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接受检阅 促进发展
  边春光
为期半个月的全国图书展览,4月20日就要开幕了。要为这次展出说几句话,我想从去年12月在香港举行的中国书展说起。作为1985年出版界的一件大事,那次书展共展出图书两万八千种,三万册,主要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的新书。展出促进了港澳同胞和海外同业对新中国出版事业的了解,引起了强烈反响。香港新闻舆论界评论认为,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书展”,“规模空前”,“过去的书展,一比之下,显然相形见绌”;“这个书展,吸引了成千上万名参观者,其中包括力图辨别中国最新趋向的中国学家们”。
即将开幕的全国图书展览的展出,主要是在香港展出的全部展品,增加此后出版的部分新书,共三万五千余种,近三万七千册。可以说,这是向全国人民就香港书展作出的汇报,同时接受全国人民对近几年出版工作的检阅。我们期望,通过这一时机,能够听到各界人士、各种方式、各个方面的评议和批评,以促进出版工作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界批判了“左”的思想干扰,明确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确定了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三项基本任务,从而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如果回顾“四人帮”垮台时的严重书荒局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十年来出版工作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完全是坚持党对出版工作制定的方针政策的结果。目前,出版社已发展到四百多家,1985年出版图书达四万五千种。在开拓出书门类,适应各界读者多层次的需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出书品种的构成,已经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门类,包括不同学术观点和风格流派的大量著述和译作,以及更大数量的普及读物。在这个基础上,出版界当前正致力于各种自成体系的大型系列书、丛书,即出版界称之为“骨干工程”的编纂出版。
无可否认,这几年,有些出版社的业务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在某些书的出版上偏离了正确方向。去年,为数不少的出版社争相出版新武侠小说,对读者产生消极影响,引起舆论界的指责。这是出版工作应引以为深刻教训的。
在这次展出的同时,还将其中二万五千种图书组织现场销售。这是对当前图书质量的一次现实鉴定。可以相信,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社会效益好的书,一定会受到真正爱书的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这对我们出版工作者也是一次实际的教育和促进。
出版工作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为了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望,当前出版部门正在端正业务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调整出书结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加强为两个文明建设所急需的图书的出版。愿这次书展成为新的开拓的起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在出书质量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本文作者是国家出版局局长)


第8版()
专栏:

  弘扬中华文化的足迹
  本报记者 高宁
全国图书展览开幕之前,国家出版部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我国文学艺术出版业繁荣兴盛的情况。
新书问世 每日百种
中国是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文明古国,至今仍是收藏典籍最丰厚的国家。这些典籍保存了我们古老民族屡遭厄运,却生生不已的深厚文化传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更加注重发展出版事业。现在,每天有一百余种新出图书与读者见面,这在历史上是从没有的。文艺图书的出版与整个出版事业同步起飞,自1978年以来的七年里,出版种数较前增加两倍半,达六千种;且品种丰富,门类多样。其中尤以文学创作最为繁荣。如小说,“文革”前人们记忆犹新的仅是屈指可数的几部长篇,而现在津津乐道的则是“百千万”之说,即平均每年大约发表长篇一百部、中篇一千部、短篇一万篇。大量优秀作品唤起了人们对美、对生活、对变革的向往和追求,在读者中掀起了读书热。
众家崛起 各具特色
具有转折意义的1979年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给地方出版社确定了新的方针:“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发掘了精神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此后四五年时间,全国出版社从一百多家猛增到四百余家,文艺专业出版社也从四家增加到二十多家。众家出版社扬优势,创特色,竞相推出新书、好书,出版业出现了百花盛开,争妍斗艳的奇观。
一些老出版社注意发扬传统,提高出书质量,扩大出书门类。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正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的总体建设,编辑出版卷帙浩繁的作品总集。三联书店所出文艺书籍注重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其中“大作家的小作品”、一批名家杂文随笔集颇令世人瞩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视推荐学术研究成果。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中国青年等出版社,长期不懈地扶植当代文学作品,成绩斐然。外国文学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已向中国读者介绍了成百上千种的外国文艺读物。
地方出版社后来向上,在面向全国的竞争中迅速发展。普及小册子已为大部头、多卷本、丛书取代;出书种数也已占全国的60%,成为出版事业的一支生力军。在这次展览会上,地方社将展出八十余套丛书。如湖南的《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诗苑译林》;四川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四川国画家作品选》等都是独家产品,且有相当规模,显示了出版社的雄厚实力。其他出版社的丛书也分别具有地域、时期、体裁、题材等方面的特色,为文艺百花园增添了丰富的品种。
兼容并蓄 百花齐放
随着国策的开放,文艺出版出现了既博采众长,又重视传统的兼容并蓄的新局面。
在这次书展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些艺术珍品。《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是郑振铎生前精心搜集而成的,原稿在“文革”中散失,直到1982年才找回,经人民美术出版社补充印行,得以同读者见面。重印明版水印《十竹斋书画谱》是朵云轩几位专家费时两年,遍访全国各大图书馆以及私人收藏家,终于凑成一本最佳的足本,并集中几十位专门人才刻印成的。这两本画集为研究古代出版、美术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在抢救历史文物典籍的同时,出版界更注意开拓出版新领域,打破“左”的禁区。就拿中国现代文学来说,过去机械地按照政治标准取舍,现在则以传播文化、推广知识为宗旨,兼容百家。沈从文、徐志摩都已有选集出版;胡适、周作人的作品也已结集问世。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丛书》十余种,“新感觉派”、“象征派”等都占有一席之地。外国文学读物的引进,门类、范围之广更属空前。当1978年有关部门批准出版三十种外国经典名著时还心存余悸;而今天,这类读物已增加到五百种。就品种而论,古代、近代的经典作品比“文革”前大有增加,仅外国文学、上海译文两社合出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就有选题二百种;当代作品也进入了读者的视野,《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现已出了一百余种;作品的地域也发生很大变化,从苏联、欧美转向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出版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交融,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汇。今天,许多文学艺术家已将西方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移入自己的作品中,使我国的文艺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彩多姿、斑驳陆离的景观。


