这个批评够尖锐的。今天,全国人民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的是廉洁奉公、头脑清醒、步伐坚实的领导者。败坏党风党纪,“梦生醉死”的人,终究是要被群众唾弃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