第8版()
专栏:

  华夏书史 薪火有传
  袁晞
在全国图书展览中,中国古代书籍展览颇为引人注目。从这个展厅走过,恍如一部中国文明史在眼前展开。从结绳记事、甲骨文到以后各个发展时期,直到本世纪的现代图书,北京图书馆筹集和复制的这二百多件展品及图片文字说明,让我们知道,文字、书籍同它们的创造者一样,也经历了幼年、童年,才步入成年,已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几千年漫长的道路。
展览分八个单元,在前言之后,介绍了中国语言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这里挂着画家范曾根据传说所绘的《仓颉造字图》,上题“仓颉造字,薪火有传”。结绳记事、刻木记日都有实物展品,两幅图表《六书沿革表》和《文字演变示意表》,十分清晰地勾画出文字从诞生至今的历史沿革。
有了文字,才可能有文字载体,“中国初期书籍的产生”部分,介绍了最早的文字载体甲骨、青铜器和石头。三千五百年前的刻字甲骨,可以说是最早的“书籍”,当然它不是民间的读物,仅是帝王的档案而已。作为祭具的青铜器又是一种文字载体,展出的西周早期的“史墙盘”是最早的有意刻写文字材料的文字载体。同许多民族一样,石刻文字在中国多不胜举,展品中有春秋三国分晋时的“侯马盟书”、石鼓文刻的长诗等等。
接着是正规书籍的产生,从孔子“删定六经”起,到“百家争鸣”,从“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展示了孔子把学问传播到民间,在中国书史上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伟大作用。展出的《孔子删定六经图》和东汉熹平时期的“熹平残石”都说明了这一点。
书籍制作材料、生产方法和装帧形制三个部分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制作材料从甲骨、铜器、石头到竹木简、帛书、纸张,样样都有实物。生产方法有刀刻、手写、雕版、活字,展品有木刻版、泥活字及其印页。还有《金刚经》木刻版印刷品的复制件,原件从敦煌出土,现存英国,是今存最早的印刷品。一尊毕升的铜像立在这里,让后人永记这位“活版之父”的功劳。我国的书籍装帧形式之多在世界仅见,有编简、卷子装帛书、卷轴装纸书、纸书旋风装、纸书梵夹装、线装等九种,足见我们祖先的才智。
中国古籍众多,保护与维修也是一件精细的工作,展览的最后部分介绍了多种修复方法,溜书口、补书洞、加衬纸、金镶玉……让人饱览了图书保护者们妙手回春的技艺。
展览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书籍的学术史,除学术性、知识性之外,趣味性也是一大特色。云南少数民族的玉米绳结和记日木刻都讲述了人类童年的趣事。
社会的进步使书籍产生和发展,书籍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这个历史的脉络也可从展览中窥见。在中国文化勃兴的今天,一睹中国古代书籍史展览,定会有所收益。


第8版()
专栏:

  内容丰富的大型丛书
近年来,被称为出版领域“大型骨干工程”的大型丛书开始出现,向读者有系统地介绍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
《当代中国》丛书是一部有二百卷的大型丛书,每卷约四十万字,全书内容分五大类:综合性的,如《中国共产党》、《当代中国经济》;部门、行业性的,如《当代中国的农业》;专题性的,如《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地区性的,如《当代中国的北京》;人物传记,如《毛泽东传》、《周恩来传》。这套丛书系统地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各部门、各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记录了成绩与经验。现已出近十卷,全书预计在一九八九年出齐。
《中国大百科全书》计划出八十卷左右,每卷约一千个条目,一百二十万到二百万字,全书将有一亿多字,现已出版《天文学》、《外国文学》(两卷)等九卷。这套书突出了中国的特点,充分介绍了中国的历史、地理、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和重要人物,同时也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情况。
《祖国丛书》初步确定选题一千余种,是正在出版的丛书中册数最多的。现已出版《秦汉史话》、《延安整风始末》、《中国的花卉》等几十种,预计一九九○年以前出书三百五十二种。这套书将系统地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选题共有二百种,是中国迄今出版的一套选题较完整、译文质量较高的外国文学丛书。它将有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从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各国文学名著,以使中国读者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此外,《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新文艺大系》两套丛书,分别集我国“五四”以来现代和当代文艺佳作之大成。《中国美术全集》汇总我国历代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珍品,仅古代部分就有六十卷。
(舒)


第8版()
专栏:

  题头照片:设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内的全国图书展览展厅。


第8版()
专栏:

  去年十二月在香港举行的中国书展展厅一角。


返回顶部